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风韵 >

第105章

宋时风韵-第105章

小说: 宋时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士说什么,贫道却听不明白。”李易不得不打马虎眼,这破事能承认吗?人家明白是一回事,你自个承认又是一回事,除非是个傻子。

    “不明白就算了,想远行要做好准备,官家不是要召见,吗?”南霁云的话题撇开,仿佛扔了颗石子,欣赏深潭的涟漪之后,再次捡起另一颗石子,拿在手里把玩。

    老狐狸果真不简单,但是这份心性就非自己可比,李易跟不上南霁云跳跃性思维,不得不拿出面瘫脸型对付,心下当真是感慨万千,有宿慧又能怎样?不过是比人多知道些,面对当世俊杰还是占不得上风,这就是人情阅历,是人生的积淀,半点虚假成分都没有。

    一句话里蕴含很多意思,轻轻敲打轻松把他给放过了,官家召见又有舍得临安的意思,似乎还有某些寓意。

    不过,点名让他进宫,里面的玄机可就有点摸不透了,毕竟他是个道士,说好听些就是青年俊秀,还当不得专门点明召见,里面定然有玄妙之处,眼前这支老狐狸似乎能为他释疑,不得不忍了口气轻声道:“贫道不过小辈,却不敢揣测天威,还望学士赐教。”

    “让你去就去,想那么多作甚。”南霁云温和地笑了。

    李易自嘲似地笑了,这刻他算是明白了,别跟这些老狐狸玩心思,这帮人都玩了半辈子,看是关心后辈的提携,到了关键节点上的话,哪怕是提醒也考验你的智慧,只有你自己有让人扶助的自个,别人才会酌情帮衬。

    既然放下心来,南霁云并没有拒绝自己,剩下的事情就在于应付差事,再就是怎样说服掌院放他成行,貌似护送南霁云上任,顺便游历增加见识理由不错,相信没有人会因疑虑公然阻拦,那可是得罪儒道两位有权势的人物。

    刚刚告辞出来,南霁云是不可能送出的,只能是小咪咪地老仆引到到了庭院,恰好遇到了南玥。

    “你怎么来了?”南玥看到了李易,美眸闪过丝丝亮光,口吻却又些生硬。

    “贫道怎么不能来?”仓促间,李易不由自主地回了句。

    南玥秀眉微蹙,很不有好地看了眼李易,淡淡地道:“那么快就走?”

    没头没脑的问话,李易简直满头雾水,不得不道:“学士不久就要西行,自然要多休息才行,贫道还有事情在身。”

    “那道长先去忙。”南玥说着话,脸也不转地走进偏门。

    李易有感对方的冷淡,还有那些捉摸不透的话语,不免有几分怅然,站在当地发愣。

    “小道长,请。”老仆是个人精却不多事,谨慎地提醒。

    “哦,多谢。”李易回过神来,暗骂自己走神了,急忙道了声谢快步走去。

    南玥却在偏门内停下脚步,回身看李易快步离去的背影,俏脸上却又说不明的色彩。

    此时,李慕白也开始准备行装了,还得去省部监寺拜访,这是不成文的规矩,你就说是陋习也无妨,反正是文人之间联络感情。看看,一去经年少不得公文来往,好歹有些香火情,各衙门托你在地方办个事,或是地方有求各衙门,大家也好有个脸面不是,尤其对于外任官至关重要。

    毕竟,这些省部监寺官员,品阶或许不高,却有些掌握实权不容小窥。何况,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谁知道他人前程,彼此谦虚礼让,留个好感结个善缘,日后见面好说话。

    余天赐听闻李慕白的举止,不免暗自点头,对同僚道:“此子面色端庄、谈吐得体,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棋牌的确上佳。”

    有心人记于心中,无聊人一笑了之,大家聚首之后,各自忙活去了。好歹,主管左选的吏部侍郎点头,按制每月头五日钱到任,方能支取当月俸禄,超期只能下月支取,李慕白无法领取俸禄。

    李易也迎来了某个辉煌,毕竟能得到指名点姓宣召,这可都是那些大德高僧的殊荣,胡莹微就是其中之一。

    这天,祀部的人陪着宫人来了,来者,睿思殿祗候徐才,地位不算低,跑路钱自然不能少,趁着掌院和祀部员外郎说话机会,李易悄悄塞给徐才两小锭金子。

    徐才就不动声色稍加过手,顺势装入袖中顺袋。

    不过,他心里有数,两锭金子足有十两重,应该是官制小元宝,足色的黄金,官面上每两兑换万钱,实际要比银兑换的还多,他发一笔不小的财。

    要知道小黄门每月才一石米、三千钱,他这个层次也不过是享受正八品的俸禄,相对文官清贫的很。受人钱财自与人方便,那张绷得跟牛皮糖似的瘦脸,顿时化成一朵菊花,客气地道:“道长赶紧收拾一下,这就进宫去见官家。”

    有些事情根本不用说,大家心里都明白,太乙宫自然要给来人好处,大家都不容易嘛!至于你有何目的自家掏腰包,大家装作看不见就是。

    稍事打扮片刻,李易便随大家上了马,顺大道一路过临安府、秘书省,转入御街向南,过朝天门再向南从何宁门入。

    当进入御街到白马庙时,徐才好意提醒李易下马步行,毕竟此处已是三省,再骑马有自大之嫌。

    虽说,这些都由掌院事先说了,李易自知规矩,却也算是人家的好心,徐才好意生生领受,暗叹有钱能使鬼推磨,如无那两锭金子,首次入宫坏了规矩尚不自知。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14章 陛见

    (全本小说网,。)

    过临安府一声叹息,看礼部朱门再次感慨

    “道长,官家在小西湖碧波阁内纳凉,乔相公、郑相公正在奏事,道长进去谨慎言语。”徐才好心叮嘱,看李易听明白了才先行进去禀报。

    这事,进了宫才算明白,感情还是真专门宣召他,其他人虽说也有事要做,却不过是些许不重要的法事。当然,宫里人办事圆滑许多,只是找个借口寻他出来,因为不会太招人关注的。

    就这样,李易来到闻名遐迩的小西湖,他一路细细观看,惊叹皇宫内廷之华丽、小巧,后世竟不存,蒙古人真是可恨之极,还他娘地宣传时代的进步,呸,狗屁的叫兽。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吃人家的、喝人家的,总该为主子服务,听话的狗才是会叫的兽,历代如此,真正铮铮铁骨的史学家,先秦之后便已绝迹,太史公或许是为异类。

    不多时,一名小内侍出来,傲慢地看了眼李易,道:“官家宣妙虚道人觐见。”

    李易见内侍长的俊秀,不觉有几分好感,跟在后面随口道:“阁长可是贵姓董名讳宋臣?”

    小内侍一怔,忽然停下步子,转身盯着李易,目光戒备地道:“你这道人怎知我名讳?”

    靠,还真被蒙准了,李易险些爆了粗口,这厮可是终宋一代,最后一名知名权阉,那是大名鼎鼎的董宋臣。原本认为就算认错了又能怎样?不就是个宦官嘛!认错人很正常,你能拿太乙宫的道士怎样,也就是随口问问而已。

    他也是感觉年代差不离,此人又在赵昀身边,也就是偶尔一问,不想瞎猫碰到死耗子。

    心下千百念头闪过,董宋臣一生受赵昀宠信,赐节度,致死不衰,日后权倾一世,又掌管国信所和内军器库,当真是炙手可热。

    君子自负和小人好处,何况董宋臣比起汉唐宦者,不过是弄权而已,实际并无过分害人,宦官嘛,想出人头地,不在天子面前动点心思,下场会很凄凉的,将心比心是制度害死人。他念头一动,不妨在此人发迹前交好一二,至少留个好印象,或许日后有个方便不是。

    既然他有了别样心思,那就有的放矢,至少有意无意地结交某些能用得上的人物。

    “在下,久闻阁长名头,今日一见,果不同凡响。”

    董宋臣虽是天子近侍,也有不少宫人巴结,但在中外朝,地位却甚是卑贱,不要说中朝那些天子内臣,便是外朝大臣也不太鸟他,两府甚至掌握他的生死,要知枢密使可是内官之首,完全有权力处分内侍。

    李易是三甲之首,天子门生,对他温文尔雅,令他有些触动,印象上好了许多。

    “道长过誉,奴臣不过天子身边杂役,岂敢大人夸赞。”董宋臣的语气和善,面带温和地笑容,谁不愿意听好话啊!既然人家颇为客气,自家也不能显得拒人千里之外,道人立即改成了道长。

    “在下陛见,此物携带不便,还请阁长保管。”李易从袖中取出一小包塞了过去,近一年的经历他早非吴下阿蒙。

    董宋臣下意识左右一看,顺手接过拿捏,脸色就是一变,飞快地揣入怀中。

    黄金,又是黄金!

    黄金对于李易而言,是身外之物,对董宋臣而言,却是喜爱之物。

    盖因时今,他仅是入**侍省一区区内侍高班,地位甚是卑贱,又不敢伸手,每月俸禄三石,实在清贫至极。

    摸着黄金,知味李易端地一位妙人,知趣得紧,轻声笑道:“谢道长好意,奴臣还是初次保管外朝之物。”

    既然收下还是第一次,李易大为畅快,往往首次记忆最牢固,恩情最高,他放下心来,区区身外物而已,随手布下的闲棋,能用得上固然好,用不上也是段善缘不是。

    “道长且随我来,官家。。。。。。”态度好的不能再好,董宋臣的眼,都眯成一条缝了。

    不远的曲折小径,董宋臣把赵昀秉性大概一说,李易心里有了数,这钱花的值得啊!正式场合通过交谈,能摸个二三分,却哪有通过内侍说的明白。尽管,他袖中还剩几张端平会子,但那连一斤肉也买不了的废纸,还是别丢人了。

    总算隐约明白此次召见,原来还是干系到他和李慕白,那篇策论引起了赵昀的兴趣,经过打听知道他颇有观点,才有了这次召见。不过,就算赵官家想要见某人,也不是随便能见到的,才用了太乙宫道士入宫做法事的由头,想亲眼看看这个风头正盛的年青道士。就算有人不以为然又能怎样?也不能为了这点小事闹气。

    入了碧波阁,李易第一次近距离见面圣,却见赵恒相貌倒是端庄,却头大如斯,难怪后世被做成渃器。

    当然,士大夫见到天子也不用跪拜,道士就更不用说了,不过是稽首作揖。

    “今日召卿家,是为当日卿家学问辩论,连进士也交口称赞。卿家对于沿边防务,退虏人之策,宰相却有事要问。”赵昀态度温和口吻温雅,却直截了当说出。

    其实,他心里相当不爽,当然并非对李易,而是眼前两位执政大臣。这些重臣对召见并不感冒,却对李易这个人颇有兴趣,准确地说是对那篇策论的观点有看法,才有知道了召见来奏事的事情,他又不好赶宰相走人。

    要知道士大夫势力之庞大,已经到了能够左右天子的程度,就像是他力主收复三京,却拿史嵩之毫无办法,只能放弃最佳的北上路线,选择不宜进军两淮北上。

    李易心下一动,暗瞥了眼郑性之,恭敬地道:“贫道岂敢在陛下、宰相前放肆。”

    郑性之瞥了眼李易,他对其稍有些好感,却温声道:“官家既然说了,你但讲无妨。”

    ‘高等文臣就是牛叉啊!’李易心下感叹,在天子面前插话,态度还大大咧咧的,在议论是非时,几乎是某种程度上的对等,换到明清时代,还不龙颜大怒死翘翘,至少要拖出去打打屁股才行。

    “卿无需顾虑太多,便说三京之事,又有何妨。”赵昀笑了,不介意郑性之的插话,只是眉宇深处掠过些许不悦。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15章 策论

    (全本小说网,。)

    不想赵昀如此豁达,是毫不在意,还是破罐破摔?李易狠狠咽了口唾液,调整好思路再不矫情,既然天子不能率意行事,那他的安全保障系数更大。

    “光复三京乃朝廷大义,贫道不敢妄论。如今虏人犯境迫在眉睫。贫道尝闻虏人灭国四十有余,每过一处无不俯尸千里,流血漂橹,其残暴旷古未闻,就算是女真、契丹蛮夷亦望其项背。虏人灭女真,收其兵、用其将,熟知运兵江南之法。贫道所料不差,虏人必兵分三路,居上游而下,兵锋必犯蜀川、京湖、淮西。”李易侃侃而谈,丝毫没有畏惧色彩,反倒是多了些许的洒脱风采。

    “三处虽经百年经营,城关牢固,但虏人战法不同于女真,其轻骑一日夜三百里,令人防不胜防。”

    “但说边事。”乔行简蹙了蹙眉头,显然他对蒙古人有不少了解,李易说的也是古战法,历来南征必然取中上游,丝毫没有新意。

    李易诧异看了眼乔行简,心下不爽地道:“相公容禀,不说大势岂能看清局部,国朝初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