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416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416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齐伯昆疑惑地盯着齐慕远:“不对啊。杜锦宁这孩子,十分有大局观,他能为百姓的粮食问题从翰林院调往润州,应该是个心怀天下之人。他现在一心只想要丹书铁券而不顾其他,你老实告诉我,他到底犯了什么罪?”

    齐慕远知道,不把实情告诉齐伯昆是不成了。他与杜锦宁的资历还不够,想要丹书铁券,需得齐伯昆倾尽全力的帮助。

    他先凝神感受了一下,确认院子里除了他跟齐伯昆,再没有别人,这才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道:“灭门大罪。”

    “什么?”齐伯昆高声叫了起来。

    “嘘,祖父,您小声些。”齐慕远道,“这件事,出我的嘴,入您的耳,不能让第三个人知晓,否则杜锦宁就死定了。”

    齐伯昆也知道自己失态了。只是事情太让人不可思议了,由不得他不震惊。

    “杜锦宁从小到大的事,我都清清楚楚。他怎么会犯下灭门大罪?什么时候犯下的?莫不是在润州的时候?”齐伯昆压低声音,猜想道,“背叛朝堂,里通外国?”

    齐慕远摇摇头,眼睛盯着齐伯昆,低声道:“祖父,杜锦宁……她是个女子。”

    “什么?”齐伯昆这一次比刚才叫得还要大声。叫完之后,他立刻捂住了嘴,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睛望向齐慕远,震惊得难以复加。

    “你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他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杜锦宁……她是个女子,是您老的孙媳妇。”齐慕远又缓缓道。

    7

 第801章 有天理吗?

    第801章 有天理吗?

    齐伯昆呆呆地望着齐慕远,半晌反应不过来。(全本小说网,https://。)

    杜锦宁是女子?这这……这怎么可能?

    杜锦宁怎么会是个女子?

    孙子这是跟他开玩笑吧?

    他可是看着杜锦宁长大的,打十岁起,杜锦宁就生活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齐慕远看祖父那样子,特别能理解他的心情。

    想当初,他得知杜锦宁是女子时的反应,比起齐伯昆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是个孝顺孩子,很好心地解释了一句:“真的,她是女子。当初她祖父母说她克父,要把她溺死,她母亲为了让她活命,就宣称她是男孩儿。这件事,当时只有她母亲和替她接生的外祖母知道。后来她就一直女扮男装。”

    “那她怎么想着参加科举考试?”这可是欺君大罪啊。

    “那时她大病一场,她大姐为一点买药钱,被祖父母逼着嫁给傻子,她三姐也要被二伯父卖到窑子里去。恰好关乐和关山长看中她的资质,要收她为徒,为了一家子不被折磨死,她就顺水推舟,拜了关山长为师。本来她不打算参加科举的,但见多识广后,她不甘心就这样嫁个蠢汉生儿育女。她觉得自己在农事上有天赋,所以总想为大宋做点什么。”

    齐慕远恳切地望着祖父:“她后来的做法您也看到了,她之所以拼命读书,进了翰林院后抛弃大好前程前往润州,就是希望能研制出新稻种,让天下百姓再不要像她小时候那样,过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也不需要靠吃难以下咽的苞谷为生。花了几年的时间,她做到了。”

    齐伯昆听到这话,比刚才听到杜锦宁是女子时还要震撼。

    “花了几年的时间,她做到了”,这句话,完全暴击所有朝堂上的官员,包括他齐伯昆。

    纵观科举出现以来的考生,有几人能以十五岁的稚龄夺得状元?没有,一个都没有。

    有谁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研究出高产稻种?没有,不光没有,想都不敢想。

    自唐以来,朝堂上工部的官员,有谁不想研究高产粮食品种?可谁做到了?几十、上百年以来,谁做到了?

    可杜锦宁呢?一年半的时间……哦不,就算从她在博阅书院庄子上时就开始了稻种研究,也才只有五年而已。

    五年,研究出新稻种啊,而且期间绝大多数时间里,杜锦宁都是用来读书、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了。她全心全意致力于稻种研究的,仅仅是一年半时间!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轻而易举就能成功,这还是人吗?这简直是妖孽啊!

    可现在,你告诉我这个妖孽她还是个女子,这还有天理吗?

    不是他老齐看不起女子,这时代的女子根本就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即便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女性掌权者,她们也只是心机深沉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夺丈夫或儿子的权,自己登上高位。她们跟才学无关。

    在齐伯昆眼里,女子就是囿于内宅,为了一丁点小利益就斗得你死我活的传宗工具。

    可现在,你告诉我像杜锦宁这种几百年来才出现一次的妖孽,不是男儿竟然是女子,这叫齐伯昆怎么不像被雷劈中一般,整个人都处于懵逼状态中。

    “她真是女子?”他犹不相信。

    齐慕远点点头:“真是。”

    他恳切地望着齐伯昆:“所以,您不用期盼我变成女人嫁给杜锦宁了。她是您孙媳妇,把她娶进来做齐家人就成了。”

    齐伯昆的眼睛像点亮了的灯盏一般,瞬间就亮了起来。

    “前提是,您得帮她要一块丹书铁券。”齐慕远旧话重提,打断了齐伯昆的美梦,让他迅速回到了现实。

    “这个……”他皱起眉头,思索起拿到丹书铁券的可能性来。

    现在他对此事的态度,跟原先大不一样。

    原先他不理解杜锦宁为什么一定要个丹书铁券,而不是更好的掌权,以便更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免得职位太低被人掣肘。

    现在知道杜锦宁是个女子,而且马上就能成为齐家人,成为他老人家的孙媳妇,这样聪明的人生下的曾孙子没准是个比他娘还要牛逼的天才,不用多言他就完全理解了。此时他跟打了鸡血一般,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非得卯足了劲儿要帮孙媳妇把丹书铁券拿下来。

    笑话,要是没有丹书铁券,就只有赵晤写的手谕,万一世家不认,赵晤被世家一逼就认了怂,非得杀杜锦宁的头,他齐伯昆岂不是没有了孙媳妇?就齐慕远这死小子那认死理的劲儿,非得出家当和尚不可。所以这丹书铁券是无论如何也要拿下的,哪怕他齐伯昆不做官,也得拿下。

    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院门外就传来了他那个长随的声音:“老太爷,老太爷,皇上下旨,宣传进宫。”

    来了。

    齐伯昆跟齐慕远对视一眼,都明白赵晤此时传旨是想做什么。估计就是商讨杜锦宁和高产水稻的事。

    “祖父……”齐慕远唤了一声。

    齐伯昆抬起手,止住齐慕远要说的话:“你放心,丹书铁券,我一定帮你拿回来。”

    说着,他站了起来,整了整身上的官朝,一步步朝院门外走去。夜暮下,他的腰板是前所未有的挺直,精神头是前所未有的足,日子似乎充满了奔头。

    皇宫里,赵晤已把官职上所有的空缺都思索一遍了。见了齐伯昆进来,不等他行礼,就朝他招招手:“爱卿,你来,你看看给杜锦宁哪个官职合适?”

    他指着自己列出来的官职道:“工部左侍郎你看如何?从从六品到正三品,那些人肯定会极力反对,但考虑到杜锦宁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咱们完全可以据理力争。”

    他又指了纸上的另一处:“如果不行,就吏部考功清吏司,或是东阁大学士。这两个都是正五品,跨度不大,但权力比工部左侍郎大多了。想来那些人宁愿他做工部左侍郎也不愿意他进吏部或成为东阁大学士,这样咱们就达到目的了。”

    他摸着才蓄起不久的胡子,笑得十分得意:“杜锦宁有了正三品的品阶,一旦别处有了空缺,朕直接调任他去补缺就顺理成章了。哈哈,十六岁的三品大员,朕非得让那些世家瞪瞎他们的狗眼不可!”

    卡文是什么?表示不清楚。每天直接在小黑屋里锁两千字,码够了就发文。至于卡不卡什么的,真不知道,完全不了解。天天说卡文,我莫不是一天要把整本书更完才不卡哩。

    另外,不要呼叫爆更什么的了。今天跟编编表示要努力,争取结文前爆更一次。编编告诉我想多了,我这本书在书城成绩不好,完全没资格上能爆更的推。所以,大家洗洗睡吧,别喊了,就算你喊破喉咙也没用。

    老规矩,第二更较晚,勿等。

    7

 第802章 老齐的忽悠之功

    第802章 老齐的忽悠之功

    “呃……”

    看到明显亢奋到了极点的赵晤,齐伯昆一时语塞。//全本小说网,HTTPS://。)//

    他要怎么说,才不泼赵晤的冷水呢?

    他只能先沉默不语,等赵晤冷静下来再说。

    其实不用他说话,只看他虽然脸上有笑容,笑意却不达眼底,赵晤的亢奋就去了一大半。

    赵晤敛了敛笑容,问道:“爱卿怎么了?莫非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齐伯昆摇了摇头:“皇上这样安排,于社稷有利,自然没有不妥。只是,皇上您为杜锦宁考虑没有?他没根基没靠山,进了京来,到了这样紧要的位置上,他会有什么下场?世家都能把手伸进皇宫里对大皇子下手,想来害一个小臣子的性命,完全是轻而易举的事。杜锦宁死了,皇上您还为他跟世家过不去不成?所以他死了也白死。”

    又是这个问题。

    赵晤顿时烦躁起来。

    他这个皇帝,做得束手束脚,什么都不敢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这种日子,他真是过够了。

    “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白白放着杜锦宁这样的人才不用,把他分派到遥远的省份去吧?如是这样,朕这个皇帝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想要别人卖命,自然要施以重恩。”齐伯昆道,“上次皇帝虽写了一份手谕给杜锦宁,但作用如何,皇上心里也清楚。不如,把杜锦宁手里的手谕换成丹书铁券吧。这种丹书铁券,是建国功勋或是武将立了大功才能获得的赏赐。杜锦宁研究出高产水稻,提升了整个大宋的综合国力,让外敌不敢轻举妄动,利在千秋,比那些武将的功劳还要大。皇上将丹书铁券赏赐予她,是对她大功的肯定。想来杜锦宁定然会对皇上感恩戴德,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丹书铁券?”赵晤皱着眉头道,“这东西要来干嘛?”

    除非杜锦宁通敌卖国,否则凭她的功劳,这辈子皇家人都不会要她性命。也就是说,这东西对杜锦宁完全没用。将一个没用的东西赐给杜锦宁做奖赏,赵晤觉得,换作是他,不要说感恩戴德了,不心生怨怼都是好的了。

    “上次皇帝赐下手谕,杜锦宁十分高兴。她当时就表示,如果能获得一块丹书铁券,她此生无憾。”齐伯昆扯起谎来,毫无压力,“皇上可能不能理解我们这些做臣下的想法。比如老臣我,钱财不缺,能吃饱穿暖足矣;官职大小不论,能为皇上和朝庭效力即可。但如能得到一块丹书铁券,老臣我便别无所求。试想,这世上于我们而言,还有比命更重要的东西吗?”

    生怕赵晤误会他,他赶紧又补充道:“当然,老臣无功,不敢奢望获得此物;但杜锦宁这有利于千秋万代的大功,就完全有资格获取一块丹书铁券。”

    赵晤想了想,觉得齐伯昆说的倒也在理。

    齐伯昆继续道:“而且,皇上从另一个角度想想,杜锦宁今年才十六岁,她如果寿命长,至少还要活上四五十年。她入仕才一两年,就立下了如此大功,皇上直接把她提拔到正三品或是大学士的位置上。那么,接下来她又立大功呢?皇上拿什么来奖赏她?莫不是要封爵不成?封了爵后她再立功呢?皇上该怎么办?赏无可赏,功高盖主,可她对皇上又忠心耿耿,皇上莫不是要砍她的头不成?”

    这话不说还好,细想起来,赵晤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是啊,身为帝王,最怕的就是对臣下赏无可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没法再掌控这个大臣,江山危矣。除了杀掉他,别无他法。

    可他真杀了杜锦宁,百姓的唾沫都能淹死他,他在青史上也要背上一个卸磨杀驴、不辨是非的骂名,遗臭万年。

    “所以皇上,这一次,您还真不能把杜锦宁的官职提得太高。只需往上提一提,最多从五品官,然后赐她一块丹书铁券即可。她为皇上出谋划策参与跟世家的争斗中,也怕世家拿她来做筹码,更担心她殚精竭虑,到头来却功高盖主主,皇上砍了她的头。赐她一块丹书铁券,既是对她此次大功的交代,又安了她的心。她此后定然会倾其所有辅佐皇上,助皇上实现千秋伟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