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314章

大明略-第314章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些日子,严氏垮台后,朱载垕召集徐阶、高拱、张居正前来王府议事,仲逸也被邀请前去。

    如此看来,裕王朱载垕还是挺信任他的,至少没有将他视作对立面的人物。

    怎么说也是在王府呆过一些时日的,若说与裕王府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也说不过去的。

    “仲大人,殿下有事外出,接到旨意后,特意叮嘱小的:仲大人来时,一定要好好招待,若是仲逸等不上的话,可先去见王妃,还有世子爷”。

    见到仲逸后,王府管事一如既往的和蔼可亲,满脸的笑意:“如果仲大人有事的话,也不必等殿下回来,向王妃与世子爷道个别就行”。

    又是这么一句,看似寥寥数语,实则弹性太大。

    这一幕,与当初是否参与议事如出一辙:你愿意的话,可以一起过来,反之,若不愿意的话,也不强求,可以起身告辞。

    等,还是不等呢?

    细细想来,朱载垕还是愿意认这个来王府侍读的——仲大人的,故此,才来者不拒,只要愿意将王府当做自己可信之处。

    而裕王之所以如此模棱两可,或许正是因为仲逸身后的皇帝——朱厚熜,也就是他的父皇。

    与仲逸走的太近,怕招来闲话,说是你裕王迫不及待,若是走的太远,又显得有些生分,似乎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处处防着似的。

    想想看,连堂堂储君都尚且左右为难,可想而知仲逸的处境,有多么的微妙?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但同时与皇家的两位关键人物打交道,简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说话间,茶早已奉了上来。

    仲逸缓缓端起茶碗,细细的品了一番,对他而言,从翰林院到这里,就如同换个地方饮茶似的。

    同样为烧开的白水,添加几片小小的茶叶,意义就变得截然不同。

    今日这一杯茶,是无论如何也要好好品一番的。

    “既是这样,我还是先去拜见王妃、世子”。

    品得一杯热茶,仲逸缓缓起身,微微的说了一句:“每次来王府,几乎都能见到他们,今日一别……,是应该去拜别的……”。

    王府管事连连点头,顺势伸出右手,指引道:“仲大人说的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来我们王府这么些日子,大家都相处的挺好,前些日子东南闹倭患时,王妃还念叨着仲大人呢”。

    这说的,该如何回答?

    “对了,世子爷也问过:仲先生不是翰林院读书的吗?怎么会打仗呢?”。

    这番话,王府管事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小的能看的出来,世子爷还是很喜欢仲大人的,今天就多陪他玩一会儿”。

    “那是,那是,仲某的荣幸、荣幸”。

    寒暄两句,二人便缓缓出了院门。

    仲逸心中不由的笑道:他们口中的世子,就是朱翊钧,日后的万历皇帝,也是大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可是,这位万历皇帝,如今才只有四岁的年纪,而此刻他还没有被起名呢。

    果真是帝王异相,自己去了趟东南沿海,他一个小小的孩子,就问了这么多?

    当然,王府规矩大,一个小小的管事绝不会乱说,这些都是朱载垕知道的,或者至少也是王妃的默许。

    当然,朱载垕是永远不会知道:他这个皇帝,只能当六年,而且是以那样的方式结束。

    ……

    “下官见过王妃”。

    在管事的指引下,仲逸很快见到了王妃。

    万历皇帝的生母李氏出身卑微,是母凭子贵才有了如今的王妃地位。

    王妃对小儿管教甚严,尤其读书、学业教导方面,待人也算温和,仲逸对她印象很好。

    王妃微微摆摆手,左右侍从便退了出去。

    当然,一杯热茶总是少不了的。

    “仲侍读,请用茶”。

    王妃轻轻叹口气:“得知你不能再来王府,王爷是不舍得,只是朝廷的旨意不敢违,不知以后再能否见到仲侍读?”。

    仲逸毕恭毕敬低头道:“多谢王爷、王妃抬爱,下官虽不再来王府侍读,但王府若有差遣,下官随时过来,请王爷、王妃吩咐一声便是”。

    “仲侍读有心了,有这句话,就足够了”。

    这时,王妃缓缓起身,从桌上拿起一副字画,递到仲逸面前:“这是王爷吩咐过的,来王府这些日子,仲侍读辛苦了,就当是做个留念吧”。

    简单的一副字画,一角几支细细的竹子,下面则是简单的山水相应,右侧空白处留有四个字:高风亮节。

    是裕王殿下的墨宝,还有落款。

    不知为何,仲逸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这幅字画,若是换到唐小丫生活的那个时代,那该多么的‘价值连城’。

    上次仅是一个宝石白玉套件,就卖了几百万,为唐小丫置办了房子、汽车,还留了一些存款。

    这幅字画,恐怕,远不至此吧?

    “想什么呢?是不是想钱想疯了?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

    这不是唐小丫的语气吗?

    一直想着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儿,仲逸自然会想到唐小丫,甚至于她的一句一动,连同说法的方式。

    幻觉,想想就好,差点走神儿。

    仲逸微微摇摇头,这才注意到眼前,神色有些异样的王妃。

    “不不不,下官何德何能?岂能让王爷、王妃如此厚待?”。

    仲逸这才说道:“王爷、王妃的心意下官心领,感激不尽,但这东西……”。

    王妃却不为所动:“仲侍读在翰林院当差,皆是文臣、文人间的事儿,一副字画也不算为过,王府虽算不上阔绰,但也绝不能落了俗套不是?”。

    莫非?

    见王妃正欲开口,仲逸急忙将字画接过来,连连致谢道:“多谢王爷、王妃”。

    莫非二字,后面的话,就不用了说了吧?无非两样:如同其他赏赐之物,金银钱财之类?

    当然,如果不是这些的话,那便是不给王府面子,难不成嫌礼太薄了?

    “仲侍读日后若是有什么读书心得,可别忘了来王府与王爷交流一二”。

    王妃望望窗外,再看看仲逸,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今日天气不错,世子正在院里,要不,请仲大人前去看看?就算是个道别吧”。

    “多谢王妃,下官这便前去”。

    仲逸拜道:“请王妃多保重”。

    王妃没有说话,当然,也没有跟着前去。

    王府管事见到仲逸后,急忙迎了上去:“仲大人,世子就在那边,正说着要见您呢”。

    显然,这也是王妃的安排。

    同时,也不难看出:是裕王朱载垕的意思。

    “仲先生,先生,快过来,这边……”。

    见到仲逸后,朱翊钧急忙跑了过来,只因年纪还小,走路不是很稳,摇摇晃晃的感觉。

    这可急坏了他身后伺候的太监丫鬟:“世子爷,世子爷,您慢点,慢点儿……”。

    “你们……,都退下……”。

    四岁的朱翊钧摇摆着双手,说话不是很利索,但这几个字还是可以说的:“只留下仲先生一人就行”。

    王府管事急忙吩咐左右侍候之人——退下。

    当然,这个退下,不是真正的离去,而是在一定的距离和方位站着不动。

    说话的声音也许听不清,但视线绝对不能离开他们还未册封的小王爷。

    “先生……”。

    朱翊钧边跑边笑的样子,甚是可爱,仲逸急忙上前,将他抱起。

    这个举动并不陌生,来王府后,仲逸也经常的能见到他,说笑几句。

    这个说笑见面是很重要的:对一个小孩而言,陌生便要防备,而要亲近他,首先则是要熟悉。

    又一次,朱翊钧在下人的守护下到院中玩耍,调皮的他穿过假山的小石洞,躲起来捉迷藏,害的下人们一通找。

    毕竟不是专业的躲猫猫高手,他还是被路过的仲逸‘逮个正着’。

    当时,正值秋日,院中一棵大树上结满果实,小朱翊钧嚷着要将数米高的果实摘下来玩儿。

    起初,仲逸是拒绝的。

    眼看眼泪就要留了下来,想必随之而来的,便是那熟悉的哭喊声,仲逸细细打量四周,能听到远处呼喊的声音,眼前却见不到一个人影。

    “仅此一次,记住,不要告诉别人啊”。

    也不知道怀里的朱翊钧听懂了没有,反正他是点点头的。

    仲逸稍稍用力,二人便轻轻的离地而起。

    再次落地时,却听到一阵欢快的笑声,不过他的目光却不在手里的果实上,而时不停的上下看着。

    仲逸很快明白过来:他感兴趣的,是这‘一下一下’的飞跃感。

    急忙取来一旁长长的竹竿,仲逸开始敲打树上的果实。

    不大会儿的功夫,下人们总算是来了,与他们一起的,还有王妃。

    他们看到的,是满脸欢笑的世子与仲侍读在‘玩耍’。

    说来也怪,当下人们要将他们的世子爷抱走时,他却哭闹着不愿离去,后来还是王妃再三哄着,这才离开了仲逸。

    从那以后,但凡见了仲逸,朱翊钧便立刻露出笑意,两只小手不停的挥舞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后来再见面,自然是越来越熟悉了。

    朱翊钧,后世的万历皇帝,是朱载垕的第三子,只因他的两位兄长皆早逝,他的出世让朱载垕大喜,当时王府大办喜宴,前来道喜之人络绎不绝,颇为热闹。

    不过,这种热闹只是暂时的。

    他的祖父,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却对这个皇孙的出世极为不悦,甚至于不满的心态,如此一来,众人纷纷小心翼翼起来。

    一直到了五岁,他才有了自己名字——朱翊钧。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暂且,先就提前叫到这个名字吧,反正,也是迟早的事儿。

    若非因为那次意外的穿越,仲逸也绝不会知晓这些不可思议之事,但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也就不能视而不见。

    “我要那个……,那个……”。

    朱翊钧指着高高的枝头,向仲逸说道。

    光秃秃的,何来果实?

    仲逸只得压低声音道:“现在是冬日,等到了明年,枝头挂上果实,再摘不迟”。

    末了,他微微叮嘱一句:“忘了?只有咱们两个人时,才可以玩儿”。

    似懂非懂,望望仲逸,再看看不远处个个低着头的人,朱翊钧竟然真的点点头。

    “那个,倭……,打完了吗?”。

    才顿片刻,这位未来的皇帝,便问道了抗倭战事上来。

    这是有先见之明啊!

    “这次,打完了,我们大明胜利了”。

    仲逸笑道:“下次,他们还来,我们还打,打的他们无处可逃”。

    ……

    二人玩笑起来,笑声明显盖过说话声,颇为轻松。

    不远处的王府管事心中总算是松口气,对王爷、王妃而言,其他的差事出点差错,或许还能原谅,但若是伺候世子爷出点差错,那就乖乖的领罚去吧。

    若不是朝廷来了旨意,他们还真不愿意让这位仲侍读走呢……

 第482章 买卖不错

    午后,诚信堂。(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此处,原本就是若一当铺所在地,经过一番重新修葺,连同隔壁‘一通布行’所占的店铺,全部归于诚信堂名下。

    实际上,这也就是诚信堂‘总部’。

    每日清晨,老姜头便早早起身,准时来开门。之后,其他师傅、伙计也纷纷前来,按照分工,拖地洒水、擦桌摆凳,情景一如当初的若一当铺。

    此处的两个店铺主要经营两项:一是当铺,与之前的若一当铺并无多少差别,只是所当之物品类增多,费用也降低不少。

    老姜头如今可以一人说了算,干的那是一个相当的起劲。

    另外一项便是出卖玉器、瓷器、茶叶等比较贵重之物,尤其为珍藏、摆放所用,还有不少质地、做工都不错的饰物。

    这也是诚信堂的第二项经营,之前,一直由老姜头管着。

    后来,罗英从榆林府与李序南一起回京后,他首先回了趟蠡县,之后便再次回到京城,重点打理这项生意。

    腾出了人手,老姜头便可以专心打造玉器,这也是他的最爱。

    后院有一大块空地,当初连同店铺也一块买了下来,老姜头请匠人在院中搭了几个棚子,还置办了一些所谓的‘机器’,盖了简易小屋几间,颇像那么回事。

    此时,这里已有不少学徒开始上工,连同他之前一起干过活的老伙计,专门打磨玉器。

    老姜头年轻时,曾专门学过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