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风韵 >

第306章

宋时风韵-第306章

小说: 宋时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孟珙率军撤离,忠孝军却留在利州东路,未经李易许可,上官昭自兴元府主动东撤,进驻洋州出兵太白。

    话又说回来了,忠孝军在战争众的确是损失惨重,却锻炼出了精兵,经过休整实力发展相当迅速,他为了避免矛盾主动避让,不希望让李易产生误解。

    李易平静地接受上官昭占据洋州,留下王柏任缘边都统制司副都统制官,作为蜀川前方实际统军大将。

    当然,夔州路也被迅速平定,由于夔州的胜利,加上孟家兄弟的遭遇,让各地守臣大为惊惧,几乎是兵不血刃迫使各军州归顺,也就是黔州发生了大规模战事,饶勤、吴天佑率马步军两万南下,进展相当的顺利,两个月平定抵抗叛乱。

    为了稳定南中地区统制,李易在南平军设置南平都统制司,统辖三万马步军维持夔州路和潼川府路南部。撤销合州都统制司,设立夔州都统制司,掌控蜀口夔门的防务。

    缘边都统制司改为利州都统制司,某种意义上似乎是李易放出的信号,他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想守着一亩三分地过好小日子。

    至此,成@都、南平、利州、阆州、夔州五大都统制司形成四川军事体系雏形,新的军统制司也在建立,整个蜀川形势稳定下来。

    李易却稳固利州两路防务后,率羽林、背嵬军南下。

    令人惊讶的是,南玥率忠孝军不分兵马,跟随李易大军南归,连叶知秋也瞪大眼睛,旋即发出会心的大笑。

    即将元旦,成@都府治城华阳县内外一片欢庆气氛,数年前遭遇那场大屠杀,却因李易的关系,死去的人并不很多。

    人是记仇的,又往往是健忘的,日复一日的奔劳生计,好不容易到了元旦,自是大肆购物,整理家私,要好好过个年,好卸去了一年的劳累。

    这几年来,当真是担惊受怕,受蒙古人统治两年多,虽在李易的庇护下算是安定,却仍提心吊胆度日,李易绝地反击,一场震慑成@都府的惊变,把蒙古人赶出蜀川,人们总算松了口气,好歹又回归汉家人的统治,没有那群猪羊在头上作威作福,平素投奔蒙古人作威作福者倒了大霉,可以说是整个家族都被愤怒的人们灭了,韩家嫡系主干首当其冲。

    还没多久,二十余万蒙古军压境,那当真是人人惊变,恐怕再被打进来,流血的记忆犹在,许多人收拾细软准备进山,也有人投效官军,人间百态不负言表,好在前方大捷,蒙古人总算是退了,人心安定下来,是该轻松一下了!

    此时的成@都府的大街小巷一片繁忙,人们进出城门,一车车丰盛的年货被拉进城,不用多长时间便被抢购一空,又恢复了往年的场景,商人们的脸最能代表人心,那沉甸甸的铜钱和白银,则代表了人们的信心。

    没有办法啊!自先秦李冰修筑都江堰,蜀中再无水旱天灾,哪怕你有几亩地也能养活家人,像是当年的李易四处做工,苦是苦了点,却也能勉强生活下去。多数人的家境还是殷实的,自然会在元旦临近大肆购物。

    李易的住所也换了,不再是原先那所小宅院了,而正式搬进了四川制置使司的后衙,许妙娘和李鸣、李婉贞也住了进来。

    李易刻意培养李鸣能力,陈庆余加入了羽林卫士,成为一名将校,张荣却醉心读书,和李鸣关系甚是亲密,只是他并不太喜欢,觉得这孩子心思太深了。

    这日,李易府邸的装饰素雅的书房内,铜盆子里的炭火红彤彤的,幽兰的火苗一闪一闪,满屋子温暖如春。

    他刚刚沐浴更衣,一身宽大的细麻布白袍穿在身上,发辫用一根青丝随意束上,盘腿很随意地坐在锦缎卧榻上,一个小小黑漆镂空几案上,放着一摞子官塘。

    叶知秋亦是披散长发,随意一身土灰色棉袍,坐在对面的高背椅上,小几案上摆着一壶美酒,一个碧玉碗,一双筷子,一荤一素的小菜,外加两盘果子,自斟浅饮不亦乐乎。

    同样还有李慕白,他是束发正装巍巍而坐,显出儒家子弟的端庄严谨,几案上的酒菜却没有动。

    李易放下官塘,随意看了叶知秋,淡淡地道:“先生,如今算是稳定下来,一些改良应该稍稍启动了。”

    叶知秋咂咂嘴,似乎在品味美酒滋味,意犹未尽地道:“蜀川现行各项成例均无不妥,无需大的变动,学士若有良法,可在成@都府路军州慢慢试行。倒是大军扩编要快些实施,学士先前对各部诸般改良,在下认为甚为妥当,当利用缓冲时机,先从七军逐一改起,嗯,那些政务还需要子圭多多操劳才是。”

    李慕白自然是淡淡地颔首,他尚且没有朝廷任命的职事,却还有寄禄官阶位,李易请他出任四川都转运司干办,虽说是不伦不类的差强人意,却也算是恰当好处。

    正如那么大的地盘政务,几乎都让他来负责,本身就是莫大的信任,李易和叶知秋几乎不去过问,那是给了他无穷的动力,也让他遗憾中颇有自负感。

    要知道从政体上来说,四川路分为利州东路、利州西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夔州路,可是从军事经济上却是一体的,他要按部就班成为蜀川节臣,恐怕没有二十年不成。

    李易眉头微扬,他已经成功站稳了脚,心中规划良久的改良,迫不及耐地想逐一实施,叶知秋的话有道理,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人不可能一口吃个大胖子,一步跨越千里,何况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有一头拦路虎,军事上的改良阻力要小得多。

    当下,他在沉吟后道:“五大都统制司怎么也得有十万大军,名号军司归制置使司直属,其它就以时下军制。”

    按照最终的方案,五大都统制司仿照现在的军制,设立前后左右中后六军,再加上选锋、踏白、游弈各军,各军也可以有名号,那得有战功才行,总数控制在十五万人左右,才能真正维系蜀川的安全,有了让敌人忌惮的实力。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27章 有所图

    (全本小说网,。)

    〃云骑、神机、宣武、宣毅、云翼五军归制置使司直辖,是蜀川大军最强悍的机动部队。为了节省养兵费用,各军将士规模有所缩减。云骑六千、神机七千,宣武、宣毅、云翼八千,裁撤下来的将士分别配给各都统制司,为扩充兵马的各级武官。

    背嵬军自然不用说了,仍然直属于他调动,是驻扎成@都府的亲兵宿卫,人数也是五千人。羽林军定义为蜀川大军后备兵马,培养人才所在,由少年郎组成基干队伍,人数不定随时增减,年长者除了担任中高级将官,大多去各部担任军职,少年补充多是孤寡儿童。

    “朝廷以授予学士四川制置使,大可放心实施。”叶知秋撇撇嘴说道,似乎对朝廷并不十分感兴趣。

    “看来朝廷明白了许多,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李易轻轻一叹道。

    叶知秋轻轻一笑,不屑地道:“有人尚未死心。”

    李慕白翻个白眼,却没有在这件事上多说话,他关注的是经济民生,而不是和朝廷算计心机。

    就在几天前,朝廷的诏旨到了,他被加封为四川制置使兼川陕宣抚使,可谓是恩宠到了极点,四川制置使乃掌握蜀川五路的兵马,权威自不用说。川陕宣抚使却有猫腻存在。

    高宗皇帝建炎三年,设置川陕宣抚使,张浚出任副使,辖四川、陕西、京湖各路,到了后期分成陕西、四川两大宣抚司,宣抚使地位日趋没落,嘉定二年罢宣抚司,以制置使为蜀帅,前任孟珙挂了个宣抚使名头,已经是有名无实。

    朝廷重新设立川陕宣抚司,诏旨中划定以蜀川、陕西、河西为辖区,自然是把矛盾转嫁到他的身上,把他当枪与蒙古人血拼,这不笑话嘛!尤其是他驱逐了武卫军,用偷袭方式拿下了整个夔州路,几乎等同于撕破脸面,朝廷竟然能够忍下这口气,还把蜀川双手奉送,要说里面没有阴谋谁信。

    不过,李易也就是不屑地笑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任何阴谋诡计在绝对实力面前,那都是土鸡瓦狗,他需要的正是壮大实力的时间,当下说道:“明白了也罢,不敢信也罢,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我以七军为底子坐拥五大都统制司兵马,拥兵可达二十万众,又有千万生民功绩财帛粮草,他不来动我,我也懒得理会。”

    言下之意就是先埋头发展实力,不做无谓的意气之争,叶知秋点了点头,满意地道:“十万精兵攻不足,守则有余,蜀川财力完全够养,数年内不用忧愁了。”

    李易轻挑眉头,道:但需各部配置均衡,将帅得当,尽可以实施,既然设置各大都统制司,还需要选择将帅正名。”

    李易稍加沉吟,又道:“呼延信倒是有威望,担任利州都统制最合适,以王柏为使副掌握前方精兵,正面门户无忧。夔州暂不设置都统制,副都统制由李庆担任,他是受降的探马赤军将校,放在侧翼最为合适。。。。。”

    叶知秋慢慢颔首,淡淡地道:“学士之言稳妥,可以。”

    按照李易的任命,北方最重要的利州都统制司,用呼延信和王柏二人最让人放心,两人一个沉稳持重,一个狡黠多谋,正好相互补足短板。东方夔州都统制司不设都统制,任用降将李庆为副都统制,正是利用此人不可能投靠大宋行朝,还能以都统制高位诱之以利,可以放心任用。

    阆州都统制司由张宁担任都统制,由吴天佑担任副都统制,关系最好的梅殷辅佐,可以形成最有效的四方支援。阆州作为各大都统制司中间支援军司,所辖兵力仅仅有万余人,只是云骑、宣武、宣毅三军都在其辖区,战时那就是直接编入都统制司实施支援,可以说是中枢启承作用。

    南平都统制司自然是老将饶勤担任都统制,尹宗正南下担任副都统制,负责古南中地区的治安防务。

    成@都都统制司实际等同虚设,由制置使司合并,只有战时才可能启用,不过还是设置副都统制的,人选自然是许杰,掌控全军的辎重粮草调拨仓促,可谓是位高权重。

    叶开自然不用说了,依旧是背嵬军统制,却兼差成都府路经略安抚制置使司判官,身份地位得到了提高。成轩、明皓、苍进三人升任统制官,分别掌管云骑、神机、羽林三军。

    蜀川大军中以名号七军地位最高,统制官比都统制司军统制官地位高,七军中背嵬军为李易宿卫最高,其次就是云骑、神机、羽林三军,以马军、火器大弩、备身少年为主,可以说是掌控三支最有力的军队。

    黄桂也是青云直上,由当年小小的探马赤军偏军,成为了云翼军统制官,塔喀什同样受到了重用,虽说没有成为军统制官,却越级成为云骑军同统制。

    “还有,铜铁产量一定要提升,还有甲仗改良也要抓紧,过两天我要去军器所看看,我们和虏人打仗,人不勇悍、器不精良可不行啊!”李易心情不错,考虑的事情较为繁杂,平时多是他提提就不愿想的事情。

    叶知秋目光中尽是赞赏,他抿了一口小酒道:“这些玩意,学士可以慢慢尝试,如今要小步蚕食巩昌、秦州。”

    李易眼前一亮,道:“我正有此意,可责成老十坐镇大安节制,趁他病要他命。”

    叶知秋自个斟满一杯酒,道:“如今,赵官家自顾不暇,还没有经历顾及蜀川,虏人连遭惨败,学士尽管施展手段。”

    夺取秦州,能够把战略触角深入关陇之间,建立继续进攻的前进阵地,巩州地位也非同小可,那可是一片丰美的牧场,再向西便是河湟之地,那是优良的战马产地,能够的大哦的话,足以和蒙古人分庭抗礼。

    李易舔了舔嘴唇,目露贪婪之色,笑道:“就这么办,对内徐徐实施诸法改良,鼓励工商农耕,大力发展盐铁百艺,对外东防北攻,反客为主,步步蚕食。”

    叶知秋呵呵大笑,满饮一杯酒,道:“好、好、好,如此十年之内必有所成。”〃(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28章 三弟当如何自处?

    (全本小说网,。)

    “十年?”李易脸色稍稍呆滞,旋即掠过些许的不屑,撇撇嘴却道:“事有偶然,谁敢说一二年后事。不过,现在却有个大麻烦,解决不了恐对日后发展不利。”

    李慕白眉头上挑,双目凝视李易半响,忽然笑道:“如何举士为我所用,实在是不容易啊!”

    李易吸了口凉气,与聪明人打交道真的很舒坦,无论是叶知秋还是李慕白,都是当今俊杰之士,能够得到他们实在是三生有幸,可有些时候却如芒在背,他下意识摆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