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多年下来,穆一虹积攒了一大笔银子,身价骤增的背后,是她更能体会赚钱经营之道。
仲逸打算新开十家店铺,当铺一项,有老姜头打理,出售贵重鉴赏之物,主要在于玉石、瓷器等质地、品相和做工。
这些,同样有老姜头,还有他多年的老友伙计,只要有好东西,雕刻手艺高,生意并不难。
杂货铺的经营,如同超市一,地方选好、货物铺满,有人照看就行。
作为十家店铺的少东家,穆一虹主要负责所有账目、收支,还有老姜头、罗英、小地瓜协助,以她多年历练的本事,足以胜任。
……
小院中,袁若筠正与丫鬟莺儿试着烤菜蔬,佐料放多了,压根都入不了口,她只得嚷嚷着重新再来。
客堂中,仲逸、仲姝正与穆一虹说着店铺的事儿。
“仲大人,承蒙你看的起,让我做少东家,我穆一虹不缺金银,但人活一世,总得要找个事儿做。抚琴唱曲非长久之计,如今,也不能在小院中度过一生”。
穆一虹看的明白:“既是仲大人一片苦心,这个少东家,虹儿我做了”。
这个结果,仲逸并不意外,通过前几次的接触,穆一虹似乎早有此意,只是苦于一个女子,有些事情也不好开头。
对于她来说,缺的从来都不是金银,而是一种归属,一种安全的‘依靠’。
就在今日,小院里这么多人为她来庆贺乔迁之喜,这两种感觉,她都找到了。
“既然我都做了这个少东家,也应担起这个‘家’,十个店铺,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穆一虹已进入少东家角色,开始算起账来:“说吧,大概需要多少银子,看看我能不能拿的出来?”。
末了,她补充一句:‘若是不够,我还有一些金银玉器,折算一下,应该差不多了吧?’。
好大的手笔,这底气,绝不是一般人可为。
“需要多少银子?这个,我怎么会知道?”。
仲逸笑道:“老姜头与小地瓜去核算了,不管花多少银子,都不用你垫付,我自有办法”。
有办法?
穆一虹有些异样的望着仲逸:“仲大人,你不会是?……,一个翰林院的侍读……,你哪来的银子?”。
这时,一旁的仲姝缓缓起身,她笑道:“穆姑娘误会了,他哪来这么多银子?此事,日后你自会知晓”。
穆一虹对仲姝是极为佩服的,仅是上次刑部救仲逸一事,已领略到仲姝的本事,如今她既然这样说,自有她的道理。
这个道理,也是仲逸的道理。
“好,就这样吧,即便店铺开起来,你也无须天天到外边转悠,那些账目也可以在小院里核算,香儿还能帮忙”。
仲逸双手一摊,又是一副无事人的样子:“如此一来,生意、休闲两不误,连同要画的那些图纸,你可有的忙喽”。
……
回到仲府,依旧闲不下来,趁着师父在,有件大事,也不得不说。
这件大事,就是她与袁若筠的婚事……
“袁炜如今是礼部尚书,你与那个叫袁若筠的女子一旦成婚,以后在朝中就是袁大人一派了”。
凌云子对袁若筠并不陌生,当初仲逸开若一当铺,就曾说过,后来去袁府时,他也曾见过这位袁大小姐,只是没有想到二人会走到这一步。
仲姝在一旁静静的听着,在她看来,袁若筠与师弟是迟早的事儿,初来京城至今,当初的一对欢喜冤家,如今早已谁也离不开谁。
就拿她自己来说,早已习惯了袁若筠一口一个‘阿姐’的叫着,仲府也时常有袁大小姐的影子,这早已是水到渠成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仲逸之所以如此着急,是因为他已经知道:再过几个月,袁炜就要病逝,而且是在路途中病逝的。
这是他与唐小丫在一起时,亲自查过的,若袁炜一旦离去,袁若筠还为完婚,将是他的一桩撼事,不得不抓紧。
“师父……,弟子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前几天才被师父训斥一顿,如今又要说起另外一件大事,仲逸也拿不定主意,
“师父,还是弟子给你说了吧”。
仲姝干脆替师弟开了这个口:“就是……我们两人的事儿……”。
自从穿越回来后,仲逸多次向师姐说明:即便他们二人同在凌云山长大,也要有个名分。
名分,不管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总归还是要有的。
否则,便是无名无分。
一旦无名无分,则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叫法,太难听,且还要背上一辈子的风言风语。
几百年来,皆是如此。
仲姝自小在凌云山长大,拜师凌云子学艺,下山后也只是跟随师兄、师弟,她也无法做到相夫教子,也没有人能接受她这样的脾气秉性、共度一生。
仲逸于心不忍:与师姐相伴一生,若不给她一个名分,平日里出入不便,逢年过节团聚多有不便。
无论过多久,她依旧没有一个说法。
世俗、礼数不可怕,怕的是要担一生之名。
唐小丫曾说过一句话:“现在好多人被‘结婚’,为父母,为所谓的‘传宗接代’,只要不结这个婚,这种被动的说法,就会一直相逼。
周围的人都在做着一件事,而唯独你不做,反倒是你不正常了。
这种说法,日子久了,即便自己能顶的住,也会累个半死,还不如‘从’了吧”。
在仲逸‘消失’的那一个月里,仲逸已向师父凌云子说过。
当时,仲姝找不到师弟,整整一个月,她也曾想过:若果真再也见不到师弟,他们二人,又是怎样的名分呢?
难道,就仅仅是师姐与师弟吗?
可是,除了这样的名分,还能说什么?还敢说什么?
“姝儿的事儿,为师可以做主,只是,袁大人那边,还要再商议”。
凌云子吩咐道:“此外,扬州府那边,你尽快安排,请你祖父、爹娘一起来京吧”。
仲逸与仲姝对视一眼,立刻回到:“是,师父”。
第394章 大喜之事(下)
数日后,翰林院。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仲大人,恭喜恭喜,到时我们可要讨杯喜酒喝啊……”。
连日以来,仲逸备受众人瞩目,这个焦点,比当初在博野县破获大案时,更为人津津乐道。
“听说了吗?仲大人要与袁府千金成婚,啧啧……”。
……
翰林院、礼部,都传开了。
因袁炜礼部尚书的头衔,不闹得沸沸扬扬,反倒不正常了。
瘟疫过后,仲逸如期来到翰林院,袁炜便差人来说婚事,看来袁若筠果真对他说了那晚的事儿。
只是,不知她是怎么说的。
说到婚事,凌云子来到袁府,说起早年间曾为仲逸与仲姝定下婚约,只是二人不宜早婚,不曾想到逸儿与袁家结亲,故此,之前也没有告知袁炜。
如今,仲逸要与袁若筠成婚,这才不得不说起仲姝的事。
时间紧迫,二人只得另行商议,袁炜之见:先为仲姝与仲逸完婚,但不得让更多人知晓,尤其是礼部。
凌云子笑道:此事,我自有安排,绝不会让袁大人为难。
如此一说,袁炜也只得答应:仲姝毕竟有婚约在先,不能不认。但袁若筠的事儿,绝不能再拖下去了。
一边是袁炜,一边是两个弟子,即便是凌云子,也只能择一而选,他选择的是后者。
很明显,按照这个说法,仲姝婚约最早,宋洛儿成婚既成事实,即便袁若筠,即便礼部尚书的袁炜,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名分这东西,不讲究不行,真要讲究起来,麻烦的不止一点点。
身为礼部尚书,袁炜原本想着让仲逸休妻宋洛儿,之后再娶袁若筠,仲逸则死活不允。
仲逸的理由很简单:当初在蠡县时,他与洛儿一曲琴音定终身,两情相悦,断断没有休妻的道理。
否则,真成陈世美了。
原本正为此事犯愁,谁知遇到仲姝早有婚约之事,袁炜再也不动别的心思了。
虽是一万个不悦,最后还是答应了,但心里却还是打了结,怎么着,都觉得不舒服。
结亲之事传开,大家说的热火朝天,袁炜表面回应一二,但不免唉声叹气,即便面圣时,也有些心不在焉。
锦衣卫将此事禀告皇帝,朱厚熜想了想,决定替这位礼部尚书挽回一些颜面。
很快,朝中又有了新的说法。
“听说了嘛,仲大人与袁府千金成婚,圣上御赐对联一副………………百年好合,另有锦缎数匹、玉璧一对,万般荣耀、万般荣耀啊”。
“袁大人深受恩宠,仲大人果真来头不小……”
……
呵呵,有了这道荣耀,袁炜这位礼部尚书,总算可昂首阔步、满面春风了。
皇恩浩荡啊。
如此一来,关于袁若筠的名分,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世上有妻妾者居多,但能得到圣上恩赐,却不是人人可为之。
即便朝中文武,能得此荣耀,也绝非易事。
入仕数十载,袁炜这个礼部尚书,也知足了。
对仲逸而言,师父的安排自不能违背,既与师姐‘早有’婚约,自然要遵从礼数,而与洛儿的婚事既成事实,这也是毋容置疑的。
不管怎么说,皇帝这次帮了大忙:此举令袁炜大为高兴,只要他老人家高兴,众人都跟着高兴。
在仲逸看来,能让袁炜顺心,是最令他欣慰的。
再次感谢这位皇帝了,谢恩的折子,定要好好写。
…………
宋洛儿收到来信后,带着小儿陆一凡,随陆岑夫妇一起从扬州启程。文泰特意派了两名随从一路护送,已安全抵达。
陆本佑年事已高,仲逸与袁炜之女成婚,席间少不了朝中文武,因当年陆家庄之事,他便继续留在扬州,与文泰一起饮酒对弈去了。
京城这边,怕是要忙一阵子了。
婚约有了,婚书有了,在凌云子与陆岑夫妇的安排下,仲逸与仲姝完婚。
为免是非,婚礼在宗武府上举行。
以兄长之名,为阿妹完婚,家人皆已来京,宗武安排府中其他人:回各自家中暂住几日,顺便,他又将宅院修葺一番。
林姚姚虽怀有身孕,但婚礼前后,极为热心,忙的不亦乐乎。
阿嫂嘛,理当如此。
凌云山卫缨夫妇,卫展、阮怀若、章苏皆奉命前来。
穆大娘来到京城后,与儿子公孙尚、孙儿公孙槐一起住,一家人得知消息后,全部前来。
穆大娘年事已高,听力不太好,她老人家能亲自前来,足见当年的启儿、姝儿、逸儿,在她心目中的位置。
按师姐与师父的意思,除这些人外,不再另请他人,包括仲逸在翰林院的同僚。
樊文予以私交之名亦来道喜,仲逸特意叮嘱他:不要向外人提起,尤其衙门那些同僚。
樊文予的叔父与凌云子有故交,他自然知道这一层,只是见面还不忘打趣道:“这么大的事儿,连我这个做兄长的都瞒着,等李序南回京后,看我二人如何罚你?”。
若一当铺老姜头与地瓜备虽没有前来,但他们备好一对玉鸳鸯,做工巧妙、打磨精细,绝对上品。
令人意外的是,袁若筠也偷偷跑了出来,非但要吵着敬酒,见了陆岑夫妇,竟先提前喊起一声‘爹娘’,嘴里振振有词道:‘反正就是几天后的事儿,为何不能叫?’。
陆家人初次见这位袁大小姐,原本想着礼部尚书千金,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见了袁若筠才发现她更像一个贪玩的小孩,陆文氏一高兴,差点要落泪。
穆一虹与丫鬟香儿准时赴约,她送了一对宝石白玉,据老姜头估算:最少值两千两。
这场婚礼,更像一次家宴:人虽不多,但无一外人。在场的人乐在其中,而他人却毫不知情。
对仲姝而言,只要凌云山的人、陆家人能来,就足够了。
完婚之后,再无外人问东问西。尤其袁炜,对这个结果颇为满意。
皆大欢喜。
当年,一只孤舟向凌云山脚下飘来,一个叫难难的小男孩,昏迷三天三夜,睁开眼后,看到一个白衣白靴、腰系淡蓝色束带的小女孩……
如今,他们二人又有了新的………………名分。
…………
数月后,袁府张灯结彩,高朋满座。
除礼部外,其他衙门也有不少人前来道喜,人来人往,一派热闹。
婚礼由袁若筠的兄长、吏部郎中袁若晗安排,袁炜则忙着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