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宏图-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蠖堋5酃肽阃冢 彼锒呱档健�
一群人大声称颂孙东符平定日本之乱的功德,欢呼声不断,一直到走进君威号的指挥室,他疲惫的身躯放在了椅子上,才稍稍舒缓了一下神经。
“世子,若是不喜欢这类场面,下次就不要让那些商人组织了,怪累人的。”一旁的郑鸿逵微笑说到,以他对世子的了解,这位世子对于迎来送往这类场面事是没有多少耐心的。
孙东符微微摇头,说到:“我确实没有这个兴趣,但是却不得少了这个过程,身为将帅,如何能凭自己的喜好做事呢?而且,我们的士卒流血拼命,就应该享受这份荣耀,决不能被旁人窃取了。”
郑鸿逵微微点头,没有再说话,随着汽笛声音响起,继而是七声礼炮声响起,君威号升起船帆,硕大的身躯离开了码头,驶离了港口,而在君威号的后面,有一支规模巨大的混编舰队,作战舰船只有不到五分之一,更大规模的是运兵船和补给船,舰队之中拥有一支两万人的陆战部队,正是他们横扫江户和濑户内海沿岸,惩戒了日本所有掠夺明国商人的大名、浪人、海寇。
离开江户湾,广阔的大海展现在了孙东符面前,这个时候一个侍从官走了过来,拿出一封信笺:“将军,这是您的家书。”
孙东符随手接过来,脸色微变,因为这是父亲写来的,而在此之前,父亲孙伯伦从未给出征在外的他写过家书。
他感觉到心情有些沉重,深吸一口气,打开书信看了一遍,然后看向了郑鸿逵:“在出征之前,父王给过您一份秘密计划吗?”
郑鸿逵微微点头,把房间内所有人赶出去,从密匣之中取出一份红色封皮的计划,小心打开,看过之后,说:“殿下要求本官亲率舰队,于崇祯二十九年登陆舟山封锁浙江沿岸,并且择机登陆攻取杭州。”
“计划中没有关于世子的安排。”郑鸿逵说到。
然而孙东符并未说什么,而是把私信递给了郑鸿逵,郑鸿逵接过来一看,面露喜色,秦王要求世子从济州港乘快船回京城,入大都督府,赞画平定江南之事,郑鸿逵联想到出征之前就听到的风言风语,断定这是秦王让世子总督江南之事,想清楚这点,郑鸿逵连忙抱拳:“恭喜世子殿下,贺喜世子殿下。此乃必胜之战,世子先平日本,再定江南,一飞冲天,鱼跃龙门呀。”
然而,孙东符却毫无喜色,他冷冷的看着兴奋的有些过度的郑鸿逵,忽然说到:“我拒绝这个命令。”
郑鸿逵大感差异,完全无法相信,他颤声问道:“这是为什么,世子,这可是秦王的栽培,与你来说可是大利,待平定江南之后,世子也是国家功臣,封侯拜公不过等闲,待威望高升,日后继承秦王权柄更是顺理成章了,这是秦王为你前途的谋划,世子可莫要冲动啊,以大局为重。”
在郑鸿逵眼里,世子孙东符之所以这般,完全是叛逆心理在作祟,就像自己的幼子一样,越是自己安排的越是反对。
“世子,秦王对您是望子成龙呀,卑职虽与秦王私交不多,但也知道。他是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世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郑鸿逵坐了下来,贴身过去,低声劝慰到。
孙东符微微摇头,他问道:“郑大人,您以为父亲之与大明如何?”
郑鸿逵微微一愣,不知孙东符是什么意思,孙东符又问:“我的父亲究竟是国之柱石还是篡权的奸臣呢?”
郑鸿逵直接站了起来,义正言辞的说到:“秦王虽起于草莽,却是当世英豪,平东虏、灭流贼、败洋夷倭寇,拓疆万里,如今海内生平,可谓救世之主,于大明江山社稷有大恩,于汉家百姓有大恩,若无秦王,大明何在?百姓何如?”
郑鸿逵深吸一口气,说到:“世子虽然年轻有为,到底年纪尚轻,万万不可听小人之言,世子是秦王嫡子,若嫡子与父相悖,是人伦惨剧呀。”
“郑大人说的极是,却是误会了我的意思,父王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偶像,父子一体,我自然不会有二心。您对父王的评价正是我心中所想,父王既对国朝百姓有大恩,那国朝百姓当如何报恩呢?”孙东符认真的问道。
郑鸿逵不知孙东符话里的意思,孙东符深沉的说到:“父王从崇祯四年起兵,历时二十四年,挖坑、栽种、施肥、看管,费心尽力了二十多年,结了果子,却被旁人摘去了,这是何道理?”
郑鸿逵说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世子乃是秦王嫡子,摘了秦王的果实又如何呢?子承父业,自古已然。”
“不,这次不一样,我可以替父亲出征日本,可以为他平贼剿逆,但是绝不能总理江南之事,平定江南,一统天下,这个是父亲毕生的愿望,也是专属于他的荣耀,即便是他的嫡子,我也没有资格越俎代庖!”孙东符坚定的说到。
他站起来,拉开百叶窗,看着外面渐渐落下的红日,道:“父亲于国朝百姓有大功,国朝百姓就应该筹赏于他,仅仅是执掌大都督府,封秦王可筹赏不了如此大功。”
“世子,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郑鸿逵越发感觉不对劲了,惊诧问道。
孙东符淡淡一笑,认真说到:“郑大人,一统天下之日,就应该是父亲登基称帝之时,也该是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秦王……秦王定然不会同意的。”郑鸿逵惊声说到。
孙东符说道:“这就是我们做臣下的责任了。”
郑鸿逵不敢再继续这个话题,虽然在沈廷扬去世之后。他接过了水师的权柄,并把水师发展壮大成了海军,可以说是海军的一把手,正因此,他今日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海军三十万众的态度,虽然内心深处他是支持改朝换代的,但这个态度不是那么好表的,时机和方式都需要精确的把握,最重要的是秦王本人的态度。
“世子殿下,你准备怎么做,真的要抗命不遵吗?”郑鸿逵问道。
孙东符拿起那封书信,说到:“我没有见到这信,郑大人也是一样,我依旧是您的下属,协助您处置远征舰队事宜,与您一道,封锁浙江沿海,登陆浙江,参与平定江南的战争。”
“世子,您这是负了秦王一番苦心啊!”郑鸿逵说到,从秦王采用的方式方法来看,谋划这件事绝非一日两日了。
“我不能占有父亲应得的东西,就这么办理吧。”孙东符思索片刻,认真的说到,他的拳头攥的很紧,显然下定这个决心也不是那么的容易。
京城,秦王府。
一处暖屋里,孙伯伦正与几个老臣玩骰子,都是跟秦王打天下的退休老臣,兀良哈、额吉尔都在,桌上还摆着几杯酒和一小堆金币,孙伯伦的脑门见汗,显然乐在其中。
牧锋从府门在走进来,步履飞快的走过廊下,正碰上端着奶茶和点心的亲王妃。
郝琳琅见牧锋手里拿着一份文书,拦住了他,说到:“牧将军,若非紧急军务,就别打扰阿纶了,难得他在兴头上,又不当值。”
牧锋脸色铁青,甩了甩手里的文书,说到:“王妃,东符惹了大祸了!”
说着,已经走进了暖屋,郝琳琅把手里的盘子放在一边的台子上,跟着进入。
文书交到了孙伯伦的手里,孙伯伦随意看了一眼,脸色大变!他抢过文书,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忽然暴怒,一把掀掉了桌子,把文书团成一团,扔到了郝琳琅面前,喝道:“你看看你养的好儿子,竟然是这么个不知好歹的小畜生!”
说着,孙伯伦站起来,大声骂着,气的在屋子里乱转,忽然仰头,竟然直接倒在了地上,脸色酱紫,竟然是气晕了过去。
房间内瞬间乱做一团,众七手八脚,叫大夫的叫大夫,抬人的抬人,当孙伯伦醒来的时候,却见自己躺在床上,只有牧锋盘腿坐在地上。
“将主爷,你醒了,王妃熬药去了,一会就能喝药了。”牧锋低声说到。
孙伯伦微微摇头,说:“你知道吗,当年从达尔扈特起兵,我一直有天下为公的想法,但是放抱着东符那个小肉团子的时候,恨不得把一切都给他,再后来,看着他成长、成器、成材,虽然谋略不足,却心胸宽广、知人善任,能继承我的一切,我费尽心思为他谋划,丢了多少脸面,你看看那个畜生……。”
说着,孙伯伦剧烈咳嗽起来,脸色苍白起来,郝琳琅端着药走进来,轻拍孙伯伦的后背,劝慰道:“儿孙自有儿孙福,阿伦你何必这样呢,东符也是,一点不懂你的苦心!”
孙伯伦手拍着床板,骂道:“他哪里是不懂,而是懂的太多!以为笼络了几个二世祖,就能登堂入室了,想那些不该他想的,真真是愚不可及!”
他咳嗽了一阵,忽然说:“牧锋,你立刻传我密信给允曜,只要见到东符,立刻把他拘押起来,除了我不许他见任何人!”
“阿伦,那可是你亲儿子啊,你不能这样对他呀。”郝琳琅哭着喊道。
“你懂什么,这小畜生敢抗命不遵,不领兵平贼,待我到了江南,他就敢玩黄袍加身的把戏,他才二十岁,懂的什么,快去办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章二四 武装巡游
(全本小说网,。)
“东符不会有这么大胆子吧。”郝琳琅看着牧锋飞快离开了,脸色大变。
“他十四岁的时候连皇子都敢打,如今成年了,还有什么不敢的呢?”孙伯伦咆哮道。
郝琳琅赶忙闭嘴,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即便她知道这事是为乌日娜顶缸。
孙伯伦的心情稍稍平复了一些,大都督府的官员和近卫军的将领赶到了,他们神色严峻,显然已经是知道了消息,广宁侯仗着自己资历深厚,还说了一句世子不像话,见孙伯伦脸色难看,也就选择了闭嘴。
“计划有变,东符不能赶回来了,大都督府和军机处已经决定,由本王亲率大军南下,广宁侯,整备近卫军吧。”孙伯伦淡淡说到。
一群人都是变了脸色,秦王亲征他们想到了,但是没有想到会调动近卫军,说起来近卫军可是如今京畿地区唯一的重兵集团,负担着辽东、中原、西北的一切防务,如果近卫军抽调走了,那北方可就空虚了。
“从近卫军中抽调四个营伍交由牧锋,京城的防务就交给他了。”孙伯伦又吩咐道。
“是!”一群人面面相觑,领命而去。
不多时,牧锋走了进来,孙伯伦摆摆手,示意房间内其他人出去,待人走光了,孙伯伦道:“牧锋,在我南下之后,你执本王权柄,维持京城秩序,方正化会暂归东厂,暗中协助你,记着,不要杀人,但是不要妥协,凡是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全都抓起来。”
说着,孙伯伦让牧锋从书桌的密匣里取出一封名单:“这是东厂统计的异见和异心者,一但闹出变乱,把这些人控制起来。”
牧锋接过名单,看了一眼看到第一个便是当朝次辅吴拿至耍阒懒嗣サ姆至苛恕�
进入崇祯二十八年的九月,大明国内原本平静祥和的气氛变的有些微妙,先是南方变乱的消息传遍整个大明,由此引发的就是对于奴变的大讨论,毕竟佃变和秦王治下百姓没有多大的关系。
各类报纸刊物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奴变和蓄奴制度的讨论,似乎是个人就能对比发表看法,但是权贵阶层的反应却让大明百姓大为吃惊,先是朝廷官吏严查超额蓄奴,令违法官吏一月内遣散超额的奴隶,然后便是朝廷传出要废奴的消息,这个消息尚未发酵,就引起了各地豪商大贾的支持,甚至在秋闱之时发生士子联合上书要求废奴的事情。
很快,天子发布废奴诏书,要求勋戚、重臣和宗室遣散家中奴仆,改以雇工制度招募服侍人员,而皇室更是以身作则,率先给予宫内太监、宫女自由之身,令其还家,有愿意继续侍奉者,则以契约雇佣,所有契约都不超过三年,其中明文规定,除了天子,宫内其他人,上至皇后下至管事太监,都无权打骂、伤害太监、宫女。而天子则声明太监和宫女及奴仆、婢女,与大明百姓一样俱是其子民,享受一样的权力,因此放弃对宫中人生杀予夺的权柄。
天子的大度得到了天下人的赞赏,其为宫女太监拟定的契约更是大明奴隶变奴为民的范本。
废奴诏书将于崇祯二十九年下达,各地官员在收拾好自家的事情之后,纷纷把精力投入到消除治下蓄奴的工作上,而这一切都是展露在了南京朝廷面前,无论贤愚都应该知道,末日将临。
南京,马士英府。
马士英躺在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