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103章

三国之兵锋-第103章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闻言,摇头道:“庞德虽统大军十万,但分守魏郡、黎阳各地,平原高干不过三万兵力,守城尚可,安得有余力进击河南?若马超起意,怎不见其增兵冀州?”

    荀攸闻说,低头沉思不语。

    忽司马懿进言道:“魏公,既唐军无力渡河,何不接连孙策,尽起河洛之兵,攻打潼关?!”

    曹操闻之,叹声道:“孤非不欲如此,怎奈彼军精锐,潼关易守难攻,只恐久攻不下,徒耗军力耳。”

    司马懿见说,再度出言道:“近闻马超再改兵制,将退伍年限降至三十二岁,长此以往,其治下人口迟早赶超中原,届时何计图之?”

    曹操闻言,沉思不语,半晌后,顾谓贾诩道:“文和可有良策?”

    贾诩见问,缓步出列,拱手道:“诩附议仲达之言。”

    曹操不解道:“潼关天险,长安亦屯集重兵,文和岂不知焉?”

    贾诩答非所问道:“马超年幼。”言毕,即退入列。

    曹操闻说,已明其意,默然半晌后,即令众人散去。自思道:“文和之言甚是!孤已五十有八矣!马超却正值妙龄,若孤归天,中原何人可敌之?”念及此,即遣人往唤曹丕。

    少时,曹丕入见,恭敬叩首道:“不知父亲有何吩咐?”

    曹操挥手令其起身,和声道:“子桓免礼,近日治政青徐,可有成效?”

    曹丕见问,再次下拜,叩首道:“回禀父亲,青徐已定,多赖长文、仲达相助,且广陵太守陈登亦功不可没。”

    曹操微微点头,言道:“你我父子,独处时不必多礼。”言毕,略作思忖后,沉吟道:“子桓以为司马仲达其人若何?”

    曹丕道:“司马仲达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多有远谋大略,乃盖世良才也!儿以为,可堪大用!”

    曹操闻言,沉声道:“非也!其人之才固然不可限量,但鹰视狼顾,并非人臣之相,子桓用之无妨,但不可赋予兵权,否则。。。日后必为大患!”

    曹丕见说,窃喜不已,情知其父有意传位于自己,遂忙下拜,诺诺连声,实则心下不以为然。

    曹操见此,微微点头,接着道:“荀文若愚忠汉室,不提也罢。贾文和腹酝良谋,堪称国士,犹擅忖度人心,然过于明哲保身,且年事已高,子桓但咨诹大略即可。荀公达大智若愚,忠慎守身,子桓或可倚为臂膀。程仲德之胆,过于贲、育,且寡言肃穆,多出奇计,有大功于为父,但过于刚戾,与人多忤,子桓须时常护持,勿使寒心。陈长文政才出众,可大用之。陈元龙才思敏捷,多谋善断,昔日诛除吕布,亦多赖其力,宜重用之。余者满宠、毛玠、董昭、刘晔等皆为一时俊杰,韩浩、吕虔允文允武,足以按察州郡,且志虑忠纯,可放心用之。”

    曹丕莫名惊诧,正欲出言相问。

    曹操挥手打断,继续道:“为父年事已高,时不我待,故决意亲统大军征伐雍州!若不竟全功,为父誓不回军!故托付子桓以大事,勿负为父之心便是。”

    曹丕闻言,百感交集,叩首涕泣道:“儿原代父亲出征,若不灭超逆,誓不为人!”

    曹操摇头道:“超贼长于军略,惯御骑兵,子桓非其对手,当扬长避短,以政才胜之,岂在两阵之间邪?为父遍观诸将,唯曹子孝、张文远二将或可勉力敌之,攻虽未定能胜,但守则可保无虞,子桓谨记之!”

    曹丕闻之,泣不成声,叩首应诺。

    次日,曹操再聚众谋士,商议起兵之事。

    程昱进言道:“魏公!此时论及战事,恐言之尚早,当先遣使接连孙策,待其兵发武关时,我军方可进屯河洛。”

    曹操然之,仍遣杨修为使,往说孙策,着程昱总督粮草诸事,再传令于禁、徐晃等整军以待。

    众谋士又预判战事,谋划良久,至晚方各自散去。

    曹操转入后堂,略感困乏,遂欲歇息,忽内侍来报,言称贾诩求见。曹操闻报,顿觉讶异,令唤入,问之道:“方才诸事皆已议定,不知文和何事求见?”

    贾诩拱手道:“魏公,诸事虽已议定,然若孙策不从,如之奈何?”

    曹操闻言,心下暗凛,惊问道:“孤与孙策既已结盟,岂有不允之理?”

    贾诩沉声道:“孙策麾下谋士众多,若有献计坐山观虎斗者,恐事有不谐,魏公宜及早定计。”

    曹操闻之,略作思忖,言道:“文和既已虑及此,想必已有妙策,何不言之?”

    贾诩见问,轻声言道:“我军自与孙策结盟后,与雍州久无战事,唐军即便精锐,亦难免懈怠。魏公可传令前将军,令其遣精锐骑兵数百,皆着吴军衣甲,前往青泥隘往来哨探,斩杀唐军探马,然后退往武关方向,并佯作无意,留下踪迹。若青泥隘守将赵胜闻之,定遣军出巡,届时循迹追查,必然误认乃吴军所为。以赵胜之秉性,岂能忍气吞声?定亦遣精锐截杀吴军斥候。然武关守将甘宁勇烈过人,又岂是亦与之辈?必予以报复!如此你来我往,不需一月,战事即起矣!那时魏公再遣德祖往说之,孙策再无不从之理。”

    曹操闻言大喜!从其计。

    青泥隘口,关外二十余里,一处村落依山傍水,田陌纵横,约有数十户。时值正午,各家炊烟袅袅,不时有小儿啼闹之声传来。一片祥和盛世之景。

    远处,十余骑唐军哨骑正按辔缓行,径往村寨行来。

    早有一群半大孩童飞奔回村,大叫道:“钟叔来了!钟叔来了!”

    村老闻讯,步出屋舍,佯怒道:“钟什长又非外人,你等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众孩童并不惧怕,笑闹着,一哄而散。

    少时,众哨骑即入村,村老忙上前见礼,拱手道:“诸位将士还请入内用茶,饭食片刻便就。”

    众军士大喜下马,眨眼间地上已遍布雉兔等野物,为首者大笑道:“多谢老丈!”

    村老手指满地猎物,亦笑道:“此些野物若入关货卖,足以置换上等酒食数桌,钟什长又何须客套?”言毕,即请众人入内。

    坐定后,村老道:“敢问钟什长,前日小老儿所请,赵将军可曾允准?”

    钟什长挥手道:“赵将军已遣人将文告送至蓝田县衙,想必不日便可批复,村老宽心便是。”

    村老见说,叹声道:“小老儿等居于此地五六年矣,虽无税赋贼匪,但总觉心下不安,若得入蓝田为民,子孙再无忧矣!”

    钟什长闻言,深然之,言道:“钟某本河东卫家佃户,自唐公入主后,有幸应征入伍,后被分至青泥隘赵将军麾下,家父便索性举家迁入蓝田。如今二老在家颐养天年,再不复劳作之苦,诸弟妹皆以成家,二弟更是得入近卫军,光宗耀祖!可惜某家已至而立之年,否则今岁全军大比,定有某家一席之地!”

    忽一军士出言道:“一曲千余人,只取前十,一军万人,再取前十,什长恐力有不逮,不如令标下出战!”众军见说,皆跃跃欲试。

    钟什长闻言大怒!视其人,乃新兵谢勇也,遂点指众军喝斥道:“似你等入伍不满两年之憨货,也敢妄言参战?你等可知,能入近卫军者,皆三军翘楚,你等好生操练数年后,言之未迟!再者,某家何时说过参与大比?”

    谢勇不服,抗声道:“什长怎知标下等必败?”

    钟什长再次指众军言道:“你一人可能尽败此间十人?”

    谢勇见问,闷声道:“此间人等皆为同袍手足,标下不忍下手。”

    众军闻言,皆怒,纷纷大骂,便欲动手比试。

    钟什长拍案而起!厉声喝止,转头谓村老道:“某所部皆为粗俗军汉,不知礼仪,老丈见笑了。”

    村老连道无妨。

    恰于此时,饭菜已就,众军皆怒瞪谢勇一眼,继而埋头用饭。

    少时,众军用饭毕,便称谢辞行,比及出得村口,十余半大孩童拦路,一童大呼道:“前日钟叔所授拳法,我等皆习练熟稔,还请钟叔指正!”

    众军见状,皆大笑!钟什长亦不由莞尔,柔声道:“大牛勇猛,日后定可为将!钟叔尚有军务在身,岂能耽搁?待你等迁入蓝田后,钟叔必往寻之!”

    村老亦觉好笑,摇头喝散众孩童,与钟什长等拱手作别。

    众哨骑又往周边巡视一遍,见并无异常,钟什长便令回返青泥隘。

    行不数里,忽见一骑疾驰而来,马上骑士黑甲红缨,正是己军哨骑无疑。

    钟什长暗惊!忙纵马相迎,及近后,喝问道:“何事惊慌?!”

    那军士见问,忙递上军牌,嚎啕大哭道:“我等今日往北面巡哨,不想竟遭遇吴兵,彼等暗伏弓手,偷袭我部,什长及众同袍尽皆战死!只某一人侥幸得脱!”

    钟什长大怒!喝问道:“敌军人马几何?位于何方?”

    军士答道:“加之弓手,约有五十余骑,被我军斩杀十余人,现有三十余,位于左侧约十里!”

    钟什长闻言,略作思忖,即吩咐谢勇与幸存军士速回关告急,自领所部,前往探查,同时抢回袍泽遗体。

    疾驰十余里后,忽见远处奔来数十骑,看衣甲,正是吴兵无疑!

    钟什长怒而拔刀,大呼道:“敌军不过数十,何不擒之?”众军轰然应诺!

    眼见两军相距不足百步,钟什长便喝令箭矢上弦,正欲放箭时,吴兵忽圈马急退。唐军见状,以为敌军心怯,遂收弓,打马急追!

    赶出数里,钟什长猛省,急勒马,喝令速退!然为时已晚,唐军尚未及调转马头,便见吴兵数百骑,四面杀来。。。

    青泥隘,赵胜居中高坐,脸色铁青,众将亦满面怒容。

    谢勇与幸存军卒皆拜于堂下,叩首流血,涕泣道:“此事始末便是如此,求将军即刻发兵,迟则什长休矣!”

    赵胜双眉紧皱,冷声问道:“吴兵伏击我军哨骑,可是你等亲眼所见?!”

    那幸存军卒见问,厉声答道:“彼等皆着吴兵衣甲!小人亲眼所见!求将军发兵,为战死同袍雪恨!”

    赵胜闻之,拍案而起!喝令一将领军两千,出关巡查,嘱咐道:“若遇吴兵,留一人问话即可!”

    那将奋然领命,未及转身。忽见亲军飞奔而入,禀告道:“将军!军司马已点卯出哨军卒,未归者八十七人!”言毕,呈上名册。

    赵胜闻报,勃然大怒!即令谢勇观之。

    谢勇接过,见赵姓什长赫然在列,不由血灌瞳仁!再拜请战!

    赵胜允之,即令那将统军出击!

    次日,那将回报道:“末将领军一路查探,虽未遇吴兵,然循迹追至武关外五十里,因关内屯有大军数万,故不敢过于逼近,但末将断言,此事定乃吴兵所为!”

    赵胜闻之,拍案而起,下令各部尽选精锐,凑足千骑,然后五十人一队,即刻出关,猎杀吴兵探马!

    吴兵哨骑本就不敌唐军精锐,加之唐军有备而来,故损失惨重。。。

    数日后,武关,甘宁闻知唐军探马四出,斩杀己军哨骑两百余人,不由怒发冲冠!即令备马,意欲亲领马军出关!

    副将朱桓劝道:“将军乃主将也,不可轻动,末将愿领军出关,尽斩其首!”

    甘宁见说,遂允之。

    朱桓辞出后,即点锐卒百余骑,开关之下。

    行不及三十里,便遇一队唐军,朱桓并不打话,挺枪纵马直奔敌阵,身后百余骑紧紧跟随。

    唐军什长大呼道:“敌军约有百骑,倍于我等,不可与战!”言毕,率先圈马回奔,欲汇合别队唐军后再战。

    朱桓见之大怒!遂紧追不舍。

    两队人马你追我赶,转眼便奔出十余里。

    朱桓恐有伏兵,正欲勒马,忽见斜刺里一队唐军杀到,之前奔逃之唐军亦回马反杀。朱桓略作踌躇,遂令退军,奔出数里后,见唐军并无援军,复又回马,挥军迎战!

    唐军虽锐,但怎及朱桓?但见其一马当先,长枪点刺间,快如闪电!

    霎时两军错阵而过,唐军已不足五十骑,吴兵战死者不过十余骑耳。唐军什长大惊!心知敌军之内必有勇将,遂一声呼哨,唐军瞬间四散遁走。

    朱桓追之不及,遂令左右前出里许哨探,其余军士原地稍歇,心下忖道:“我军与唐军早已停战,为何唐军不宣而战?但又不见大军踪影,赵胜究竟有何诡计?也罢,本将亲往青泥隘巡哨便是。”思及此,便欲令大军开拔。

    忽一骑疾驰而来,就于马上大呼道:“敌军约有数百骑,离此不足两里!将军速退!”

    朱桓闻之暗惊!忙引众军退去。

    奔回武关后,即请见甘宁,进言道:“将军!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