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风韵-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困守一隅,终非长久之计。
“既然能守住,就是说有充裕时间进行反击,待虏人气竭,若朝廷从京湖、淮西北上,子明沿秦凤进取,一战可定中原、关中。”李慕白目光热切,有几分兴奋。
李易却淡淡一笑,暗自却腹诽不已,反攻?不要说各方面都不具备条件,即便是万事俱备,朝廷有没有胆略和恒心?连最坚决北伐的孝宗皇帝,也被虞允文评价为不敢进击,恐圣意有变。但是,他还不想太早做出论断,毕竟预料与实际总是不相符,人非圣贤,不能一概而论,当即干笑两声,道:“如今,考虑反攻太早了,行在陛见还没有结果呢!”
李慕白一愕,旋即蹙眉,道:“倒是麻烦至极,子明。。。”他顿了顿,神情犹豫一下,又道:“你真不该来啊!”
继刘斐后,李慕白是第二个发出此言之人,李易心下一暖,话好说意难得,能说出此言者,足以成为他至交好友,让他有所坦言。心下感慨,目光热切,道:“子清,我可不来,却不能不来,有一线希望,都不能成为贰臣。”
李慕白脸色郑重,凝视李易道:“子明有此心,我当全力辅佐,若天子谅解,让子明重归蜀川最好,如。。。如不然,我也将不出仕,醉心山林,了此残生。”
可以说,李慕白向李易的许诺,算是真心投奔。但是,对于李易而言,远远不够,与叶知秋不同抛弃暮气沉沉的赵家朝廷,争霸天下,做一番改朝换代的壮举不同,李慕白仍放不开朝廷,没有摆脱忠君思想的拘束。
儒家文化以天下为重,这个时代,尚未有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存在君不明臣亦可弃之的思潮,光宗皇帝赵敦被朝廷大臣摆了一道,在不知情下成为太上皇。
很显然,大宋士人虽秉承儒家,却对皇权并不那么尊重,甚至能根据士大夫集团利益,发动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但是,对士人而言,皇权更替实在他们理念范围内,决不能超越底线,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思想,武力背叛家国,只是存在骄兵悍将中。
同通俗的话来说,天可变,人亦可变,士人忠天下,敬赵家,一切变化必须在伦理范畴内。
李易是有些失望,却也由衷高兴,李慕白终究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士人,这种人不会不择手段,较好控制,所作所为,他有预见性。与叶知秋想比,李慕白少了几分狂傲,多了些内敛,少了几分叛逆,多了些忠诚。
他面对叶知秋,从内心深处有几分不喜,甚至有种无法完全掌控感觉。他们之间,并无严格意义上的上下关系,反而合作味道比较浓。
“没那么严重,我对官家若无信心,也不会甘冒大险。”李易有些自欺欺人,毕竟心中有所期待,道:“当年,赵彦呐几番对我打压,都因曹太尉庇护得脱,最终我无奈进入成州设寨。却不料,阔端两路南下,因赵彦呐的失约,导致蜀川门户大开,曹太尉壮烈殉国,我军成为孤军,承受数万蒙军疯狂进攻,为了全军将士,为了数万流民,更为了东山再起,我选择了归降。”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74章 交心
(全本小说网,。)
“为了能有反戈一击的实力,不得不甘为前锋,攻城略地,暗地里却以招募那可儿名义扩军备战。几年来,未曾睡过一次安稳觉,哎!就算是如此,还是经过一番恶战方才打退虏人,个中缘由就不细说了,呵呵。”
李慕白虽未经历李易的那两年,却能想象对方的遭遇,必是惊险万分,他绝对无法想象的艰难,不由地为自己当时观点所惭愧,实在是太自以为是了!当即叹道:“子明所受之辱,终会被昭雪。”话虽如此,他心里也没有底,不然也不会发出李易不该来的感慨,毕竟现实是残酷的,朝廷中几个榆木疙瘩脑袋,使大宋行朝丧失了很多宝贵机会。
那些多是程朱理学信徒,对忠义廉耻看的很重,李易毕竟是投靠蒙古人,最好的结局或许是被留在临安,安排个闲散体面的职事,运气好了能在一二十年后翻身,却失去了最好的年华。
他之所以感叹不已,便在于李易几年来的作为,无论从心性还是谋略上看,都是独当一面的率臣。真被留在朝廷必定虚度年华令人惋惜,要不是几年的经历,他才真看不到这层,不是来到临安受到挫折,断不会站在李易角度考虑问题。想想,不禁有几分怜惜道:“子明能挺过去,前程不可限量!”
李易呵呵一笑,不在意地道:“过讲了,先过去关口再说了。不过,蜀川形势我却担忧,虽说虏人需要时间整军备战,我却在行在徒劳打发时间,真是心急如焚。”
“如今官家重用乔行简,用李宗勉管财用,余天锡理楮币,李鸣复主兵事,四人都是一言九鼎之人,他们的态度至关重要。”李慕白对朝局依然通透。
“乔行简。”李易细细回味,乔行简是朝廷绝对的主战派,又是位才思敏捷的士人,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端平入洛却提出必先治内而后治外,欲用其民者必先得其心,必须选将练兵丰财足食的主张,反对轻兵冒进。
李宗勉、余天锡、李鸣复三人的大用,都是他所倡议援韩琦故事,边防、财用分委三执政,对朝廷度过艰难期,有着不可估量意义。尤其是大用孟珙更是明智之举,让朝廷稳住中游,避免了一场千里溃退的大灾难,至少延续数十年。
虽说,他的横空出世让历史有所改变,但此人才智决不可低估,却不知对他是何态度。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批老臣逐渐凋零,大宋朝廷逐渐陷入无人可用尴尬局面,这些人即便是信奉程朱理学,却终究是当代俊杰,与他们面对面他暂时尚无实力。
“子明,虽说你刚刚到行在,却还需拜访一二。”
李易不可置否地颔首,李慕白作为大宋行朝在蜀川沦陷地的支撑,实际掌控着忠孝军,在他态度不明显之前,绝对是朝廷倚重的棋子,可惜这等尽心尽力之人,依旧被毫不犹豫地架空,甚至连遮羞布也不需要,实在让他有所心寒。
李慕白翻个白眼,哼哼两声不悦地道:“有什么可想的,你以为没有别人帮助,还能够回到蜀川。”
李易相当无语,李慕白算是和他交心了,放在战场再次相遇,他能够感觉其深深地戒备,气氛逐渐轻松好多了,相互间谈话随意许多,彼此有了玩笑。
“行了,不与你玩笑了。子明,自我落魄市井,尝遍冷暖世情,算是看明白了也想明白了,什么狗屁清流,什么志向远大,胸中再有锦绣文章,不过是翰林待诏,再有旷世谋略,也不过是人下之人。”
李慕白脸色有些扭曲,语气阴冷地道:“没有际遇,你便是条龙也要给我盘着,没有人际在行在是寸步难行。我若有你的大好机遇,便不会此时陛见,定要奉上三京方才全身而退,既然来到行在那就入乡随俗,为自己争得一线生机。”
李易表情玩味,心中对李慕白之言非常肯定,他又何尝不知其中道理,却碍于身份不能明目张胆地交通大臣,不要说很快会被有心人知道,人家给不给你脸还在两说间。
忽然间,他心中一动,目光闪烁,似笑非笑地问道:“不好办啊!子圭教我。”
李慕白脸色变了变,指着李易笑骂道:“好你个刁钻王子明,我好心提醒你,你自个装作糊涂也就罢了,竟算计气我来了,真好不知廉耻。”
李易被李慕白看破,亦是毫不在意,笑道:“能者多劳,舍子清与谁,却不知哪家为好?”
“如此关系,你竟不知去用。”李慕白摇了摇头。
“子清是说。。。。。。”李易心下恍然大悟,目光炙热。
此时,四川利州东路,大安军阳平关的宋军大寨。
叶知秋在关城镇子一所院内,正在观看利州二路地形沙盘,凝视沙盘上标示的敌我态势,脸色非常冷峻。
几天来的军情显示,关外蒙古军集结尚未完毕,当李易离开之际,这本是令人放心之事。但是,他与具有战略眼光的将帅,却越发的担忧起来。
其实,也没有任何的神秘,发动军事进攻前,准备时间越久,说明对方积蓄力量越是强大,攻势越加猛烈。
蒙古人虽屡次遭到挫折,中原赤地千里,对进攻京湖、两淮极为不利,但北方地域广大,陕西、陇右还是由很多城镇得以保留,人口基础还是很庞大的,他们对展开对蜀川的进攻,有着中原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三京向南进攻,准备时间长,或许是转运困难,或是汇集军民屯田积累粮草,要在陕西却不存在此等难题,时间越长就越不能等闲视之。
李易离去后,专门嘱托众兄弟,在未归之前一切都他和呼延信、王孝仁、王柏四人决断,作为谋士肩上的压力很重。
诚然,李易离去时虽与他发生激烈争执,却未曾让他真正失望。一个有原则、有底线、有廉耻的人,才能博取别人信任,获取别人的拥护,李易显然具备条件,虽让他很是恼怒,坚持陛见、不亡朝廷救恩,说明李易很有原则性,非豺狼之辈,至少不用担忧卸磨杀驴的悲剧。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75章 秋风劲
(全本小说网,。)
但是,李易点明四人做主,实际上又秘密召呼延信、王孝仁、王柏,战略大局一切听他节制,莫大的信任让他心有感激,催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
一切都要谨慎,天才不是凭空而来的,没一个天才的战略家。他的成功在于隐藏于别人看不到处,付出多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却看山川地形图专心研究古今战例。
在对蒙古人的战略上,他与李易几乎是同时判定,此番窝阔台震怒必是雷霆一击,北方蒙古军统军都元帅塔海公开宣布,奉大汗旨意征调百万大军南下,说是要屠尽蜀川,却没有不入他眼界。
百万大军简直是笑话,蒙古人征战除了杀人劫掠,其它未尝听闻,中原以赤地千里,陕西、陇右虽稍好,却也是民不聊生,蒙古人又能征调多少人南下?
不要说人力资源匮乏,便是粮草问题就没法解决。如今的蒙古大军早就不是成吉思汗时代,窝阔台西征用尽了最大的努力,才征调了十五万人,其中半数都是番汉兵,留在东方的主力不过数万人,其余都是探马赤军和汉人世候所部。
王柏面色怡然地在侧,静静地一言不发。
“子寒,依你之见,虏人南下,最先攻取点在何方?”叶知秋最欣赏王柏的才略,每次先征询其意见。
王柏呵呵地笑了,朗声道:“先生何必明知故问,虏人南下,不外乎东面取道大散关,分兵多兴元府与仙人关,西面入文阶二州,走阴平小道避开剑阁,以为奇兵。”
叶知秋满意地点了点头,王柏所想和他不谋而合,当下道:“虽虏人虚张声势,却也不可掉以轻心。”
王柏脸色郑重,轻轻颔首道:“先生说的是,在下整理各路探报,大概数了数,虏人在陇右集结达三万人,秦凤一带在十万之上。另外,还有兵马自河西东调,我估计他们总兵力应在十五万之上,很有可能达二十万众。”
“来头不小。”叶知秋摇了摇泥金扇,似笑非笑地道:“历来虏人南下,虽每每号声数十万众,却不过十余万,主力也仅二三万,此番竟能单路集结二十万众,很给面子啊!”
王柏不禁莞尔,却不屑地笑道:“也是,六哥从开始便算计虏人,又一举夺取蜀川,他们数万人全军覆没,损失的千户长就有十个,是人都要有三分气。”
“是啊!他们来势汹汹,势在必得。”
“笑话,六哥在利州已有五万大军,想一口吞了,他也要有一副好牙口。”王柏颇为不屑地一笑,在他看来以老拱辰军为核心,部署在缘边的各部,虽出击有所不足,防御已绰绰有余,尤其南北两道防线,中间以马军主力支援,固若金汤,蒙古军敢来必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叶知秋不以为意地笑了,似乎也未把蒙古军放在心上,淡淡地道:“不知第一批马军,何时能训练出来。”
“马军训练非一夕之功,就算训练数月也仅能担负支援,若对阵虏人精锐恐怕要吃大亏。”王柏摇了摇头否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叶知秋何尝不知,收复蜀川数战得战马四万余,留下种马及预备马匹,分配各军战损外,尚能组织万人马军。
李易临行前嘱托,事不宜迟地组建新的马军部队,战斗力难以得到保证,一旦上了战场会遭受极大损失。兄弟几个都是马军出身,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