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院墙本就不高,有些地方还塌了。她们几个妇孺,住在这种地方,安全得不到保障。
虽说自打杜锦宁穿来之后就没听说过什么治安问题,但有虎视耽耽的杜云年,杜锦宁不敢掉以轻心。
章光义看了院墙一眼,看向杜锦宁的目光又带了些不同。
这孩子,性子沉稳,心思缜密。长他几岁的章鸿文跟她一比,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行,我直接叫两人去割荆棘,再叫四个人过来帮你们。”章光义说着,便离开了。
杜锦宁见杜寅生和蒙氏、杜云昌也挽了袖子要干活,忙拦住他们:“一会儿有人帮忙,这点草一下子就拔完了,你们先回去吧。”
杜寅生却坚持:“你不用担心,我们干一会儿干不动了就歇着。”
杜锦宁只得作罢。
院子里的草看着吓人,其实也不难处理。现在是冬天,荒草早在秋天的时候就已枯败,这又有一两个月没下过雨,所以那些草轻轻一拔就能连根拔起,连镰刀锄头都不需要。
陈氏和杜方菲母女几人都是干活的好手,不一会儿就清理了一大片。
章光义叫的人也过来了,招呼一声后便埋头干活,不过一个时辰,院子里的荒草便被清理得一干二净,露出了王家的屋子。
这王家自然不会是什么有钱的人家,否则即便有一点点家产,也不至于没人愿意过继过来,成为那老头儿的儿子或孙子。
露出来的屋子只有三间,而且都是泥草屋。当初王家人建这屋子的时候也费了一点心思,打地基时从地面往上一米,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倒还算结实。
屋子的门是锁着的,都生了锈,大家依葫芦画瓢,照着章光义的方法用榔头敲开,推了门进去。
两年没住人,外边又是那副荒败的景象,大家都以为这屋子也一定是十分破败的,皆作好了心理准备。
可没想到里面倒还亮堂,夕阳的余辉透过一扇扇破了洞的窗户照进来,桌椅床铺也还齐整,只是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灰,屋角上结了几个大大的蛛网,打扫打扫就能住了,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般不堪。
陈氏大松了一口气,道:“还不错,能住人。”
敲开另两间屋子,也是一样的情形,只在于家俱多与少而已。王家人少,中间那间屋子做了堂屋,另两间是卧室,做卧室的屋子里有床,堂屋则是一张破旧的八仙桌四张条凳,几张小凳子。
章光义笑道:“当初王老头儿去世,是我给办的丧事。办完后,这屋子我就封存了起来,想着有王家人要这宅子,或是有人买,也好有个交待。只两年的时间都没人过问,这宅子就一直原样保存了下来。去年我还来打扫了一回,今年事情多,便没再过来,所以荒了一年。”
野草生命力顽强,又是在这最合适它们生长的南方,一年的时间能长成院子里荒败的景象,也很正常。
大家齐动手,把屋子都打扫了一遍。此时割荆棘的人也回来了,把荆棘铺在院墙上,还按杜锦宁的要求,在内墙的墙下也放置了一些。
“宁哥儿,没想到你这么阴险。”章鸿文佩服地偷偷笑道。
想要爬杜家小三房院墙的人,好不容易过了墙头的那一关,绝对不会想到下面还有一关在等着他们呢。
谢谢嗨锐文300币,mcj211的200币,书友20171104141627688、草莓果果、黎豆豆、、s珊珊来迟s、且吟春踪、yvonneyr、书友20171005220554401、弦上听春秋、米槿汐、宛如初见的100币打赏。谢谢大家,么么哒~
7
第83章 对未来的安排
第83章 对未来的安排
当天晚上,杜锦宁一家就是在新宅子这边吃饭,并且住在了新宅子里。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本来乔迁新居,是要请客吃饭的,更不用说章光义父子俩和杜寅生一家三口和几个村民还帮了这么大的忙了。
但杜家小三房被净身出户,连晚上吃的米菜,还有做饭的家什,都还是章光义和杜寅生送的,她们也没有打肿脸充胖子。杜锦宁提了几句,见章光义和杜寅生执意不肯,便也没再坚持,暗暗下决心等她赚了钱,再加倍还了这份人情。
陈氏和杜方蕙做饭,杜方菲和杜方蕙布置房间,杜锦宁站在屋子廊下,望着新宅子的院子,十分满意。
这宅子,屋子不多,但院子却十分宽大。
大概是因为这宅子处在村子的最边上,旁边就是小河,原先的王家人干脆就把临河的地方全都围进了围墙里。前面方形的院子再加上左侧边临河的一片空地,这个院子加起来足有三四百平方米。河边种了一丛竹子,前面院子则有一棵枣树和一棵石榴树。因为冬天的缘故,这两棵树此时都光着杆子。
杜锦宁在现代时,是农学硕士,侍弄植物才是她的本职,写小说什么的,不过是业余爱好。以前在杜家要藏拙,生怕杜辰生发现她的能力,把她物尽其用,不肯放她离开。现在不光分家了,而且还跟杜家那边断绝了关系,又有这么大的一个院子,围墙以后再垒高点,她在院子里干什么别人都看不见,她可以尽自己所能地折腾了。
至于陈氏和三个姐姐,那是自己信任的人,而且也没有多少见识,糊弄她们还是很容易的。
“趁着章里正家的锄头还没还回去,我把这里开一片地出来,撒上白菜种子,再点些萝卜,不用半个月,咱们就有菜吃了。”陈氏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杜锦宁身边。
杜锦宁点点头,指着院门进门的两边:“种菜就在这里种吧,河边那片,我有用处。”
陈氏好奇地问:“你用来做什么?”
“我在书上看过一种种果树的方法,把不同品种的果树进行嫁接,可以种出产量大和口味好的水果来。我想试一试。”杜锦宁忽悠着陈氏。
对于这些,陈氏兴趣不大。反正现在院里有的是地方,随杜锦宁怎么折腾都不打紧。她担忧的是另一件事。
“你真要去书院里上学么?往后考试怎么办?那书院的山长在你身上倾注了心血,你不去参加科举怕是不行。”
说起这个,杜锦宁也很发愁。
她是绝对不能参加科举的。
担心以后东窗事发,犯欺君之罪被满门抄宰还比较遥远,她完全可以趁着事情还没发生就假死逃脱,这倒不要紧。要紧的是,现在参加科举,为防止抄袭作弊,进考场的时候可是要搜身的啊。不说到了秋闱乡试的时候,常常有考官会让考生脱光了检查,便是童生试时胥吏们在考生身上上下其手的搜查,杜锦宁都受不了。
就算她年纪小,胸部还没发育,童生试的时候能混过去,但她以后总要嫁人的,这事便是她自己都膈应,更不用说她以后的丈夫了。
可如果她不去书院念书,蠢蠢欲动的杜云年怕是不会放过她们吧?章光义愿意借钱,又愿意护着她们,可全都看在她即将成为山长的弟子的份上。她要是不去上学,没有了章光义和关山长的庇护,杜寅生失望之下也不会再关照她们,那杜辰生和杜云年就又可能作妖了。
在这法制不建全的时代,没有作里正的章光义和杜家家长杜寅生护着,杜辰生和杜云年要害她们,她也无可奈何。
所以,这书院是必须要去上的。
“走一步看一步吧,总会有办法的。”杜锦宁安慰陈氏,也安慰自己,“反正谁念书不要念个三五年,才去考科举?总不能明后年山长就让我下场吧?三五年时间,足够咱们想出办法来了。”
“那也只能这样了。”陈氏叹息道。
“娘,你也知道我身上有些积蓄,明天别去帮人扛木头了。那活儿,便是男人都吃不消,更不用说你跟大姐了。”杜锦宁道。
桃花村后面的大山,并不属于桃花村和大林村独有,有一片还是城里一个富户沈家的私产,沈家这块地从祖上传下来上百年了,自打买下那片山地,每一代家主都会在山上栽种各种木材,每年到秋冬都会砍伐一批,再在来年春天种上新树苗。虽说木材长得慢,非十几、几十年不足以成材,但因伐种得宜,年年都能砍伐些木头下来。沈家在府城有一个木器铺子,将这些木头运去府城制作成木器来卖,虽赚的不是特别多,却也是细水长流的买卖。
而从山上伐了树晾干,再弄下山来,这就需要人工去扛,毕竟车马是进不了山的。
那木头即便晾干了,重量仍可想而知,一般都是村里的健壮男子,趁着秋冬农歇了去帮着沈家扛木头,贴补些家用。陈氏是无可奈何,除了地里长的玉米,牛氏什么都不给她们这一房。家里要吃油盐,身上要穿衣,没一文钱进项不行,她只得每年秋冬也去帮人扛木头。不过因一块儿去的都是大男人,她怕影响杜方菲的声誉,而且田地里的菜也得人去打理,便从不许她去。
现如今大概是没法了,这才想带着杜方菲一块儿去扛木头。
“我知道你身上有银子,一两银子能买两石大米,要是换成玉米面,足够咱们娘儿几个吃半年的了。院子里种些青菜,再花上百来文钱买些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咱们的日子也能过起来。”
陈氏含笑地看着杜锦宁:“但咱们总得掩人耳目不是?咱们可是净身出户的,如果我们不去扛木头,别人就会起疑,你祖母恐怕也得闹上门来。”
杜锦宁知道陈氏说的在理,皱眉道:“难道你要扛上一两个月的木头?”
陈氏摇摇头,看着随着光线暗下来渐渐隐到黑暗里的院子:“就扛几天,你大姐没扛过,我怕她顶不住。”她转过头来,“我想做豆腐卖。”
7
第84章 脚印
第84章 脚印
“做豆腐?”杜锦宁惊喜道,“娘,您会做豆腐?”
“嗯。(全本小说网,https://。)”陈氏应道,“我娘家的邻居就是做豆腐的,我跟他们家姐儿好,打小就在他家来来去去,对如何做豆腐再清楚不过。以前你爹还在世时,过年的时候,我也会做上几板豆腐给家里添个菜。”
杜锦宁虽不愿意母亲这么辛苦,但她也知道,陈氏几个做不了别的技术活儿,又不愿意坐享其成,肯定是要找事儿做的。与其去扛木头,还不如做豆腐呢。
“好。”她从怀里掏出二两银子,递到陈氏手里,“这钱您拿着,做豆腐要买些什么工具,家里要添置什么,您自己买。”
陈氏接银子的手有点抖。
自打丈夫去世,她就再也没有摸过银子了。
“钱不够用的话,再跟我说。”杜锦宁道。
“够了,够了。”陈氏道,她抬起头,有些愧疚的道,“等娘赚了钱,就把钱还给你。你在这个家里,年纪最小,娘没能力送你去书院念书就已很对不住了,哪能让你赚钱养家?”
“娘,我可是家主呢。”杜锦宁说着,笑了起来。
她很喜欢她的家主地位。这样的话,做什么事都没有管束,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事。
看着杜锦宁欢快的笑颜,眼泪渐渐迷蒙了陈氏的双眼。
她的小女儿,本应该无忧无虑地被母亲姐姐保护着。可现在,她不光要谋划分家的种种,如今还要养家。
最难得的是,她还没有一丝抱怨。
“娘,饭做好了。”杜方蕙的声音从厨房里传来。
陈氏赶紧转过头去,用袖子抹了抹眼泪。
为庆贺分家成功,乔迁新居,今晚特意做了大米饭,还炒了杜寅生送来的腊肉。一家子围在火塘边,吃得格外香甜。
因两间房的床都不大,晚上陈氏是跟杜锦宁睡一张床的。
反正现在院门一关,她们怎么过日子别人也不知道,倒不讲究什么男女大防——本来也没男女大防可讲。
也不知是择床,还是别的原因,杜锦宁晚上躺在床上久久睡不着,听着陈氏均匀的呼吸声,她又不好乱动,只得闭着眼睛想着往后的日子怎么过。
陈氏对于未来的生活已有了安排,那就是佃别人的田来种,再做豆腐,养些牲口。这是农人最惯常的生活方式。但杜锦宁觉得,这样既辛苦又赚不到什么钱,还不如做些别的轻省的来钱的活计才好。
她前世是网络写手,自然也是个老书虫,看过无数的穿越种田文,自然知道许多女孩子穿到了古代农家,因着大吃货国对美食的孜孜追求,现代的烹饪手段比古代强太多了,所以大家都做美食去***如卤猪下水,做凉拌菜。
杜锦宁只吃过陈氏和姚氏做的菜,没去过城里大酒楼,对此没有调查,所以没法给出结论。但有杜云年对三个姐姐虎视耽耽,她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