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55章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55章

小说: 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朱楧无力改变后世的现状,只能为大明朝的肃国官员谋福利了,早在春节之前,朱楧就已经下令,过了十五再来上班。

    这条旨意让无数的肃国官员感恩戴德,忙活了一整年,终于可以陪老婆孩子过个好年了,就冲这一点儿,他们就不后悔留在肃国。

    洪武二十七年正月十六日,朱楧开始了他新年的第一次早朝。在接受了群臣如同机器般的叩拜礼后,朱楧精神饱满地大声说道:“众卿有何事要奏啊?”

    户曹判书张文远站出班来,作了一揖,恭恭敬敬地说道:“敦煌布政使石一德上奏称:敦煌乃新附之郡,胡人众多,单靠现在的军民难以驯服,请求殿下移民十万,一来可以同化胡人,二来可以实边,防备哈密。”

    张文远原来是王府长史司审理正,区区的正六品小官,掌管着王府那些鸡毛蒜皮的诉讼。朱楧建国后,选择留下来跟随王爷,以求在肃国谋得自己的发展。

    朱楧没有亏待他,见他干活细致,处理诉讼十分公平,就将二品户曹判书给了他,让他替自己打理国家的财政。

    张文远接到任命的时候,高兴的一宿都没有睡着觉,从一个六品小官一下子升到二品大员,这怕是古往今来都没有的事吧,虽然他的二品只是一个藩国的二品,但这足以让他和他的老婆激动地恩爱一晚上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零四章 士官标准

    一  张文远接任后,为了报答朱楧的知遇之恩,更是为了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前程,始终以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将户曹打理的井井有条,让朱楧十分满意。

    张文远所说的敦煌布政使石一德原本是他的副手——正七品的王府审理副,同样是因为对朱楧的忠心和对工作的用心负责,被朱楧提升成从二品的布政使,替他去管理刚刚归附的敦煌。

    朱楧听完张文远的报告后,心里带有一丝赞同的点了点头,但群臣的意见还是要征求一下的,笑着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客观来说,石一德的建议很有道理,敦煌自唐代以来就被外族统治,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几百年了,那里早就连根汉人的毛都看不见了,若想同化他们,那我们这边的人口绝对不能比他们少。

    朱楧刚收服的敦煌郡连同沙洲蒙古在内共有大大小小六个部落,总人口有十几万人,他现在只在那里驻扎了两万多名士兵,派过去了几个甲长、保长,要想统治那些畏威而不怀德,丝毫没有中原王朝大一统观念,甚至还有些仇恨汉人的胡虏确实很不容易。

    况且敦煌也是个大郡,在西汉时也和张掖、武威一样,属于水草丰美之地,这里有发源于祁连山高山融水的疏勒河水系,自汉代以来,灌溉农业就十分发达,在后世耕地面积达到三十多万亩,还有广阔的林地和畜牧业用地,资源十分丰富,单单靠那些个除了放牧和抢劫什么都不会干的胡虏,是绝对不会将敦煌的潜力全都开发出来的。

    所以,向敦煌移民是必要而又正确的选择。

    这条建议既合理,又得到了领导的首肯,这个时候再唱反调就属于没事找抽了,因此朝堂上的文武官员纷纷附议,称颂声此起彼伏。

    每解决一件事,都会让人心里有成就感,尤其是解决了移民十万人开发一个郡这样的大事,更加让朱楧心中大块,于是趁热打铁道:“本王还有一件事要与众卿商议。”随即,将自己想要养士的想法提了出来。

    话音刚来,群臣又是一阵交头接耳,武臣听后面露喜色,因为这代表着朱楧对武将的重视,今后他们的地位肯定不会下降。

    文臣听后自然是脸上都有哀戚之意,在他们看来,国家应该用高福利来养秀才和举人,万万没想到朱楧对这件事提都没提,上来先想养一群大老粗,这让他们对自己今后的前程更加忧虑。

    后将军范朝西此时是朝堂上的武臣之首,听到朱楧的这个计划之后,心中大为高兴,立即站出来附和道:“启禀殿下,臣以为此意甚好,如果此意在全国施行,那将来不管打谁,咱们就都不缺精兵猛将了。”

    “是啊,是啊。殿下英明啊。”“殿下英明,臣等一定坚决贯彻执行。”

    众武臣都是脾气直率的大老粗,一遇到高兴的事,顾不上君臣礼仪,大声嚷嚷起来,纷纷表示拥护。

    站在他们右边的众位文臣,内心里十分鄙视他们这种有辱斯文的行为,但也无能为力,他们都知道,朱楧正在一意开疆拓土,自然是格外重视武将,就算他们有不满,说出来也不顶用,只能纷纷表示附和。

    这样,养士这件国策就定了下来。朱楧不会学着日本人将他们称为武士,而是给他们取了一个十分前卫的名字——士官。

    随即,朱楧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培养士官的计划,士官全部脱产,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士每月给粮食两石五斗,肉四十斤;中士每月给粮食两石二斗,肉三十斤;下士每月给粮食两石,肉二十斤。

    此外,凡是入选士官者,免除其全家徭役,士官拥有崇高的地位,见到七品官员不用下跪,可以参与所在保内的管理事务,本人一生伤病所需的医药费全都由国家承担。

    此令一出,举国热议,士官的待遇也太好了吧,先不说他们的政、治待遇,但说经济待遇就比肃王的一等庄丁还要高出五斗,而且还终身免费医疗,这让当时拼命养儿防老的古代人纷纷向往不已。

    但是,你先别高兴的太早,士官的待遇这么好,肯定不是什么人都能当上的。按照朱楧制定的标准,你若是想光荣的成为肃国的一名士官,首先要弓马娴熟。射箭要能击中七十步以外的目标,以十发七中为合格,近身格斗要能打倒三个普通的明军。

    取得士官资格后,并不代表着一劳永逸,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都要进行一次考核,最上等的授上士,中等的授中士,下等的授下士,一次不及格的给予罚款处罚,并勒令补考。如果补考都不及格,那就立即撤销其士官资格,并处于巨额罚款,以补偿国家在你身上浪费的资源。

    另外,朱楧为了鼓励士官将武艺传给自己的后代,以保证建立自己的世袭军事贵族阶层,还颁布命令说,如果一人为士官,那不仅是他自己,他的成年儿子也成了国家的人,必须随时等待国家的命令奔赴战场。

    这样以来,那些取得士官资格的人,为了能使自己的儿子到了战场上杀掉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杀掉,也会竭尽全力训练他们,这样以来就能保证国家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兵源。

    武威郡里的一个猎户人家,一个身材壮实的中年人正在交自己年幼的儿子用枪。

    “用枪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进退,知道什么时候该攻,什么时候该守。攻的时候要快、准、狠,犹如蛟龙出水,一击命中敌方的要害,否则就有可能被敌方趁你旧力已去,新力未发之时而反杀你。”

    那名中年人边说边演练枪法给自己的儿子看,将基本功交给自己的儿子后,语重心长的说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已经将用枪的基本要点都教给你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刻苦练习了。”

    那名少年人似懂非懂地说道:“知道了,爹。”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零五章 制定发展战略

    一  中年人微微地摇了摇头,他出身于武学世家,只因乡里的恶霸调戏他的娘子,他一怒之下将其杀死,为了躲避官司才逃难到武威。本来以为自己要隐姓埋名的过一辈子,万万没想到赶上了肃王养士的计划。

    中年人的那颗久已湮灭的雄心又重新跳动起来,他的热血又不由自主地燃烧起来,当一个猎户能有什么出息?现在的猎物多精明啊,比猎人都快聪明了,有时候进山两三天也逮不到一只像样的猎物,终日让妻儿为生活犯愁,那绝对是男人最大的耻辱。

    而如果能入选肃国的士官,哪怕是最下等的士官,一个月也有两石粮食,二十斤肉的待遇,足以让他们一家老小过上十分滋润、十分体面的生活了。

    况且肃王已经说了,士官就是国士,不管之前干过什么,一经入选,既往不咎,他是皇帝老子的亲儿子,有他这句话,自己入选士官之后,就算仇家和官府的人想翻后账,怕是也没那么容易吧,总好过躲躲藏藏地过一辈子。

    想到这里,中年男人便已经打定主意要参加士官竞选,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儿子,因为肃王有明令,士官一经入选,他的儿子也要随时准备从军上战场。战场是最残酷最较真的地方,武艺稀松的话除非是运气好到爆棚,否则只能是给对方送人头。

    中年人见自己的儿子这副样子,便知道他完全没有明白自己的苦心,面色一虎,板着脸训道:“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好好练习。三个月后,我还站在这里,两只耳朵上各挂一只小铁环,头上放一枚铜钱。你端着枪全速冲过来,两枪挑掉我耳朵上的铁环,然后再使一记回马枪,挑掉我脑袋上的铜钱。记住,你如果武艺不精,那就很可能要了你老子的命。”

    少年人很明显被自己老子的这段话给震慑住了,他不明白老爹为什么要用这种近乎于残酷的方式来训练他,过了半响才瞪着眼睛,张着嘴喃喃说道:“爹…。。”

    一直在旁边观战的少年的母亲也是十分不忍,走向前去,轻轻抓住中年人的胳膊,一脸和气地劝慰道:“他爹,孩子还小,你何必这么逼他?”

    谁知这名中年人并不买账,板着脸训道:“我逼他?到了战场上有的是人逼他!”随即袖袍一甩,哼了一声,大步流星地走开。

    只留下少年和他的母亲呆呆地站在原地。

    朱楧自幼练习骑射,也渐渐地爱上了骑射,十几年苦练得来的本事自然不肯就此荒废掉,因此朱楧在闲暇之余也是很刻苦地练习自己的这项技能,具体的练习方式就是狩猎。

    虽然朱楧不像杨广那样穷奢极欲,为了玩好可以弃天下于不顾,但也做不到儒家思想要求的那样,除了坐在殿内看奏折什么都不干,他还是很喜欢享受生活的,王爷嘛,生活自然要比一般的老百姓奢侈一点,这个无伤大雅,只要不过分就行。

    朱楧带着一干文武大臣和一千多名骑兵在位于张掖一段的祁连山北麓狩猎,一千多名骑兵首先分散开来,将山里的野兽全都驱赶到某一固定的场所,然后才是朱楧等人大显身手的机会。

    历史上的许多帝王都曾经将狩猎说成是练兵的一种手段,这其实只不是过他们在为自己的贪玩找借口,狩猎可比打仗简单多了,那些个野兽看见成群结队的大军围过来,只有逃跑的份,根本无力反抗。

    朱楧没有那么虚伪,他就认为自己这是在玩儿,肃国三面临敌,自己整天面对那么大的压力,偶尔放松一下又如何?

    后世的朱楧曾在网上看到过国内的富豪跑到外国去打猎,体验所谓的刺激生活,曾经他也很羡慕,但现在实际打了一次猎之后,朱楧倒是觉得这也挺没劲的,完全是一边倒的屠杀,跟真正的战场比起来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中午时分,朱楧下令就地野餐,将打来的战利品全都烤了,分给众位将士吃。能和朱楧坐到一起的,自然都是肃国的核心人物,他们分别是六曹判书以及五将军府的五大将军,当然目前正在镇守敦煌的瞿能没在。

    这一天,艳阳高照,微风熏熏,虽然西北的冬天有些冷,但这样的日子也正是出游的好时机,塞北不比江南富丽妖娆,但别有一番空旷磅礴之美,让人不觉心旷神怡,在一瞬间便放空了自己,将俗世间所有的杂物全都抛到了脑后。

    朱楧很喜欢这种感觉,更何况这还是在他自己的地盘上,不用有任何拘谨,于是岔开腿席地而坐,对跟随着自己的众位文武大臣说道:“诸位爱卿随便坐,不用拘礼。”

    跟随着朱楧前来的肃国大官也十分喜欢现在的气氛,在野外舒展舒展筋骨到底是舒坦,让人有一种自由的感觉,比总是闷在殿里强多了,但他们不会真的不用拘礼,这句话只是王爷随便说的客气话,谁要是当真了,谁就是傻子,依旧按照上朝时的班次分别坐到了朱楧的两边,只不过他们每个人都随意了很多,有的是盘着腿坐,有的则是像朱楧一样岔开腿坐。所有人都是有说有笑的,气氛十分融洽。

    朱楧极目远望,指着前方一望无际的原野,十分自豪的说道:“诸位爱卿,你们看本王的江山是否辽阔?”

    这是领导白给的拍马屁的机会,肃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