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438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438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皇上。”杜锦宁又行了一礼,一颗心放了下来。

    吴公公也长长地吐了口气。

    他上前一步,道:“皇上,杜……杜锦宁刚才虽句句自贬,但其实字字为大宋江山着想。她对大宋和皇上的忠心,天地可鉴。这样的忠心不嘉奖赏赐难示公允。她既不能再做官,又不愿意入宫为妃,不如让太后娘娘认她为义女,皇上认为义妹,赐予她公主名号,并赐婚于齐慕远。皇上意下如何?”

    这也是老狐狸了,把赵晤纳杜锦宁入宫说成是对杜锦宁的嘉奖赏赐。在杜锦宁不愿意的情况下,又把赵晤跟齐伯昆的交易当成人情送给杜锦宁。如果杜锦宁不知内情的话,此时定然被感动得痛哭流涕,发誓要为赵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晤闻言大悦,当即抚掌道:“甚好。”

    他站了起来,对杜锦宁道:“明日大殿之上,朕给你与大长公主之孙女赐婚这时,你自承自己是女子便好。之后的事,朕会给你安排妥当。一切有朕,切勿忧心。”

    “多谢皇上。”杜锦宁满脸感激。

    7

 第843章 满朝皆知

    第843章 满朝皆知

    那一晚,杜锦宁是在金公公等太监和宫女守护中睡去的。(全本小说网,https://。)

    第二日一早她便去了皇宫,等唤殿内传召。

    大概现在朝堂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她这件事了,殿内不过是行礼完毕的时辰,便有太监过来宣旨,宣杜锦宁进殿觐见。

    杜锦宁的润州同知官职虽未被公开撤下,但昨晚赵晤既说她不再是官员,杜锦宁今天就没有穿朝服,而是穿了一袭墨绿色绸缎男式长袍,越发衬得她皮肤苍白,面容瘦削。

    大概是她进来之前,殿内官员有过争执,她跟着太监进到殿内站定,大理寺卿便迫不及待地问她道:“杜锦宁,你如何失踪的,这么久以来又呆在哪里,还请一一道来。”

    赵晤既跟蒋家作了交易,昨天接到杜锦宁时,齐慕远在马车里就已将情况跟杜锦宁交代过了,告诉她该如何回答此类问题。

    杜锦宁道:“我那日在仙鹤楼跟姚大人吃饭,大概是酒里有迷药,我只喝了一小杯就晕过去了。醒来后就被带到了一个黑洞洞的小屋子里。呆了大概有半个月,他们在我的饭食里下了药,等我醒来便又换了一个地方。”

    她露出回忆之色:“这个地方似乎是乡下,周围很安静,鸟叫虫鸣甚多,他们也没像原来那样把我关在屋子里,而是允我在院子里走动一下,饭食也没苛待我。只看守甚严,看守的人从不跟我说话,我想逃跑和套话都失败。”

    “大概隔了有十天左右,他们又带着我换了一个地方,这一回则把我关在了地道里,暗无天日。因没有光亮,我也分不清白天黑夜,糊里糊涂地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将我带到了一个院子。在那里倒是住了很久,久到我以为会老死在那里了,却不想半个月前他们又换了地方,将我带到了蒋家别院里。”

    “你怎么知道那是蒋家别院?”大理寺卿问道。

    杜锦宁奇怪地看他一眼:“自然是救我出来的齐大人他们说的。”

    大理寺卿还未说话,一个长花白胡子的老头儿便得意地对大理寺卿道:“听到了吧?听到了吧?哼,还想给人家杜大人挖坑,我告诉你,事实就是事实。”

    说着,他往宝座上一揖,朗声道:“皇上,臣原就说了,我们那个别院平时很少用,偌大一个院子就只有三个下人看守,那些孬货又惯会偷懒耍滑,没有主人在估计连巡院都不去,自然给人钻了空子,把个杜大人塞到地牢里,栽赃陷害我们蒋家。臣估摸着,这定是原先张家把杜大人掳了去,结果张家出了事,掳杜大人的那些下人知道张家出事,又不敢将杜大人杀掉或者放了,这才东躲西藏,最后干脆栽赃到我们蒋家头上。”

    众朝臣一阵无语。

    反正张家被满门抄斩了,没人能从地下爬起来辩驳,蒋家这是逮着屎盆子就往人家头上扣,就欺负张家不能再说话。

    死者已逝,活着的人还需活着。不管这朝堂上跟张家私交如何,有没有亲戚关系的,都不敢在站出来为张家说话。因此蒋家家主这话说完,偌大一个大殿,百来个朝臣站着,愣是没人说话,殿里一时陷入了安静。

    赵晤让大理寺卿在朝堂上问话,无非是给大臣们一个交代,也给知情识趣的蒋家家主一个自辩的机会。

    此时见没有反驳蒋家家主的话,他清了一下嗓子,道:“依朕看来,如果这事真是蒋家所为,他们也不会大剌剌地将人关在自家的别院里,尤其还明知这几日有各家少爷小姐要去别院游玩的情况下,还让安阳那丫头轻易发现。”

    蒋家家主顿时涕泪横流,跪到地上给赵晤磕了一个头,哭号道:“皇上明鉴啊。”

    赵晤示意太监把他扶起来,转头对大理寺卿道:“等下了朝,你再好好问一问杜锦宁,看看此事到底是何人所为。“

    “是,皇上。”大理寺卿行了一礼,退到了队伍里。

    赵晤看向了杜锦宁:“杜爱卿,你受苦了。”

    “托皇上鸿福,锦宁并未受多少苦。”杜锦宁道。

    她之所以把待遇编得那样好,自然是因为她的身体骗不了人,做不出长年累月被饿被虐待的假相。

    赵晤点点头,道:“你且好好休养一段时间身子。身子休养好后,高产水稻那里还得你去看看。”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自你失踪后,那水稻的产量就一季不如一季,现在连普通水稻都不如了。”

    杜锦宁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转头看向工部尚书吴证。

    吴证羞愧地朝她点了一下头。

    赵晤又道:“杜锦宁,你此次得救,多亏了英国公府的安阳县主。朕看你今年也有十八岁了,尚未娶妻,不如朕给你与安阳县主赐婚如何?”

    “这……皇上,万万不可。”杜锦宁大惊失色,连忙跪下对赵晤道,“臣、臣不能娶妻。”

    “这是为何?”

    杜锦宁吱吱唔唔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齐伯昆出列道:“皇上,杜锦宁或许有难言之隐,不如退朝之后再私下里问她。”

    赵晤颔首:“也好。”转头吩咐吴公公,“带她去偏殿里歇息,等朕下朝后再带过来。”

    “是。”吴公公对杜锦宁示意一下,领着她去了偏殿。

    在这娱乐活动极其缺乏的时代,其实男人们也很八卦的。大家对于杜锦宁不能娶妻的原因十分好奇。赵晤问大家可有事要奏时,大家寥寥说了两件亟待解决的事情后,就默不作声了,于是早早便退了朝。

    虽离开了皇宫,大家对于此事十分关心。到了午时,有人打探到了消息,飞奔着跑进衙门里,大声道:“你们猜杜大人为何不能娶妻?”

    “为何?”大家都围了过来。

    传消息者放出一个惊雷:“因为她是个女子。”

    “切,胡说八道。”

    “就是。说假话也要过过脑子。”

    传消息者见大家不信,顿时急了:“真的。英国公和大长公主刚从宫里出来,脸色十分不好看。他们说,杜大人已经承认了,她是个女子,所以不能娶妻。”

    7

 第844章 反应

    第844章 反应

    “这怎么可能?”虽然有人已半信半疑了,但大多数人还是不相信。(全本小说网,https://。)

    此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满脸惊叹地嚷嚷道:“天哪天哪,简直不敢相信,杜锦宁竟然是个女子。”

    “怎么又是这话?你打哪儿听来的?”不相信的那些同僚嗤之以鼻,“别以讹传讹,人云亦云。”

    “吏部齐尚书说的。”那人根本没注意到同僚的表情,仍为那个消息满脸忡怔,“齐尚书刚从宫里出来,也是满脸的不可置信。”

    一听是齐伯昆传出来的,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开始相信这是真话了。

    谁不知道齐伯昆是赵晤面前的第一红人呢?如果说宫里有什么消息,第一个知道的肯定非齐伯昆莫属。

    而且,齐伯昆性子沉稳,嘴也紧,是从不会乱说话的,更不会拿这个消息来跟大家开玩笑。

    要是这话真是齐伯昆说出来的,那么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你是亲耳听齐尚书说的,还是听别人讲的?”老成持重的官员问道。

    “我刚才在吏部那边办事,齐尚书走进来,有人看他脸色不对,那表情就跟做梦似的,关心地问他一句,他就说出这样的消息来。”那人道。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有人一脸恍惚的叹道。

    “是啊是啊。”大家也是一脸做梦的表情。

    “你们还记得没有?杜锦宁可是上一届的状元,而且,还是六元及第。”又有人感慨道。

    屋子里顿时一片安静。

    大家都想起来了。

    可不是怎的?杜锦宁不光读了书,还参加了科举,一路考了上来,六元及第,年仅十五岁就成了鸿庆元年的新科状元。

    “她是女子,怎么能参加科举考试呢?”有人喃喃道。

    立刻有人反驳:“怎么不可能?搜身又不严。而且你别忘了,她是六元及第,这样的才学,是做不了弊的,搜身的时候对她就宽松不少。”

    大家都是一路考上来的,太清楚科举考试是怎么一回事了。

    如果靠着作弊,考个秀才、运气爆棚考个举人也有可能,不过成绩绝对不会太好。想要一路高歌拿第一,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朝庭对科举作弊的惩罚太严厉,考官和衙役、兵卒们都不是吃素的。最重要的是,天下第一的文章谁替你写得出?有那水平为什么不自己考,还要写出来给你去作弊?

    “那她也太厉害了吧。这简直是天下第一奇女子啊。”有人叹道。

    能以十五岁的年纪考状元,几百年来便是男子都没多少,更不用说女子了。更何况人家还是六元及第,绝无仅有的第一人。

    “不光考状元啊。你看看人家,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捣鼓出高产水稻,听说南方的那什么‘经济改革’也是她向皇上提议的。再看看工部和户部那些人……唉,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

    大家也十分感慨。

    他们是刑部的,跟杜锦宁没什么业务上的来往,职业使然又喜欢以事实说话,所以这些话就说得十分客观。

    “杜锦宁这样,是犯了欺君之罪吧?”有人问道,“皇上在这件事上是什么态度?”

    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那个亲耳听到齐伯昆话的人。

    “齐大人说,杜锦宁手里握有丹书铁券,而且她为大宋也做了一些贡献,所以丹书铁券收回,抵消她的死罪。”那位刘姓官员道。

    大家恍然,这才想起杜锦宁失踪前,为了表彰她研究出来的高产水稻,皇上曾给杜锦宁赏赐了一个丹书铁券。

    “这也……太凑巧了吧?”

    刑部这些官员天天审案,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疑点。

    “在朝堂上商议这事时,阮大人你也在场的吧?你觉得这是杜锦宁特意谋划的?”另一个官员毫不客气地怼了同僚一句。

    每个部里,正五品的官员不少,大家都是有资格上朝的。那日在朝堂上议论给杜锦宁什么赏赐的时候,大家也都是在场的。

    要说拿到丹书铁券是杜锦宁的阴谋,让这些官员把自己的智商往哪里放?人人都是傻子被人愚弄的名声很好听么?

    因此,不说他们嘴里不承认,脑子里就下意识地直接否定这个想法。

    “与其说是杜锦宁特意谋划的,不如说是因为她手里握着丹书铁券,才敢大胆承认自己是个女子。否则,她就是抗旨不遵拒绝赐婚,皇上也不会拿她怎么样。高产水稻的问题还得靠她去解决呢。”

    “对对对,绝对是这样。”大家都觉得这就是真相,毕竟太有道理了啊。

    提起高产水稻,那么问题就来了。

    “既然杜锦宁是女子,她自然不能当官了。那这高产水稻怎么办啊?”

    “怎么办?让她继续研究呗。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就算她已不是朝庭官员了,皇上也不允许她推辞不干吧。”

    “可这样的话,让工部那些老家伙的脸往哪儿搁哟。”

    屋子里又是一片安静,旋即大家都笑了起来。

    六部有时候为了抢资源,关系并不是那么友好,各自给对方挖坑都是常事。看到对方吃瘪,自然十分高兴。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任谁都不高兴吧?听说杜锦宁为了这高产水稻,没日没夜地呆在田地里。以前还好,做好了能升官。可现在……”说话的人摇了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