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我不求仙 >

第159章

我不求仙-第159章

小说: 我不求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大路道:“这棉花有一桩好处,那就是可以长在盐碱地、干旱地里,昼夜温差越大,长势越好。”这21世纪传送来的,可是优质的长绒棉,最适合纺织,这比原本种华家西域原产的短绒棉可好多了。

    姑姑们将棉朵一朵朵摘了下来,细细将棉籽剥出来,然后重新种下,让郭大路再一次催长,如此五回后,原本的七粒棉籽已经长出了连绵数个山头的棉花田,一眼望去,如同一朵朵白云落到了地上一般。

    姑娘们再用手剥棉籽就太吃力了,郭大路忙找来周木匠,让他做了个剥棉籽机--这玩意儿原理非常简单,郭大路至今还记得有关它被明的一个小故事,明人就是从狐狸用尖爪子隔着竹棚掏鸡冒出灵感的,用飞旋转的带尖爪的杆子,隔着铁栏杆扒棉桃,将细长柔软的棉纤维掏走后,留下不能穿越栏杆的大粒棉籽。

    新摘下的棉花堆满了好几个用竹席临时搭起的仓库,连朱老村长也被惊动,赶来相看,他抚摸着柔软的棉花,啜啜称奇:“这玩意可新鲜,难道真能代表麻布?”

    郭大路是个人来疯,最喜当众显摆,对朱老村长道:“纺纱织布的机器一时还没造出来,不过,我先整条棉被给老村长瞧瞧。”

    郭大路招招手,旁边周木匠立刻递上一个类似长弓一样的物件儿,郭大路将弓背在肩上,古怪的是,却是将弓弦冲着前面,手里还拿着一个枋锤一样的玩意儿,他一扬手,将枋锤在弓弦上一敲,顿时出嗡嗡的响声。

    弹棉弓。这就是弹棉弓。

    在21世纪,已经很少能看到走街穿巷的弹棉花老手艺人了,但在甬城一个叫非物质遗产博物馆的地方,依然在展示这些老式的手工艺,郭大路曾经在那儿逛过,看了半天老艺人怎样弹棉花。

    此时,他依样画葫芦,在前面的竹席上铺好棉花,然后嗡嗡地弹起来,轻盈的棉花被弓弦震动着,又缓缓落下,一层一层均匀地铺了起来,很快,就形成了一床极松软的新花絮被,被子上还留着淡淡的新棉香味。

    郭大路用麻线在棉花被外压出经纬线,又特意用红丝线压了个中国结在中间,这才拍拍手,“好啦,棉花被成了。”

    众人指着郭大路哈哈大笑起来,郭大路一怔:“怎么了?笑什么?”

    大妞忍着笑上前从郭大路角、衣领下摘出了好多细小的棉花絮:“你身上全是棉花,就像个白胡子老爷爷。”

    陈青黛跳上棉花被,打了个滚:“好舒服!这可比什么麻、绢、毛皮好多了!这棉花真是宝贝!有了,除了被子,这棉花还可以用来做棉衣!”

    郭大路笑道:“黛玉说得对,只不过,麻布缝隙太大,棉花容易钻出来,还得等上好的棉布织出来,不要急,过几天,我就让周木匠造出纺纱机、织布机来,还得是水力的,要做就一步到位。”

    陈青黛从郭大路身上抢下弹弓,嚷嚷着要给自己也弹一床棉花被,这弹棉花极简单,看一眼就会的东西,一时间,嗡嗡、嘣嘣的弹棉花声响成一片。

    郭大路又施放了两次功德之力催长棉花,直到疲累不堪,体内的淡金粒子活跃度明显下降,这才停下了手,有这些棉籽,总算是勉强够了,只不过,棉花种植不像土豆,到处都可以种,最适合棉花生长的还是西北一带,自己难道还要派一支人马,专门跑西北种棉花?那儿地方穷困不说,更有遍地马匪,自己实在是不放心啊,科学门至今还无一人,可以独当一面。

    郭大路正在愁如何进一步推广棉花种植,突然有一辆马车匆匆赶进了村子,赶车的,正是李波,他打量着三层楼高的脚手架,又看着白云一样的棉花,惊道:“我这才有几天没回村里,这又鼓捣出什么新玩意儿来啦?”车帘子一掀,有人笑道:“郭哥儿总是能给人意外的惊喜,让我瞧瞧,却是什么新玩意儿?”

    车上坐着的那人,郭大路认得,正是人生四大铁之一--一起嫖过娼的楼大郎。不对,郭大路是打死不认嫖过娼的,自己当时连香香的小手都没摸过,只不过多看了几眼,更何况,如今香香已经是郭兰英了,成了自己弟子。

    郭大路挠了挠头:“楼掌柜?你怎么来了?我听说你早就回西北去了?怎么,可是雪糖生意有什么麻烦?”

    楼大郎抱了抱拳:“郭哥儿--不,如今该称郭上仙了,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郭上仙的科学门如今名传四海,世人谁不知是科学门的郭上仙为万民从天界寻得了神豆来?小人与郭上仙相识,说出去人人都要高看小人几眼。说起来,此次小人来后隆村,不是郭上仙特意招小的前来相见吗?”

    啊?什么?我招你来相见?我郭大路和你楼大郎又没什么特别的交情,难道找你来是为了再登天仙阁?

    郭大路正在摸不着头脑,旁边李波笑道:“郭大哥,你不是让我们寻访天一阁楼岑之上仙在凡间的亲人吗?说想好好报答他一番?弟子我找了良久,却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中,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楼大郎楼掌柜就是楼岑之上仙的唯一留存在世的后人!”

    郭大路张口结舌,楼岑之和楼大郎都姓楼,可他从来没有将两人联系在一起,楼岑之贵为仙人,他的后人怎么也有一番荣华富贵可享受,怎么可能去做三教九流之末的行商?该不会是李波弄错了吧?

    楼大郎看郭大路神色古怪,他何等样人物,立刻猜到郭大路心里有想什么,他叹了口气,苦笑道:“原本有些事情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但是我和郭上仙一见如故,没什么好隐瞒的。唉,我家族出了一位仙人,原本是大有气运之事,可是后人不孝,仗着仙人家属的身份,又有官府撑腰,在乡间欺男霸女,强征暴掠,无恶不作。”(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五十九章 纺织大业(一)

    (全本小说网,。)

    楼大郎越说声音越低沉:“天道还好,善恶有头终有报,楼氏一族最后犯了民怨,被当地百姓引来马贼,血洗全族,就连一些平日还老实本份的,都逃不了一刀两断。只有我这一支分族,因为在外游学,逃过了此劫。此后,我先祖命子孙后人再不准仗着是仙人后辈胡作非为,甚至刻意隐瞒这一身份,从事的也是人们瞧不上眼的行商贱业,这才平平安安到如今。李波兄弟到西北寻访楼岑之上仙的后人,我原本是不愿意相认的,但想着,郭哥儿行事与众不同,必不会害我,这才主动与李波掌柜相见。”

    郭大路看向李波,李波凑上前低声道:“官府中收藏有楼岑之上仙成仙时的一件法器,遇上后人时只要滴血就能鸣声相认,楼大郎楼掌柜的身份再没有错的。”

    郭大路在心中摇摇头又点点头,没想到仙人的后人,也有如此曲折的经历,不过这楼大郎的祖先倒是有大智慧的,要不然,也不至于留存一缕血脉到如今。

    郭大路把着楼大郎的手臂笑道:“我屡次承蒙楼岑之上仙的关照,以道友相称,楼掌柜今后就是我的好朋友,大家有财一起。”

    楼大郎见郭大路身为一派掌门却毫无架子,他也是个直爽的,笑道:“那咱们这辈分有点乱,合着你和我祖爷爷相交,我该称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得,咱们还是兄弟相称吧。”

    郭大路知道楼大郎是个直爽的,便也不和他客套,道:“我与天一阁楼岑之道友相交甚厚,有心照顾他的后人,你说吧,想做哪些生产财?”

    楼大郎听了郭大路此话,一时口干舌燥,知道只要自己一开口,白花花的银子就自己长了腿跑到楼家来了,自从得了雪糖在西北几个大城的经销权后,楼大郎和几个伙伴大其财,西北的土豪们谁不在家宴上摆一碟京城最流行的雪糖,那简直就是丢大人了。

    那些管家们直接抬着一箱箱银子到楼家店铺守着新到的雪糖,有多少收多少,要不是多少看在楼家祖上出过仙人,有些土豪没准就直接开抢了。

    楼大郎和几个伙伴后悔地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当时在拍卖会上就再多花些钱,将周边的几个府的经销权也给拿下来!如今世人都尝到了雪糖的妙处,来年拍卖的价格,那非得到天价上去不可!

    此后,楼大郎又亲眼看着后隆村驻该府的雪糖铺推出了酒精、精钢农具等物,件件都是大财的好生意,那些精钢农具全被西北的刀客以高价从农民手里购走了,不过话说回来,很多刀客其实也是农民,平时为农,收成不好,遇了灾,回家收拾一下,在脸上抹把锅底灰,包一下头,蒙一下脸,拿着祖传的破刀就跑山沟沟里打劫去了。

    这些刀客倒也多少知道些乡土情谊,并不会因为精钢农具对农家下死手,要知道,只有和后隆村的铺子签了贷款协议的农民,才能用人民币买精钢农具,真要把农民杀了,那精钢就断了来源了,所以刀客们立了个不成文的规矩,可以高价收购,却不能强抢甚至伤人,否则,共诛之。

    如今,自己向郭大路讨要什么好呢?酒精?此是疗伤圣物,小小一瓶就值一金,如果自己能垄断酒精在西北的销路--不行,此乃军国利器,西北的几个军头子是绝不容自己一家掌控的,就算自己有个神仙当祖爷爷也罩不住自己!这门生意虽好,但太烫手。

    精钢农具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些刀客们不敢动后隆村的铺子,因为他们好歹知道,如果铺子一关门,今后就永绝了精钢的来源,可却一定很乐意洗了自己满门,将全家抢劫一空,谁让自己只是个倒买倒卖的小商人,根基太浅啊。

    楼大郎突然想到一事,向郭大路拱了拱拳:“郭哥儿,生意之事且慢慢谈,我听说后隆村出了一种亩产万斤的神豆?可确有其事?”

    郭大路笑道:“怎么,连西北这样偏远之地,也听说神豆了吗?神豆自然是有的,不过亩产万斤做不到,那得靠我用法力催长--”

    楼大郎一怔,脸显沮丧之色:“果然,世人最喜以讹转讹,亩产万斤--怎么可能,原来是郭哥儿施了法术了,唉,我早该想到的。西北弊陋,修行者甚少,他们必不是可能如郭哥儿这样,动用灵力助神豆生长的。”

    郭大路拍了拍楼大郎的肩膀:“寻常农家种这神豆,虽然没有万斤,但千斤以上是没问题的。”

    楼大郎呆了一呆,猛地跳了起来:“郭哥儿!你、你莫拿我开心--啊,是真的?!千斤?亩产能有千斤?!郭哥儿,我啥都不要,只要这神豆,你有多少,我全都要,我要带给西北的父老乡亲去!”

    郭大路倒没想到,这惯会在南苑烟花之地一掷千金的楼大郎,心里居然还有西北的老百姓,不向自己讨要更多的雪糖份额,反而盯上了神豆,他这性子,倒比楼岑之强多了。

    由此可见,看一个人,平日的小节算不了什么,真正到了紧要关头,需要做出重大决策时,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心。

    郭大路点点头:“楼大哥,你倒是个将百姓放在心上的。”

    楼大郎苦笑着摆了摆手:“郭哥儿过奖了,实在是西北太过贫困,那土地多半是盐碱地,种不得好庄稼,又经常遇到干旱。西北为何刀客多?军头多?不就是因为地里不长庄稼,小民实在过不下去了,才不得不铤而走险,刀头上舔血,换一家老少有口饭吃?这神豆如果真有亩产千斤,又不挑地,随便哪个山沟沟都能种活,那咱们西北的老少爷们,都要尊郭哥儿你是万家生佛了。”

    郭大路拍了拍楼大郎的肩:“你放心,这神豆是极高产,又极好种的,我这里还留有一些神豆的种子,你带回去种植好了,这神豆产量高,种上几年,就能在整个西北推广开来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六十章 纺织大业(二)

    (全本小说网,。)

    郭大路突然一笑:“其实你都不需要这样着急,鄞县县令黄学恒已经带着神豆进京献祥瑞了,只要当今的老皇帝没有老糊涂,必然知道这神豆的好处,着令天下推广,西北地区必然也会分到相应的种子。”

    楼大郎笑道:“这敢情好,不过郭哥儿能多给点神豆种也是好的,多种一点,多收一点,就少几家人挨饿啊。”

    郭大路能体会到楼大郎这几句话并非作伪,乃是真心诚意,突然心中一动--这棉花刚刚经自己手问世,还没找到适合的种植地点,楼大郎就找上门来,莫非是天意?

    要知道,在自己的本源时空,那西北之地原本就是棉花主产地,那些盐碱地种不了别的作物,种棉花却是极好的。

    郭大路笑道:“楼大哥,兄弟我这里有一门大财的生意,你可有兴趣插上一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