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风韵 >

第118章

宋时风韵-第118章

小说: 宋时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八人,竟战死二十六人。”李易来不及多想,剩余十二人无不身披数创,已是强弩之末不堪再战。

    “列成品字阵,杀,给我狠狠的杀。”呼延信是出战唯一的使臣,最高等的军士,眼看无望之际,决然下令拼命。

    “兄弟们,最后一战,能与诸君生死与共,我李易不白在世上走一遭,来世再做兄弟。”家人在心中恍然闪过,此刻,李易胸中满满地生死豪情。

    “能与太尉共赴国难,在下之幸。”

    “有死而已,能与太尉赴难,足矣。”

    “老子就是死,也要杀他十个八个。”

    “吴大,你可不能死。”

    “叶幺,你这厮放屁,谁说老子会死,娘地,杀出去。”

    他们何尝不知毫无生路,生死豪情尽数展现,面对死亡,无人退缩,更无人胆怯,唯有杀人、杀人、再杀人,多杀一个赚一个,老子不是孬种。

    十三骑虽是强弩之末,绝地反击爆发的战斗力,是相当恐怖的。他们列成毫无防御的品字阵,肆意冲杀。

    蒙古骑兵的悲剧来了,他们本不善近战,却被卷入近战漩涡。本倚仗人多,又有色目人的支援,认定能轻易斩杀十余名南人。去不想,这群蛮子竟如此剽悍,完全不要命的打法,令他的心惊胆战,生出无限怯意。

    战场最忌心生胆怯,尤其面对不抱生望的敌人,探马赤军色目人虽是蒙古军精锐,但他们不傻。一群不要命的南人,矛头直抵蒙古人,他们犯不着为蒙古人挡灾,纷纷佯作争斗,一晃之下策马避开。

    蒙古人的骑兵可就悲剧了,出战百户队并非重骑兵,强弓无法使用,只能憋屈地用马刀、铁斧与宋军拼命。

    宋军骑兵本就是精锐,曹友闻久在利州,非常重视骑兵素质。因兵少尤重单兵格斗,不然三十八骑冲杀万军之中,早就被杀的连渣都不剩了,还能剩下十余骑。

    但是,在李易眼中,不仅是色目人,连蒙古汉军部队也极为可恶。这群无耻之徒,家国被灭,父老被杀,姐妹遭辱。竟有脸拿起武器,残杀同族,为蒙古人卖命。

    历史上,阔端屠蜀,实际动手的多是汉、回鹘、女真、吐蕃等族,他恨不得把这群二鬼子斩尽杀绝。

    又一名蒙古骑兵被他斩落马下,他趁机夺了对方的短斧,左手持刀,右手握斧,双腿夹紧马鞍,双脚登紧马镫,肆意砍杀。

    钢斧委实锐利,却不要好用,他索性对准一人,狠狠砸去,把那人击落马下,单手持刀劈杀。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40章 死战

    (全本小说网,。)

    不可否认,他的直刀锋利,包钢百炼刀神身,便是冷锻甲也防御不住,蒙古、色目骑兵的皮甲、锁子甲更不堪一击。

    可惜,刀锋再利、勇气再嘉,威力也是有限度的,随着蒙古汉军部队不断逼近,他们全军覆没的命运渐渐逼近。

    远处,王资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蒙古军藩汉马队迫近,不断对叠阵进行打击,他们用强有力的弓箭,不间断游动射击,为步军争取时间。

    宋军虽有拒马,又有全覆盖的弓弩,但叠阵战术早被别人掌握,部分骑兵下马在侧翼对小阵进攻,此种战法是金军所创,专门牵制叠阵运动。

    蒙古军弓箭锐利,宋军也有伤亡,王资不得不下令两翼马队出战,开始对蒙古军压制,掩护叠阵中撤下伤员,并对战位进行补充预备兵力,维持叠阵的坚固。

    仗打的非常艰苦,好不容易补充完兵力,马队撤了下去,叠阵再次发挥效能。神臂弓的威力是恐怖的,每次发射,都会要了许多人性命。蒙古军却不依不饶,全然不顾伤亡。

    “再打下去,恐怕支撑不住。”王资有些后悔,不该听李易之言,把主力部队打出来野战。如果兵力集中在隘口,死守关防城墙,伤亡会小的多。

    如今,说什么都晚了,退是退不回去了,只能拼死血战,寄希望于李易判断,援军能速速到达。

    好在叠阵针对于敌强我弱,置死地而后生创立,虽有弱点,却坚固如斯。

    数千宋军背对关防,不用担忧蒙古骑兵后方迂回,只需上下一心,死战到底,凭借万人,绝无破阵可能。

    是因,叠阵人数并不多,以拒马阻拦马军迫近,以弓弩远近射杀敌人,却最怕敌人以小队马军两翼迂回,从阵后下马抢战,所以列成叠阵是以鱼离阵法,排列成好几个独立的叠阵,相互间掩护彼此的左右翼和后方,却也并非万全之策,是战术阵法就有弱点,战场上只能扬长避短,坚持到最后一刻才能夺取胜利,应该说叠阵出自蜀川吴家兄弟。

    当年,金主完颜亮南侵,蜀川大帅吴璘防御西线,为了争取主动解救原州,派部将姚仲率两万人三路增援。

    金军大帅完颜璋也不是易于之辈,他准确地判断形势,分兵进行截杀,双方在原州城西麦子原发生遭遇战。

    也挺有趣的事情,此时的金军早就不复当年,其中混杂了大量的步军,只是马军比例依然很重。姚仲按照常例立六阵选锋、踏白军为头阵,主力六千余人列四阵,统制官姚志担任后卫,大量辎重则位于各阵之间,应该是稳妥策略。

    他们以大牌、拒马在外,弓弩手在内,又有勇士汇集拒马空隙间,防止金军骑兵穿越过来。

    完颜璋采取最新的战术,那就是以马军迂回侧翼,再齐齐下马步战,踏白军、选锋军首先支撑不住,不得不退出战场,结果是很显然的,金军乘胜发动猛攻。

    反观宋军失去了整体性,又缺少骑兵掩护,弓弩手搭配又不合理,各阵无法相互支援,只得各自苦战,四个军阵很快被拿下,宋军固然拼死抵抗却大势已去。

    好在姚志意志坚定,做事又颇有章法,临时变动了叠阵的章法。以枪手尽坐,神臂弓先发,平射弓次之,也就是说五段射御敌,传承自吴家兄弟正宗阵法,才让金军无功而返。

    此时,王资所用正是正宗叠阵战术,又有城墙作为屏障掩护,让蒙古军无从下口。

    不过,蒙古汉军部队过来,李易他们彻底丧失希望,五六人的战马被击毙,在无法抛弃战友情况下,他率先弃马,以决死之心步战,其他人纷纷下马组成圆阵,这是死战的节奏,作为马军放弃战马,等同于放弃了生还希望。骑兵一旦失去战马,无异于被拔牙的老虎,死定了。

    庆幸的是,因步军部队到达,蒙古、色目骑兵退出战场,把李易他们让给步卒解决。这些汉军受命攻打叠阵,只分出数十人围困李易他们,其余还是向前挺进,这就是机会。

    压力,绝对的压力,王资感受深切,随着蒙古军步军上来,前锋抵达叠阵百余步,叠阵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宋军弓箭手不要命地发射箭矢,竭力阻拦这群汉儿军的靠近。一旦被他们靠近,将会对拒马进行破坏,到时前面枪兵不得不投入战斗。

    蒙古军汉军部队遭到很大损失,他们装备并不完整,除了前方几排重步兵,其他人仅有简陋的皮甲。

    成片的被箭矢射杀,连重步兵也抵抗不住神臂弓,甚至平射弓箭,也能在五十步内射杀重步兵。

    汉儿军弓箭手也不是摆设,他们疯狂地反击,试图造成宋军伤亡,掩护进攻部队顺利突破。

    终于,双方在拒马相会,宋军六排枪手全部站立,靠近拒马与重步兵厮杀,平射弓箭也改为曲射。

    两军交锋点的格杀是惨烈的,也是悲哀的,汉儿军都是来自河南、山东、关中地的汉人,与宋军士卒本是同族,却相互要置对方于死地,手下不留任何余地,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话又说回来了,汉家人内斗也是相当残酷,更何况离开本族百年的胡化汉儿,要是有机会的话,这些汉家士卒绝不会吝惜手段,把这些沾染胡风的汉儿斩尽杀绝。

    却见,宋军的枪林如一道铜墙铁壁,汉儿军重步兵死伤惨重,没有人能穿透六道防线,两军缝合处飘逸着诡异的血色,战死者的尸骨,甚至把后面的人绊倒在地。

    如果说李易还有战马,他放弃了生,却还有生的渴望,此时却万念俱灰。

    十三人人人带伤竭力厮杀,不过是凭借精良铁甲,聊尽人事,汉儿军的士卒个个脸色狰狞,就要取他们首级,为了那点可怜的赏赐。

    李易用尽全力砍杀一名士卒,几乎脱力倒在地上,无可奈何等待被站上的命运。

    千钧一发之际,蒙古军一阵大乱,围困他的汉军纷纷狼狈躲避,却见一飚紫绝战袍的马队,风驰而来。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41章 十三人

    (全本小说网,。)

    阳平关外,宋军欢呼连连,蒙古军各部黯然撤退,汪世显有几分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是因,曹友闻却在大胜之际,来不及打扫战场,派忠义军总管陈庚及时当可二人,率本部数千兵马驰援鸡冠隘。

    曹友万毛遂自荐,愿率百骑前去,曹友闻一笑应允,反正蒙古人撤退了,百余骑的去留无关大局。

    忠义军乃利州路地方部队,相当于南迁前的校阅厢军。

    总管乃宋初的路部署,堂堂的节制大帅,历经百年权威地位不断消弱,先是文臣兼都部署,后犯英宗讳易名总管,后期被制置使,御前都统制取代,逐渐沦为镇守地方的一路帅臣,情景是相当的尴尬。

    南迁后军制改变,屯驻大军取代三衙,总管、都监等原禁军将帅,正式成为地方部队,不能算成正规军。

    忠义军乃招募关中、陇右流民编练,规模颇大,有马军千人,由陈庚、时当可二人同为总管,也算是四川的节臣防备在先,生怕有人单独控制庞大的武装。

    却说,他们率部兼程奔赴鸡冠隘,正赶上蒙古军大举进攻,三人立即商量对策。

    “虏人兵多,我军不宜直接支援,我看打他后军。”曹友万观察军情,做出自己的判断。

    陈庚看了眼时当可,问道:“如何出兵?”

    时当可稍加斟酌,决然道:“甚好,打蛇打七寸,我军截断虏人队列,鸡冠隘守军反击,必克破敌。”

    “那好,你二人率步军分左右翼,我率马军冲他一阵。”陈庚见无异议立即决断,自然要先上去冲杀。

    “总管,我乃选锋军,岂能在后,原为前锋。”曹友万急了,率领步军在后,还打什么仗啊!

    陈庚玩味一笑,看了眼时当可,竟毫不犹豫地道:“也好,你我率马军当先。”

    时当可笑而不语,其实绝地反击,马军虽重要非常,但决胜还在于步军,曹友万要去随他了。

    “传令全军,此战有进无退,怯战者斩。”

    陈庚与曹友万率五百骑直扑蒙古军,时当可把步军分为左右翼跟进。

    宋军生力军的突然杀到,令蒙古军措手不及,塔都急忙传令后方千余骑尽出,全力拦截宋军,并传令进攻部队限时攻破叠阵。

    时当可不愧为才略之士,他把步军分为左右翼,并未跟在马军之后,而是直接对蒙古军步军军阵侧翼进攻。

    蒙古军左翼上千骑兵不断调动,分批次向宋军扑来。但是,右翼蒙古军骑兵多以出战,留下仅二三百人,无法对抗数千宋军,左翼骑兵隔着军阵,仓促间难以到达战场。

    一群汉军步卒侧翼遭袭击,面对如狼似虎的宋军,如同一群惊弓之鸟,队形大乱。

    援军终于到了,王资长长舒了口气,虽叠阵依然坚固,蒙古军不太可能轻易打破。但是,被人摁着头皮打的滋味,总归是不好受,他作为利州御前诸军左军统制官,亦是响当当的大将,这口鸟气怎能咽下来。

    “调整部署,变为进攻队形。”

    军令下达,叠阵变化却不容易,何况前方还有几千蒙古军,算是勉为其难了。

    白再兴率千余人开关出战,从叠阵左翼掠过,叠阵两翼五百余骑兵迅速会合,对蒙古军番汉骑兵发动猛烈攻势,这支队伍的杀出,绝对是意义非凡,相当于往沸腾油锅里滴了两滴水。

    宋军士气本就高涨,援军的到来,让他们更加胆色百倍,嗷嗷叫地冲杀。

    蕃汉骑兵论骑射,远不如蒙古骑兵,说白了一群乌合之众。突然遭到宋军打击,一阵混乱,纷纷后退。

    但是,蒙古军严酷的军法,令他们胆怯不已,又见宋军兵少,胆气一壮翻身杀回,两军碰撞在一起。

    宋军五百余骑兵,千余步卒气势如虹,他们个个争先,人人奋进,与蒙古军千余骑混战,竟不落下风。反倒是蒙古军蕃汉骑兵两位千户长,被猪油蒙了心窍,竟用骑兵正面对抗步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