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86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86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自己来自现代,那地方男女平等,女孩子也可以同男孩子一样上学工作,四处乱跑,所以女扮男装啥的,对她而言是正中下怀,她可不愿意跟古代的女子一样,整日被关在家里,长大些就出嫁,一辈子就围着丈夫孩子打转,想要经济独立都做不到,一辈子仰人鼻息。她前世不是这样的人,这辈子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人。

    至于陈氏,其实也有她的误导——她太能干了,陈氏就不自觉的对她产生了依赖,下意识把她当成家里的主心骨,这很正常嘛。

    不过这些话,她不好跟杜方菲说。

    杜方菲见她不说话,又道:“宁……宁姐儿,你明日就满十一岁了,再过两年就议亲了,你想过以后怎么过没有?再这么下去,可怎么得了?”

    说到这里,她的眼眶就红了起来:“我知道,当初你趁着大伯闹分家之际带着咱们出来,是不愿意让祖母借婚事毁了我,也不愿意让你二姐被二伯卖掉。你都是为了我们好。可你往后怎么办呢?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这一步,逼得你没办法收场,想恢复女装都不容易了。”

    “姐。”杜锦宁见杜方菲流泪,连忙从袖子里掏出手帕递过去,“你不用担心我,我自有办法。”

    想想杜方菲是张氏来了之后情绪才激动起来的,杜锦宁疑惑地问道:“大姐,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跟我说。”

    杜方菲用帕子抹了抹泪,抬起眼来:“大伯母上门求和,我觉得咱们不能跟他们闹得太僵。往后你恢复了女装,有大伯和堂兄他们帮着你说话,总会好一些。否则,书院的先生,不知会拿你怎么样呢。”

    想起这个,杜方菲有时候就睡不着觉。

    提起张氏她们,杜锦宁就嘲讽地笑了笑:“你觉得以大伯和大伯母的性子,一旦我出了事,他们会出头帮我;还是躲得远远的,生怕受连累呢?”

    杜方菲默然不语,良久方道:“万一他们能帮着说一句两句话呢?”

    “没必要。他们就算能帮,也帮不了什么。”杜锦宁摇了摇头,“你放心,我知道怎么做的。”便把跟陈氏说过的那番话又说了一遍。

    听说杜锦宁要带着陈氏远远地离开这里,以后再也不回来了,杜方菲便瞪圆了眼:“你、你说什么?”

    她一把抓住杜锦宁:“不,你不能这么做。你们要这样,我们怎么放得下心?”她连连摇头,眼泪一滴滴地滴掉在衣襟上,“不行不行,我不能让你们这样。要不,我不嫁了,跟你们一起走。”

    “胡说什么,不把你们安顿好,我们怎么放心走?再说,这么一群人,就算我想改头换面,也容易被人认出不是?人越少越好。”

    杜锦宁拍拍杜方菲的手:“安心啦,这事还早呢。没准以后有什么转机,我们不用走也说不定。你啊,别想那么多。退一万步说,即便走到那一地步,也没什么。只要咱们手里有钱,到别处去买田地铺面,日子还不是一样过得好?等过几年,大家把我忘了,我再叫人来接你们去团聚。”

    杜方菲看着杜锦宁,良久没说话。好半晌,方咬着唇点点头:“好,大姐知道了。”

    杜锦宁总觉得她神情不对,提醒道:“大姐,你可别做傻事。你原先也说了我带你们出来,是为了你们好。那要是你过得不好,岂不是白费了我这一片心?你现在什么都不要想,等娘给你寻一门好亲,安安稳稳地嫁过去。只有你们都过得好了,我跟娘才走得安心。否则,我岂不是五年十年都得守在这里,给你们撑腰?”

    杜方菲垂下眼睑,点了点头;“放心,大姐不会做傻事的。”

    望着杜方菲出去的背影,杜锦宁疲惫地揉了揉眉心,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前世她是孤儿,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这一辈有家人了,虽说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但被人关爱的感觉还是很窝心的,这大概就是幸福的烦恼吧。

    想到这里,她摇摇头,脸上露出笑意来。

    “宁哥儿,齐少爷来了。”外面传来陈氏的声音。

    杜锦宁挑挑眉,走出去一看,便见眉目清朗得如同一幅水墨画一般的少年站在院子门口,不是齐慕远还能是谁?

    “你怎的来了?”杜锦宁看看天。今天莫不是什么黄道吉日不成?一个两个地往她家里跑。

    7

 第164章 提议

    第164章 提议

    杜锦宁让陈氏去忙,自己领了齐慕远进屋,给他倒了茶上了点心,问道:“莫不是去了茶馆没遇上我们,就找到这里来了?”

    齐慕远摇摇头:“找你有事。/全本小说网/https://。/”

    “哦?”杜锦宁坐下,望着齐慕远。

    “今儿个一早我去茶馆看了一下,便叫人去四处打听有没有出售的茶馆了。”齐慕远道,“城里的茶馆不多,现在又是年关,买卖正好,没人愿意出售。倒是有两处比较宽敞的铺面愿意转让,原先是做酒楼的,面积比博悦茶馆还要大。我来问问你有什么想法。”

    杜锦宁一怔,盯着齐慕远,久久没有说话。

    齐慕远回盯着他,亦没有说话。

    良久,杜锦宁才出声道:“你为何要找茶馆?咱们不是开着了吗?”

    齐慕远收回目光,淡淡道:“你不要告诉我,你看到博悦茶馆排着长队,不曾想在别处再开两家。”

    想,怎么不想?

    杜锦宁默默在心里说了一句,面上却道:“我是打算一个月后,看情况如何,再拿茶馆的收益来开分店。”

    “如果你真是这么想,那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齐慕远道。

    杜锦宁看了看他的脸色。齐慕远向来是个面无表情的家伙,语调也没什么情绪,此时还真看不出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杜锦宁有些挫败。

    她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望着门外的风景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决定不矫情,问齐慕远道:“那两家铺面,价钱如何?”

    齐慕远给了她一个果然如此的眼神,道;“一个二百两,一个二百二十两。”

    “好贵啊。就算把我拿去卖,也卖不出这么多钱。”杜锦宁叹道。

    齐慕远上下打量了她一下,似乎在估量眼前这家伙到底能卖出多少钱。

    “喂喂,你那是什么眼神?”杜锦宁瞪他一眼。

    “称斤卖,大概也就卖个二百钱吧。”齐慕远面无表情地道。

    杜锦宁气结。这面瘫的家伙,还长能耐了,知道说冷笑话了。

    “怎么样?开不开?”齐慕远问道。

    自打认识以来,齐慕远就对自己很好,杜锦宁也不瞒他,老老实实地道:“真没钱,我手头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五两银子,过了年还得交二十两的束脩。原先你们照顾我,这一回我肯定不好意思再占干股,总得投钱进去。再说,上次为了人手跟关嘉泽闹得不愉快;这一次,咱们也不好再让关嘉泽寻人。小二好找,但可靠的掌柜却是难寻。”

    “人手你不用担心,我那儿有;至于银子,我可以先借给你。如果你过意不去,也可以付给我利息。反正我的银子放着也是放着,你要是不愿意开分店,我也赚不到钱不是?”

    杜锦宁看着齐慕远认真的表情,颇为心动。

    他们四人当中,关嘉泽年纪最大,但因为成长环境的缘故,他却是最不成熟的一个。倒是只有十二岁的齐慕远,或许是经历过坎坷,反倒显示出不同一般的成熟稳重来。面对他时,杜锦宁丝毫不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孩子,倒像是跟她对等的成年人。所以杜锦宁十分愿意相信他,相信他们到最后绝对不会闹出像陈家兴那样的矛盾来。

    “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杜锦宁可不认为齐慕远窜掇她开分店,是因为他缺银子。说到底,他这么做,还不是想着帮她一把?

    齐慕远轻瞥她一眼,语气淡淡:“看你顺眼。”

    “……”

    好吧,这个理由很强大,杜锦宁竟然无言以对。

    “那行。”杜锦宁点头道,“不过,不用再开两家,只开一家就成。”

    见齐慕远不解地望向她,杜锦宁解释道:“与其一共开三家茶馆,每个茶馆只有七八成的上座率,不如开两家,两家爆满,这样大家才会觉得稀奇,争相去听书。你手头那两家酒楼,咱们约个时间一起去看,到时候选一家位置和面积、价钱合适的。

    “行,听你的。”齐慕远自然没意见。

    因涉及到章鸿文,还得托人去给他带口信,让他进城里一趟,所以两人约定好,第二天再一起商议这事,齐慕远就告辞了。

    送走齐慕远,杜锦宁便去了厨房,对陈氏道:“娘,现在茶馆十分火爆,排队的人很多,我们决定再开一家茶馆。所以这豆干到时候估摸着得再加大供应量,起码得是现在的一倍。”

    “啊?”陈氏虽很欣喜自家的豆干销量很好,赚的钱越来越多,但也十分为难,“可咱们日赶夜赶,也就只能做这么些豆干了。”

    这两天她跟杜方菲都没去下地了,全力在家里做豆干,却仍然没供应上茶馆的需求。谢氏那头,因为原先就答应的,陈氏不愿意失信于人,所以宁愿缺了茶馆的供应,也没断了给谢氏的批发量。

    “我过来就是为了跟你说这事。”杜锦宁道,“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咱们买一头小毛驴,再买一个大石磨。现在这个小石磨肯定得换掉。另一个办法就是在村里雇两个强壮的妇人来帮磨豆浆。我的建议还是买毛驴。”

    “毛驴啊。”陈氏自然知道买毛驴划算。请人的话,花的本钱也不少,还人多是非多。她们才刚搬来,人生地不熟的,突然就说要雇人,庄子上的人不知会如何议论她们。再说,要是雇的人人品不好,把做豆干的办法偷偷学了去,那她们的损失就惨重了。

    可一头毛驴要不少钱呢,起码也得十二两银子。而现在她们一天做豆干赚的钱,也不过是三四百个铜子,过了年杜锦宁还得交束脩……

    “这是十五两银子,您拿着,去集市上看看,合适就买下来。石磨也趁早叫石匠打了。”杜锦宁将准备好的银子递给陈氏。

    陈氏吓了一跳:“你哪来的这么多银子?”

    虽然她知道杜锦宁一直在写话本,一本话本能卖二两银子,但自打开了茶馆以后,这话本就不往外卖了。她估摸着,杜锦宁手里也就七八两银子。

    7

 第165章 拓展新品种

    第165章 拓展新品种

    “卖话本赚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杜锦宁道,“娘您放心,茶馆现在每日都能赚十几两银子,我占茶馆的五成份子,到时候分银子的时候可不少。书院的束脩,您不用担心。”

    “娘,您就赶紧去买小毛驴吧。咱们现在是做得越多,赚的才越多。”杜方苓在一旁劝道,“到时候咱们赚了钱,再补上宁哥儿这个窟窿就是了。”

    陈氏这才接过银子。

    杜方菲见了,眼眸有些晦暗。

    她们三四个有手有脚的大人,却需得杜锦宁这小小的孩子来养活,实在是……她心里不是滋味。

    “那行,我现在就去买毛驴和石磨去。”

    既然打算买毛驴了,陈氏觉得事不宜迟,干脆就直接去集市上看看毛驴去。就像杜方苓刚才说的,早点买,早点赚钱。

    看到三个姐姐继续在厨房里忙着,杜锦宁若有所思地回了房间。

    她前世不说吃遍了大江南北的小吃,那也差不多了。她不光爱吃,也爱琢磨这些吃食,很多东西都知道大概的做法。她能拿得出手的,可不仅仅只有豆干。当初叫陈氏她们做豆干,只不过是看到陈氏会做豆腐罢了。当时她就想,先让几人做豆干,等茶馆生意好了,她再教她们做别的。

    现在博悦茶馆生意红火,而另一个分店也快要开起来了,是时候拓展别的新品小吃了。

    只是,做什么呢?

    她想了一会儿,站起来去了厨房。

    厨房里一片忙碌,她也没打扰众人,直接从放鸡蛋的筐子里掏出了四枚鸡蛋,舀了水洗干净,放到了锅里。

    “宁哥儿,你要吃什么?我来给你做。”杜方菲忙放下手里的石磨,走了过来。

    “不用,你忙你的,我煮几个鸡蛋。”杜锦宁从旁边的大灶里引了火过来,将干柴点燃。

    “宁哥儿你怎么煮那么多?煮两个就够了,多了你也吃不了。”早在杜锦宁洗鸡蛋的时候,杜方苓就眼尖地看到了她洗了四个。

    家里的小鸡崽儿还是刚从董大成家捉过来的,只养了几天,想要等它们长大生蛋,还需得老长时间呢。现如今家里的鸡蛋,是陈氏给董家送豆干的时候,董婶还的礼。家里人谁也不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