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有天庭-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上面的介绍中就可知道,大夫之后的爵位,就不同凡响了,不是一般人能够获得的,已经正式迈入国家官员之列。
晋升的主要标准:“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其上爵位这里不做详表,只简单介绍一下:
官大夫,秦汉二十等爵制第六级。《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加官、公者(接第七级为公大夫),示稍尊也。
这个延续到汉时,第八级公乘以下仍须服役。汉代《田律》和《户律》规定官大夫受田数额为7顷(700亩),宅地的标准是7宅(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
公大夫,秦汉二十等爵制第七级,又名七大夫,高于大夫、官大夫。秦时,民爵公大夫以上者,见县令、丞揖而不拜。
汉高祖令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始为高爵,仅得免役,公大夫仍须服役。
公乘,秦汉二十等爵制第八级,以得乘公家之车,故称公乘。
秦与汉初,从第七级的公大夫(七大夫)起,即为高爵,汉高祖规定: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以上始为高爵,五大夫的侍遇不过免役,公乘以下仍须服役,东汉明帝规定:赐民爵不得超过公乘。
五大夫,秦汉二十等爵制第九等。汉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都有食邑。汉文帝以后,改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
左庶长,秦汉二十等爵制第十级。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
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驷车庶长则是专门执掌王族事务。
四种庶长之中,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官制仿效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
大庶长,秦汉二十等爵制第十八级,仅次于列侯、关内侯。据《史记·秦本纪》,宁公(前716-704年在位)时已有此官。
商鞅变法之前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
关内侯,秦汉时置,为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一般系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南北朝时沿用,仅成为爵位的一种品级。
彻侯,秦汉二十等爵制最高级。汉武帝时因避帝名讳(汉武帝名彻),改名通侯,亦称列侯。汉初列侯封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
封邑一般为县,东汉初有封四县者,小者为乡或亭。汉初户口稀少,历年既久,人口增加,萧何、曹参、周勃、灌婴等的封地,户数最多者达四万户。
列侯得征收封地租税,地方行政由中央政府所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后又有仅赐名号不给封邑者,加霍去病封冠军侯,另行指定地方为封邑。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变法中由商鞅设立,目的在于提高秦军的战斗力。
“为奖励军功,商鞅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这样,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拥有爵位。”李陵暗暗想道,后世对这些可是高度评价的: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作用在于使秦军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建立了一支所向无敌、横行天下的虎狼之师。作为荣誉,军功爵位基本具备现代军衔的特点。
而李陵把这种相对先进的制度从秦拿到大商来提前使用,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一边转化俘虏提高军队数量,一边推行军功爵位制度,提升战斗力,大商军队的实力将稳步提升。
“东夷,很快,你将和历史一样成为华夏的一部分!和历史不一样的是,你们将更快!”李陵充满信心想道。
而且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拿下了东夷,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便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必然变得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融入华夏,并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生产。
大商之军推进的很顺利,东夷节节败退,但这时候令李陵颇为忌惮的巫祭王及其巫神军、上古魔兽,也终于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只见威风凛凛的大商军队,如浪涛般从中向侧分开,一列四骑特制的战车缓缓而出,李陵身穿金甲傲然站立其上。
虽然他在后世看过无数战争影片,也玩过模拟仿真的战斗游戏,但毕竟是次亲身经历这种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战争,一时只觉热血沸腾。
大商军队见自家国君犹如天人,齐齐举起手中兵器欢呼:“万胜!万胜!”
来自对面的欢呼声,震得东夷将士两耳嗡嗡作响,顿时士气无法阻挡地低落下来,东夷军中一人纵马上前对李陵喝道:
“我乃东夷巫祭王是也,不知商王何在?”
李陵听到对方自称巫祭王豁然一惊,当下定眼仔细看来,只见:巫祭王身材不高,身上并没有什么甲胄,只是穿着一袭宽大的青袍,苍老的相貌也显得十分普通,两眼微眯,偶露的精光似乎昭示着其暗藏的不凡。
不过李陵被人呼名道姓,怎能默不出声,那样会被人小瞧的,于是高声喝道:
“吾乃大商天子,东夷众将士听着,大商与东夷本为盟友,当和平共处,但你们竟毁约屡次犯境,我大商实在忍无可忍,方有今日讨伐东夷的结果,是你们咎由自取!”
李陵此番言论可谓九天神雷一般,在东夷人中炸开,如果这是在征伐东夷之初,他讲这话,东夷人岂能理会?
然而现在李陵是携着大胜之威的,打得东夷人仓皇逃窜,岌岌可危,这等颓势之下,听到李陵这番言语,可谓又敬又怕啊!
敬的是大商与东夷本为盟友数百年,当和平共处啊!怕的是大商军队神威,东夷各部落的头头脑脑们一个主意不好,很可能把东夷带进深渊啊!
说白了,就是被打服了!打服了,自然被人又敬又怕。反之,你懦弱无能,只有受欺负的份,还谈什么让人敬和怕。
李陵带着军队打到东夷家门口了,并且是把整个东夷快灭了,他们能不又敬又怕吗?一个个听了他的话之后,自然垂头丧气,认命一般。
“休逞口舌,你们大商还没赢呢,真正的决战才刚刚开始!”巫祭王赶紧说道。
眼前东夷各族将领士卒斗志衰微,令他实在忧心忡忡,眉头皱作一团了,这才赶紧上来打断李陵的“演说”并宣称真正的决战才开始!
而说的再好,不如打赢一场更具说服力,那么打赢就要动用他的底牌了!
“蛟灵神,听令。”巫祭王挥手发布指令道。
“巫祭王,蛟灵神在此!”蛟灵神取下面具,领命上前。
蛟灵神,是巫祭王手中的王牌力量“巫神军”的大统领。
“你亲率巫神军,前去叫阵,只许胜不许败!”巫祭王点头说道。
“得令!”蛟灵神捶胸答道。
只见得了巫祭王的命令之后,拉下面具,率领一部巫神军,果断冲出东夷大军阵型,到得李陵大军近前叫战。
“某蛟灵神,乃巫神军大统领!何人敢来取死?”蛟灵神睥睨大商军中诸将说道。
“巫神军!巫神军!”东夷军阵中听到蛟灵神的“高调”寻衅之言,一个个如打了鸡血般,疯狂嚎叫起来。
先是巫神军,接着蔓延到整个东夷联军。
只是让对方这么一叫,东夷军中刚刚被李陵打压到谷底的士气,又开始反弹而起了,实在李陵气恼不过。而起更重要的是,蛟灵神的挑战,竟然没有人主动应战!
“何人上前迎战?”李陵皱眉问道。
他知道巫神军个个不凡,而他们的大统领将更加不凡了,可想而知的事情!他环顾手下诸将:黄飞虎、张桂芳、魔礼青等魔家四将、姜文焕……
尤其是熟悉东夷情况的魔家四将,这时候竟然没有主动应战,可见他们没有绝对把握能够取胜,或者说他们甚至害怕被斩了。
“陛下,飞虎不才,愿上前领教巫神军大统领的本领!”黄飞虎咬牙上前请求道。
“嗯……武成王你可有把握取胜?”李陵眉头一皱,有心拒绝问道。
“咳,不敢言胜,胜败五五之数!”黄飞虎脸色微红答道。
“不可,你是朕的心腹爱将,怎能如此犯险?”李陵摇头拒绝道,又问魔礼青道:“魔礼青,你可有把握胜之?这蛟灵神是个什么厉害人物?”
“启禀陛下,末将惭愧,魔礼青曾与之交手,不是敌手!”魔礼青答道,“这蛟灵神传说乃是神蛟得道化形,身有巨力,更是神通高强!我四兄弟齐上,方能与之打个平手!”
众人一听,倒吸一口凉气!要魔礼青四兄弟一起上,才能战平啊!果然不同凡响!(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八一章 卢俊义出击
(全本小说网,。)
“蛟灵神?”李陵念叨着,若有所思。
他只听说过蛟和巨灵神,蛟灵神还真没听说过。有一天相通的是蛟灵神和巨灵神都身怀巨力,而蛟和蟒蛇一样,他们都善于绞杀敌人,用的就是巨力。
而蛟又是龙的进化前身,或者说龙的身躯就是蛟蛇之体进化而来。巧合的是蛟是蚩尤后代部落的图腾象征,而东夷便是蚩尤的后裔。
黄帝打败了蚩尤,但并未彻底征服,黄帝可谓大商等中原民族的先祖,这时候的大商等部落图腾还是各异的,并没有后世熟悉的龙,但龙中有蛟蛇的身影是无法否认的,尽管后世认为龙的起源、源头众多。
有一种说法: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龙图腾形成的原因,认为是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
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
从此,中原大地上各个部族有了共同的龙图腾,统一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此开启,因而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李陵知道这个故事虽然完美解释了非自然界原始存在的龙,怎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但史前文化遗址中龙形象的发现,使它不攻自破。
从数千年前无信史可考的文化时代到殷商、西周,再到战国先秦,关于龙形象的器皿、纹饰一向层出不穷,有翼、无翼,有角、无角,更有良渚文化的兽身龙、查海遗址的蛇形龙,其形象也多有不同。
西汉包括王莽时期的龙形象身体细长,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鳍。头部似鳄鱼,整体较瘦长。分为有翼、无翼两种。
有的角似牛角,细长,前端略带弧形。上下颚等长,上下唇分别向上下翻卷。分为有无翼两种,翼为鸟翅形。兽腿,短粗。足部分为兽、鹰足两种,三趾。
而到了东汉,龙体粗壮,似虎形,身尾分明,个别有鳍,角似牛角,角下都出现突起的棱,顶端前卷,也有类似鹿角的。且都有翼,兽腿较长,以虎的形象为主,其他动物形象辅之。
建安至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龙体较细长,似虎形,身尾分明。头角略似鹿角。羽翼分有无两种,有翼的龙形状仍旧为鸟翅形。腿为兽类,长。
南北朝至隋时,龙体细长,似虎形,身尾分明,颈和背上出现焰环。龙翼依旧分有无两种,出现飘带形翼,鸟翅形尚存。四肢上飘,有长的兽毛。
唐宋时期,体粗壮丰满,回复到蛇体,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鳞,宋代时尾上则有一圈鳍。吸取了狮子形象的特点,圆而丰满,脑后有鬣。
唐代时出现分叉鹿角,前期略似鹿角尚存。上唇很长,顶端成尖形,下唇短而不再下卷,龙翼已经都为飘带形。
宋时出现四爪的足,后肢和尾常交叉盘旋。
到了明代,龙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起来,《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