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达成心愿,想想杜锦宁马上就会嫁进齐家,他老人家都快要绷不住笑出声来了。
今天就这一章了,对不住大家。羞愧爬走
7
第810章 见姐姐
第810章 见姐姐
拿到丹书铁券那一刻,杜锦宁心里异常踏实。/全本小说网/https://。/从大殿里出来,望着天边的朝霞,她终于没忍住,对着天空露出了一个笑容。
“杜大人。”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
杜锦宁转头一看,台阶的侧下方抬起头来朝她这边望过来的,正是好久不见的翰林院承旨邓易。
看到杜锦宁注意到自己,邓易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
他抬起头朝杜锦宁拱了拱手:“恭喜杜大人,贺喜杜大人。”
自己站在台阶上,邓易站在台阶下,最要紧的是大殿里赵晤与上朝的朝臣们都还未散朝,杜锦宁在这里说话大为不敬。
杜锦宁虽不大想理会邓易,还是从侧面的台阶上走了下去,对邓易回了一礼:“多谢邓大人,惭愧惭愧。”
“这里说话不方便,不如杜大人到翰林院坐坐吧。”
邓易说着,又笑道:“杜大人虽去了润州,但翰林院可是你的娘家。进了宫不去翰林院坐一坐,可是说不过去。再说,魏大人、陶大人、姚大人都掂记着你呢。”
杜锦宁没有马上说话,而是往旁边走了几步,离大殿远了一些,道:“多谢几位大人掂记着。但锦宁已不是翰林院的官员了,实不好在这宫里随意走动。以后有机会见面,再好好感谢几位大人。”
说着,她拱了拱手:“我还有事要办,就不多在此停留了,告辞。”朝邓易点了点头,便转身朝皇宫大门方向离去。
邓易差点跺脚,又不敢大声叫喊,快步追了几步,赶上杜锦宁道:“要不这样,晚上我在华盛酒楼设宴,请杜大人及姚大人几人喝酒?到时候再请齐大人也一块儿来。”
他是受了世家的嘱托,要把杜锦宁约去喝酒,好设个仙人跳之类的计谋的。他也看出杜锦宁是个谨慎的人,而且完全不卖他面子,不得已才搬出齐慕远来,好打消杜锦宁的顾虑。
没想到饶是这样,杜锦宁都不卖账,一味拒绝:“我几个姐姐和姐夫都请了我晚上吃饭,我都答应他们了。邓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等以后有空我再请邓大人喝酒。”
邓易又劝了几次,却都遭到了杜锦宁的无情拒绝,最后只能望着走出宫门的杜锦宁,满脸沮丧,心里想着该如何对自己的靠山交待。
鲁小北家里,杜方菲已经好几次走到院门口张望了:“锦宁怎么还不过来?”
其他人家里都有长辈,只有鲁小北这里没有。所以几姐妹有什么事,就会聚在鲁小北这里。
昨日得知杜锦宁进京,并捎了信来说今天聚一聚,今日一早她们就过来了,还准备杜锦宁早爱吃的早餐。只是等来等去,只等到了杜锦宁派人给她们送来的信,说杜锦宁进宫去了,下了朝才有空过来。
为防没拿到丹书铁券,三个姐姐失望,杜锦宁并没有透露丹书铁券的事。
杜方蕙的婆家有人是每日要去上朝的,倒是知道时辰。她看了看屋里的滴漏,道:“还没到下朝的时候呢,大姐你坐下,别老走来走去。”
“是啊,宁哥儿下了朝,会直接过来的。”杜方苓也道。
“也不知道她进京来做什么。”杜方菲走了进来,坐到了椅子上。
“听说是她研究出了高产稻种,皇上要赏赐她。”杜方蕙道,“想来宁哥儿能调进京里来了,不用再呆在润州了。”
“要是调回来就好了。”杜方菲十分期待。
她们跟陈氏、杜锦宁以前都没有分开过。乍一分开时,她们很不习惯,隔三差五地就派人去润州给陈氏送东西,看一看陈氏和杜锦宁生活得怎么样。后来知道她们都安好,三人不是怀孕,就是有幼子要照顾,有公婆要伺候,事情繁忙,来往得便也没那么频繁了,隔上一两个月才派人送东西和信过来,而且一送就是三家一起。
杜锦宁做事缜密,在陈氏离开润州之前,还特意派了人到京城来送些吃食,三姐妹也赶紧回礼,派了人送东西过来,见了陈氏一面,所以三姐妹至今都没发现陈氏已离开了润州。
“来了来了,少爷来了。”一个丫鬟跑了进来,语调欢快地禀报道。
三姐妹站起来想去迎接,就看到杜锦宁走了进来。
“宁哥儿。”
“锦宁……”
“大姐,三姐,四姐。”杜锦宁笑着给她们作了个揖。
今天不是沐休,方少华和许成源要上衙;鲁小北则在前些日子就南下收货去了,并不在京城。
屋子里除了杜家三姐妹,就只有她们带来的丫鬟婆子了。
“娘身子怎么样?”
“皇上给了你什么赏赐?是不是要调到京里来了?”
我都不敢看评论,知道大家很不满,但实在没办法,不光忙,而且卡文。今晚的时间本来足够码出两章的,但因卡文,对着小黑屋呆坐一两个小时。大家攒一攒文再看吧,不要天天等。今天实在对不住大家
7
第811章 别担心
第811章 别担心
杜锦宁坐了下来,接过杜方菲亲手递过来的茶,不答反问:“外甥们呢?怎么不带过来?”
“你这有正经事呢,带他们来还能谈事儿吗?吵得要命。/全本小说网/https://。/”杜方菲道。
“姐夫们都好?”杜锦宁又问。
“好着呢。”杜方苓解释了一句,“鲁小北去南边进货了,没在家里,去了有一阵子了。要是知道你回京,他定然哪儿都不去,在这里守着。”
南边放开路引,商业越发繁荣。赚钱能让人动力十足,当地的老百姓想着法儿地制造或是种植出各种东西来***如水果,以前虽也有人种,但因为交通和抑商问题,种的都不多。
现在放开路引,大家不光种水果,而且哪样稀罕就种哪样。那边又是热带、亚热带,种出来的水果在北方很是卖得出价钱,鲁小北因为关乐和的缘故,知道消息后立刻南下去看货。不光贩水果,还打算贩南边各种稀罕东西回来卖,这么一转手就是好几倍利润。
三姐妹中,杜方菲虽然温柔贤惠却是个没什么头脑的;杜方苓精明却大大咧咧。两人嫁都是人口简单人家,丈夫又极好,没什么烦恼,平时能让她们动心眼子的事情就少。
唯有杜方蕙,经过读书识字,又因为设计园林跟人诸多接触,早已不再是小时候那个懦弱沉默的小姑娘了,平时不声不响的,但心里极为有数。而且她嫁的是方家,这种世家大族人口多关系复杂,说话做事不妥当,就容易产生矛盾,这也给了杜方蕙极好的历练。
此时见杜锦宁不接她们的话,只管问一些家常里短,她便知道杜锦宁是不方便说这些事。
她首先遣散自己的丫鬟:“玲珑,你先出去。顺便把巧儿也叫上,到院子外面随便找个地方呆着。别呆在这院子里。”
她这么一说,杜方菲和杜方苓也反应过来了。
两人责怪着自己的粗心,也赶紧把自己的丫鬟婆子遣了出去。
杜方苓作为主人,还让自己的下人把姐妹的下人都领到另一个院子去,自己不放心,还出去巡视了一番,发现院子里都没有了下人,院子外面作粗活的下人也离得远远的,这才放心回了屋子。
杜锦宁小心谨慎惯了,生怕她们这样做反倒让人生疑,到时候来偷听就不得了了。
因此杜方苓一进门宣布说周围没人了,她也不浪费时间,立刻掏出了丹书铁券,开门见山地道:“我研究稻种有功,皇上应我的请求,赏赐了我丹书铁券。”
说着又把丹书铁券的作用解释了一遍。
三个姐姐一听有了这东西,便是欺君之罪也不怕了,一个个喜极而泣。
“锦宁,真是苦了你了。”杜方菲一边哭一边道。
杜锦宁一摆手:“接下来我会想办法恢复女装,不管传来什么样的消息,你们都不要担心,我跟娘都不会有事的。娘已让我安排到了别处。等事态平息之后再传信给你们,你们再把她接回来。”
杜方苓一听不对劲,赶紧抹干了眼泪问道:“你既拿了丹书铁券,直接向皇上说明情况不就好了?怎么还要把娘安排到别处?你不会有什么事吧?”
其他两人也紧张地握着帕子,双眸紧盯着杜锦宁。
杜锦宁苦笑着摇摇头:“事情没那么简单。现在皇上被世家束缚着,说话办事并不好使。而世家,向来看不惯我,想置我于死地,在我考上状元的时候就坑害过我一次,被我避过去了。如果他们知道我是那个,即便我有丹书铁券,他们也会逼着皇上治我的罪的。有这东西在,死罪能免,但活罪难逃。”
以防隔墙有耳,她连“我是女子”这几个字都不肯说,就生怕被人听了去。
三姐妹本以为拿到这东西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个大吃一惊,刚刚放回肚子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里。
“那那……那怎么办呐?”杜方菲刚刚收住的眼泪又下来了。
杜锦宁道:“姐姐们你们别担心。为了这一天,我策划了多年。我计谋水平如何,你们回去问姐夫们就知道了。经我精心策划,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而且我一切都以保命为上策,稍有风吹草动我就不露面了,自会遁去过逍遥日子。”
许成源、鲁小北、方少华都是跟杜锦宁一起成长的,三人没少在妻子面前对杜锦宁的各种能力大加夸赞。
听了杜锦宁这番话,三姐妹稍稍放了些心。
“好了,我来就是为了让你们放心。”杜锦宁站了起来,“我还有许多事要做,就先回去了。”
“怎么这么急?好歹吃个午饭。”三个姐姐都依依不舍。
“以后有的是机会。”杜锦宁对三人作了个揖,起身正要离去,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问道,“陈立那里如何了?”
陈立早在一年前就出嫁了,陈氏为此还特意上过一回京城,主持她的出嫁仪式。
“好着呢。”杜方苓道,“她一成亲,唐闻就跟他大哥分家了。唐闻对她挺好的,夫妻俩过得挺和美。现在陈立已怀孕六个月,眼看就要做娘了。”
杜锦宁笑道:“那就好。”又道,“当初也是亏得她,帮我挡了许多麻烦。她在京中也没亲眷,有个什么你们也帮衬一二,别叫人欺负了她去。”
“放心,我们都知道,隔三差五地就叫人送些吃食小物件给她,唐家人没人敢欺负她。”杜方蕙道。
杜锦宁便放心了,又拱了拱手:“如此,我就回去了。”
“一定要当心。”
三个姐姐怀着满腹的心思,送了她出大门。回到院里也没敢讨论这事,默然坐了半晌,又商议好别露出了马脚,杜方菲和杜方蕙这才回家去。
杜锦宁从杜方苓家里出来,又去了陆九渊家里。
渡边大师前些日子已养好了身子,经他们与鸿胪寺的官员确定,拟定明日一早,陆九渊几人就随渡边乘船去日苯。因日苯僧人跟大宋是常来常往的,因此倒没多少人去关注这事。
7
第812章 静王相邀
第812章 静王相邀
陆九渊等人的消息也甚是灵通,知道杜锦宁昨日进京领赏,今日一早就在家里等着了。(全本小说网,https://。)杜锦宁一进门大家就一阵恭喜。
杜锦宁指着从昨日起就当成贴身小厮跟在自己身后的安适道:“看看谁来了?”
陆九渊等人顿时惊喜:“安适?”
安适赶紧上前给他们请安。
“他也想去见见世面,求到我这里,我答应了他。”杜锦宁道,“不知明日早上能不能扮成你们的小厮,跟着你们一起去日苯?”
四人一开始认识的时候,陆九渊等人的气焰就被杜锦宁打败了,后来一直都跟着杜锦宁走,杜锦宁去哪儿,他们就跟着去哪儿。虽给杜锦宁辅导过文章,但三人一直没敢在杜锦宁面前摆先生的谱儿。
后来杜锦宁办报纸,带着他们出名,又创造出茶道,让他们也成为了茶道的宗师,现在还代表大宋去日苯传道;杜锦宁自己以高产水稻又再次升官,三人更是坚定了以杜锦宁为首领、一百年不动摇的决心。
这会儿杜锦宁说她答应了安适的请求,三人自然不会拒绝。再说,安适又不是以琴师的名义去,而是以小厮的身份去日苯,三人就更没什么意见了。
陆九渊道:“这有什么?自然没问题。”
他看向安适:“只是这样委曲了安适。”
安适赶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