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风韵 >

第122章

宋时风韵-第122章

小说: 宋时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里驹虽俊,却要制阃加以节制。”李易拍的自己也感觉肉麻,但不拍却不行,想清高,那就去做学问。

    “好刁钻的一张嘴。”赵彦呐大喜,笑骂一声才温声道:“好了,别的不说,公事在大安之战中,无论谋划还是战绩都可圈可点,招募兵马自不在话下,给你一万兵额三千口粮,你能招募多少就多少。可好?”

    一万人,完全超出期望,李易心下狂喜。他本意所求不过三五千人而已,竟被许以万人,若精心挑选,万人中可选拔上千精锐,绝对是资本。至于三千口粮被他忽略了,人家明显是让他自己想办法,既然是都转运司的人,连个粮草也补不足,恐怕任谁都说不过去。

    不过,他绝不能表现出惊喜,强压狂澜起身作揖,正色道:“多谢制阃厚爱,贫道虽不才,愿意一试。”

    “好,有股子冲劲,不下老夫当年。”赵彦呐大笑,畅快之下,未曾多想,又道:“兵是给了,招募还需靠你自己,待制司文书下来,再调拨数十正额效用于你。”

    “多谢制阃。”李易可不愿要制置使司吏士,他早就打算把王孝仁、呼延信十二名弟兄调入麾下,组建自己的班底,时间可不等人,要是自己理顺利关系,估计蒙古人早打过来了。

    “不用多礼了,只能给你兵,至于怎样招募、训练,就看你自己本事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48章 商议

    (全本小说网,。)

    李易有感赵彦呐好意,人之心岂能毫无感觉,生出许多好感历史上无能评价令他有所思。如今,似乎有些明白,并非赵彦呐无能,无能之人岂能任蜀帅,岂能深得人心,至少此人并非一无是处,只是私心太重而已。

    郑清之、崔与之都认为赵彦呐大言无实,或许是真的,关外四州之战,青野原之战和大安军之战,赵彦呐表现令人失望。他逐渐断定,赵彦呐不过是文人,军事才能不高属纸上谈兵,不适合担当方面边帅,若放在安抚使或三省六部,倒是人尽其才。

    后面,他们又谈了些军中琐事,李易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方才尽欢而散。

    李易在制司留了几日,带着制司刺文并八名正额效用、二十名军兵北上。他并未在大安停留,而是直赴曹友闻军中。

    如今,曹友万分兵驻泊,不在利州御前诸军中,曹友闻帅帐设在沔州,李易的到来与第一次完全不同,他亲赴大寨辕门给足了脸面。

    如今,曹友闻已是从五品遥领防御,兼领安抚司,又领正四品环卫官,要知道武官品位普遍不高,明清时代五品武官不过是中下级将校,七品也就是微末的下等将校,放到这个时代的七品武官,绝对是中高等将校,进入了从五品兼领四品环卫官,妥妥地高级将校甚至进入都校行列。

    响当当的方面大帅,竟亲临辕门迎接,这面子给的太大了,李易几乎被吓了一跳,要知道他不过是干办公事,还是那种没有官品的道士。

    宾主相敬给足对方面子,在大帐中茶毕,曹友闻才笑道:“制司官塘已到,却不想公事有意军旅。”

    “大丈夫在世,马下半部论语治天下,马上披星戴月战胡戎,一生无憾。”李易心情颇佳,发出人生第一次豪言壮誓,更是看好自己的手段,只要自己有心去做,有人提供给了平台,还能做不好事情?

    “好,当初我看公事乃有心人,果真不假。”曹友闻一拍大腿,豪爽地大笑道:“制司给公事一万兵额,倒很看重。”

    话中有话,李易一怔,心中不断琢磨曹友闻何意,脸上不露声色,道:“还要多谢太尉之言。”

    “管我何事?”曹友闻一笑,态度洒洒脱脱,有些话点到为止就成了,没必要把赵彦呐算计说明白。

    “那好,就不用谢太尉了,省的白费口舌,把力气用在战场上。”李易一笑,遽然间他想明白了,曹友闻看不上赵彦呐。

    赵彦呐虽是类省试的进士及第,却是兵家外行,先失信于高稼,后困于清野原,大安之战几乎毫无建树。曹友闻也是文人从戎,更兼有勇有谋,被授予遍身胆军旗,在陇右十一年,屡战屡胜未尝败绩。

    平心而论,任何有能力的将帅,都会不满平庸的主帅,尤其开战不利,损兵折将,关外四州一片糜烂。如今,利州西路亦是任由蒙古军驰骋,制司全无对策。主帅无能累及三军,蜀口一旦有失则全川糜烂,实在是误国误民。

    此时,曹友闻亦听出李易之意,大恩不言谢,战场上必将全力配合,令他极为满意。

    李易的才能,他是认可的,虽不看好一万人马战斗力,但战争充满了偶然性,谁又能肯定,李易不能把乌合之众,带成虎狼之师。

    “公事募兵,有何难处,一并与我说来。”

    李易嘴角微翘,他风风火火北上,要的就是曹友闻这句话。惊喜之下,道:“太尉,贫道也不矫情。虽制阃许我募兵,却没有头绪,还望太尉教我。”

    “历来乡卒难募,无外乎俸给太低,地位低下,虽流民不少,却难有壮士投效。”曹友闻摇了摇头,脸色稍有为难。

    李易又何尝不知,豪杰之士连禁军军兵都看不上,乡卒民兵更不用说,当年曹友闻散尽家财,才募兵五千,军给全部是御前兵马待遇。不然,他也不会巴巴地跑来。

    “贫道也明白,壮士不堪乡卒,要招募都是些弱质之人,还不如募悍勇千人。”李易似乎习惯道士身份,也能让别人放松警惕,至少说明他只是报效家国,并无意于官场。

    曹友闻稍加沉吟,叹道:“正如公事所言,制阃尚不明白。如今,蜀川禁军伤亡太大,利州边军不敷使用,招募数万民兵花费,能用在御前各部上可募兵七千,形势必然有所好转。”

    李易默然,不得不承认曹友闻是对的,与其得来一群乌合之众,还不如下本钱招募壮士,新老混编在最短时间提升战力。但是,他却不能苟同,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扩展施展空间是他的谋划,这点绝不容改变。

    曹友闻见李易不语,才道:“如今各地流民不少,如能下得本钱,还是能募得骁勇之士的。”

    “太尉有办法?”李易眼前一亮,既然曹友闻说话,便有助他之意,机会稍纵即逝,抓不住他会后悔一生。

    曹友闻见李易极为精彩,不禁失声大笑,调侃道:“公事真乃性情中人。”

    话虽如此,心下却甚是欣慰,文臣之间有几人没有城府?李易态度,抛开别的不说,已把他当成可托心事之人。

    李易察觉失态,摸了摸发鬓,尴尬道:“情急之下,乱了方寸,太尉见谅。”

    “不谈这个,历来召集民兵,组建团练乡卒,都是临时设置,战后或酌情选拔精锐,编入各部都统制司,或是就地遣散。当年,所招募五千壮士,剩余三千余人,全部编入御前诸军。”曹友闻侃侃而谈,又道:“想必制阃已说过,战时军中俸粮由都转运司供应。如此,有朝廷供应钱粮,若想招募壮士,只能有一个办法,只有公事自己才能解决。”

    李易苦笑一声,他算是明白了,增加军人待遇。

    想想,赵彦呐就是看中他背后的南霁云,才有了诸多的算计,他也意外被逶迤兵柄,这支民兵的旗号还是以潼川府路名义组建。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他和南霁云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到赵彦呐想象的那步,甚至公文上的来往都很正规,募兵的事情南霁云应该知道,可七千人的费用绝对不小,恐怕身为都转运也会为难。

    “太尉意思,贫道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我当尽力而为。”李易心下已定,无论如何也要组建成功。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49章 人情

    (全本小说网,。)

    历史上,阔端攻破成都大肆杀戮,百万居民几乎屠戮殆尽,钱帛尽归别人所有,与其国破家亡还不如尽数散去,招募壮士保家卫国,至少不会留给别人。他绝不愿眼睁睁看到蜀川沦陷,如今赵彦呐对他刻意拉拢,曹友闻颇为友善,又能掌握一支兵马,天时地利人和皆全。

    既然上天给他一次机会,那就与蒙古人搏上一搏,他并非没有胜算。

    曹友闻岂知李易能耐,他却看好其智勇,温和地笑道:“家国在,千金散去还复来,大丈夫就应有决然气魄。”

    李易不免一笑,看来自己的层次相比曹友闻,还有些欠缺啊!当下吃味地道:“贫道不过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曹友闻一怔,不禁莞尔,李易明显在说他高雅,不在意地道:“公事无需过谦,江山代有人才出,封狼居胥方为我辈志向。”

    李易老脸一红,心中却又升起一团火焰,在历史山留下名字,哪个不是当世俊杰,别人能他也能,还会做的更好,

    感念之下正色道:“多谢太尉,我意招募效用八百,军兵六千,望太尉能调拨训练官。”

    曹友闻呵呵一笑,爽快地道:“好说,我调呼延信、王孝仁他们入你部,再让三哥率百名效用军兵,助你训练士卒,短期内可形成生军。”

    曹有谅所部选锋军乃御前诸军精锐,将士都是百战死士,能有百人训练他的部队,自能提高乌合之众战力,可见曹友闻对他的重视。

    “今日便传令,让他们随你募兵。”

    “如此甚好。”李易大喜,那些精兵眼光贼高,若待遇到位,绝对能招募壮勇之士。这些年随着军人待遇提高,社会地位也相应抬升,豪杰之士并不排斥成为效用。

    曹友闻一笑,旋即正色道:“事不宜迟,要尽快募兵。”

    李易自是明白,虽说如今是小打小闹,却是阔端疲劳战术,不断剪除宋军羽翼。明年八月将会是蒙古大军的总攻,心下不免一惊,仓促地道:“太尉,虏人肆虐西路,我等不可不防。”

    曹友闻本就看中李易才能,见他有所担忧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如何?”

    “虏人兵多势众,不断对文阶诸州用兵,企图再明显不过,他们要不断消耗蜀川兵力,拔除侧翼屏障。”李易沉吟一下,组织语言又道:“阶州失守,文州侥幸得保,却让我丧失西部屏障,虏人精兵出入西路如履平川。”

    “太尉且想,沔州、大安乃入蜀要道,却非唯一道路。阔端主力攻我,再选一部兵马走阴平下龙州,就算我等把阔端狙在利州,亦会腹背受敌。”

    曹友闻大惊,他是百密一疏,阴平小路是曹魏灭蜀之战,邓艾所走道路,虽大山阻隔、关防重重,却不是没有可能。如今,阶州残破文州势单,一旦文州有失,蒙古军可沿小道直驱龙州,届时局势可就复杂了。

    李易观曹友闻脸色不对,又道:“贫道不过有此担忧,阴平小道不可能让大量马军通过,虏人就算攻伐也不足惧。而今,唯担忧沔州一线,一旦有失,我军不得不在大安与敌决战。虏人不是傻子,军中不乏名将,吃了一次亏再让其吃亏,很难。”

    曹友闻深以为然,要真在谷地决战,他还真没有再次胜利的把握,向李易投去赞赏的目光。

    “在下来之前,已于制阃说明其中利害,若能集结蜀川两支御前兵马力量,辅助州郡兵,咱们还有一战之力。”李易语气决然,他决定不惜一切,利用一切可能,协调赵彦呐和曹友闻,才有击退蒙古人的可能。

    曹友闻沉吟半响,却是一叹道:“公事所言极是,但恐事与愿违。”

    李易听的切牙,不得不犯难,曹友闻隐晦说明了意思,赵彦呐军事才能不高,对蒙古军心生忌惮,而且两人并不心齐,这才是最根本的隐患。

    两军交战最忌协调不力,大宋蜀川兵马本就处于劣势,曹友闻所掌利州御前兵马,经过血战后不足二万,赵彦呐手中尚有二万余人,若齐心协力,充分利用地形,尚可一战,他咬了咬牙道:“太尉放心,贫道竭尽全力,也要辅佐制阃、太尉一战。”

    曹友闻虽并不看好,却有感李易的真诚,淡然笑道:“公事自有说事之权,时下虏人疲惫我军,需尽快补充兵力。”

    李易心有计较,曹友闻强调他独立上奏权力,却不能用在赵、曹二人之间,否则会事与愿违,把南霁云也引到了矛盾漩涡,最终导致自己的麻烦。至于尽快招募兵力,他自是上心,道:“待转运司钱粮到了,我立即着手准备。”

    “等他们?”曹友闻翻个白眼,鄙夷地道:“若等他们,虏人杀来,也不定把事办好。”

    “哦。”李易尴尬一笑,就算都转运司拨了钱粮,利州路转运司的效率,实不敢恭维,如今又战火连绵仓储窘迫,转运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