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13章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13章

小说: 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鞓D。

    但现在的形势是敌强我弱,朱楧只能继续装孙子道:“是,是。本王知道太孙对本王的关怀,当年大哥还在世的时候对我们兄弟就很照顾,现在太孙立为储君,仁厚之名不亚于乃父,这是朝野之所共知的。”

    耿炳文嘴角一扬,笑道:“殿下是个有心人,不像有些人,好心当成驴肝肺,整天就是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姿态。”

    朱楧自然知道他说的是谁,道:“长兴侯远来辛苦了,快请入席吧,好让本王略尽地主之谊。本王早就听说长兴侯乃是天下第一善守大将,当年孤军守长兴,张士诚屡屡派大军打了十年,愣是一步都没迈过去,实乃千古名将啊。本王在席间一定要向长兴侯好好讨教讨教这守城之法,好为皇上和太孙守卫西北。”

    没有人是不喜欢高帽子的,耿炳文一听朱楧这番吹捧,乐得哈哈大笑,胡子都翘起来了,道:“殿下过奖了。老臣只是在上位(朱元璋)的领导之下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朱楧道:“长兴侯过谦了,父皇手底下那么多大将,没有谁能做到长兴侯第二,说到底还是你的本事在那。”

    耿炳文被拍的十分高兴,捋着胡子笑道:“不敢当,不敢当。”

    朱楧笑道:“事不宜迟,咱们赶快就席吧,众位将校都等着一睹长兴侯的风采,怕是都等不及了。”

    耿炳文道:“既然殿下如此盛情,那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殿下请。”

    朱楧闪到一边,伸开一只手,道:“长兴侯请。”

    耿炳文摆摆手,道:“陛下有命,公侯大臣见到藩王要行跪拜之礼,满朝臣工莫敢均礼,臣可不敢走在殿下前面,破了这个戒律。”

    朱楧嘴角微微一笑,终于明白耿炳文为什么会成为洪武朝硕果仅存的开国功臣了,到底是会做人啊,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就斗胆了,长兴侯请跟本王来吧。”说罢,走在了最前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十四章 来者不善

    一  耿炳文垂着手走在朱楧的后面。

    由于事先得到了朱楧的指示,肃藩的各位将校对耿炳文十分殷勤,轮番敬酒,没过几圈儿,耿炳文就喝大了,摇头晃脑地说道:“刚才殿下问我守城之法,其实很简单,守城以粮草为第一要义,古往今来的金城汤池大多不是被攻破的,而是被活活饿垮的;那些攻城的部队也有很多是因为粮尽而撤兵的。”

    朱楧听得不住点头,酒后吐真言啊,看来这长兴侯真的是喝好了,压箱底的绝活都倒出来了。在冷兵器时代,攻打一座坚城是相当难的,对方站在高大坚固的城墙上,优势实在是太大了。要不说古人有三怕吗?爬城墙、睡娘娘、劫法场,这爬城墙是排在第一位的,其难度可想而知。

    君不见不久前的鄱阳湖之战的前奏——南昌保卫战,陈友谅以数十万大军围攻一座南昌城,打了三个月也没打下来,最后被老朱翻了盘。所以古代聪明的将领进攻坚城的时候,一般的方法就是将其围困的水泄不通,然后等待里面的粮食吃完,这时候他们就会投降或者崩溃了。这种方法还被他们美其名曰:“不战而屈人之兵”。至于里面的老百姓死多少他们是不会在意的,正如我之前所说的,得天下者得民心,占据了地盘粮食还愁没人来投奔吗?城池打不下来里面的老百姓就是人家的,跟你又有什么关系?

    男人自古都是好为人师,耿炳文很明显喝高了,再加上有这么多人请教他,给他带高帽子,嘴上就没有把门的了,接着说道:“当然了,除了粮草充足以外,城池也要坚固,你光堆了一堆粮草,城池修的很稀松,人家一波进攻就打进来了,你堆那么多粮食也没用。我看咱们张掖城修的就不是很坚固,若是敌人大举来犯,很有可能会失守。”

    这句话说得诸将脸上无光,不约而同的都放下了酒杯,个别脾气大的已经开始在心里骂娘了:老不死的,老子们请你吃请你喝,是让你在王爷面前埋汰我们的?

    朱楧并没有反驳耿炳文的话,只是自顾自的喝酒,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很认可耿炳文的观点的,只不过这种得罪众人的话让他替自己说出来更好一些,道:“长兴侯说的是,可是长兴侯也知道,当地人不会烧砖,城池只能用沙土夯筑,自然不是特别牢靠。长兴侯是父皇和太孙面前的红人,回京以后能不能替我们肃藩美言几句,让父皇派一些会烧砖的工匠过来,我代表肃藩的全体将士,谢谢长兴侯了。”

    “这个……。”耿炳文打了一个激灵,酒醒了一大半儿,他可是朱允炆派来找茬的,如果回去反而替朱楧说好话,那朱允炆会怎么看他?难道老耿也被藩王收买了?

    但是吃人家的嘴短,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直接拒绝肃王的请求那就太不会做人了,耿炳文只能打哈哈,道:“好说,好说。老臣一定向皇上和太孙表达殿下的忠心。”

    朱楧笑道:“如此那就多谢长兴侯了,来来来,我们再敬长兴侯一杯。”

    说罢,众人又开始推杯换盏起来。

    酒宴过后,朱楧回到了寝殿,黛奴早已在那里等候,一见朱楧过来,先帮他脱了外衣,然后将他扶到床上,道:“王爷怎么又喝了这么多酒啊?”

    朱楧无奈道:“没办法,来者不善,这个人本王得小心应付。”中国的酒文化真是源远流长,什么事都在酒桌上进行,后世的朱楧是个穷教员,上的酒场自然不比那些官员商人多,但多少也经历过一些,一般的场子还是能应付下来。

    黛奴跪在地上,边帮朱楧脱鞋边道:“以后有这样的事让手下人多喝点不就成了?王爷干嘛非要自己喝?”

    朱楧心里一阵惊奇,原来这古往今来女子的心思都是一致的,不希望自己的男人多喝酒。朱楧一开始还担心来自后世的自己不能适应古代的价值观,会在泡妞的道路上坎坎坷坷,现在明白了,古代的女子内心深处的渴望其实和现代的女生是一样的,也就两样东西——爱情和面包,外加上一点面子问题——不能比别人过得差,尤其是找老公这一方面。

    古代的那么多贞洁烈妇,大多也不是自愿的,据说古代有一位二十多岁就死了老公的寡妇,在她八十多岁的时候,对着自己的女儿、儿媳、孙女、孙媳等一众女性晚辈说道:“你们的老公死了之后一定要改嫁,千万不要学我守寡,那种艰难是你们想象不到的。”人性是千年不变的,朱楧一直相信这句话。

    朱楧摸了摸黛奴的小脑袋,笑道:“好,好。本王知道了,本王以后就听你的。”

    黛奴嘴角挂起了一丝甜甜的笑意,将洗脚水端过来,边给朱楧洗脚边道:“看王爷说的。永远都是妾身听王爷的,王爷这叫纳谏。”

    “呵呵呵。好,是纳谏。”朱楧笑道。被人拍马屁的感觉就是舒服,尤其是被自己的女人拍,后世的朱楧哪有这般待遇,主动去拍美女,人家还不领情。

    黛奴帮朱楧洗完脚,吩咐身边的宫女将洗脚水端出去,给朱楧擦干净之后,将他扶到床上,问道:“妾身听说皇上派使者责难了王爷,是真的吗?”

    朱楧一把将黛奴扯到怀里,道:“你的消息还挺灵通的,谁告诉你的?”

    黛奴像一只小猫一样伏在朱楧的怀里,道:“王爷就是妾身的天,王爷的一举一动对妾身来说都是天大的事。今天听人议论说皇上对王爷的做法不满,妾身很是担心呢。”

    朱楧扭过头去,看着黛奴真挚的脸庞和清澈的眼神,不由地心中一甜,捏着她的鼻子道:“放心吧。只不过是父皇跟本王的观念不一样罢了,你的天塌不了。”

    黛奴将头埋的低低的,怯生生的说道:“王爷,有句话妾身不知当不当讲?”

    朱楧抚摸着她的头发,道:“说吧,你都是本王的人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十五章 肺腑之言

    一  黛奴用左肘撑着身体,侧起身来,拨了拨朱楧脸上的两根散发,道:“皇上毕竟是王爷的父亲,又是一国之君,既然他老人家不同意王爷的做法,王爷又何必坚持呢?”

    朱楧看了黛奴一眼,道:“嗯?难道你也认为我做错了?”

    黛奴吓得打了一个激灵,忙跪起来道:“妾身不敢,妾身只是害怕王爷跟皇上硬顶会吃亏。”黛奴此时只穿着一件粉红的肚兜和短裤,纤细的胳膊、洁白的肚子一览无余。

    朱楧虽然已经将黛奴完全占有了,但还是忍不住咽了口唾沫,道:“没有本王的准许谁让你起来的,赶紧趴过来。”

    黛奴又乖乖的趴到朱楧身上,道:“妾身是看王爷生气了,所以害怕。”

    朱楧拧了拧她标致的小脸,道:“本王有那么可怕吗?看把你吓得。”

    黛奴幽幽道:“妾身已经说过了,对于妾身来说,王爷就是妾身的天,老天爷打雷妾身就会害怕,何况是王爷发怒?”

    朱楧呵呵一笑,道:“你这个小丫头就知道哄本王开心,本王知道你也是好心,但有很多事你根本不知道。”她怎么可能知道随时都有可能打过来的帖木儿?

    黛奴道:“妾身愚钝,知道的事情不及王爷的万分之一,但妾身知道这胳膊拧不过大腿,王爷若是真的和皇上杠上了,那吃亏的多半是王爷。所以妾身劝王爷三思而后行。”

    后世的朱楧听一个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和别人起了矛盾是,如果你的朋友劝你略让一步,息事宁人,那他就是你的真朋友;如果他劝你硬顶到底,那这个人的人品就两说了,很有可能是想把你架在火上烤。

    朱楧对此深以为然,他知道以黛奴的见识,根本不可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但无论如何这个小丫头的内心是希望自己好的,这样的女人就算出身在低,老子也绝不辜负。

    朱楧一个翻身将黛奴压在身下,用非常威严的眼神看着她,道:“本王知道你的一片好心。放心吧,本王不会跟父皇硬顶的。本王这么做,自然是有本王不得不做的原因,至于父皇,我想以他的聪明才智,过段时间他自然就会明白。”

    黛奴被他压的有些透不过气来,道:“如此甚好,是妾身多心了。”

    朱楧道:“不,你心里想着本王,本王很欣慰,现在本王命令你可以对本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必在乎什么后宫不能干政的迂腐规矩。但是不能让别人知道,以免被人抓住小辫子。”

    由于有吕雉和武则天的例子,历史书上对于女人干政一向是大加斥责的,但是写史书的这些个酸文人只看到了极个别的女人干政的不好示例,而选择性的忽略了大多数女人干政的优秀典范。

    太后是谁?是当今皇帝的亲娘——个别的是后娘,这个世界上哪有亲娘害自己孩子的?武则天虽然篡了位,但还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吕雉虽然用了很多残忍的手段来巩固权力,但也是给儿子守江山,虽然最后没守住。世人都觉得吕后很残忍,将戚夫人变成了人彘。但问题是刘邦的女人多了去了,别人为什么都没事?若果不是你戚夫人老想着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威胁到了吕后儿子的地位,吕后至于这么恨你吗?可见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宋朝的太后对政局的稳定作用很大,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明宣宗去世后,八岁的皇子朱祁镇继位,这个年纪的孩子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不会,正是有张太皇太后领导的摄政团,才让国事平稳的发展。再比如,清朝康熙也是八岁登基,前期也是靠着孝庄来治理国家。说到底皇帝到底是自己家的孩子,那些个太后、太皇太后又怎么会去害他?

    举个相反的例子,明朝末年,仅仅当了二十九天皇帝的泰昌帝驾崩,他也是考虑到自己的孩子朱由校还小,一个人难以掌控住这个国家,再加上他的母亲死的早,出了事没有一个家里面知心的大人为他出主意,所以才让他宠爱的妃子李选侍做皇贵妃,以便将来辅政。

    但是泰昌还是多了一个心眼儿,他怕精明干练的李选侍架空朱由校,所以只给了一个皇贵妃(还没来及封就死了),说什么也不给皇后,这就导致东林党那群党争高手有机可乘,通过移宫案将李选侍逼到了仁寿殿,进而掌握了全部政权。

    等天启皇帝长大后,看清东林党那群人的真面目时已经晚了,身边全是东林党的人,没有自己的羽翼,十分孤立,所以他就开始依靠同样精明强干而且对他忠心耿耿的魏忠贤。

    老魏执政的那几年,在东林党写的史书里是十分黑暗、十分民不聊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