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36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36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寻了个椅子坐了下来,杜锦程瞧了瞧外面,见外面三人说话说得正起劲儿,应该听不见他们在里面的谈话,这才把刚才听到的两个消息告诉了母亲。

    张氏听了,细长的眉毛顿时蹙起,脸上露出不悦之色来。

    “娘,他们把咱们家当什么了?真当咱们挖了金山银山不成?”坐在一旁的杜方芸忍不住忿忿地道。

    她已经订亲了,这两年就得准备嫁妆。家里多拿一两银子回来,她的嫁妆就得少一些。

    “放心,你爹他是不会同意的。”

    张氏对于丈夫,还是很有信心的。

    杜云翼年轻时还十分有责任心,觉得他是长子,又接了父亲的活计,赚了钱就应该交给父母,替父亲养家糊口。可成亲之后,经过她的多番调教,现在杜云翼基本上已顾着自己的小家了,拿钱回来养父母,他没意见;但小二房、小三房都让他养,他就不乐意了。

    现在莫说杜云翼没有拿钱出来给二弟还赌债、供侄儿念书院的想法。即便有,他们小大房也拿不出那么多钱。

    7

 第71章 张氏出手

    第71章 张氏出手

    杜锦程是长房长孙,经过杜辰生和杜云翼这两代账房的教导,心里也是十分有成算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他低声道:“娘,我看还是叫爹进来,把事情跟他说一说才行,起码让他心里有个成算。祖父即便要钱,也不会说二叔欠赌债的,他知道咱们不会拿钱去给二叔填窟窿,必会找其他借口。爹要是一时不查,没准就松了口呢,到时候再反悔可就不好了,没的倒落得祖父埋怨。”

    “嗯,我知道了。”

    张氏家中是做生意的,自己也甚是精明。她低头思索了一会儿,又倾耳听了听外面的谈话,心里便有了打算。

    她站起身来,对两个儿子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别跟出来,自己则提着裙子走了出去。

    张氏在杜家地位不同,她坐到旁边听大家谈话,几个男人也没在意,继续谈论着他们的话题。

    张氏可不是来听聊天的,她寻了个谈话的空隙,插嘴笑道:“爹,过了年程哥儿也十七岁了,该成亲了,他岳父家也有这么个意思。我跟云翼想问问您老的意见,看看什么时候成亲比较好。”

    杜辰生一听,很是开心,道:“这事你们不提,我也要跟你们说的。先成家后立业,虽说程哥儿还在念书,但岁数到了,就成亲吧。至于时间,你们跟程哥儿岳家商议着办吧,我都没意见。”

    “爹和娘总这么明理儿。”张氏给杜辰生戴了一顶高帽子,看了杜云翼一眼,又道,“一旦程哥儿成亲,兄弟两人势必就不能住一屋了。城里那宅子,爹您也知道的,也就小三间,我们住一间,程哥儿兄弟俩住一间,芸姐儿住一间,多一间都没有。芸姐儿的亲事还没订,这房子也腾不出来,程哥儿成亲就没法儿住,以后有了孩子,更是住不下。”

    听得这话里的意思,杜辰生的脸色就变了变。

    小大房现在所住的宅子,还是当年杜云翼成亲时,杜辰生给买的。

    张家在城里也算得殷实人家,家里有两个铺子,做着糕点生意和绸缎生意。杜云翼娶张氏,张家当年不是大乐意的,嫌弃杜家家底不厚。无奈张氏看中了杜云翼的皮相,死活要嫁。

    张家老太爷当年还活着,就提出张氏不到村里来伺候公婆,而是居住在城里,杜家需得在城里买一处宅子。

    当时杜云诚还在念书,花费不小,家里钱不够。为了这桩婚事,杜辰生咬咬牙,最后借了一些外债,花了一百三十两银子买了一处小宅子,就是现在杜云翼一家所住的那一处。

    为了这事,家里勒紧了裤腰带好几年,才把这笔外债给还清。

    那处宅子,确实不大,只有三间房,院子也窄小。只是位置不错,临着正街,出入都方便。

    “那你们待如何?”杜辰生问道。

    张氏笑了笑:“县里现在开通了漕运,一下子热闹许多,地和房子都在涨价。爹您看我们是不是该趁着现在宅子涨价,及时地把宅子卖出去,再去偏僻点的地方换一处大点的宅子呢?”

    杜辰生的脸色便不大好看。

    他这几年虽然不大往县里去了,但终是在城里做了二十几年的账房,城里也有几个老朋友时常来往。对于城里的情况,他还是了解的。

    去年朝庭为了把南方的粮食和茶叶运到北方去,特地开凿了一条运河,而漓水县很幸运地正处在这运河的中南段。南来北往的船只路过这里,总有上来补充补给的,县里因此而繁荣起来。不仅靠码头的那片地涨了价,便是城里临街的宅子和铺面都涨了不少。

    当初杜辰生在城里买的那处宅子,虽不是完全当街,却也算是临街。整个县的宅子在涨价,那处宅子自然也不例外。

    但杜辰生却知道,漓水县并不大,偏僻的地方与临街的地方,距离也没多远,房价的差别其实并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房屋买卖还得交一笔税,这么一算起来,临街的宅子并不能换偏僻地方的一处大宅子。

    要换宅子,势必还得补差价。

    杜云年这几年每日到城里也不是白混的,跟那些三教九流的人接触,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城里的情况。杜辰生想到的这一点,他也想到了。

    他问杜云翼:“大哥,这些年你存了很多钱?”

    他这话,便有挑事的味道了。

    杜云翼为了少给家里钱,时常哭穷,回来就跟老爹老娘说自己月例银子多么多么少,平日里开销又多么多么大;遇上事儿,还会问杜辰生要银子。所以杜云年这话一出,杜辰生望着大儿子的目光便极为复杂。

    杜云翼虽不知道妻子说那话是什么用意,但哭穷却是熟门熟路的,当即苦笑一下:“我哪里有钱?平时我有多少月钱,拿回家多少,爹又不是不知道。”

    张氏在旁边接口道:“是这样的,爹想来也知道,我爹素来疼爱程哥儿,知道他要成亲,又知道我们的为难处,便说我们换宅子差的钱他帮出了,就当给程哥儿成亲时随的的份子钱。”

    听到这话,杜辰生的眉头皱了皱。

    张氏这说辞他是不信的。

    这些年,张氏总说娘家帮了她多少多少,家里孩子的穿戴似乎都是张家二老给张罗的,毕竟张家有个绸缎铺子,给外孙和外孙女做衣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张家人杜云翼也接触过多次,他没看出张家有多大方,对待张氏这个嫁出去的女儿也没见得有多好。最重要的是,虽说张家是在城里开着糕点铺和绸缎,但生意也不见得多好,一年能赚多少钱,那也是有数的,怎么可能拿出来填补嫁出去的女儿?

    张氏也是有兄弟的,侄儿侄女七八个,全家上下也有十几口。张家自己住的地方都不宽绰,怎么可能掏出钱来给张氏换宅子?

    姚氏端了个猪头进来,见得张氏正儿八经地坐在那里,跟几个爷儿们说话,而且说的还是换宅子的事,她便也正大光明地留了下来。

    此时听得这话,她忍不住插嘴问道:“那不知换了宅子后,那宅子写的谁的名字?”

    谢谢黎豆豆、珠妤500币打赏,谢谢闲庭漫步而不惑、晋南西、伊丽沙、风雨心动、mcj221、魅影*、书友20171005220554401、dorothies100币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月票和推荐票,也谢谢大家的鼓励。

    会好好写下去的,不断更不烂尾,么么大家~

    7

 第72章 矛盾起

    第72章 矛盾起

    原先买宅子,因为没有分家,杜辰生也担心儿子不给他养老,那处宅子是落在杜辰生名下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现如今杜云翼要换宅子,差价还是岳父补的,房契不可能还写杜辰生的名字。

    想来小大房想换宅子,不够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想把宅子落到杜云翼自己的名下吧?

    杜辰生和杜云年心里跟明镜似的,姚氏也不糊涂,故而才有了这句问话。

    张氏可一点也不怵,神情自若地道:“自然是落相公的名字。”

    杜云年和姚氏的脸色一变,转头看向了杜辰生。

    杜家没分家,那城里的宅子就有小二房一份。现在怎么可能任由哥哥嫂子把宅子独占了去?除非他们拿出七、八十两银子来,补偿小二房的损失。

    至于小三房,大家就没想过家业还有那一群孤儿寡母的份儿。

    杜云翼的脸色也不好。他不知道妻子为何忽然说起这个。虽说他们也商量过换宅子的事,但当时说的是让杜辰生拿一点钱出来,他们再凑一凑,换个宅子。这事跟张家可没关系,也没说过房契落在他的名下。

    毕竟没有分家,他这样做,杜辰生是不会同意的。

    一屋子的人都看着杜辰生,杜辰生却只沉着脸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姚氏见状,忍不住开口道:“大嫂,这不好吧?那宅子可是公中的,落的是爹的名字。”

    要是以往,张氏说话还会委婉些,可自打知道小叔子喜欢赌钱还欠了一屁股债,她就没啥顾忌了。如果杜辰生生气,正好闹一闹,把家给分了。否则,他们小大房有多少钱都不够给杜云年填窟窿的。

    她微微一笑,正要说话,门外却跑来一个孩子,正是杜锦福。

    他奶声奶气地道:“叔祖父,我祖父说,时辰差不多了,劳请你们过去祭祖。”

    杜辰生看看屋里的滴漏,果真是到了时辰了,连忙站了起来,道:“这事以后再说吧,先祭祖。”说着,背着手往外面走去。

    张氏忙叫屋里的两个儿子出来,姚氏也赶紧去唤杜锦寿。

    二房的祭品,早已在牛氏的指挥下,由陈氏和姚氏搬到大房去了。腊八节不需要去坟地祭拜,只需在家里烧香祭祀就成。女眷也不需要参与。

    杜寅生跟杜云昌已在家里等着了,见到二房人进来,扫了一圈,没看到杜锦宁,眉头一拧,问道:“宁哥儿呢?”

    杜辰生茫然地回头看了一眼,这才想起没通知杜锦宁。

    杜锦寿站到他爹身边,听到这话,他嘴快地道:“杜小四以往不是不参加祭祖的吗?找他做什么?”

    杜云翼父子三人也很疑惑。

    今天回来,看到小三房的人去了上房吃饭,他们就想问了,只是陈氏她们一直出出进进的,杜云翼也没找到机会问。这会子三人便都盯着杜寅生,想知道这段时间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杜寅生一听顿时心头火起,问杜辰生道:“宁哥儿现在还是没有资格参加祭祖吗?”

    杜辰生也知道大哥对杜锦宁的看重,连忙道:“我叫寿哥儿去找他。”说着对杜锦寿挥了挥手。

    杜锦程和杜锦德原先回家时,已查问过,知道在林婆子家的是杜锦宁和杜方苓了。

    杜锦德正要告知杜锦宁在哪里,却被杜锦程拉了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虽不解,却仍闭了嘴。

    杜锦寿不乐意去寻人,但见伯祖父和祖父的脸色都不好看,父亲也没反对,只得嘟着嘴去了。

    既要寻人,这祭祖就得稍等了,杜云翼趁着这个空当开口问道:“怎么今年的祭祖,让宁哥儿参加了呢?”还不惜耽搁时辰等他。

    说起这个,杜寅生的脸上就满是骄傲与得意:“云翼你还不知道吧?宁哥儿他有过目不忘之资,昨儿个博阅书院的山长要收他为亲传弟子呢。”

    说着似想起什么,他脸上的笑容敛了一敛,不悦地瞥了自家弟弟一眼,转头又和言悦色地对杜云翼道:“一会儿祭完祖,我跟你详细说说宁哥儿的情况。”

    说着,他又叹道:“咱们家出了这么个读书的天才,不容易啊,连见多识广的书院山长都稀罕得不行,抢着要收他为徒,偏咱们家还不知珍惜。你祖父在地下有知,还不定怎么生气呢。”

    这话是半点脸面都没给杜辰生留,杜辰生的脸顿时黑得跟锅底似的。

    杜云翼父子三人一听书院的山长要收杜锦宁为徒,一个个都瞪圆了眼睛。

    他们在城里,对书院的情况再清楚不过了。

    漓水县,就一个书院,而且还是京里的大官资助兴办的,师资也厉害,即便在整个省府都是有名的。可以说只要书院愿意收你,那么你一只脚就算跨入了秀才行列。那些落弟秀才们办的私塾,连书院的一根寒毛都比不上。

    杜锦程和杜锦德读这么多年的书,一心就想进书院。托了杜云昌好几次,想让他引见引见。但终究因为他们资质不好,成绩不佳,杜云昌已经很尽心帮忙了,他们仍然没办法进去。

    连个普通学员都没办法做,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