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了?”
章氏生怕女儿这话惹婆婆不快,赶紧拿了一个糖环塞给杜方苏:“小孩儿家家的,管那么多做什么?来,拿个糖环,带弟弟去院子里玩。”
蒙氏嗔她一眼:“大冷的天,把孩子往外赶做什么?”又叫杜方苏,“别去院里,在屋里呆着,屋里暖和。”
今天是初一,不能拿针线,明日回娘家的礼章氏也备好了。坐在火盆边没事干,她忍不住跟蒙氏道:“娘,您说,这宁哥儿是不是不会来了?这晌午都过了,再远的路也该到了。他除了咱们两家,又没有别的亲戚需要走,要来的话再如何也不会拖到这时候才来。”
看着老头子那期盼的眼神,又看他老出去吹风,本来对杜锦宁没什么看法的蒙氏也心生了埋怨。
她在火笼上翻烤着杜锦福弄湿的衣物,淡淡道:“不来就不来吧,咱们家也没巴望着攀扯他什么。他今儿不来,你爹往后也死心了,倒也省事。”
说到这里,她转头对杜锦福道:“福哥儿,去,把你祖父叫回来,就说你要认字。”
才五岁的杜锦福便颠儿颠儿地跑了出去。
没多一会儿,祖孙两个就手牵着手地走了进来。
蒙氏看了杜寅生一眼,没好气道:“先过来烤烤火,暖暖身子。”转头吩咐杜方苏,“给你祖父倒杯热姜茶。”
当地的风俗,大年初一是要煮姜糖茶的,一来预示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二来也为了驱寒。有客人来用来招待客人,也是极拿得出手的。
老夫妻一辈子,蒙氏虽埋怨杜寅生为个没良心的杜锦宁就去外面吹冷风,糟践自己的身子,但还是不忍心他情绪失落,安慰自家老头子道:“你也别太失望。如果没有隔壁那一家,宁哥儿是指定要来的。你对他好,他怎么会不掂记着?现在不是有他那狼心的祖父祖母和二伯吗?他怎么肯来?离了这里,他巴不得一辈子不回来。”
杜寅生也知道这个理儿,但心里终究不得劲儿。
“这是他的根啊,他姓杜,是我们桃花村走出去的。辰生他们虽说对他不好,但也没到仇恨的地步吧?怎么就不回来呢?”
为着过继的事,章氏一直不怎么喜欢杜锦宁。这会子忍不住插了一句嘴:“恐怕是攀了高枝,就忘了根本吧?”
杜云昌正从书房里过来。听到他媳妇这句话,顿时板着脸斥道;“胡说什么?宁哥儿是那样的人吗?”
章氏可不怕他,张嘴正要反驳,就听外面传来一个声音:“伯祖父,锦宁回来给您拜年了。”紧接着,一个身穿石青色细布棉袍的瘦小身影走进了院子,不是杜锦宁还能是谁?
杜寅生嘴唇一抖,“噌”地一声就站了起来,差点把手里的姜茶给撒了。蒙氏赶紧起身把他手里的杯子接了过去。
“宁哥儿。”杜寅生上前迎了一步,“你回来了?”
就这些了,明儿见。
7
第172章 反应
第172章 反应
杜锦宁进了堂屋,将手里的篮子放下,对杜锦宁和蒙氏作了个揖:“锦宁给伯祖父、伯祖母拜年了,祝伯祖父、伯伯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全本小说网,https://。)”又转身对杜云昌和章氏作揖,同样说了吉祥话。
“好好好,回来就好。”杜寅生赶紧过去将她扶了起来,上下打量了一眼,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长高了。”
长高了吗?杜锦宁低头看看自己。
她自己没感觉,陈氏她们天天见着,自然也感觉不出来。
“伯祖父您身体还好吧?”杜锦宁跟杜寅生寒喧几句,又拿出礼物奉上,这才道,“今日上午去山长家拜年,过来晚了。”
听得这话,章氏的嘴角便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
不过,杜锦宁下一句话就让她的嘲讽凝固在脸上,表情变成了大大的惊喜。
“我从章鸿文那里得知四叔这段时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私孰,前段时间便向山长问了问,他告诉我,城里王员外想为他六岁的儿子请个启蒙先生,愿意以月钱五两银子聘之。因他儿子体弱,每日也就念两个时辰的书。王员外家离书院没多远,四叔可以每日下了学就回来,不必在王家住家坐馆。”
“真的?”杜寅生一家子都很高兴。
自打杜锦宁分家搬出去之后,杜寅生便有些心灰意冷,息了让儿孙们光宗耀祖、回归本宗的想法,不再逼着儿子继续考举人,准备让他找个私塾做先生。这样父子俩一起做事,也能把这些年因供杜云昌念书而拉下的亏空家业给填补起来。
可杜云昌当初考秀才就是吊车尾考中的,以前又没做过先生,没有教授弟子的经验,城里各家私塾又都有自己原来固定的先生,或是父子,或是师生一同教授的,并不需要聘请陌生人。做坐馆先生的话,像杜云昌这样的人,讲究些的人家都不愿意聘请;愿意聘请的人家,又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不是给的束脩少,就是孩子太调皮难以管教,或是那家人风评不好。杜云昌本就身体不好,杜寅生和蒙氏舍不得他太累,也不放心他长期住在别人家里,于是这东不成西不就的,这事一直没有着落。
杜锦宁这段时间在关乐和处学习,知道时不时会有人带着孩子到关乐和这里来拜访。虽说书院不接受启蒙孩童,但如果他们家孩子能得关乐和赞赏一声聪明,或是给举荐一个先生,这些人就会十分满足。
当然,这些人通常会被守门的阿伯拒之门外,但帖子却是送进来的。一般人关乐和会置之不理,但有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不好轻慢,他便得见一见;即便不见的话也会回上一个帖子。杜锦宁近期内练字小有所成后,就替关乐和回过不少这样的帖子。
从章鸿文处得知杜云昌的事后,杜锦宁便开始从这些帖子里留言相关信息,挑选合适的人家。当然,她也没背着关乐和做这事,而是把想帮自家四叔找一家来坐馆的事跟关乐和说了。
关乐和是传统思想,虽说乔迁那日把杜辰生给怼走了,但对于杜锦宁能念着伯祖父的恩情还是很高兴的,十分热心地帮着挑选,最后给杜锦宁推荐了王员外这一家。
五两银子一个月的束脩不算少,又是关乐和推荐的,主家看在关乐和的面上也不会不尊重先生。这样的私塾不光杜寅生和杜云昌,便是蒙氏和章氏都很感兴趣,围着杜锦宁询问详细的情况。
杜锦宁把关乐和相告的以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都一一说了,并道:“我托人去问过王员外了,王员外说让四叔正月十六过去一趟,大家见上一面。如果四叔觉得合适便留下教授;不合适的话,也可以婉拒,到时候我再帮着留意别家。”
“好好好,多谢你掂记着你四叔。”杜寅生感慨地道。
章氏更是赶紧去倒了一杯姜糖茶来,递到杜锦宁手上:“一路走来很冷吧?赶紧喝些姜茶暖暖。”又拿糖果瓜子出来招待杜锦宁。
这边其乐融融,杜辰生那边,被牛氏派遣一直注意着门口的姚氏,在杜锦宁进门的时候听到她的声音后,赶紧进堂屋去禀报杜辰生,杜辰生一下子就黑了脸。
姚氏自打小三房分家后,日子就很不好过。以前她只需一日做两三餐饭食,再洗全家的衣服就可以了。现如今不光要做这些,而且还要打理菜园子、上山采猪草、喂猪喂鸡喂牛,年前眼看着原先陈氏和杜方菲砍的柴烧得差不多了,她还得上山去砍柴,一天到晚跟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短短大半个月的时间,她就瘦了一大圈。
除了做事,她还得承受以前小三房母女几个所承受的牛氏的怒火。
以前牛氏稍不如意就将小三房的人非打即骂,现在那些人走了,家里还被分得四分五裂,眼看着小三房竟然撇开他们去过好日子了,连公公婆婆和祖父祖母都不认了,牛氏那心头的火气是憋也憋不住,每日都把姚氏骂个狗血淋头。
姚氏都不敢想象等开了春要种田的时候,牛氏会不会让她去耕田种地,如果真那样,她觉得自己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因此,杜家二房这里,最最掂记小三房和怨恨小三房的,就数姚氏了。
这时候见得杜锦宁回来拜年,竟然直接撇开亲祖父祖母,去了大房拜年,她明知杜辰生和牛氏此时应该在火头上,却仍忍不住开口挑唆道:“大过年的,路过亲祖父和亲祖母家门口都不进,跑去伯祖父家拜年,这个宁哥儿,还真是数典忘祖没良心的。这样的人,念书再好有什么用?到时候告他一个忤逆,他还想考功名?做梦吧?”
虽然分了家,但杜云翼一家自然还是得回来过年的。此时一家人正坐在堂屋里跟杜辰生等人一起烤火吃东西。
张氏闻言,厌恶地看了姚氏一眼,开口道:“宁哥儿现在可是跟关家的少爷、齐家的少爷交往甚密,即便告他忤逆,在关家、齐家的帮衬下,他依旧能过得挺好。可咱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坏人前程如杀人父母,平白结下仇怨,到时候他动动手脚,咱们的日子就过不下去。弟妹,你说这话到底是何居心?非得闹得咱们家家破人亡才甘心不成?”
失眠很严重,两晚上没睡着觉了,晕沉沉的状态很不好。这章码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写什么,改来改去,改到这时候才发文,抱歉哈。
7
第173章 相邀
第173章 相邀
以前小二房需得靠着小大房拿银子回来过日子,姚氏怕张氏,不敢对她有半点不敬。(全本小说网,https://。)可现在分家了,小大房即便有银子也不会给姚氏花上一个铜子儿,姚氏可就不受这个窝囊气了。
她翻翻眼皮,阴阳怪气地道:“大嫂这话我可承受不住。闹分家、往咱们爹娘心窝上捅刀子的可不是我,家破人亡更不是我能闹得出来的。也只有大嫂这样的能耐人才能……”
她话还没说完,杜辰生就怒喝一声:“够了!新年大头的说什么家破人亡?不会说话就给我滚回你们娘家去!”
张氏和姚氏都赶紧噤声。
杜辰生是公公,为了避嫌,向来是不直接跟她们这些儿媳妇打交道的。她们有什么不对的,都由牛氏来出面警告敲打责骂。像这样当着全家老小的面出声喝斥她们,这么多年来还是头一回。而且,还说得这么严重。
不过大年初一,口无遮拦说不吉利确实是她们的错,两人心里虽委曲,却不敢有半句怨言,低着头都默不作声。
姚氏是平素被骂惯了的,皮糙肉厚倒是无所谓;可张氏这么些年在杜家一直倍受看重,便是向来喜欢骂人的婆婆,都不敢跟她说一句重话。现如今公公这样说她,她便有些受不住,眼眶当即红了起来。
大年初一,忌口出不吉之言,忌口舌之争、宁宅不宁,忌掉眼泪,否则就预示着这一年都不吉利。眼看着这三样,自家媳妇全占全了。父亲因着杜锦宁的事,心情本就不好,这会子要是再犯忌讳,那可能就不是喝斥一句那么简单了。
为此杜云翼连忙打圆场:“爹,您看,要不要我去隔壁一趟,就说今天大年初一,请大伯和大伯母过来吃饭。”
牛氏抬了抬眼皮,十分不满意大儿子这话。要请杜寅生他们过来吃饭,自家不得又破费么?哪儿来的那么多钱银?
可老头子在气头上,她也知道不能触霉头。最重要的是,自打小三房搬出去,杜寅生就摆明了马车,不跟他们二房来往。这会子即便杜云翼去请,估计他们也不会来。为着没影儿的事,惹着老头子一通骂,不值当。
她便聪明地没有说话。
杜辰生自打得知杜锦宁搬去书院庄子上,又在小三房的乔迁宴上见到关乐和、袁修竹、齐伯昆,过后还打听清楚了他们的身份地位,他就十分后悔。
他做了一辈子账房,最是会拔算盘子,什么是盈,什么是亏,他算得再清楚不过。
像现在这样,杜锦宁注定要一飞冲天的,如果往后跟他们再无瓜葛,那杜家二房的损失还真是不可估量的;反之,不光他和牛氏可以享受杜锦宁赚钱当官后的荣华富贵,即便是杜锦程和杜锦德、杜锦寿,都能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可以说,杜家二房兴家之举,就在杜锦宁身上。
既然不能灭了杜锦宁,那就只能反过来,必须得跟他搞好关系,消除他心中对杜家的怨恨。免得他日他得了权势,回头报复杜家这么些年对他和母姐的虐待与谋害。
其实报复什么的,如果让杜锦宁知道,她定然会告诉杜辰生,他们想多了。她并不怨恨杜辰生一家。确切的说不是不恨,而是懒得恨。她不是原身,她跟杜辰生从根子上来说就是个陌生人。陌生人对你好,你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