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338章

大明略-第338章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白了,就是‘不按套路出牌’而已。

    如此部署,仲逸是做过极为周密计算的。他计算的是时间:攻下西沙城的时间、敌军向东沙城求救的时间,援兵到来的时间。

    此外,还有英勇千户所再次回到驻军大营的时间。

    而这一切,皆要在天还未亮之时,敌军还未完全反应过来之时,反应过来而没有时间准备之时——全部完成。

    没错,此刻的英勇千户所,已回到驻军大营,一如往常的守住粮草、守住大营。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六千之余的兵马,皆是从当地都司衙门搬来的援军。

    不按套路出牌,说到根上,就是不拘一格,兵法有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是用兵如神的精髓所在。

    关于这一点,仲逸早就开始琢磨。在凌云山时,他就曾想过一个问题:同样用兵,为何有的人能做到‘不到最后一刻,谁也看不出来’?而又有的人,仅是一次战事,却能扭转这个乾坤,从而流传千古?

    这,或许就是师父凌云子为何要倾尽一生心血,非要著述一部绝世兵书的缘故吧?

    作为凌云子的弟子,仲逸同样会用自己的一生帮师父完成心愿,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他的心愿。

    那么,这些都要从如何用兵开始,指挥好眼前的每一场战事,才是踏上脚下漫漫之路的第一步。

    说起用兵,他还要走一步更为‘胆大’的棋,不按套路出牌。

    ……

    “林大人,我们就这样放弃才刚刚攻下来的西沙城,是不是有点可惜了?若敌军再来援兵,那我们是否还要二次夺城?”。

    从东沙至西沙城必经之路上,沿路两侧的胡杨林中,近两万朝廷兵马蛰伏于此,一名将领望着远处的西沙城,心里有些不舍。

    是的,才攻下了西沙城,除去伤亡的将士,剩余的兵马除包括英勇千户所及回大营的六千人马外,剩余近两万的将士,全部出城。

    这是林宗武的军令:除去回大营的,剩余兵马全部作为伏兵,等待从东沙城来的援兵。

    演练了那场吹笛的黑衣蒙面之人后,仲逸确定仲姝乔庄的传令兵安全返回西沙城后,自己终于可以以监军的身份出现在军中。

    这是一部险棋,对此,仲逸与师兄林宗武反复说过:刚刚攻下的西沙城,一旦再次被敌军占领,那之前的付出将全部白费。

    不过这也要算时间:到底是从黄沙镇来的阿帖木儿快,还是从东沙城来的援兵快?

    无论从路途而言,从各城之间的暗哨、锦衣卫来的情报而言,仲逸是绝对有把握的。

    如今,有将领这样问,林宗武也只得简单回一句:“怕什么?等我们歼灭了从东沙城来的援兵,到时无论这两座城池,你想守那个就守那个”。

    想必,这也是其他将士所共同担心的,林宗武的解释,也是向所有人说的。

    中间这条主道,是东沙城通往西沙城必经之路,换句话说,东沙城的援兵要到西沙城,必须要经过此道。

    左右两侧的将士,用的最多的就是弓箭,甚至可以说:几乎全是弓箭,大营中的弓箭全部被运送至此。

    看样子,又要下一场箭雨了。

    此举,林宗武的用意再明白不过:最大程度减少将士伤亡,最大程度结束战事。

    春末夏初的季节,北漠之中,也总归是有些生物的,这将为伏兵带来极大的便利。

    林宗武不由的再次向东边望去,他期望着那熟悉而又快速的马蹄声传来,根据之前的安排:只要东沙的援兵临近时,锦衣卫立刻就会有人前来禀报。

    他,也在等着这一声的禀报。

    ……

    大约两刻钟左右,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之后不多时,便是成片的奔跑之声。

    马群所过之处,尘土非得老高,几乎挡住了正常视线。

    西沙城,城门头,大约五百人的样子,主要集中在炮塔之后。这些炮台,正是鞑靼之前准备用来对付大明将士的庞然大物。

    不得不承认,若是从距离、杀伤力、威慑力而言,这些黑黑的大家伙,还确实有它过人之处。

    经过一番狂奔,东沙城的援兵已至西沙城门前的那块空地之上。守城将军派人前去打探,却发现与之前传令兵说的完全不一样。

    “将军,之前,那边的军士说是大明的兵马将西沙城团团围住,而为何如今城外连一个人影都没有看到?”。

    东沙城的一名将领向守城将军说道:“我们是不是上当了?”。

    守城将军胯下马儿不由的来回打转,他一脸阴沉道:“上什么当?人马皆已抵达城外,是进还是退?你让本将作何打算?”。

    众将领不由相视一眼,不知如何作答。

    “管他呢,都到这儿了,干脆就攻进城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名将领思索半天,向守城将军建议道:“反正我们已派人去了黄沙镇,阿帖木儿将军很快会知道这里的战况,说不定此刻就在路上了”。

    东沙守城将军不屑的笑了笑,很快明白他的意思:若是拿下西沙城,等阿帖木儿将军来时,正好可以领赏。

    “就这么办,上前叫阵,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

    东沙城的守城将军那里知道:在不多时之前,西沙城的守城将军,就是被斩于不远处的城墙上。

    同时,他或许更不会想到:无论从西沙城,还是东沙城,派往黄沙镇向阿帖木儿求救的军士,压根就到不了黄沙镇,更不会见到阿帖木儿。

    至于真正能见到阿帖木儿,又能求救的,便是仲逸刻意放出的那名‘至死不说半个字’的军士。

    而他的到来,将士另一个计划的开始……

    “城下的,可是东沙城的守城将军?”。

    城墙之上,突然出现了一个身影,一个年轻的身影。

    底下的鞑靼正欲上前叫阵,却看到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不由的暂时停下了脚步。

    这里的每个人都很清楚:再往前走,随时可能成为炮灰。

    此刻,他们已经进入火炮射程范围了。

    当时只顾向前冲,竟没有想到这一层,也难怪,这种事不经常发生,大意了。

    东沙城的守城将军心中暗暗叫声不好:若是有下次,一定不会这样鲁莽,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但一切皆晚了。

    “城上之人,不知如何称呼?素问大明来北之将,之前是戎一昶,他死于乱箭之下,后来听说是换成了林宗武”。

    守城将军毕竟是守城将军,知道自己或许即将变成炮灰,也能淡定自如说上一番话:“怎么,你们林将军不敢见人吗?你又是何人?”。

    城墙之上,仲逸稳稳站立,只因他一身文官袍服、一把折扇,与兵甲在身的将士们格格不入,十分醒目。

    “瞎了你的狗眼,连我们朝廷翰林院侍读学士、监军仲大人都不知道?”。

    城墙之上,一名军士大声喊道:“去年,也是这样的场面,当一群倭贼最后知晓我们仲大人的名号时,他们即将葬身火海”。

    “好狂妄,有准下城而来,与我大战三百回合,敢不敢?”,一名敌军将领气的咬牙切齿,不由的上前几步。

    “退下,本将看你更狂妄,不知天高地厚”。

    东沙守城将军向属下怒斥一声:‘你可知道,这位翰林院的侍读学士、监军,是如何用兵吗?’

 第509章 再取东沙城(下)

    常言‘冤家路窄’,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对鞑靼大多说将士来说,关于大明将领,听的最多的就是林宗武,还有他所统领的英勇千户所。

    当初在京城外、在回撤途中,鞑靼均遭这个千户所的突袭,损失惨重,而统领之人,就是林宗武。

    连同当初在北漠,朝廷大军临时组建、那支三百人的敢死队,歼敌两千之余……,从此之后,林宗武这个名字,便很快在鞑靼中流传开来。

    关于仲逸的说法和名号,鞑靼方面的消息来源则主要是因去年在东南抗倭时的,当地军民留下的那个顺口溜:……双炮台、攻守自如;炸东桥、水库决堤;凤凰山、密道伏兵;乌龙岭、前后夹击;海岸边、炸倭船、借尸还魂……

    当初鞑靼围攻京城时,阿帖木儿与魏书办曾代表鞑靼,仲逸则代表大明朝廷,双方有过一次谈判,那算是仲逸初露头角。

    此次奉旨随军北上,破例出任监军,仲逸的大名如此响亮,也是经魏书办等大肆宣传,他的‘知名度’就更高了。

    此刻,城门口上,没有见到主将林宗武的身影,却清清楚楚看到仲逸站在那里。

    见属下还如此鲁莽,东沙守城将军岂能不怒气冲天?

    就目前而言,他都后悔死了:魏书办说的一点都没错,还未真正开始决战,这位仲大人的厉害,他已经领教到了。

    众所周知,黄沙镇的主将为阿帖木儿,他也是这一带的最高将领,而几乎无名无姓、无职无衔的魏书办,实则一直担负‘军师’的角色,地位颇为重要。

    他此举有意将仲逸说于众人听,绝非无心之举。

    魏书办早就向西沙、东沙城的将士,连同黄沙镇的将领说过:千万不要只盯着林宗武,大明,还有一个更厉害的角色,那就是身为监军的翰林院侍读学士——仲逸。

    如此一说,阿帖木儿和魏书办目的无非两样:提醒大家千万不能轻敌,时时刻刻要堤防。

    与此同时,更是在警告其余将领们,除了动武,还要多动动脑子。

    很明显,在鞑靼看来,仲逸也就是朝廷大军的‘大军师’,不得不防,时时刻刻都要防。

    可惜,尽管魏书办用心良苦,但最后依旧没有阻止属下的鲁莽,更无法挽回因冲动而闯下的大祸。

    这也难怪,莫说别的,就连阿帖木儿本人也不由冲动了一把:那晚,原本想搞个突袭,扰乱朝廷大军军心,结果五千多兵马,折损四千之余。

    冲动是魔鬼,对将领们而言:冲动会要了自己的命,连同其它兄弟们,也要跟着一起遭殃……

    事已至此,东沙守城将军也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

    “是监军仲大人吗?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之前在京城外,仲大人与阿帖木儿将军谈判过。后来,你又妙计对付倭贼,在东南一带也是广为流传”。

    东沙城的守城将军大声说道:“仲大人既是如此聪明之人,想必也知道一个道理:投机取巧只能博一时之利,长久之战,还得靠实力……”。

    言毕,却见城墙之上的仲逸并不为所动,他身边的军士也是一脸的素严,不在对着底下的敌军发声半句。

    显然,这些话,还不足以打动这位翰林院的侍读学士。

    由于东沙将军出城时得到的消息是:西沙城被大明兵马所围,速来救援。故此,并未带辎重,弓箭也不多,更不要说火炮了。

    东沙将军原本打算从背后包抄,对‘围城’的大明将士给予猛击,结果这个消息是假的。

    恰恰相反:已占据西沙城炮台、箭楼的仲逸,则完全可以通过数百人而拿下城门下的七千余人。

    至少,能打他个七零八落、令敌军士气大减。

    “告诉弟兄们,准备后撤,后军变前军,慢慢撤,不要惊动城墙上那位年轻的监军大人”。

    东沙守城将军低声向左右吩咐一句,进而继续提高嗓门,向城墙上喊道:“仲大人,在下佩服你的手段,但仅凭一个小小的西沙城,眼前的这些个火炮,是断断不够的……”。

    “对,距离这里不远处,还有黄沙镇,那里驻扎我们五万之余的兵力,更有勇猛的阿帖木儿将军和多谋的魏书办,你们是支撑不了多久的”。

    东沙将军身边一名将领也趁机喊了几句,还不忘叮嘱属下慢慢向后撤。

    “仲大人,不好,他们要后撤了”,仲逸的随从程默焦急的盯着远处,请仲逸马上下令开炮。

    仲逸则微微摇摇头:“先不急,待他们全部开始撤退时再开炮,告诉将士们,调整炮口方向,随时准备发射”。

    “得令”,一名军士立刻领命而去。

    乱了,很快就会慌了,这二者间几乎是相连的。

    ……

    “台下的那位将军,我们能支撑多久,暂且不论,如果你感兴趣,本官倒是可以说几句”。

    程默举起喊话筒,仲逸再登高处,大声向下喊道:“碧野千里、万马奔腾,可播种、可牧马、可放羊,居者有其屋、人人可安宁,有何不好?”。

    此言一出,不少人吩咐朝城墙上望去,脚步也放慢了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