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即便是孙享福的所有计划都成功了,最多也就是让他们从进取模式,转换成了蛰伏模式,过往出现强大君主的时候,他们都是这么安然度过的,历经千年传承的他们,早已有了面对各种局面的应对方案,想要彻底将其铲除,简直是难如登天。
江南,洪州百花阁,王浩潇洒的饮完最后一杯酒,掷杯于地,甩袖而去。
王睿派过来宣告收回他家族权力的人还是代表族老会的那个大个子,而接替王浩的,不过是王家的一个旁系子弟,连王睿的妾生子都不是,这说明什么?
王家对江南不再重视了,即便这里年产千万石粮食,也不过才价值百万贯而已。
然而,掷杯于地却并不代表他愤怒,或许只是他做给别人看的一场戏而已,他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天,所以,出了白花阁,他几乎没有多走一步冤枉路,直接就来到了城外码头。
“公子,去那?”
“出海,去南诏。”
“诺。”
简单的问答之后,大船马上在江面上顺水而下,船头的王浩迎着秋风,嘴角挂着一丝笑意,喃喃的道,“孙正明,好戏就要开场,不知道,这次,你能不能接的住招,但是,不管是你成功,还是我成功,都是成功。”
在善阳的孙享福,自然不知道江南的事,他正在忙着监督食品作坊的工人做月饼,就快中秋了,不找个由头庆祝一下,怎么刺激善阳的消费。
中秋节的由来有很多个说法,最早见于《周礼》,春秋时期的《礼记》上面记载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已经有秋天祭拜月亮的礼节了。
而月饼这个产物,比较有根据的说法,是裴寂在大业十三年发明的,主要用于发放反隋军士的军饷,反正前两年裴寂在世的时候,孙享福是没吃过他发明的月饼的,或许是因为望江楼的各种饼类糕点,超越了他制作的那种圆圆的硬饼子太多,让他不好意思再弄出来了吧!
一个做饼的事情,当然不需要孙享福亲自来监督,他之所以出现在食品作坊,是因为,李世民要用月饼做文章。
让百姓自发的出力帮其建造行宫,总得有个由头吧!免费派月饼,便是李世民的由头了。
“老褚啊!回头把制作这些月饼的钱,全部给崔家报过去,他们不是说不让王家专美于前么,陛下给百姓派月饼,也算是修建行宫中的一环,这一环,就归他们承担了。”
同在食品作坊看着工人们打包月饼的褚遂良闻言笑道,“如此,那便让作坊里多生产些,一户发一盒太少,才四个,家里孩子多的,一个人未必吃的到一个,发两盒吧!”
孙享福点了点头笑道,“你说的在理,大臣家里人口多,发个十盒八盒的,也不嫌多,放心,一点吃食,吃不穷崔家的。”
受益于食材价格便宜,像月饼这样的吃食,一个的造价还不到两文钱,这还是因为往馅里面加了少许蜂蜜的原因,如果只做纯面粉制的月饼,一百五十文买一石磨好的面粉,能制作出四五百个来。
而就算给现在善阳所有的人发两个月饼,也不过一百多万个月饼,花销不过两三百万钱,两三千贯而已,对于崔家来说,简直是毛毛雨。
一些加了鸡蛋和更多蜜糖的月饼才是食品作坊真正用来盈利的东西,当然,即便是这样,一个月饼的造价也不高,现在大唐的鸡蛋可不像早前两年了,各处的养鸡场起来之后,一个鸡蛋也就卖到两文钱,而真正能抬高它身价的,还是那精美的包装盒子。
这一日,八月十五,李世民难得的穿了一身龙袍到了比现现场,大手一挥,数百个大车便被军士们推到了中央高台前面。
然后,在军士们的大声重复下,看稀奇的百姓们终于知道皇帝要干什么了,原来是给他们派吃食,现场所有的百姓都有份,一人两个月饼,北地的居民,稍后还可以凭户籍,到衙门领取两盒月饼,这是皇帝给大家发的中秋赏赐,而且还正式将八月十五中秋日,定为朝廷休浴的节日,大家可以吃月饼,赏月来庆祝。
然之后,肉戏来了,在王家和崔家属下的一帮人的带领下,比赛场上响起了山呼海啸般谢恩的声音,一张巨大的,签了无数个姓名的长绸子,很快被人群传递到了高台处,并且展开。
没有人会去考虑,谁他么会带这么大一匹绸布来比赛场地看比赛。
也更加没有谁会去考虑,短短的片刻之间,怎么就会有数万人在这匹长绸布上签下自己的大名。
他们只觉得,这条长绸布上,书写的内容,很对。
就应该挽留皇帝在咱们善阳多住些日子,咱们善阳的百姓,愿意出钱出力,为皇帝在善阳修建一座行宫,请皇帝每年都来善阳居住一段时间。
“陛下,这是民心,是北地数十万百姓的共同愿意,臣请陛下许之。”房玄龄和孙享福像排练好的一般,一左一右的向李世民拱手上奏道。
“臣请陛下许之······”
“请陛下许之······”
房玄龄和孙享福打了个头,然之后就是朝臣,然之后,就是所有比赛场地内的百姓,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这架势,谁还能拒绝的了。
反正不管别人是什么感觉,此刻的李世民心里,像是吃了仙丹一般,随时准备同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感觉。
用别人家出钱做的月饼,赚取这么一大票的民心,还白得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一个‘爽’字又怎么能够形容。
很快,一切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套路运作了起来,孙享福将城北政务区旁一大块后备用地划做了皇帝行宫的用地,都不需要对外招募工人,每天都有数万人跑到这里,也不要吃食,还自带着工具,就问建筑队的人,有什么活他们可以干。
而且,这还不是主要的,更多的百姓,则是握着一把铜钱跑过来工地上面问,怎么把这些钱捐给皇帝,让他用来购买修建行宫的建材,或者置办行宫里的家当,这种情况一度都扰乱到了专业建筑队的施工。
为此,褚遂良不得不专门派了一些人来工地上给这些百姓解释,而且,还得用忽悠的方式告诉他们,修建行宫的捐款已经达到了数十万贯,根本用不完,让他们自己把钱带回去,
没办法,不忽悠,他们真的会放下钱就走。
这个时期的人,只要不是真的揭不开锅,还是比较感激给他们带来好生活的皇帝的,因为的前面的皇帝太操蛋,一对比,所以有伤害。像刘大旺这样的人,出钱不成,就只能带着村里的百姓来出力了。
像他这样的汉民百姓有很多,他们都记得,是皇帝李世民,是大都督孙享福,让他们在一个大灾之年来到了这里,短短的一两年时间,解决了温饱,甚至实现了富裕,比杨广那个用酷法剥削百姓的家伙好太多了。
所以,李世民的这处行宫修建的速度很快,几万人的劳作现场,挖地基,只用两三天就完成了,孙享福估计,明年他再来善阳的话,就能够住上这座奢华无比的行宫了,因为,王崔两家,可是一共出资了三十万贯呢!这些钱,大部分都被孙享福拿到善阳的各大作坊,做新兴建材的研究,和制作了。
当然,给皇帝修建行宫,还只能算是善阳民间的一个热点,真正上层人士关注的热点,却是在崔家最近放出来的一个消息上。
王家居然与安北都护府协商,用关内的良田,换关外的荒草地,而且,一亩只换两亩?
不仅仅是朝堂,各大世家的族老,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有点懵逼,纷纷开始召开紧急会议,分析起王家的意图。
然后,没过两天,在崔缇不断透露的新消息下,他们终于知道了孙享福的全盘计划,那么,结合公民制度即将推行,劳动保护法和新的税制全面实施来看,大家终于知道王家这么做的目的了。
然后,争对王家的这一情况,各大家的族老,不得不召开了一次联合会议,崔家有参与,所以,孙享福将崔家作为暗子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因为,他们可以帮忙影响会议的风向。
各家就是否进入蛰伏期这个问题,讨论了三天,才得到一个比较统一的结果,如今,大唐军力太强,突厥被灭,薛延陀臣服,并且表现恭顺,东北四部,也是望风臣服,北方关外之地,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一块中原政权无法控制的飞地,相反,它开发出来之后,是一块比中原土地产出还要多很多的沃土。
这个时候进入蛰伏期,向皇帝表示恭顺,不仅能够保住家族安稳,还能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所以,在孙享福正准备起行去长安的时候,他们收到了来自几家联名的请帖,这是五姓七家做决定的重要时刻,孙享福不得不留下来,亲自跟他们把事情谈妥。
第351章 上齐城也有着落了
不管世家是处于喜欢搞事情的进取期,还是处于比较恭顺的蛰伏期,孙享福的目的从来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富民强国。
当百姓们都富裕了,世家以往的那一套,在这个国家自然就站不住跟脚了,他们摆布穷人或许可以,摆布富人,却很难。
当他们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的时候,或许会奋起反抗,但那个时候消灭他们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不止女帝会挥起屠刀杀人,换了任何一个不傻的皇帝,都是可以的。
孙享福赴宴的场所在卢家的客厅,这里,早已聚集了各家的主事的公子,以及数量不少的各家族老,其中有一些,在去年土地拍卖大会时候,孙享福就见过。
一番见礼之后,孙享福便在首席位落坐,想想去年的时候,他还只是在王家坐个末座,被大多数人瞧不起,现在,多少有了点扬眉吐气的味道,当然,如果是几大家的族长在的话,他也坐不到首席的位置上。
“各位今日相请,不知所谓何事啊!”
都快到八月下旬了,孙享福回长安的心情越发急迫,入坐之后,便开门见山的道。
“呵呵,孙都督明知故问了,我等几家经过一番商议,觉得,响应北地的新政,支持朝廷的土地置换政策,是一桩两利的好事,孙都督对北地之事,可以一言而决,不知,能够与我等几家行个方便?”坐在主位上的卢文仲率先接过了孙享福的话道。
有崔缇跟他暗通款曲,孙享福已然知道了他们几家事先议定的内容,所以,语气硬气的很道,“北地的新政,会在今年的最后这几个月开始逐步施行,明年开春前全部落实,这是陛下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违背。
至于土地置换,可不是朝廷,或者本督的政令,而是王家自己主动提出来的,皆因为置换土地,能使王家谋利而已。
所以,陛下的行宫是怎么回事,你们几家应该也知道了,为使北地的发展快速推进,本督可以给各位行个方便,不过行这个方便的价码,可不便宜哦!”
听孙享福之言,卢文仲和在场其余几家的公子都是面色一黑。
用关内的良田,换关外的荒地,即便是一亩换两亩,价格上也是他们吃了大亏,怎么到了孙享福这里,好像成了他们上赶着吃亏,而且,想吃这个亏,还得先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究竟是个什么世道嘛!
卢仪见画风不对,怕卢文仲等几个年轻公子,落入孙享福的节奏中,连忙出声道,“孙都督,话可不能这么说,你要在北地施行新政,如果我等几家不同意的话,恐怕会横生出许多波折。
毕竟,朝廷的政策管的了那些佃户,却管不了我等几家手中数十万计的家奴,这些家奴乃是我等家族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私产,即便是皇帝,也不能无故剥夺别人家的私产吧!”
闻言,孙享福却是略微带点冷色道,“皇帝没有要剥夺别人家私产的意思,王家的任何行为,都是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变革之道,相信,如果没有看到王家这种变革产生的好处的话,在坐的各位,也不会约本督在此会谈了。
所以,你们同不同意,朝廷的政策都会施行,拿这个来跟本督讲条件就可笑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王家愿意用自己家在关内的田地,换取我安北大都护府辖区的土地,一亩换两亩,为了让陛下和本督答应他们提出的置换条件,他们王家花了几十万贯为陛下修建行宫,并且,承诺今后全力支持都护府的相关管理政策。
本督呢!也投桃报李,会将定襄城周边的土地置换给王家,并且,以后但有像香料,柞树,花椰菜这样可以创造大收益的新作物,本督都会第一时间找王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