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95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95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锦宁无语。

    现在陈氏心心念念就想着如何促成许家这门亲事。杜方菲都已被她念叨得怕了,如没必要,绝不跨出房门。

    “娘,强扭的瓜不甜,天下好男人也不止许成源一个。大姐不愿意,您就别逼她了。”尽管杜锦宁觉得许家不错,但很不赞成陈氏这种做法。

    也是杜方菲性子好,要是换了她,她非得跟逼婚的老娘吵起来不可。

    “行吧,我不管了。”陈氏劝不通,听得杜锦宁如此说,也泄了气。

    “等明日许婶儿来拿豆干,你就跟她提一提学刺绣的事吧。要是她不同意,学不成刺绣,那豆干也不用请人做了;她同意了,你就问她愿不愿意帮咱们做干豆腐。”杜锦宁道。

    “请她做干豆腐,这好吗?”陈氏犹豫道。

    “反正总要请人的,不如请许婶。他们娘儿两个的人品是很不错的,比不知底细的人要强。”杜锦宁道,“再说,你还请人家教姐姐们刺绣呢,总不能占人家便宜,不回报一二吧?”

    “我们也没占她便宜啊,这不是给钱的吗?”陈氏嘀咕道,“她眼睛不行了,又不能再刺绣,就算你姐姐学会对她也没什么影响。”

    说完她想了想,倒也认可杜锦宁说的话:“你说的倒没错,许家娘俩人品是不错的,与其让别人做,到不如让她做。”

    “咱们把这桩买卖给了她,那学刺绣的事想来也没问题了。”

    “行,那就这样吧。”陈氏将事情敲定下来。

    平安夜,有加更哦,加更的时间在晚上七点。祝大家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7

 第182章 求购

    第182章 求购

    第二天是正月十六,是跟关嘉泽等人结账分红的日子。(全本小说网,https://。)杜锦宁吃过早饭,正要往城东的博悦茶馆去,就听院门外有人问道:“杜少爷在家吗?”

    她出去一看,就见庄越站在门口。

    “庄掌柜,出了什么事吗?”她忙走过去问道,又将人往屋里让,“进来说话。”

    庄越跟着她进了堂屋,各自落了座,这才开口道:“昨日,书香客书铺的掌柜跑来跟我说,想买您那《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的话本,出六两银子一本的价钱;今天早上,博雅阁的掌柜也来跟我说,出八两银子一本,买你的《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

    “哦?”杜锦宁望着庄越,眨了眨眼,抬起手来朝他拱了拱:“多谢庄掌柜特意走这么远的路,事先来跟我说一声,我承庄掌柜一个人情。”

    庄越笑了起来,抬手还礼:“杜少爷客气了,庄越被曾在京城做大掌柜的祖父提携,经过十二年的时间,做到漓水县绸缎铺三掌柜的位置,在那位置足足呆了五年,也算得到头了。要不是七少爷跟杜少爷合开茶馆,在开了两家分馆后杜少爷又一力举荐在下做大掌柜,又托杜少爷话本的福让茶馆买卖红火,庄越一辈子都不会有如今这样的风光。庄越能有今天,多亏了杜少爷的提携,些须小事,何足挂齿?”

    两人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聪明人就是这样,不用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话本这事,本来庄越可以等杜锦宁一会儿去了茶馆再说的,可他偏偏提前亲自过来,跟杜锦宁说这事,就是想卖杜锦宁一个人情。

    虽说这话本是杜锦宁写的,卖不卖,卖给谁,那都是杜锦宁自己的事,与关嘉泽、齐慕远和章鸿文无关。但茶馆还握有一份《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呢,那可是茶馆花了二两银子买了过去的。

    虽说当初把话本卖给茶馆时,杜锦宁早已声明了其他版权留在自己手上,但这时代连“版权”这个词都没有,对于版权的释意与分属,大家就更加没有概念了。所以版权什么的,大家在心里估计完全不当回事。

    《射雕英雄传》可是约有一百二十万字的,《天龙八部》也有约一百五十万字。目前杜锦宁卖出去的话本册子,因毛笔写字比较大,一册厚厚的话本也就二万五千字左右。这么算下来,《射雕英雄传》能分成差不多五十册,《天龙八部》则是六十册。按八两银子算的话,就是差不多九百两银子。

    财帛动人心,或许对于家境富足的关嘉泽和齐慕远来说,这点银子还不至于让他们舍弃良心、背叛友谊,章鸿文也因地位不高而不敢有异心,但万一呢?人心这东西,是最经不起考验的。再说,这些产业要不要可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的,他们有家人,还有族人。

    所以,这件事,能不当着茶馆所有东家的面,拿到桌面上作为公事来谈,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私底下处理,即便关嘉泽等人知道了,潜意识里也觉得那是杜锦宁自己的私事,又不涉及到赚了多少钱的问题,不把它当回事,或许过了也就过了,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情。

    庄越能背着自家正儿八经的主子关嘉泽,来卖自己这么一个人情,杜锦宁自然也不会对他隐瞒自己的打算。

    她道:“这话本我不打算卖出去。”

    庄越一惊:“少爷……”他可是知道杜家的家底的。虽不知道那两部话本到底有多长,能卖多少钱,但放着现得的利益不赚,岂不是傻子?

    “少爷,不瞒您说,虽说现在市场上还没有《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的抄本出来,但那是咱们在这方面防犯得比较严的缘故,宁愿不赚那么多钱,也不让说书先生过多的重复说书内容;而每个说书先生,都跟咱们签了红契,定了高额的赔偿金;每个小二都紧紧地盯着台下的茶客,不让他们在听书的时候动笔写东西。否则书铺里早已摆上这两部话本了,他们不可能再花大价钱来跟咱们购买。”

    庄越苦口婆心地劝道:“但这也只是暂时的。有钱赚,他们才不管这话本有没有头尾,肯定会让那些记性比较好的人去记情节,然后写出差不多的来,弄到市面上卖。与其让别人掂记着,想方设法地钻空子,还不如您把这份钱给赚了。”

    “你别急,我话还没说完。”杜锦宁微笑道,“我不卖出去,是打算自己开一家书铺,专门印我的话本出售。”

    “啊,原来是这样。”庄越松了一口气之余,也十分赞成杜锦宁的做法,“我虽不做书铺那一行,不知道这其中的利润,但既然那两家书铺能出到八两银子一本,其中的收益想来是很可观的。以他们的德性,能以八两银子买下你这一册话本,到时候刨除印刷成本和兜售收益,必然还能赚上五六十两或许更多的利润。与其把这钱让他们来赚,不如您开个书铺,把这层收益给赚了。”

    杜锦宁没有接这话,而是提起了另外一个话题:“庄掌柜的祖父是关家的大掌柜,想来你们一家的身契都是在关家吧?”

    庄越默了默,点点头道:“是。”他是聪明人,不用再说下去就知道杜锦宁要说的是什么。

    便听杜锦宁道:“庄掌柜要是自由身就好了,我必用庄掌柜做我的大掌柜,运作我的一切买卖。”

    这是杜锦宁的真心话。

    庄越这人,作事稳重、头脑精明、眼光也极佳,最重要的是他的心性不错,又隐隐透着对她的崇拜。要是她手下有这么一个大掌柜帮着做事,那以后就方便多了,不用因人手不足而老去依靠关家和齐家。

    依靠别人的同时,自然也受制于人。以后要是因为利益或别的事跟这关、齐两家闹得不愉快,只要他们釜底抽薪,她费尽心力所构筑起来的生意塔就会全面崩塌,这是她不能容忍的。

    7

 第183章 分红

    第183章 分红

    “哦?”庄越心念一动,“杜少爷这书铺的买卖,是不打算跟我们七少爷合作了吗?”

    “不,肯定是合作的。(全本小说网,HTTPS://。)”杜锦宁道,“但我也得培养自己的人。”她抬眸看向庄越,“你明白吧?”

    “明白,庄越明白。”庄越自然很能理解杜锦宁的做法。

    谁愿意总是受制于人呢?陈家兴他们的例子,可就摆在眼前。

    他也明白他不可能舍弃关家投靠到杜锦宁身边去。

    并不是说杜锦宁家境贫寒他看不上,而是他身契还在关家;最重要的是他是关家的下人,在关家也还算是得用。如果他从关家赎身出来投奔杜锦宁,杜锦宁肯定是会得罪关家。杜锦宁现在羽翼未丰,为了他这么个人得罪关家,并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他们两人,也只能隔着身份互相欣赏。

    “鲁小北举荐的那位崔明史,为人还是很不错的,能力也够,就是脾气稍微耿直了些,不够圆滑,有时候容易得罪人。”庄越又道,“我跟崔明史聊天的时候,听说他有个好友,最近想找个好的东家投靠。人以类聚,既是崔明史的好友,想来也不错的,杜少爷可以找崔掌柜聊聊。”

    杜锦宁点了点头,抬手又拱了拱:“多谢庄掌柜提醒。”

    庄越这次来就是给杜锦宁提个醒,卖个好。见时辰差不多了,他便赶紧起身告辞。

    杜锦宁特意等庄越走了一会儿后才出发,到了茶馆时,关嘉泽、齐慕远和章鸿文已在那里等着了。庄越自然是跟账房先生拿着一本账本在座。

    过了一个年,半个月不见,彼此互相问好,说些吉祥话,寒喧了好一会儿,这才各自落座。

    庄越先把账本让大家传阅了一遍。

    关嘉泽和齐慕远看着这收益,倒还比较淡定;杜锦宁心里有一本账,心里对三个茶馆的收益早有预计,表现得也很淡然。

    只有章鸿文,看到上面写的数目,十分吃惊:“咱们这三个茶馆,这么赚钱?”

    庄越得意道:“可不是。驿前街茶馆从大年初一开始就是全价;紫竹巷口茶馆和城西茶馆虽说前六日半价,但面积比较大,容纳的客人比较多,又都是满座儿,所以收益也就很可观了。”

    因三个茶馆都叫“博悦茶馆”,最先开的那个茶馆和一个新茶馆都在城东,不好区别,只就能以附近的地名代替称呼。最先开的茶馆开在驿前街上,便叫驿前街茶馆;附近的新茶馆则开在紫竹巷口,就叫紫竹巷口茶馆。城西那个就直接以城西茶馆称之。如此一来,账本上记账也好区分。

    说到这里,庄越朝杜锦宁笑道:“这其中还多亏了杜少爷家提供的豆干和卤蛋、茶叶蛋、鸡爪鸭爪等小食,许多茶客专门到咱们茶馆来吃早饭,就因为喜欢这些小食。这几样东西,为咱们茶馆也赚了不少钱。”

    杜锦宁问:“鸡爪鸭爪大家还喜欢吧?”

    “喜欢。开始大家还觉得没啥吃头。但价钱不贵,小二推销之后,试着尝了一尝,就停不下来了,许多人来了都要点一份。再加上每次供应的量都少,这更让大家觉得能吃到这东西就是幸运。因此每日都是供不应求的。”

    古代物质没现代那么丰富,更不像二十一世纪,大家吃烦了大鱼大肉,开始追求各种花样,鸡爪鸭爪这种只有味道没什么肉的东西自然极受欢迎。

    刚开始时,杜锦宁对于这东西也没什么信心,不过是家里有现成的卤水,正好让陈氏她们试试,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却不想古代人民接受程度还是可以的。最主要的还是饥饿营销起的作用。因为即便陈氏到各大酒楼去收货,一天也收不到多少。所以供应量完全提不上来,每天卖给茶馆的也就七八斤。这越吃不到就越想吃,这才把鸡爪鸭爪的名声给抬了起来。

    杜锦宁点点头,不再提这事,转头看向关嘉泽和齐慕远、章鸿文:“这些收益,如何处理?”

    “分掉。”齐慕远吐出两个字。

    章鸿文见有人带了头,也连忙附和:“我也建议分了。”他还欠着杜锦宁的钱呢,自然是希望把钱分了好还债。

    关嘉泽过年收了一堆的红封,手头可不缺钱。不过他对于这些都可有可无,见大家都提议分了,他自然道:“我没意见。”

    杜锦宁便转头对庄越道:“那便把收益分了吧。往后,每月的十五日盘账,十六日分钱,形成惯例。”

    别人都是月末和月初盘账分红,杜锦宁倒别出心栽,跟别人不同。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茶馆的运作,今日分了红,到下月十六日正好一个月,行事也便宜。

    看看其他东家对这提议都没意见,庄越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因三个茶馆每日的收益和支出不少,故而齐慕远派了一个账房先生过来,帮着管账。庄越一吩咐,账房先生便将早就准备好的一份份银钱放到了四位东家面前。

    章鸿文看着自己面前放着的十五两银子,目光都有些呆滞。

    虽然他刚才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