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三国记-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城的曹仁,命令士兵用木桩、木栅栏堵住缺口,双方一个在城内,一个在城外死战不退。
消息传回邺城,曹丕有些急了。他完全没想到,老将于禁出马,竟然翻船了。本来,他已经做好此战获胜后的一系列后续安排。现在,一切全乱了。
不得已下,曹丕再次去征求曹操的意见。相比曹丕的举止失措,曹操很是冷静,甚至在听说于禁兵败被俘后,也不过是微微睁了睁眼,并没有多大的表示。
有曹操这根定海神针在,曹丕很快就恢复了冷静。曹操告诉曹丕,要想抵挡住关羽,必须由襄阳十姓出面。这也是曹氏父子第一时间就把黄顺拉过来谈话的原因。
曹丕的讲述,当然不可能如此自揭伤疤,生动有趣。曹丕的干巴巴的叙述,在黄顺听来,心里做一番加工,就变成以上的版本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71章 曹操的算计
(全本小说网,。)
有许蒙在前面提醒黄顺,黄顺自能从曹丕有所删减的叙述中大致还原事情的原貌。
很显然,南郑包围战传到邺城,曹操第一个想到的便不是如何派兵久远,而是如何趁此机会,让孙刘交恶,甚至刀兵相见。孙刘之所以能够联盟成功,就是因为曹氏的强势,让二虎不得不相拥取暖。
但现在,曹氏一败荆州,再败汉中,再败南郑,如果曹氏这次连江陵一郡的兵力都抵挡不了,很显然其实力不再构成对孙权或刘备的威胁了。那么,孙刘之间固有的矛盾就会凸显,譬如江陵城的归属问题。
但这层意思,曹操还不能明确着表示出来,因为曹操明白,邺城上下,多得是对方的眼线。自己如果把这想法说出来,说不定,就会有人把它传话到孙权和刘备那里去。那曹操就一番心血白费了。
所以,曹操不动神色,又要顺利推行自己的计划,就不能自己出面对付关羽的进攻。让曹丕来主持这场战争,曹丕毕竟没有经历过大战,初次掌握兵权,想法一定很多。想法多了,战争的目的就多了,目的一多,前线的将领就会无所适从,关羽是宿将,这样的安排,要赢关羽,难上加难。
也就是说,虽然不知曹丕是如何输的,但曹操显然早就提前预知到曹丕的失败。甚至,这就是曹操所希望的结局。
但一味的示弱显然不行,做的太过,也会引起别人的怀疑。而且,襄阳一带不能交给关羽,这更是一定的。
既然曹操早就决定,要黄顺在襄阳自立,这个时候,若能由黄顺出面,以十姓的力量,击退关羽的进攻。不但关羽退兵的目的达到了,顺便黄顺在襄阳自立,隔断曹氏的兵力存在与孙刘两方的接触的目的,也达到了。
没有近在咫尺的曹氏大军的威胁,不愁孙刘两方不掐起来。
这样安排虽然很妙,但黄顺毕竟远在河西,如果黄顺一直不回襄阳,时间上就不允许曹操如此安排。仿佛命运安排好的一般,黄顺被黄婉贞一封家书火急火燎的召回襄阳。黄顺赶回来了!这样,时间上就恰巧的不能再巧。
如此天衣无缝的设计,任孙权和刘备身边的谋士再厉害,也猜不出,这些运作背后,竟然藏着曹氏如此的算计。
曹操的这些谋划,就算黄顺完全知晓,也没有任何想法想去从中破坏,甚至,黄顺还会有暗中促成的冲动。
因为这样一来,黄顺的襄阳自立,很快就可以成为事实了。只要襄阳自立,黄顺相信,江陵城和江夏城这两处,黄顺都可以做到在其中强大的存在。黄顺不求刘备和孙权让出这两城,只要黄顺也能在其中保持强力的兵力存在,就够了。
江夏城目前在四族手中,黄顺与四族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问题不是很大。而且,有黄顺的力量在,四族就不由实力与孙氏抗衡。
江陵城比较特殊,黄顺与刘备的关系,看似不错,其实关系紧张的很。但黄顺也不担心,江陵城后面就不是刘备的了。梦中显示,孙权成功的收回了江陵城。
只要黄顺巧妙运作,让四族抢得江陵城,那自己就可以像运作江夏城一般,做到在江陵城的存在。
只要在这三处做到兵力存在,荆州就跑不出自己的手心。刘备江南四郡,黄顺早已预定,以十姓在荆州的实力,并无多少吸引力的江南四郡,要收回,问题不大。
背面的南阳郡,在曹操手里,要收回,有些困难,在没有强大实力之前,断不能触碰。不过,黄顺也不担心,因为后面的战事还多着呢,黄顺有的是时间,觊觎南阳城。
只要占据了荆州全境,黄顺就有足够的实力,运营天下了。至于是先关中,还是先西川,亦或是先江东,那就看局势发展了。
那个时候,梦已经起不到多大作用了。因为梦中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存在,而现实中,自己却是荆州的主人,事实相差太大,局势的发展,自然而然的就会脱离梦的范畴。
“原来如此,不过我相信,有夏吟坊在襄阳,那关羽绝无可能占到襄阳的便宜。”黄顺故意如是说道。
曹丕说道:“襄阳是十姓的基本,关羽当然不可能在襄阳把十姓怎么样。其实,就算是南郑,十姓在那里也有非常雄厚的力量存在。我们想,我们再派援兵,舟车劳顿不说,还未必能胜。
既然十姓出面有必胜的把握,我们想,何不就让十姓出面呢?再说,你不是早就在运作襄阳自立的事情了吗?就让这一战,成为襄阳的自立之战吧?”
黄顺连忙说道:“我可没有上赶着运作自立的事情。不过是上次在这里,听魏王一番话,有了那么一点点想法而已。但我后来想想,这卧榻之旁,岂容别人酣睡。天下将来都是你们曹氏的,我若在襄阳自立,岂不早晚与曹氏成为敌人吗?这等不智的行为,还是不为为好。”
曹操笑道:“三少若能一直如此识时务,就不用担心这层。等到天下一统成为大势所趋时,三少就势举一州之地,归顺朝廷,岂不是既有功于社稷,又造福荆州一方的百姓吗?”
黄顺说道:“既然早晚如此,为何要中途闹一出自立的戏呢?”
曹操说道:“天下战乱已久,只有荆州,不曾受苦于战争。若能让三少占据荆州,荆州就可以一直游离于战争之外。这样,等天下一统之时,荆州就是实力最为强大的一州。这样的荆州,才能更好的做好曹氏的保障,你说是不是?”
“道理倒没错。难道,魏王准备在天下一统之后,仍然保留襄阳的特殊地位吗?”
曹操说道:“不这样安排,我把两个儿子安排给你做什么?”
黄顺想了想,说道:“我明白了!只是,襄阳一旦自立,有些事情,就身不由己了。譬如我必须要与孙权和刘备打交道,甚至关系还要走的更近。我怕,朝廷中会有小人谗言,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
曹操笑道:“我这偏头痛的病日趋严重,怕是看不到那天了,这是你们的事。”
曹丕说道:“我们的关系,在外人看来,就是该疏远一些,三少以为如何?”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72章 行程匆匆
(全本小说网,。)
曹丕如此一说,黄顺立马就听出曹丕在此事上,还是保留意见。他并没有完全认同曹操的安排,但曹丕又不能公开顶撞曹操,所以便如此隐晦的表示自己的反对意见。
看来,日后,与曹丕的关系,需要黄顺好好的打理才行。不过,曹丕不是曹操,黄顺怵曹操,可不怵曹丕。怎么说,曹丕的身边,有许蒙;自己的身边,还有曹植、曹彰和曹宇,要搞定与曹丕的关系,黄顺有的是手段。
与曹丕的关系,不需要像与曹操这般,黄顺只要能够保证,曹丕不会全力对付自己就行了。黄顺能够接受的最恶化的关系,就是曹丕派将来攻打。只要不是曹丕御驾亲征,不是内军主力悉数出征,黄顺就能够接受。
黄顺这么想,自是有他的底气存在。自己身边,有彭威、彭风、荆恬和程郊等荆家村将领群,都是自己嫡系中的嫡系,还有祖渊这样的老将坐镇,更有举世闻名的马超率领的马家军。最为关键的,现在诸葛亮就在荆州,只要诸葛亮在荆州,黄顺随时可以把、他拉到自己的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
曹丕身边,也就是一个司马懿,能够匹敌诸葛亮。而这个司马懿,还是整个曹氏忌讳的人物,曹丕不可能对他完全信任。处处掣肘的司马懿,单独面对诸葛亮,都不是对手,更不用说再加上自己这个近乎作弊般存在的人物了。
“不错,”黄顺说道,“只有如此,别人才不会怀疑我们之间,有什么。”
“这么说,三少是答应出手,对付关羽了?”曹丕突然惊喜道,“太好了!三少准备什么时候动手?”
黄顺被曹丕的跳跃性思维唬了一跳,但很快也就明白,曹丕不愿意继续纠缠此前的问题,所以这才故意岔开了话题。
“这有什么”黄顺说道,“我今晚回去就修书一封,飞鸽传书回襄阳,让祖渊带兵迎击关羽。”
黄顺想的很明白,这个时间,差不多江东已经对江陵城动手了。关羽的大后方丢了,还能在前线待得住?定会急急忙忙撤兵。
而根据梦中的启示,关羽这一撤兵,就等于走上了他的末路。这个时候,黄顺痛快的答应曹丕,等若白捡一功劳。
退一万步,就算江东还没有对江陵城动手,此时的夏吟坊,也应该对关羽动手了。毕竟,在荆州,现在的关羽,已经是曹氏和江东共同的敌人,夏吟坊要站队,肯定要站在赢的一方。
而且,关羽进攻南郑,确实如曹丕的说法,相当于在攻打十姓的基业。十姓出手,也是理所当然。
就算关羽被杀,刘备要招人报仇,也是找孙权,找曹操,断然不会找上十姓。
现在的黄顺,心中已然有底。当初黄顺还生怕时间不够用,让留在江陵城的诸葛亮成为江东的俘虏。现在看来,此时关羽还在进攻南郑,就说明,江东还没有动手。黄顺的书信,应该早就到祖渊的手上了。诸葛亮一家,此时差不多已经安全转移出来了。
有诸葛亮在荆州,关羽败亡,刘备的人马,只能是诸葛亮出面整顿。诸葛亮整顿的人马,跟自己的也差不多了。
反正那时候,荆州与西川交通断绝,不能来往,荆州就是个独立王国。趁机劝诸葛亮认清现实,为家族做事,是最好的时机。
就算退一万步,诸葛亮仍然不听劝,接下来,马上就是刘备为关羽报仇,兴师攻打孙权。此战之后,刘备也将一命呜呼。
刘备一死,阻挠黄顺渗透刘备内部的人,就都没了,黄顺正好可以借助诸葛亮的关系,顺利打进刘备集团的内部,借势深入西川。到时候,诸葛亮掌握大权,自己就可以在诸葛亮的手下,混的风生水起,若时机成熟,成为第二个司马懿,也不是不可能。
“三少不亲自坐镇,能对付的了关羽吗?”曹丕被关羽打怕了,生怕黄顺轻敌,犯跟自己一样的错误,连忙提醒黄顺。
黄顺笑道:“我就算亲自坐镇,也不是我指挥战斗,没有什么区别。”
曹丕摇头道:“我知道那个祖渊,是三少的得力手下,指挥打仗没问题,但我提醒三少,打仗可不是简单的厮杀一场那么简单。需要调动各方的人力、物力,祖渊在你们黄氏或许行得通,但他能指挥的动其他九姓吗?三少不要轻敌啊。”
黄顺问道:“那以世子之见,如何是好?”
曹丕立马说道:“三少不要在邺城做过多停留,马上回襄阳坐镇。只有三少在襄阳,襄阳十姓才能真正做到一致对外。否则,肯定会被那个关羽各个击破。”
“可是,我在邺城,还准备了一堆事务要处理呢。”黄顺面上表示为难,心里却乐开了花,“自己比谁都想尽快赶回襄阳。没想到,瞌睡送枕头,曹丕竟然催促着自己快点启程。”
“什么事务能比这事重要?”曹丕着急道,“这边的事,安排手底下的人尽做的了。襄阳那边,可是非三少不行啊。”
黄顺假作无奈道:“好吧!我在邺城补充一下物资,马上就出发。”
曹丕又关心的提醒:“别忘了今晚回去写信,让家里早做好准备。”
这一番谈话,黄顺不得不把在邺城的行程做大调整。大多数事情,只能安排给许蒙,由许蒙代为操办了。黄顺在邺城,只有两个人,是必须要亲自见的,一个是许蒙,一个就是张郃。
见张郃,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来。但如何见许蒙,又不引起别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