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颠覆三国记 >

第66章

颠覆三国记-第66章

小说: 颠覆三国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渊笑道:“决心哪是那么容易下的。不过,形势很乐观。”

    曹c身边,多得是渴望立功的人,他们纷纷建言曹c,趁势过江,直取江东。而且,最近江东方面传来消息:对于曹军压境,江东内部已经乱成一锅粥。投降派和抵抗派对峙激烈,连民间都是两极分化,甚至有因此而械斗者。

    这就让现在过江更有了说服力:江东已经不战自溃,这就是上天赐予曹c的大好机会。天予不取,必受其殃。所以,必须立刻出兵过江。

    而建议曹c持重,先行经营荆州的,则以荀攸、贾诩为首。只是他们虽然不主张立即过江,但也不否认,现在过江的可取性。

    他们所担心的,只是南北异俗,将士水土不服,徒增不必要的伤亡。所以,从气势上言,过江派碾压保守派。

    曹c聚众商议此事,满军帐里全是一片立即过江,夺取六郡的声音。

    不过,祖渊来到江陵后,褚仁过来一趟,告诉了祖渊一个消息。

    私下里,许蒙曾与众谋士探讨过江与否的问题。

    过江与否,军事上的优劣对比,一目了然。其他人多是从军事角度出发,大谈特谈是否应该过江,只有两人的说话,引起许蒙的注意,甚至是戒心。

    一个是贾诩,他所持的道理,是荆州新附,人心未定,此时贸然越过荆州,攻打江东,万一前线有个闪失,荆州必乱。而打仗,谁敢保证一切尽在掌握,没个突发状况的。

    所以,稳妥计,不如先稳住荆州,再以荆州之力,经略江东。荆州地处上游,对江东具有地利优势,而且,江东内部也不平静,在强大的外压下,江东极可能就是荆州第二。

    对贾诩,许蒙从来没有掉以轻心,这是个老j巨猾的人物。不过,贾诩说的虽然有理,但还是有更多理由支持立即过江,足以抵消贾诩所主张的持重。

    所以,许蒙虽然对贾诩另眼相看,却没有相应动作。他相信,自有大批人站出来,与贾诩打对台戏。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贾诩虽然主张持重,却不坚持,只是发表自己意见后,便再不言语,他的意见,完全淹没在要求过江的声浪之中。

    而另一人,却让许蒙从心底产生恐惧,他便是司马懿。

    司马懿起初不言不语,一直听别人讲话,直到三五人议论江东最近的乱局时,司马懿方说了一句话。

    “江东孙氏已历三世,根深蒂固,岂能如此不堪乎?强故示以弱,此兵法之道。虚实之间,不可不查。”

    许蒙是知道江东四族与荆州六姓之间的交易的,他自然能看出,四族与孙权之间的矛盾,就是在做戏,故意示弱以引诱曹c过江。没想到,如此深沉的计谋,却被这司马懿一眼看穿。

    “不行!此言决不能传到曹c那里。否则,大事休矣。”许蒙当即有了计较,转动着脑筋,算计司马懿。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36章 粮道问题

    (全本小说网,。)

    许蒙拿定主意,第一时间就去找曹c。许蒙是个老油条,知道曹c势大,一时半会绝难撼动,早有长期潜伏的准备,绝不会轻易暴露身份。这次是否过江之争,许蒙就不曾站在主张过江的队列,被曹c问起,也是模糊一句:征战非吾所长,但计稳妥。

    这次费心机说司马懿坏话,许蒙当然也不会直截了当。许蒙见到曹c,简单聊了几句公事,便主动提出陪曹c外出走走散心。

    曹c素喜许蒙的见多识广,言辞风趣,欣然同意。二人边走边聊,渐渐聊至襄阳,许蒙便问曹c治理襄阳,可有合适人选。

    曹c沉吟:“既为保障,便只能在诸子中择优,尚需斟酌。”

    许蒙对此并不关心,此问另有目的。

    “无论谁主政襄阳,身边腹心功曹、主簿最为关键。丞相可有属意人选?”

    曹c笑道:“想来言之已有人选举荐,何不说来听听。”

    许蒙试探曰:“河内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丞相爱其才,曾强辟文学掾。此人虽具雄才大略,却默默无闻,况目前并无要职在身,调动方便。丞相意下如何?”

    曹c不答反问:“言之何时结识仲达此人?”

    许蒙回答:“适才辕门外聊天,仲达说话,言简意赅,着意深远,非他人可比。”

    曹c低头沉思不语。许蒙趁机道:“丞相可是在想梦中天机乎?”

    此时只有二人在,曹c也不讳言,当下承认。

    许蒙这才说道:“司马氏乃河内大族,仲达更是颇有名望。吾观其貌,不苟言笑,鹰视狼顾;观其言,语出三分,极有城府;观其行,圆滑周全,鹤立j群。

    丞相用之,扫平天下可期,但恐危及子孙后代;丞相防之,不可令其掌兵,参赞军务,并严戒后世遵行。但如此,可惜此人大才。”

    曹c看着许蒙,半响方笑:“言之今天,只为此事而来。难为你绕这么大圈子,此时方说出口。”

    许蒙假作惶恐:“背后议人,乃小人行径,何况是在主公面前进谗言。是以蒙踌躇良久,方奋勇站在主公面前,惭愧之至。”

    曹c欢笑:“你不是伪君子,却是真小人。行事光明磊落,我喜欢。”

    许蒙释然大笑:“多谢丞相夸奖。”

    ……

    黄顺没想到,此中尚有如此波折。若让曹c听了此言,是否还会支持过江,就另说了。这个司马懿,不愧是当世与诸葛亮并肩而立的巨人,不可小觑。

    祖渊讲完褚仁带来的故事,也在摸冷汗,“当初吴郡定计,我们都疏忽了这一点,只想着拼命示弱,诱使曹c过江。却没想到,过犹不及,太过的示弱,反而会引起曹c的怀疑。”

    黄顺笑道:“好在有惊无险,许蒙真是好样的。”

    诸葛亮却脸色凝重道:“不!曹c熟读兵书,久经战阵,司马懿能想到,曹c也能想到。曹c现在还未决定过江,顾虑的因素肯定不止是粮道,这一点未尝不是原因之一。”

    祖渊说道:“就算曹c能想到,也没什么大不了。战场上,曹c是有绝对自信的,只要解决了粮道问题,我相信,曹c肯定挥军东下,与孙权一决雌雄。”

    黄顺在旁疑惑问道:“你们说的粮道,是怎么回事?曹c用兵,最看重断人粮道,他自己的粮道,岂能不严加防范。谁能断他的粮道?”

    祖渊解释道:“在陆地上,能断曹c粮道的人,怕还没生出来呢。但在大江之上,江东要截断曹c的粮道,就太轻松了。”

    黄顺一下醒悟,拍手笑道:“对啊!江东水军强悍,只要派舰艇游弋江面,阻截曹c运粮船队,过江的曹兵,必因缺粮而自乱阵脚。”

    刚说完,黄顺又皱起眉头,想起一事,摇头道:“不对啊,曹c水军虽然不行,但荆州水军未受损失,荆州更有能战的水军将领。想来他们都是迫不及待要在曹营建功呢。有荆州水军保驾护航,曹c的粮道,该是安全的才是。”

    祖渊笑道:“顺少爷还不知道呢。刘琮死在去邺城的路上了!是被刺客杀的。消息传回来,蒯、蔡两家便闭门谢客了。其他人,更是心存观望。曹c空有荆州水军数万,却无人能驾驭的了,只能干着急。”

    黄顺再吃一惊,忙道:“刘琮死了?他不过一小p孩,对曹c能有什么威胁?曹c干吗要对他下毒手?”

    诸葛亮笑道:“若荆州人士,人人如你般英明,主动为曹c洗脱嫌疑,曹c就不用为此忧心了。”

    黄顺若有所悟,压低声音道:“难道,曹c是被冤枉的?动手杀人的另有其人?”

    其他人还未说话,白雪一笑,轻声说道:“想来是那个许蒙下的手。”

    黄顺一震,猛然想到这个可能性,再细想,越想越觉得这就是事实:杀死刘琮,足以挑起荆州人士对曹c的不满,从而对曹c造成掣肘,让荆州形势走向混乱,他才可以浑水摸鱼。

    祖渊摆摆手,说道:“谁动的手不重要,重要的是,刘琮死了,荆州最为擅长水战的蔡瑁闭门不出,其他人唯蔡瑁马首是瞻,都不出头。曹c无人可用。”

    程瑶一吐舌头,补充道:“黄老爷子也行,可惜他断断不会帮曹c指挥水军的。”

    黄顺还在纠结谁杀了刘琮,想来想去,抱怨道:“那个许蒙不是盟友吗?怎么净跟我们捣乱呢?否则,现在,曹c说不定早就挥军过江了。”

    祖渊笑道:“能够离间曹c与蒯、蔡两家,这不算失策。这不,顺少爷未来之前,我们就在商讨,接触蔡瑁,为我们所用的可能性。”

    黄顺一下想起老爷子的叮嘱,兴奋的涨红了脸,小声说道:“老爷子在襄阳就跟我说过,遇到紧急问题无法解决,可以考虑请大舅帮忙。还说大舅跟蒯家的态度不一样,他是可能帮我们的。”

    祖渊爽朗大笑:“既然黄老头都如此说了,蔡瑁定无问题,我们可以去请蔡瑁出山,帮助曹c统领水军,促曹c早下作战决心。”

    诸葛亮也欣慰点头:“蔡瑁这里若行的通,整盘棋就全活了!事不宜迟,你们马上就去。我在江陵不能多待,此事一了,我还要赶回偃月城呢。”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37章 说服蔡瑁

    (全本小说网,。)

    事不宜迟,说干就干。当天晚上,黄顺和祖渊两人,就偷偷溜出门,夜访蔡府。

    对二人的来到,蔡瑁显然没有想到,直到在书房坐定,蔡瑁还是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二人。

    “你们现在应该忙着准备与曹c决战吧?这时候还有空来看我这个闲人?”

    二人来之前就定好,进府之后,黄顺尽量少说话,一切由祖渊来应付。之前黄承彦也是如此嘱咐的,黄顺也自知不是那块料,很痛快答应。

    祖渊笑道:“德珪是荆州举足轻重的人物,怎会是闲人?据我所知,这几天,曹c一直派人请德珪出山,替他统领水军吧?”

    蔡瑁愤然道:“休要提他。想我一心一意,帮他不费一兵一卒,拿到荆州,他却连一个小孩子都容不下!算我眼瞎。

    现在,荆州上下,都在指着我的脊梁骨骂,我自认倒霉就是。但让我再出来帮曹c做事,那是休想。有本事,就让那曹阿瞒灭我蔡氏满门。”

    祖渊劝道:“德珪可不是如此鲁莽无智之人。曹丞相连跟他作对的四姓都能放过,为什么要跟一个小孩子过不去?讲不通嘛。德珪不站出来帮曹c澄清也就罢了,自己也在家里埋怨曹c不够意思,就说不过去了。”

    蔡瑁当然知道刘琮之死,跟曹c无关。但人总是死在曹c那里,曹c总有个保护不力的罪名。更何况,前面还有个蔡树的案子在呢。

    “咦?听你这口气,是来帮曹c做说客的?”蔡瑁疑惑道,“难道,黄家也看清形势,投靠曹****?”

    祖渊傲然道:“刚才不过是就事说事,黄家立场,从未改变。”

    蔡瑁也就是如此一说。他太了解黄承彦了,当年就因为东下淮南、江东不成,黄承彦便一气之下宁可不掌兵权,也不跟自己共事。这样执拗的人,岂能轻易改变主意。

    “那你们今天所为何来?”

    “当然是说服德珪,出山帮曹c统领水军,击败孙权所部了。”

    “曹c派人游说不下十数次,我都坚决顶了回去。你俩凭什么能够说服我,让我答应。”蔡瑁身子往后一靠,不屑一顾说道。

    祖渊神秘道:“德珪对我们四姓的筹谋,了解多少?”

    蔡瑁一撇嘴,说道:“你们还能有什么神机妙算,不过是想着借助地利,在江东与四族合兵,击败曹c罢了。我早就告诉黄承彦,这完全是一厢情愿。

    曹c熟知兵法,岂会不知地利?当年远征乌桓,乌桓倒是占据地利,可还不是被曹c千里奔袭,一战成擒?辽东也占据地利,还不是乖乖举城投降?

    想要凭借地利击败曹c,难!这个观点,我现在仍然坚持,虽然我已决意退出。”

    祖渊说道:“虽然如此,但四族此前所有努力,都是为着能够在江东地面上,与曹军大战一场,就算不胜,起码让世人看看,荆州不缺热血男儿,荆州多的是血性汉子。

    但现在,曹c担心水道被截,迟迟下不了过江决心。如此拖延下去,万一曹c改变心意,不过江,就此返北。四姓所有努力,将尽付东流。

    所以,为了能够让曹c下决心过江,就必须帮助曹c解决水道安全问题。荆州人士,谁能比德珪更适合水军统领一职?所以,我们只能厚着脸皮,来求德珪,出山吧。”

    蔡瑁失笑,说道:“你我好像阵营不同吧?碍于亲戚关系,我可以见你们。但让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