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165章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165章

小说: 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十六弟这么说话就见外了,都是自家兄弟,还跟我客气什么?再说他也帮了我很大的忙。庆藩又是初建,各种物资都很匮乏,他和我同处西北,京城运粮不易,我这个做哥哥的不帮他谁帮他。”朱楧斜靠在大王座上,摆了摆手,漫不经心地说道。他现在是越来越随意了,毕竟这个人是他的亲弟弟派来的使者,跟他说话有点家书抵万金的感觉。

    刘禅周透露着精明目光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意,恭维道:“殿下说的是,到底是血亲血亲的亲兄弟,理应互相照应。实不相瞒,我家王爷派小人前来,还有一事相求啊。”

    朱楧哈哈一笑,摆了摆手道:“十六弟太客气了,兄弟之间还有什么求不求的。他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就是了。”

    “殿下真是一个好兄长,小人佩服的紧呢。其实呢,我家王爷对殿下的治国能力也是十分佩服,短短三年时间,就将曾经被宋国公冯胜放弃的地方建造的如此富庶。我家王爷也是刚刚就藩宁夏,西北之地实在是苦寒,特请殿下将治国之法传授一二。”刘禅周冲着朱楧拱了拱手,十分诚心的请教道。

    原来是来取经的,将自己的治理经验告诉庆王倒也没什么,毕竟这事都传开了,没什么好隐瞒的。只是,自己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来自后世的见识与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运气——占据了河西走廊这个水草丰美之地。而宁夏的条件就比这差很多了。

    朱楧发展农业的办法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将之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全都整合起来,变成大农场规模化生产方式。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有充足的资金购买大量的牲口以及机械化装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大量的平整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灌溉水源,前两点庆王和其他藩王可以做到,但是后两点却是朱楧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别人是无法模仿的。

    朱楧将自己的经验简单的向刘禅周介绍了一下,刘禅周也是四十不惑的年纪,不会像中二少年那样一见到别人成功的经验就盲目追寻,最后把自己搭进去,听到朱楧的介绍之后,略微想了一下就知道这个办法在宁夏很难施行,但还是对朱楧表示了感谢。

    朱楧在后世也算是老于世故之人,单看刘禅周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还是想争取庆王这个盟友的,于是语气温和的对刘禅周说道:“使者不必忧虑,农业发展不了,我们可以干别的赚钱啊。庆王也是藩王,藩王将来是不能继承大统的,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既然不能有其他方面的发展,那何不多赚点钱财,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一点呢?”

    一提这个刘禅周就来兴致了,明初的宁夏确实贫瘠,虽然庆王作为藩王肯定是衣食无着,但谁不想过上奢靡无度,有钱任性的生活啊,这一点上,他可比那些封到富饶的地方的藩王差多了。若是能帮助王爷赚到大量的钱财,那他在王府的地位岂不是会更加稳固,刘禅周难掩自己兴奋的表情,恭敬地对朱楧说道:“小人早就听闻殿下开展的各项生意十分兴隆,若是能帮助我王赚点钱财贴补王府用度,那我王以及小人真是感激不尽啊。”

    朱楧早就有将自己的生意开到别处的打算,只赚肃国的钱实在是太没意思也太不厚道了,国企一定要走向世界,赚全世界的钱来给自己的国民花,笑道:“寡人可以将自己的店铺开到庆藩,与庆王合股,另外,庆王那里有什么东西要卖给西藩赚钱的,寡人也可以帮他经销。我们两兄弟合伙做生意,一起赚钱。”

    这算是双赢的举动啊,历史上的肃王其实也很会做生意,据史料记载他的驻地兰州城里的大半店铺都是他家的,朱元璋虽然不让子孙后代做生意,但任谁能抵挡地住金钱的诱惑呢?

    肃王很有诚意,刘禅周在心里默默地说了一句,这个人看着挺靠谱的,跟这种人打交道心里感觉很踏实,但他心里还是有所顾虑的,恭敬地试探道:“殿下真是友爱兄弟之人啊,我家王爷知道这件事情后内心一定会很感动的。只是,皇上严令各个藩王私下交往,我们这么做是不是会惹他老人家不高兴啊?”

    朱楧眯着眼看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轻蔑,真不知道这个看起来挺精干的人是真傻还是假傻,你非得嚷嚷的满世界都知道吗?藩王私下里来往的还少吗?秦王晋王燕王不是整天眉来眼去的?老朱不是也规定各个藩王之间不能派使者互相通气吗?你不一样也来了?故意装作不高兴地说道:“看来使者对寡人的建议不是很赞同啊。”

    刘禅周不是傻子,自然听出了朱楧的意思,连忙一脸惶恐的说道:“岂敢?岂敢?小人对殿下的建议赞同的紧呢,小人回去之后就会立即禀告我家王爷,相信我家王爷也会赞同殿下的提议的。到时候,您二位共同出资开店,在找一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出面,任谁也抓不住把柄。”

    这还差不多,到底是聪明人,一点就通。朱楧咧嘴笑了一下,道:“如此甚好。朝廷严禁藩王互通使者,寡人就不留你了。合作的具体事宜,我们今后再商量吧。另外,你回去之后也要转告庆王,我们九大塞王主要的任务是防备北边的蒙古人,他们都是以骑兵见长的军队,来去如风。我们要想打败他们也必须有精良的骑兵才行,寡人愿意赠送给他一千匹战马,增强他的骑兵力量。”

    说罢,站起身来,负着手说道:“怀恩,你去给使者支二十两银子作为盘缠,好生送他出境。”言罢,谁都没有理会,径直向门外走去。

    “奴婢遵旨。”怀恩立即闪出一条路来,弯着腰恭恭敬敬地送朱楧出门。跑一趟腿拿二十两银子的,打赏还是蛮丰厚的,可以为自己的土地买头耕牛,再添置许多大件了。刘禅周十分高兴,忙站起身来,向朱楧深深地鞠了一躬,道:“多谢殿下赏赐,小人一定把殿下的意思转达给庆王,一定为庆王和殿下好好当差。”

    朱楧没有答他的话,待怀恩将门打开后,负着手,径直走了出去,面目表情十分轻松,就像刚才的事没有发生过一样。

    “使者大人,咱们走吧,咱家会让东厂的人安安稳稳地送你出境,这一点你不用担心。”怀恩待朱楧走后,扭过头来客客气气地对刘禅周说道。

    “有劳公公,有劳公公了。”刘禅周也是客气的频频点头,不住的笑道。场面一片和谐。和气生财嘛。

    跟庆王这条线算是搭上了,跟庆王合伙做生意,赚钱只是小目标,主要是想通过这件事建立自己与庆王的共同利益,将来一旦有风云际会,双方可以同进同退,总比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要好。

    由于肃国出于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带,而此时朱元璋严令“片板不得下海”,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流只能依靠远古的陆上丝绸之路,再加上前文所说的原因,朱楧的肃国就处在了东西两大文明的交汇出,来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很多,在这里他们可以买到东西两个世界的商品,在将它们运到自己的国家贩卖,借以牟取暴利。

    因此,在与回鹘的战事结束后的一年多的时间内,西方来肃国做生意的商旅越来越多,他们除了带来了大量的香料、象牙、翡翠等奢侈品,也带来了朱楧特别想要的商品——大马士革钢。

    大马士革钢是世界三大名刃之一,另外两个是马来剑与日本刀,用大马士革钢打造的刀剑及其坚韧锋利,其他的刀剑与它激烈碰撞之后,往往都会折断。试想一下,你拿的刀剑在和人家争斗的时候突然断了是什么心情,太伤士气了,胆子小的扭头就跑了。所谓一寸长、一寸强,拿着一把断刀去和人家打,除非你的武艺比对方高很多,能够确保对方的刀剑碰不到你,否则是必死无疑的。

    大马士革钢的原产地其实是古印度,只是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阿拉伯商人将大量的大马士革钢贩卖到今天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由当地波斯的工匠进行锻造,故而欧洲人称其为大马士革钢。

    大马士革钢的锻造工艺已经失传,但根据历史记载其锻造工艺十分复杂,所以大马士革刀的成本很高昂,一般人根本装备不起,只有少量的贵族才会佩戴。

    帖木儿称霸中亚之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军事优势,下令垄断了这种武器,但金钱的魅力是巨大的,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就算是冒着上绞刑架的危险也会去做,因此就有一些中亚的商人们冒着风险将少量的大马士革刃带到了肃国。

    这些中亚商人们很有经济头脑,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对武器最为偏爱的永远是武将,因为这是他们杀敌保命的依仗,若是自己手里的武器优于对手的话,那获胜的几率肯定要大很多。

    因此,这些中亚商人们一开始就将客户的目标锁定为肃国的高级武将,他们既有需求,也有能力去拥有这个世界名刃。于是,就纷纷上门来推销自己的武器。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他们手里的利器一经亮相,就纷纷折服了肃国的高级将领。最先见识到大马士革刃的锋利程度的是朱楧的爱将王虎臣。

    那一天,王虎臣下朝之后正在自己家里边喝酒,边欣赏歌舞。这时候,门房过来通报道:“启禀大人,外面有一队胡商出现,他们说有利器,想要进献给大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王饶我一次

    “利器?”王虎臣眉头微皱,放下了喝完的酒杯,心里略微起了一丝波澜,胡商能有什么利器?什么进献,说的倒是好听,肯定是想做本将军这笔买卖。

    武将对武器是有莫名的偏爱的,那可是杀敌保命的依仗啊,到了战场上,什么都不可靠,唯有自己手里的家伙才是最可靠的。王虎臣听到利器这两个字还是忍不住想要看看,因为他知道,胡商们手里若是没点真材实料的东西,肯定是不敢来登他将军府的大门的,于是板着脸,沉沉地命令道:“叫他们进来吧。”

    “小人遵命。”门房向王虎臣作了一揖,然后弓着身,徐徐退下,走到门外对那一队恭候多时的胡商们趾高气扬的冷淡道:“将军让你们进去。”宰相的门人七品官,更何况是堂堂大明肃国将军府的门房,见到他们这些蛮夷都不自觉地感觉自己高人一等,说话也不会客气。

    领头的胡商将右手放在胸口,冲着门房深深地弯了一个腰,恭敬地说道:“多谢了。”随后向后一招手,带着自己身后的几个随从进了王虎臣的将军府。

    王虎臣穿着便服,很随意地坐在太师椅上等着这几个胡商的到来,他倒要看看,这群蛮夷能拿出什么利器来。

    领头的胡商走到王虎臣面前,恭恭敬敬地一鞠躬,道:“小人宋喜参见将军大人。”

    “宋喜?”王虎臣顿时来了兴趣,身子向前倾了倾,眯着眼,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卷发碧眼的胡商队长,笑道:“阁下看样子不是中原人啊?”

    宋喜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慌乱,微微欠了欠身子,一脸平静的说道:“回禀将军,小人是大食人,因为仰慕中国的文化,故而给自己起了一个汉人的名字。”

    原来如此,怪不得汉语说的这么溜。王虎臣一副我懂了的表情,又漫不经心地将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淡淡道:“你倒是会想名字,这名挺喜庆。听下人们说,你们有利器要进献给本将军,是否属实啊?”

    宋喜镶嵌着一双精明目光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不太协调的憨厚的笑道,冲着王虎臣作了一揖,道:“多谢将军抬爱,小人就是专门给你宋喜的。”随后,又冲着自己身后的仆从一挥手,道:“拿上来。”

    那名仆从轻轻地点了一下头,双手横抱着一个用布包着的长匣子走到宋喜跟前,冲着王虎臣鞠了一躬,然后一言不发的弓着身,双手举起长匣子。

    宋喜又冲王虎臣抱拳道:“请将军过目。”随即,将长匣子上的布扯下来,打开匣子,露出一把寒气逼人的单刀。

    王虎臣久经战场,对各类武器以及它们的质地简直比对自己的老婆还要熟悉,单单一看这把单刀透露的寒气,和它浑身散发出的气质就感觉到它很不一般,一改之前轻慢的态度,神经瞬间紧绷了起来,身子向前一倾,一脸重视地说道:“快拿上来让本将军看看。”

    宋喜听到这句话,心中微微一笑,知道这位名震西陲的将军动了心了,随即双手托起单刀,恭恭敬敬地端到王虎臣跟前,对着他鞠了一躬,道:“请将军品鉴!”

    王虎臣虎起身子,一把抓住单刀,噌地一下子站起来,另一只手不住地抚摸着刀身,不住地赞叹道:“好刀,好刀。单是一模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