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044章

逆水行周-第1044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力,在蒸汽动力出现之前,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现在,即将撑起一个大规模的纺织手工业工场。

    河南道织造司,豫州织造局,期思分场。

    豳王宇文温,兼任河南道织造使,提举豫、亳、青、徐四总管府织造事宜,管理新成立的河南道织造司,下辖豫州织造、亳州织造、徐州织造、青州织造四个局(分局)。

    这四个织造局,下辖若干“分场”,宇文温如今就在询问期思分场的情况。

    期思纺织分场,是一个从业人员超过五百(一期工程)的大型纺织工场,将是河南道织造司下辖最早投产的大型水力纺织工场。

    芒种过后,豫州总管府地区今年第一批收获的麻,会经由水路运抵期思,纺织成布。

    随后接着投产的纺织工场,是位于悬瓠的分场,再接下来,是亳州织造局、小黄分场。

    宇文温一手筹建的河南道织造司,统筹河南州郡各地麻、葛、丝的收购及纺织、销售,每年必须向朝廷上缴一定份额的织物以充实国库,还要织造上好的织品,以供宫中所需。

    这是周国前所未有的一个机构,初创伊始,却承担着巨大的“业绩压力”,身为织造使的宇文温不敢掉以轻心,时刻关注着进度。

    织造局的构建需要时间,各分场的设备织造、安装还有人员培训需要时间,而宇文温在给朝廷的上表中承诺,今年结束时,河南道织造司会上缴足额的纺织品。

    时间很紧,任务很重,没有多少光阴浪费,宇文温一个人自然不可能完成这项宏伟的工作,所以提拔、任用了许多官吏,像撒网一般撒向河南各地,确保织造工场的筹建、运营工作能够如期进行。

    与此同时,这些官员还要调查各州郡的麻、葛、桑的种植情况,以确保建成的纺织工场能有充足的原材料。

    若是往年,原料的问题不算大,因为百姓必须缴纳户调,其中就包括麻、葛、丝,但如今朝廷已经下令,减免河南各州郡的租调。

    这就意味着,河南道织造司下辖各工场若想要保证原料充沛,需要去“收购”原料,而不是“征”。

    基于吏治的现状,宇文温当然不会允许织造司的官吏强买百姓手中麻、葛、丝,但收购事宜又必须开展,而且初创的织造司想要高效运转其难度很大,需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河南百废待兴,吏治整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更别说官僚们对于如何发展纺织业没有什么经验,所以为了保证织造司的“业绩”,宇文温在织造司引入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已获朝廷许可。

    那就是各水力纺织工场的组建、运营,以“官督商办”的形式进行。

    “官督商办”一词,在原来的时代,出现于晚清,为清政府利用民间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也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发展近代新式工矿企业的重要经济形式之一,为洋务运动注入了活力。

    但既然有了“官督”二字,那就意味着官僚在这种企业里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管理企业的官员不懂技术业务,只知贪污挥霍,把企业办成了官僚衙门,冗员多、效率低下,而民间人士虽然入股企业,却对企业的经营没有发言权,实际上就是冤大头。

    “前车之鉴”,宇文温不会重蹈覆辙,他试行的“官督商办”,是“改良版”。

    官督,让纺织工场有了官方身份,和各地地头蛇打交道时方便许多,而织造司的官员,只负责查账、对账,负责成本核算。

    至于纺织工场的建立、运行、经营,官员只协助不干涉,在一旁进行监督即可。

    民办,就是由民间商人经营工场,负责生产、运营、纺织品销售。

    织造司各分局的工场,实行“股份制”,除了织造司,当地官府也占股,以分红获利来填补官署的日常开支;各地大户们可以入股,利益均沾。

    而各分局工场的经营者、监督者,若达到考核标准,可以获得升官或者当官的机会。

    宇文温为了把“官督商办”做好,为了提高商人投资、兴办实业(纺织业)的积极性,好不容易才争得机会,试行另一套选拔制度,那就是“商而优则仕”。

    各制造局里,生产、收购、销售业绩出色的人,即便是商人,也会有机会获得提拔,成为织造司的官员,正式当官。

    堂而皇之定下制度,让表现好的商人当官,虽然只是当个小官,但宇文温此举惊世骇俗。

    “古代”社会有“士农工商”的四个等级划分,商人作为一个群体来说,社会地位很低,宇文温让地位低下的商人“商而优则仕”,其做法引得舆论哗然,成为官员、士族们的“众矢之的”。

    原本的历史里,隋唐时期那些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看不起科举当官的寒族子弟,这些自视甚高的官员除了公务之外,不会和出身卑微的寒族官员来往,可见贵贱之别有多么根深蒂固。

    现在,低贱的商人居然能当官,这对于官僚们来说,无异于倒行逆施,说群情激奋都是轻的,宇文温知道,有人已经骂他是“率兽食人”的疯子。

    若不是他拼命烧香拜千金公主这尊佛,又在杞王面前怕胸脯保证“业绩”,还自己划下红线说“商而优则仕”仅在织造司实行,可想而知会被铺天盖地的弹劾奏章淹没。

    而即便如今朝廷许可,宇文温也知道有很多人在等着看他的笑话,看着河南道织造司把事情搞砸。

    压力很大,但宇文温不在乎,他环顾四周,看一张张激动的脸,感受着无数人目光里投射的炽热,从在场之人的身上,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干劲。

    这些人当众绝大部分都是白身,还包括商人,现在,为了那千载难逢的入仕机会,准备大干一场。

    宇文温抬手示意安静,现场很快安静下来,他随后高声说道:“芒种过后,各地收割的麻会陆续走水运送到期思,届时,大家有没有信心,把这些麻纺织成布?”

    “有!”

    “寡人听不清楚!”

    “有信心!”

 第十六章 率兽食人(续)

    亳州小黄,城北郊外,涡水畔,一座工坊已经投入使用,河边的数座水车将河水不断打上来,蓄入水箱,然后从出口流出,冲击水轮。(全本小说网,https://。)

    水轮转动,带动着一座座水力车床运转,工匠们操作车床,将大量木料加工成特点尺寸的木材,统一送到隔壁刚建成的纺织工场。

    在那里,熟练的技术工将木材和黄州运来的金属配件装配在一起,然后再组装成一台台水力纺机、织机。

    另一拨技术工则对这些组装完毕的纺机、织机进行试运行,看看这些纺织机在持续五天的不间断运行中,是否会出现故障。

    豳王府工场管事林有地,看着眼前忙碌的情景,不由得打了个哈欠,他已经连续数日熬夜,如今自己负责监督的水力车床工坊终于如期投入使用,没有耽误进度,终于能松一口气。

    机床,又称车床,是一种奇特的工具,能够实现切削、钻孔、扩孔等“加工”功能,借助水力驱动的机床,能加工木材甚至金属件,熟练的操作工可以用机床制作大量尺寸统一的配件。

    而这些配件,是水力纺织机高强度、长时间无故障运转的保证。

    水力纺织,如今已经在荆襄各地推广,但各地纺织工坊自制的纺织机,都不如黄州出产的水力纺织机耐用,关键点就在主要金属配件上。

    其中就包括轴承,只有在纺织机上使用故障率低的轴承,才能够明显延长纺织机的无故障运行时间,而现在,亳州并没有大批量制作合格轴承的能力。

    组装纺织机的所有金属配件(包括轴承),都是从黄州运来的,林有地拿起一个待组装的轴承,看着熟悉的“外包装”,想起了西阳。

    他在西阳住了差不多十年,每日里都在工坊里忙碌着,往返于王府和工坊之间,风雨无阻,如今来到了千里之外的亳州小黄,还真有些“想家”。

    豳王府大搬家,林有地和许多“技术员”同在其中,但他们是提前出发,提前抵达小黄开展工作,为的是“赶进度”,尽可能让水力纺织工场早些投入试运行。

    而陆续抵达亳州的队伍还有很多,其中有车床操作工,装配、调试工,还有操作纺机、织机的纺织工。

    这些人和物资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据说翻越大别山时,把官道弄得拥挤不堪,场面颇为壮观。

    这些来自西阳各大纺织工场的熟练纺织工,前日刚抵达亳州小黄,缓了一日便开始投入工作,要根据“进度表”,赶在各“时间节点”到来前,完成纺织工的培训。

    对于小黄纺织工场来说,影响进度的问题之中,水力纺织机的制造、组装只是其一,纺织工的培训才是最难的一关,因为水力纺织机不可能自动运行,需要有人操作,而操作工的技术数量与否,决定了纺织工场的纺织能力。

    亳州及周边地区自古麻纺织业发达,麻的种植面积很广,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纺织麻布,但百姓祖祖辈辈下来操作的都是手摇纺织机,从没见过水力纺织机,新招募的纺织工要上手,必须经过培训。

    想要在亳州当地培训出足够数量的合格纺织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寻常百姓,目不识丁,甚至连左右都不分,这对于操作复杂的纺织机是很不利的,所以需要培训操作工基本的读写能力,这需要时间。

    水力纺织机很复杂,操作起来不省心,所以纺织工要具备正常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有要求,这需要在招募来的纺织工里进行筛选,剔除愣货。

    最关键的是操作机器熟练度,需要大量的练习,这也需要时间。

    如果时间充沛,以上问题都不是问题,然而芒种过后,各地第一批收获的麻就要陆续运抵小黄,届时纺织工场就要开工,这只有短短数月时间,不由得亳州织造局的官员不紧张。

    朝廷在河南地区设河南道织造司,又有豫、亳、徐、青织造局,织造司要在各地选定的地址开办水力纺织工场,时间紧任务重,在各局任职的官吏,得接受“业绩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要倒霉。

    当然,考核表现优异的官吏,必然能升官,有进一步的任用。

    赏罚分明的豳王,如今是亳州总管、河南道巡察大使、河南道织造使,有这位当上官,官吏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与此同时,干劲十足。

    豳王赏罚分明,这可不是虚无缥缈的谣言,豳王之前在河南用兵,大家或多或少都见识过何为“赏罚分明”,所以对于自己接下来的仕途前景充满了期盼。

    河南道织造司,是个前所未有的官署,能够存在多久,不得而知,但官吏们觉得只要自己表现好,能够升官,那么即便日后织造司消失,自己也不会吃亏。

    而对于徐盖来说,他现在就想知道小黄纺织工场投产后,到底需要消耗多少原材料(麻)。

    徐盖如今是亳州织造局“帮办”,负责协助工场收购麻、葛、丝绸等事宜,确保芒种后工场能有充足的原料织布,责任很重,定时定额,如有差池,那是会影响考核结果的。

    徐盖家住曹州离狐,是当地大户,所以协助小黄分场在曹州收购原料并不是问题,关键是他想有个底,以便到各地“洽谈业务”时心里有个数。

    如今,织造局的主要官员齐聚工场,和工场主等一众“业内人士”开“现场会”,看着进度表上的要求,一项一项落实,如今轮到徐盖发问,他就想知道一台正常运转的纺机,每日需要消耗多少原料(麻)。

    小黄纺织工场,是“官督商办”的产物,织造局官员负责监督工场,而场主等人负责具体经营,场主和几位管事都是黄州来的“纺织专家”,对于经营纺织工场很有心得。

    所以“徐帮办”提出的问题,他们立刻做出了回答:每台水力纺机,每日消耗的原料(麻)不低于二百二十斤。

    这是合格操作工三班轮换、操作一台织机时所需要的原料量,若能达到黄州纺织工场熟练工水准,那么每日消耗的原料,不低于三百斤。

    对于这个答案,徐盖颇为震惊,他看看装配现场那规模壮观的纺机、织机,艰难的咽下口水。

    徐盖觉得豳王给亳州带来的不是机器,是怪兽,胃口极大的怪兽,能够吞食大量的麻、葛、丝,也不知河南各地要种植多少麻、葛、桑,才能喂饱这一头头怪兽。

    亳州织造局的大小官员们,若是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