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591章

天下豪商-第591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国监办点私事,多有叨扰,真是过意不去啊。”

    “无妨,无妨,某和武望道是至交,帅司是望道的大哥,就是某家的大哥。”

    刘豫一副很好打交道的样子,还和武好古攀起了交情。

    武好古接着又对一群还不知道大难几年后(或许十年后)就要来临的冶主笑着说:“诸位都是利国监的冶主吧?本官来此,就是想请诸位帮忙的。”

    帮忙?

    一群冶主们自是满口答应,心里却想着:这个借口好啊!忙不能白帮吧?顺便再拉几十个“财子”去云台学宫这个是礼尚往来吧?至于学费好说……

    ……

    “这些都是利国镇上的才子?”

    “回禀帅司,这些都是财子,个个都有很多财……”

    “真的吗?好好,回头都跟某回彭城,某让人考考他们,只要过得去,都收入云台学宫或四开书院吧。”

    有点出乎武好古的预料,朱行书和周大侠并没有给他带来精通冶铁的匠人,反而在利国镇上最大最豪华的任冶主府上的大厅内,给他带来了几十个才子,说是要入云台学宫或者六艺书院。

    还别说,看着倒还挺像回事儿的。个个都是文质彬彬的——人家可不是暴发户,都是200年的“老贵族”了,气质早就养出来了。虽然读书不怎么样,但是个人的修养气质,看上去还是很不错的,全都彬彬有礼。

    而且武好古也不大挑学生,他是秉承有教无类的先贤精神在收学生的……所以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了。

    在场的一群冶主们都高兴坏了,本来以为武帅司会出个对子,或者拿出半片词牌来考一考,没想到那么好说话。

    这时武好古笑着又说:“这些才子一定都是诸位的子侄吧?你们放心,只要还堪教诲,本官的云台学宫就会把他们教育成才。至于能不能考中右榜进士不敢保证,但是真才实学一定是能学到的。不过本官也有点事儿想让诸位冶主帮衬则个。”

 第839章 不知同行是冤家

    (全本小说网,HTTPS://。)

    “帅司要差咱们做事,尽管开口就是了,说甚帮啊。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三十六冶之首的任百川捧着个茶碗,一边笑着一边对武好古说。

    他的长子任怡舟是出了名的利国才子,人称三好才子,字好,词好,长相也好,潇洒英俊,风流倜傥,一看就知道是才子了。只是文章在任百川看起来稍微差点火候——任百川也读过书,还考过了发解试去开封府参加过礼部试呢,就是名落孙山了。

    而任怡舟的文章,比任百川还差一些。只有工整,没有那种让人读了以后拍案叫绝的冲动。这种文章写个公文完全能应付,但是要考进士就差远了。

    另外,任怡舟也写不出好的时务策。因为三好才子的经历太单纯了,家里有钱,又生活在一个富裕安逸的冶铁之乡。民间疾苦在他看来是不存在的,天下大势他也不知道。

    这样的才子,文章再好,也是没有灵魂的,况且他的文章也不够好。

    因此任百川对儿子的科举前途并不报什么希望。而在听说了右榜进士和云台学宫的“昂贵教育”之后,任百川马上就动了把儿子送去云台山拜师的脑筋了。

    因为右榜进士考的东西和普罗大众们学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而云台学宫教的学问,也和天下士子们学的不一样——传授的知识更多,学习的成本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任百川有钱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到极致了。

    现在天随人愿,自己的“才子”看来已经入了云台门下,将来总有一个真正的官可以做的。

    所以任百川现在真心想帮武好古的忙。

    “好,”武好古笑了笑,“其实这事儿对诸位也是举手之劳……我呐,就像要几十个懂得开矿和冶铁的工匠,其中得有至少十个都料,其余的都要年轻一点,最好在20岁上下。”

    什么!?

    在场的冶主们都是一愣。

    武好古也要做冶主?

    “要那么多都料?”任百川倒没有拒绝,他还不了解武好古……武好古带来的可是技术革命!

    “对!”武好古点了点头。

    他准备同时开10个项目组,当然得有10个都料了。

    现在云台学宫里面能拉出10组搞研究的工科生——他们都是通才科毕业后再进工学院或营造学院的,武好古还给了他们丰厚的奖学金和包做官的承诺(包分配是不行的)——也有了一批从青唐城和统万城抓来的铁匠,不过还是需要足够多的汉人铁匠去和他们一起工作。

    看着任百川皱眉,在座的冶主们也都不说话。武好古笑着又抛出个大饼,“也不瞒诸位,本官对冶主的买卖没有兴趣,而且也没地方可以开矿。之所以要从你们这里借一批都料和匠人,是因为本官在西北打仗的时候得到了许多番匠,有青唐的,有西贼那边的。你们知道青唐甲和西夏剑吧?”

    “知道,知道……”

    能当冶主的,当然知道青唐甲和西夏剑了,于是都惭愧地点头——当然惭愧了,他们供应的铁料太差,打不出青唐甲和西夏剑。

    武好古问:“你们的铁料能打出青唐甲和西夏剑吗?”

    “不能,不能……”

    “真是惭愧啊!”

    “不必惭愧,”武好古摆摆手,笑着,“你们只要给我派人,我就能把打造上好铁料的办法摸索出来……本官手头可有青唐城一半的铁匠!还怕摸索不出办法?到时候,你们都可以从本官这里拿到打造上等铁料的方法。”

    真的假的?

    别说在场的冶主们不相信,连和武好古一起来到的纪忆都有点傻眼——自己和武好古花几十万上百万去摸索,然后给这帮冶主们用?一定是骗人的!

    “当然了,本官也知道你们不会白白使用摸索出来的办法,”武好古这时又说,“所以本官的冶金学院会适当收取一些费用的。”

    这叫专利费……武好古虽然在往冶金学院大把砸钱,但是他并没有自己去开设许多家钢铁厂的计划。因为这个时代并没有开设超大规模的钢铁厂的可能,所以出售“专利”获取利润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武好古又说道:“而且本官现在就可以和你们订立合同,保证你们可以优先得到方法。”

    任百川和在场的冶主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这事儿……有点糟心啊!武好古说从青唐城得到了许多铁匠的事情多半是真的。青唐城不就是高俅带兵打下来的?高俅和武好古可是死党啊,得到一群铁匠根本不是问题。

    而青唐城的铁匠本事不差啊!人家能打出青唐瘊子甲,自家这边就没办法。当年沈括主持兵器监的时候还专门派人到利国监来找高人打造上等铁料想自制青唐甲,结果也没人拿得出好东西。

    所以沈括那么大能耐,最后也没办法打造出青唐甲……而这事儿吧,估计难不住武好古了。因为武好古不仅把青唐城的铁匠都抓来了,而且他有钱啊!沈括虽然是判军器监,但是他不可能拨出几万缗钱做研究的,没法报账。但武好古没这个限制,他可以随心所欲的砸钱。

    等他把可以打造青唐甲的上等铁料搞出来了,谁家敢不要配方,以后东西卖不出去怎么办?

    “行啊!”任百川思索良久,点点头道,“匠人的事情,下官(他有官身)回头去寻各家冶主商量,总归能凑出十个都料和五十个年轻匠人的。”

    “那就有劳了。”武好古笑着点头。

    任百川站起身又道:“下官让人在寒舍之中摆了便宴,现在该准备的差不多了,请武帅司和纪市舶移步中堂。”

    ……

    “蔡卿,你真的要举荐苏辙做右仆射?”

    琼林宫,崇政殿内。大宋天子赵佶正和左相蔡京独对。独对的内容是关于右相人选的,出乎赵佶的预料,蔡京居然推荐苏辙出任右相。

    “陛下,苏辙是最合适的人选。”蔡京笑道,“陛下用他做右相,可以让天下人知道陛下建中之心未动,而且建中以来也的确国势昌盛,丰亨豫大,这样的国策不宜更变。”

    建中靖国就是和稀泥,在熙宁变法和元祐更化之间取个中间路线。本来是不可能造成国势昌盛的,但是武好古的蝴蝶效应已经到了足够巨大的地步。所以才有了对西夏战争的大获全胜。

    赵佶微微点头,他也觉得建中以来的国势不错,河湟也复了,西夏也跪了,琼林宫也修了,开封府还扩建了,而且最要紧的是干了那么多穷兵黩武和穷奢极欲的事情,国库居然还没有被耗空!

    “那就先让苏辙干几年吧。”

    赵佶对苏辙这个人选是不大满意的,但是也无人可用。

    他想了想,又对蔡京言道:“西平王府昨日遣人来报,西平王的正妃、侧妃和两个侍妾都有孕了。其中总有一个会是儿子的……”

    赵乾顺这段时间天天窝在王府里面和妻妾牵手,那可真是不顾一切,磕了药上床啊!成绩终于是有了,四个女人都怀上了。其中总有一个是西平王世子吧?

    “陛下想放他回去?”蔡京试探着问。

    赵佶点了点头,“还是放了吧……凉州还有个赵忠顺,童贯的奏章上说,此人才是河西军的主将。如果不让乾顺回去,这个忠顺就要成为河西节度使了。

    西北的战事打了两年,再早些日子也是连年征战,早就把陕西六路的底子耗干净了。怎么都要让陕西休养几年,恢复元气再说吧。”

    “陛下圣明。”蔡京道。

    赵佶顿了顿,“李格非也快不行了,昨日派去他家的太医回来说,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了……蔡卿,你看谁可以接替他做右丞?”

    蔡京道:“让赵正夫接任吧。”

    “就让他做吧,”赵佶道,“他的身体也不好,总是要给他做一做的。”

    这是什么理由?蔡京心想:官家是觉得赵挺之挺不了多久,给他当一任副相好了他的心愿?

    赵佶这时又将一份弹章从一堆奏章中取出,让身边的小黄门递给了蔡京。蔡京展开一看,原来是监察御史萧服弹劾武好古办学敛财的。说武好古操纵界河云台学宫及附属七学院收受商人子弟高额贿赂,让他们入学读书。还借着云台学宫的名义开办了四所书院,招收少年生员,传之以六艺,同样收取了商人的高额贿赂,让许多商人子弟入学。

    因为云台学宫是官学,所以武好古的所为违反了国法,败坏了纲纪,应该予以严惩。

    “陛下,”蔡京合上了奏章,“萧服所弹劾的事情并不属实,学宫和书院收取商人高额学费的事情臣知道,贿赂则不至于。”

    赵佶皱眉,“他的钱还不够多吗?为何还要从学宫中捞钱呢?”

    “陛下,”蔡京道,“武好古并没有把钱装进自己的口袋,而是悉数用于扩充学宫和开办新学了……据臣所知,云台学宫、四开书院还有海州的天涯书院向商人子弟收取的学费虽多,但是和学宫开销比起来却还是少的。”

    “云台学宫、四开书院和天涯书院一年花费多少?”

    蔡京道:“具体多少臣不知,但肯定超过100万缗!”

 第840章 大宋毕竟是封建的

    (全本小说网,HTTPS://。)

    “100万缗?怎恁般多?”

    赵佶一怔,因为蔡京的回答完全出乎他的预料。(全本小说网,https://。)

    其实他并不在乎武好古通过云台学宫捞钱,不就是钱嘛!又不是从国库或是赵佶的私库里面往外拿,而且也不是从升斗小民头上刮,也不是勒索富商。都是人家自愿给的,还能让武好古不收?多不好意思啊?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武好古的云台学宫居然是亏钱的,而且亏得好像还不少……

    “陛下,”蔡京笑道,“这云台学宫一系的学校、书院,所教授的课程和寻常的书院是不一样的。云台一系是允文允武,百家兼收,且注重实践。所用的老师,也都是各个方面第一等的人才,而且数量很多,薪俸也很高,最差的也和京官等同。

    另外,云台学宫下面有许多专科学院,其中的工学院、营造学院、船政学院、骑士学院、医学院还有很多所谓的研究科目,都是非常花钱的。所以臣言百万缗花销,只是往低处在估算。”

    蔡京的确低估可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烧钱速度。不包括正在筹建的冶金学院,整个云台系学校在建中靖国五年的总预算就已经超过180缗了。真是花钱好似流水一般了!

    如果武好古不把云台学宫的教育当成商品来卖,那他一年得亏多少本?哪怕是大宋首富,也不能这样亏啊。

    “蔡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