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311章

永历四年-第311章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来老丈人一开口,石大牛也只得挠了挠头,继而说道:“其实俺在大兰山时也就是个火兵,认识的人也不多。”

    这话一出口,石大牛的老娘立刻就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色,这时候那么实在干嘛,在大兰山上就跟着侯爷,那吴大帅、尹大帅、李大帅什么的还不可劲儿的吹,难道这老韩头儿还能跑去核实不成。

    “俺当时在甲哨第四鸳鸯阵杀手队,队里面如今军阶和差遣最高的便是神塘营的安老哥,其次的像是姚三哥前不久回金华时说是升了严州府分水县的守备,费兄弟现在在丽水营当局总,杨兄弟在神塘源之战中负了伤,现在在处州卫的遂昌千户所里作掌印千户……”

    听到这里,石大牛的老娘不由得松了口气。其实不仅仅是她,罗永忠其实也松了一口大气,幸亏石大牛没提到刘成,那位队头可是触怒了侯爷才坐了冷板凳的,平日里交情不错是一回事,这时候正要紧,还是少提一句比较稳妥。

    趁着石大牛按着差遣往下数,马上就数到刘成了,与刘成本就不熟的罗永忠连忙插了一句。“其实大牛兄弟也认识孙知府,就是没有这些在一个锅里混饭吃的老兄弟那么熟稔罢了。”

    “啊?”

    孙钰,现在说是知府,其实干的已经是浙江巡抚的活计了,甚至此前的两任浙江巡抚——王江和曹从龙都没有他的权利大,毕竟今时不同往日,浙江明军现在占据了四个府的地盘,吊打东南各路清军,巡抚实授也只是时间问题,日后入阁拜相都说不定呢。

    最重要的是,石家的这个准亲家有个儿子正在文官训练班,在里面是孙钰的学生,出来了也是孙钰的下属,这张虎皮那绝对不是盖的。

    “那是自然,俺们家大牛在大兰山的时候虽说是个火兵,但那时也帮孙知府干过活。后来大军那个转进,俺家大牛跟着侯爷打提标营时,孙知府就在身后不远,不仅给大军擂鼓助威,打完了仗还跟俺家大牛聊过天,夸他打鞑子时勇敢呢。”

    罗永忠是那一战的亲历者,石大牛也是,但是对于石大牛的老娘的这份吹嘘,他们却没有一个反驳。石大牛不提,那毕竟是他老娘,没有在外人面前说自己老娘说的不对的。而罗永忠,却也知道他今天的任务,自然也不会犯这个傻。

    从头到尾,石大牛的老爹就捞着一句介绍媒婆的开场白,外加一句“明天见”的结束语,剩下的话都是这三位说的,其中绝大多数的还都是石大牛的老娘和充当“媒婆”的罗永忠在说。

    所幸的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实际效果,韩家有个儿子在文官训练班,石大牛在军中也颇有人脉,两家就这么把事情定了下来,只是日子还得明天专门找人算算,今天出来时已经傍晚了实在不太方便到镇子里去了。

    “今天幸亏是罗家小哥,要不还真不太好说动韩家。”

    “婶子过誉了,小侄和大牛兄弟是生死之交,这事情关乎大牛兄弟终身,本就该如此。”

    帮助石大牛把亲事说了下来,罗永忠心中油然而生起了一股成就感。不过相比罗永忠,石大牛的老娘却还有些意犹未尽。

    “罗家小哥年少有成,做婶子的冒昧问句,可成亲了没?”——大儿子的婚事定下来了,二儿子没了,小儿子还在童子军学堂里读书,四个闺女早就嫁出去了两个,剩下的两个也到了岁数,总要找个知根知底的才好。

    “多谢婶子挂念,小侄在天台山时就已经成亲了,大牛兄弟还去吃过喜酒的。”

    “哦。”声音中有些遗憾。“大牛成亲时一定过来啊。”

    “一定,一定。”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十四章 俱进

    前些天,黄宗羲去了趟周家给陈文做媒。一方面是陈文如今的名望权位越来越为天下重,周家也已经算是陈文的死党了。另一方面周家的女儿如今也有双十的年纪,按惯例说这岁数也早该嫁了,只是碍于如今的风言风语和她自身的意愿才拖到了今天。现在正主儿找了一位名闻天下的士人前来做媒,可谓是给足了周家面子,难得这丫头也没有像以往那般,事情也就定了下来。

    一连几天的往还,问名、纳吉、纳征已过,算命的先生看过生辰八字后大谈二人是如何的天作之合,是不是真的就不太清楚了,反正陈文也没有关注这个的习惯。只是这个月没有太好的日子了,最后定在了下个月。

    不比逢人便说自家闺女直到这岁数才成亲是有做侯府夫人的富贵命的未来老丈人,陈文把一应事务交给了几个幕僚之后,便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经过了孙钰和顾守礼的计算,今年的夏税恐怕还是不会太多,比起去年秋税,大军收复的府县不多。其中较为富庶的衢州三县遭了兵灾,免税已成必然。严州府那里,实在不是一个富庶的所在,具体的田亩还在确认,但只是陈文记忆中,共和国时代修建新安江水库,淹没了严州府最为富庶的淳安县及周边地区,也不过是三十万亩的田土罢了,其他各县除了桐庐还好一些,大多都是山区,根本没办法和金衢盆地上的那两个府相比,大抵也就跟处州差不多吧。

    新编的营伍已经确定下来了,一个玉山营,日后接替神塘营驻扎玉山县前线;一个淳安营,保持严州府方向对杭州清军的压力。

    当然,各县的驻军自然还是免不了的,其中只有龙游县的驻军可以大幅度削减,用在新占领的各县,其他各县的驻军则要挑选出部分训练良好的士卒补充各营的损失。

    除此之外,一个千骑规模的马营已经开始招募兵员,只是距离形成战斗力只怕还得有个一两年的时间。不过考虑到骑兵的作用,陈文还是把这支骑兵营的训练地点设在了衢州,具体位置就在后世一些影视剧取景的那个浙西大草原。作为陈文麾下传承最为正统的骑将,衢州镇总兵李瑞鑫除了继续主持本镇防务以外,还要兼起骑兵总教官的责任,就像在大兰山时那般。

    马营是一回事,不过比起清军,明军即便是受了这一回的大补其实在骑兵数量上也无法与清军相比,所以骡子军就势在必行了。

    第一批的两个局,坐骑已经收购过半了,兵器上暂时还是步兵营的,反正他们上了战场也是用这些。只是一些配套的装具,比如马鞍、嚼头、可以用骡子拉的炮车之类的东西还在定制、打造,士卒也需要时间来训练,同样是一时半会儿也不是能够得用的。

    如此一来,待这些新营头训练完毕,浙江明军基本上就可以抽出南塘、神塘、近卫和浦江这四个营以及骑兵营和骡子军同时压在一线,大肆攻城略地,而金衢严处这四个府的基本盘即便是遭受清军大军来袭也能支撑下一段时间。

    正规部队暂时只能这样了,原计划中玉山县的棱堡由于新的扩军计划也暂时无法成行,尤其是那个骑兵营的耗用实在甚巨,只得等到夏税和海贸的第一笔收入到账后再说了。不过嘛,一些新鲜玩意儿,陈文却是打算先折腾起来,到时也让满清尝尝新战法的威力。

    “罗哨长,你晋升局总的命令已经取消了。”

    从石家出来,罗永忠刚刚回家休了半个月的假便回到了营中。所在局的局总带着一个哨调任到一个新建的营头,同样是局总,不过据说这个营最近很是得陈文的重视,但一考虑到是从南塘营调走的,任谁也不相信还有什么营头能比得上南塘营。

    局总走了,另外几个哨长的资历远没有能和他相比的,可就在大伙都已经认定了他将会在本营升迁的同时,陈文一纸调令却把他直接传到了安远侯府,见面只是寒暄了两句,说的第一句正事竟然会是升迁的命令取消。

    对此,罗永忠并不是很能理解。论资历,他虽然不是南塘营在大兰山上招募的,但也参加过四明山殿后战,现在还是南塘营中资历最老,也最为精锐的第一局甲哨的哨长,还是华夏复兴会的正式会员;论功劳,这些年也是每战必与,哪一战所率领部队的斩首都不少;论口碑,不提以前带过南塘营的楼继业和吴登科都有向陈文要过他,便是现任的南塘营指挥侯国远对他也是赞赏有加,甚至就连刚刚取消了他升迁命令的陈文也曾在众人面前赞赏过他。

    只不过,这升迁与否还是要看陈文的决定,而陈文也从来没有亏待过像他这样作战勇武且能够忠诚不二的部下。

    “本帅有一个新部队,兵力上和你现在管的那一个哨相差无几,不过执行的任务却大相径庭。如何训练,我已有定策,人员上我也可以容你容从各战兵营及驻军中挑选,但是我有一点要求,那就是这一个哨在关键的时刻必须能起到一个局甚至是一个营的作用,你有没有信心?”

    ………………

    时间,现如今既是浙江明军的朋友,也是敌人。从黄宗羲来到金华算起,这已经大半个月的时间了,明军开始了恢复元气,并设法增强实力,人在南昌的洪承畴没闲着。

    大半个月过去了,上次的折子,满清朝廷的加急回复也已经到了。

    根据洪承畴的奏请,台州的那一个协扩编为镇,增加一个营的编制,扩大到三千战兵的规模。临近的温州依旧是一个协,但是处州剩下的青田也编出一个城守营出来,由温州副将胡来觐代管。至于福建的建宁府和福宁州,亦是同样扩编为镇,而福建提标、左右路镇标也要尽快重建起来。

    福建那边的线报,陈文和郑成功之间好像已经产生了交集,所以浙南和闽北便是首当其冲的。

    杭州方向,两千人杭州城守协扩编为杭州镇。同样的道理,一千六百人的绍兴绿营,两千战兵的宁波、嘉兴、湖州这四个协也全部升级为镇。另外将苏松水师改隶浙江,番号也改为钱塘水师。

    这样想来在兵力上不至于太过于吃亏,而这些地方绿营的任务也只是固守城池。野战,洪承畴是不打算用他们的,因为他们去了八成也是送死。

    除此之外,抚标营扩编到三千,提标营扩编到五千。杭州驻防八旗虽然洪承畴没有敢去插手,但是满清朝廷的决议却已经下来了,两千满洲八旗、两千蒙古八旗和两千汉军八旗,足足六千大军。负责统帅这支大军的,据洪承畴在京城的政治盟友提及,好像是鳌拜的提议。抽调了西南战场的一个叫做章佳*达素的武将以西南战场上击溃明军偏师的功劳加巴牙喇纛章京,充任平南将军。

    只不过,满清朝廷从西南战场上抽调了达素,刚刚被任命为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这西南五省的大学士范文程却把他此前属意的南一魁扣了下来,辅以另外两个北方绿营的武将组建西南经标。

    东南经标这边,甘肃总兵张勇、徽州总兵胡茂祯和李本深分列经标中镇、右镇和左镇的提督,各扩编到五千战兵,配上张大元和王1辅臣负责的左右虾营,兵力也超过了一万六千。

    上一次的败兵,南线除了福建的那三支绿营外,李本深率领的这一路被俘的也大多是辅兵,明军似乎是不愿意浪费粮食所以都放回来了,只有河南抚标和江西提标的损失比较大。一支是自成系统以至接到撤退的命令较晚,一支则是去年惨败的后遗症发作。相较之下,李本深、胡茂祯和杨捷的部队受损情况较低,这也成了洪承畴在江西的依仗。

    另外,江西抚标和广信府绿营也分别由两千的协和六百战兵的营扩编到三千人的规模。广信府绿营的任务就是死守广信府城及棱堡,而抚标营则是援应各地。

    军队大幅度扩编,浙江那边满清还有着杭嘉湖这三个最是富庶的所在,支应着大军所需还不成问题,可江西这边却是截然不同。

    经过了清军南下、金声恒王得仁反正、谭泰镇压以及贯彻期间的抗清起义,江西这个原本的人口大省早已残破不堪,甚至时人张岱以亲身见闻记载道:“癸巳八月,余上三衢,入广信,所过州县,一城之中,但茅屋数间,余皆蓬蒿荆棘,见之堕泪。讯问遗老,具言兵燹之后,反覆再三……”

    无论是为了供给大军钱粮,还是缴纳税赋,恢复江西民生都是当下必须要着手去做的。否则仅仅依靠着江南的供给,拖不垮浙江明军,弄不好先会把东南四省的清军拖垮了。

    东南战场上清军想要速胜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西南战场上虽然孙可望的势头暂且被压下去了,但是那个李定国却依旧是活跃如初。

    既然如此,招抚郑成功以及靠重兵、棱堡和山河阻隔浙江明军,这些对于洪承畴来说都只能说是暂时的,归根到底还是要设法提高军队的野战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