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之特战兵王 >

第1236章

抗日之特战兵王-第1236章

小说: 抗日之特战兵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产党真正厉害的,并不是他们真会哭穷,会利用舆论武器,而是他们自身过硬!共产党从延安的党政军高层,到前线的每一名战士,全都是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甚至就连朱毛也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然后再反观国民党,简直就没有办法多说。

    就说重庆的官员吧,过的日子不要说跟粗茶淡饭不沾边,许多官员过的那简直就是醉生梦死的日子,甚至比以前在南京时还要更奢糜,颇有一种趁着小日本还没有打进重庆,中国还没有亡国之前爽一把,的破罐子破摔的情怀。

    所以说,西方的那些媒体记者会认同国民党那才有鬼了。

    在场的几个幕僚和高官的脸色立刻垮下来,白崇禧虽然没有明说,但这些人一个个都是人精,又岂能听不出来?当下一个个脸色全都变得不太自然,因为他们在重庆过的也是纸醉金迷的日子,别的不说,舞会基本上是每天都必须要参加的。

    然后就没办法再愉快的聊天了,因为话题已经被白崇禧聊死了。

    蒋委员长也再次无奈的意识到,一旦涉及到了洋人,无论召集多少幕僚以及高官,开多少次的幕僚会议,也是解决不了的,当下只能宣布散会,但把孔祥熙留下了,然后让侍卫长王世和去孙公馆请孙夫人来赴家宴。

    实在没办法,蒋委员长只能尝试着打一打亲情牌了。

    ……

    在包头,察哈尔独立团的团部。

    王沪生拿着一纸电报兴匆匆的过来找到徐锐,说道:“老徐,密勒氏评论报的号外已经加印出来了,该报主编鲍威尔先生写了一篇评论员文章,说的就是我们包头茶贸公司股份公开竞拍的事,这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刚刚转发的简报。”

    徐锐接过电报,由于篇幅有限,电报上面只抄录了鲍威尔文章中的几段,但能看出来这是篇好文章,文字非常具有杀伤力,尤其是他在文中拿国党高官的奢侈无度、跟共产党人的廉洁相比较,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

    不过高兴过后,王沪生却还是难免有些担心。

    王沪生又说道:“史沫特莱小姐已经是尽力了,孙夫人也尽了最大努力,要不然这些西方媒体也不会刊发这样的评论文章,但是,你觉得,这些文章能够决定得了西方各国、尤其是美英两国政府吗?一国国策可不是儿戏。”

    徐锐摇摇头说:“光靠这些媒体的文章,当然是决定不了美英两国的国策。”

    “那可怎么办?”王沪生闻言便立刻紧张起来,“那我们不是白忙活了?还有史沫特莱小姐和孙夫人她们,不也白忙活了?”

    西方媒体在中国的确有一定影响力,基本上只要长着一张洋人的脸,而且是记者,就能成为党国高官的座上宾,但是,要说这些记者能有多大影响力,要说党国有多忌惮他们,也未必,党国真正忌惮的是这些西方记者背后的西方政府!

    然而,西方政府毕竟不等于西方媒体!

    所以,王沪生才会担心,西方媒体决定不了政府的策略,到最后,他们就白忙活一场。

    徐锐却不慌不忙的说道:“这些西方媒体肯定是决定不了政府的策略,但是影响力还是有一点的,至少,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把我们的诉求传递给西方政府。”

    “可这能有用么?”王沪生道“西方政府会管我们的死活?”

    徐锐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西方政府肯定不会管我们的死活,但是如果有了足够的理由,那就另当别论了。”

    “足球的理由?”王沪生道,“什么理由?”

    徐锐道:“比如说,利益!”停顿了下,徐锐又道,“我这么跟你说吧,国与国之间,从来就没有永恒的友谊,从来就只有永恒的利益!只要有利益的驱使,西方政府就有足够的动力帮助我们。”

    王沪生道:“可问题是,西方政府如果帮助我们,又能获得什么利益呢?”

    “能获得的利益多了。”徐锐道,“首先,给国民政府和蔣委员长一个警告,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他们并不是西方唯一的合作对象,如果国民政府不能改善腐败现象,西方政府随时可能抛弃他们,转而跟我们党合作。”

    王沪生嗯了一声,又道:“还有别的吗?”

    “当然。”徐锐微微一笑,又道,“警告国民政府和蔣委员长,只是顺带的,西方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可以从中得到的重大利益,是军火贸易的丰厚利润!”

    “军火贸易?”王沪生道,“美国政府不是已经把我们拉入黑名单了,不再卖武器给我们了么?”

    “我们?”徐锐大笑道,“老王,你想什么呢?我们才几斤几两,美国政府会在乎我们的这点小钱?他们要赚的,是日本人的钱!”

    稍稍停顿了下,徐锐又道:“美国人非常清楚,眼下苏联远东方面军有多困难,这时候如果不拉一把苏联,日本人就能很快占领远东,进而独霸亚洲,这既不符合美国人的亚洲政策,也与美国的军火巨头的利益不符,因为日本独霸亚洲之后,对美国的依赖就弱了。”

    王沪生恍然道:“也就是说,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美国只有帮助了我们,才能间接的帮助苏联,才能让日本人跟苏联人在远东继续打下去,美国人才能两头卖军火,大发战争财,是这样吗?”

    “没错。”徐锐道,“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就是这么做的,也是靠着两头卖军火,才有了今天的工业实力以及国际地位。”

    事实上,徐锐还知道,美国人真正大发战争财,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过这个还不能说,毕竟二战才刚刚开始。

    “美国人,哦不,是西方人,可真阴险,真坏!”王沪生道,“不过,这么一来,美国政府给老蒋施加压力也是大概率事件了。”

 第1723章 施加压力

    美国政府给蒋委员长施加压力,不是大概率事件,而是必然事件。

    此时此刻,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务卿赫尔已经来到了罗斯福的办公室,赫尔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罗斯福正阅读鲍威尔所写的那篇文章。

    “总统先生。”赫尔脱下头上的宽檐礼帽,微微侧首。

    “赫尔你来了。”罗斯福闻言立刻抬起头,又扬了扬手中的简报,问道,“你看过密勒氏评论报总编,鲍威尔先生写的这篇文章了吗?”

    “是的,总统先生。”赫尔点头,“我已经看过这篇文章了。”

    “这真的是一件令人愤慨的事情。”罗斯福将手中的简报重重的放桌上,又道,“中国的抗战局面已经如此艰难,可是他们的政府官员却仍旧醉生梦死,毫无责任心,更浑然没有一丝的使命感,身为官员,他们真有愧于国家。”

    “是的,总统先生。”赫尔深以为然的道,“国民政府的腐败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如果把他们比喻成为一个病人的话,这个病人恐怕是已经病入膏肓了。”

    “好了,先不说这个了。”罗斯福摆摆手,很快就转移了话题。

    因为对于美国政府而言,或者说对美国政府的外交而言,中国的份量一贯很轻,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无足轻重,所以,国民政府腐败成到了什么程度,是否还有救,跟美国政府并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也根本懒得过问。

    罗斯福关心的是,军火贸易利润!

    罗斯福沉吟片刻后说道:“赫尔,对于远东战场你是怎么看的?”

    “苏联的处境非常不妙。”赫尔一针见血的说道,“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限制,导致苏联的远东方面军始终都得不到充足的军需供给,所以,既便是苏联政府已经在西伯利亚集结了将近一百万的军队,也仍然没办法占得上风。”

    稍稍停顿了一下,赫尔又道:“然而,为了养活这一百万军队,每天所消耗的给养都是个天文数字,这就使得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更加紧张,这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军队太少的话,不足以碾碎关东军,可是如果兵力太多,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就只能够保证远东方面军的吃饭问题,而无法运输太多的弹药及油料。”

    罗斯福点点头,又道:“所以,苏联政府为了破除这个恶性循环,所以才会考虑在包头建一个小型工业区,开辟出除了西伯利亚铁路以外的另外一条生命线,以便持续的给远东方面军输送给养油料甚至于武器弹药。”

    赫尔摇了摇头,又道:“但是坦率的讲,我并不认为苏联政府的这一设想能够成功,因为包头没有任何工业基础,要想从零的基础上设计建造出一个工业基地,难度实在太大,此前也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

    “但是这些并不重要。”罗斯福沉声道,“刚刚苏联驻美大使又来了,委婉提出建议,要求我们给国民政府和蒋施加压力,让他们放行包头那个什么公司的股份竞拍,赫尔你看,我们是否需要向苏联政府伸出援手?”

    赫尔认真的道:“总统先生,如果此举于美国有利,我们就应该伸出。”

    罗斯福点点头,又接着问道:“那么,你觉得此举是否对美国有利呢?”

    赫尔不假思索的说道:“此举对美国当然是有利的,无论包头的这个工业基地最后能否建成,但是哪怕只是建几家工厂,对于中国及苏联来说,都是巨大的利好,就能导致远东会战以及中日战争长时间相持下去。”

    停顿了下,赫尔又接着说道:“我在国情咨文上说过,我们美国政府现在所奉行的中立政策,其实就是离岸平衡,离岸平衡的精髓就在于将大陆国家分裂成两个敌对的阵营,使之互相仇视甚至于陷入战争,然后再通过两边贩卖军火使之保持实力的均衡,如此一来,我们美国政府不仅可以赚取巨额的军火利润,更可以让两大阵营耗尽全部财力,等到最后,我们美国政府再出面收拾残局,就易如反掌!”

    罗斯福深以为然的道:“赫尔,你的国情咨文稿我已经认真拜读过了,写的很好,国会那边也已经讨论并通过了,只是有一点我还不是十分确定,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对欧洲大陆采取的也是离岸平衡政策,可最后的效果似乎并不太理想?”

    “那是因为英国的工业制造能力不够雄厚,远不足以充当离岸平衡手。”赫尔极其笃定的说道,“但是现在,我们美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十倍于英国,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美国政府无论收紧对德日意轴心集团的贸易,还是收紧对英法同盟集团的贸易,都足可以对即将爆发的这场世界大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罗斯福被说服了,点点头说道:“好吧,那就以国务院名义的给詹森发电报,让他立刻将美国政府的态度转告蒋先生,就说美国政府对国民政府的腐败现象非常的失望,正在国会走程序的第二笔援华贷款也将暂时搁置。”

    赫尔微微一侧首,转身去了。

    ……

    给国民政府和蒋委员长施加强大压力的不止美国人,还有英国人。

    相比美国人而言,英国人施加压力的动机更加深沉,也更加阴毒。

    在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下欧洲的局面,这个时候,波兰已经被灭国,大半个波兰已经并入到德国,小半个波兰连同西乌克兰则已经并入苏联,但是让英法两国极度失望的是,苏德两国在瓜分完了波兰之后,并未直接开片。

    德军闪击波兰时,英法两国虽然第一时间对德宣战,但这仅只是表面功夫,事实上并没有派出军队反击德国,而是眼睁睁看着波兰被德国吞并,英法两国的企图就是,以牺牲波兰为代价,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向苏联。

    英法两国的意图不能说不高明,然而现实却很骨感。

    在吞下波兰这块肥肉后,德国和苏联并未直接开片,反而勾搭到一起,暗中缔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下英法两国傻眼了,这就叫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如果英国人和法国人足够聪明的话,这时候就应该果断的放弃幻想,不要再把希望寄托在让苏联跟德国互相火并上,而应主动跟德国开战。

    这样的话,二战的进程或许就会改写,法国既便仍旧逃脱不了被灭国的下场,至少也会比历史上多撑段时间!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张伯伦虽然已经下台了,但是他的绥靖主义思想却已经深入到了英法两国政客的骨髓之中。

    所以,发现一计未成,英国又生一计!

    瓜分波兰没能使得苏德反目,那么北欧呢?

    德国一贯视北欧为他的禁脔,尤其是挪威,更是德国铁矿石资源的主要来源,而瑞典跟芬兰又是挪威的东部屏障,如果苏军在吞并芬兰之后继续向西推进,就必定会触及到德国的底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