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357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357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不为名,这也是为民造福的大事。他身为皇帝,只能大力支持,不能拖后腿,除非他是昏君。翰林院的修撰其他进士能替代,但能研究出新稻种的人才却是奇缺。

    他丝毫不觉得杜锦宁在吹牛说大话。

    杜锦宁年纪虽轻,但表现出来的才华却令人瞠目,而她所写的折子与话本《种田记》,都表明了她在这方面有着不一般的才能。而齐伯昆前几日给他介绍杜锦宁的生平时,也屡屡提到她在这方面的天赋。

    这样聪明而有天赋的人,没准真能研究出新稻种来。

    可让赵晤犹豫的是,杜锦宁表现出来的才华远远不止农业方面。他天马行空的思维,独特的见解,给赵晤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振兴商业、还是海外贸易、对国家的策略等等,只要跟她谈一席话,似乎就能豁然开朗,思维大开,这与那些只知道唯唯诺诺、满嘴四书五经的大臣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他更想把杜锦宁当成首辅一样的存在来培养,他需要这样的人才。他需要像杜锦宁这样的人辅佐在他身边,与他共创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大宋。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果你继续留在翰林院,朕以后定然会把你当成像齐大人这样的大臣来培养。”

    这话的份量就很重了。

    齐伯昆是什么样的存在?他目前虽只是正二品,吏部尚书,似乎还不是大宋最顶尖的大臣,但那是赵晤目前还需要他在这个位置上,帮着他调整先皇留下的官员的位置。而实际上,他早已成为了赵晤第一心腹大将,迟早要坐上一品大员的位置。

    把杜锦宁当成齐伯昆这样存在的官员来培养,可以说赵晤许给他的前途十分光明,这完全是一条康庄大道。

    顿了顿,让杜锦宁消化一下这句话的从妲,赵晤这才继续道:“所以,你现在要做决断,是继续留在翰林院呢,还是希望外放?”

    担心杜锦宁为了面子问题说违心的话,他又补充了一句:“朕希望你能继续留在翰林院。你所说的优质稻种朕固然期待,但这完全可以推迟三年。有你提出来的双季稻和再生稻,只要不出天灾人祸,朕相信粮食问题暂时还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齐伯昆就在一旁朝杜锦宁猛使眼色,希望她顺着皇帝的意思来回答这个问题。

    杜锦宁却故意不看他,拱手道:“臣想好了,臣愿意外放。”

    她这个回答大大出乎了赵晤的意料。

    他都把话说到那个份上了,杜锦宁还这么固执已见,这是傻呢,还是真一心为公呢?

    齐伯昆更是着急上火,这孩子莫不是脑子进水了吧?放着康庄大道不走,偏要选一条崎岖小路,到底图什么?这孩子一向聪明绝顶,怎么到了关键时刻,就跟猪油蒙了心一般执迷不悟呢?

    “你真想好了?”

    “真想好了。”

    赵晤无奈:”那好吧。不过要封你个什么官,朕还得好好想想。等想好了,朕再叫人召你,你先退下吧。”

    待杜锦宁退了出去,齐伯昆急道:“皇上……”

    赵晤摆摆手:“别急,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非翰林不入内阁,不过是民间的说法,大宋律例中又没这一条,朕到时候就是提拔杜锦宁又怎么的,谁还敢反对不成?”

    顿了顿,他又补充了一句:“齐慕远那里也一样。”

    齐伯昆这才把心放回了肚子里,诚心诚意地深深一揖:“皇上英明。”

    7

 第695章 州同知

    第5章 州同知

    回到翰林院,杜锦宁就把她要外放的消息告诉了齐慕远。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她本以为齐慕远会露出失望的情绪,或是会生气。

    却不想齐慕远却很是高兴:“我也要离开翰林院了,没想到咱俩又想到一起了。”

    杜锦宁大吃一惊:“你也要离开翰林院?去哪儿?”

    “去大理寺。”齐慕远道,“有些事,不能与你说,以后你自会知道。”

    杜锦宁没有追问,不过心里却挺高兴。

    他们以前一起上学,一起考科举。虽说每次她都稳压齐慕远一头取得第一名,但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有前世活了二三十年的经验。齐慕远可是地地道道的古人,年纪又小,能与她比肩相差不远,已是十分优秀了。所以说他们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大。如果不是她重生,她与齐慕远谁更优秀还是两说呢。

    但这种相差不远的情形,会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发生变化。现在他们已成年,又都入了仕,以后的路怎么走,又能走到什么样的高度,就各凭本事了。

    如果齐慕远是跟关嘉泽他们一样的存在,杜锦宁自然没什么想法,大家各随机缘,尽力就好。

    可齐慕远既要成为她的伴侣,她自然希望他能更优秀,能与她站在同一高度,甚至比她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她对他的要求更高。

    虽说在翰林院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但有邓易三人在,小萌新想出头,很难;起码得再混个三年,混到邓易那个地步,才有可能接触到更多东西,学到更多知识,接触到更多人脉。而现在这三年,基本上就是整理一下现任皇上的起居录,再把先皇的资料拿来,修撰先皇在位时的那段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但这些年,齐慕远跟她把藏书阁的书都看了一遍,史书自然也熟知,并不需要再去温习一遍,而且还用三年的时间。

    因为自身的特殊,杜锦宁自己不能走寻常路;齐慕远想跟她在一起,自然也不能走寻常路,而是需要走捷径,迅速成功,以获取和掌握更大的权力与力量,让她能成功蜕变,两人才能最终在一起。

    现在,他不声不响就去了大理寺,而且还不能把其中的关窍告诉她,可见甚是机密。他不说,但通过他透露出来的这种信息,杜锦宁就能猜测赵晤应该是把他手里的一些秘密力量交给了齐慕远。

    因为有齐伯昆在,所以齐慕远尽得赵晤的信任。他是新人,能力也强,个人意愿还希望去大理寺,赵晤把某个力量交给他便顺理成章。

    齐慕远掌握这样的力量,再加上她的运筹帷幄,想来让她金蝉脱壳不是难事。

    两个人肩并肩一起拼事业,携手共进,一起面对风雨,这才是她最喜欢的情侣相处模式。

    “那你什么时候走?”她问道。

    “过几天。”

    杜锦宁很好奇,看看外面没人,她忍不住问道:“你怎么会去大理寺的?”

    “我直接找了皇上。”齐慕远道。

    “什么时候的事?”

    “就你被沈郎中暗算那次事情之后。”

    杜锦宁心里一动,望着齐慕远道:“你是为了我?”

    齐慕远点点头:“自然,要不我也没这么着急。”

    杜锦宁心里涌上一股暖意。她望着他,甜甜一笑。

    齐慕远的手举了起来,旋即又放下了。

    “你别这样冲我笑,我会忍不住的。”他认真道。

    杜锦宁自然知道他想干什么,忍不住伸出手点了点他的额头:“齐慕远,我发现你满脑子龌龊心思。”

    “这怎么叫龌龊?这叫情难自禁。”齐慕远狡辩道。

    “哼,我懒得跟你说。”杜锦宁轻哼一声,转身回了自己屋子。

    齐慕远自然不会在这个地方对杜锦宁动手动脚,见她离开,他也没追出去,低下头继续做自己的事。不过想想以后再不能这样跟杜锦宁朝歹相处了,他的心情又有些惆怅。

    隔了两日,赵晤在快要散朝的时候,宣了一道旨意,原翰林院修撰杜锦宁改任两浙西路镇江府润州同知,从六品;原翰林院编修齐慕远改任大理寺右寺寺副,从六品。另原殿试的传胪及第五名、现任庶吉士的两位进士进翰林院,替代他们的职务。

    这个圣旨一出,满朝哗然。

    非翰林不入内阁,可见在翰林院任职的重要。皇帝近臣,虽说伴君如伴虎会有一定的风险,但同样也意味着获得更大的机遇。

    离皇帝远了,你在外面累死累活的也没人知道,更不用说功劳;但近臣就不一样了,稍微吃些辛苦,皇帝就会将你记在心里,予以嘉奖。

    而且,按照惯例,京官放外任,一般都是提升一两级。齐慕远还好,离开翰林院后,从正七品升至从六品,算是升了一级,又是去的京中六部,除了感觉失去了帝心,其他都还好。

    但杜锦宁就惨了,原先在翰林院时就是从六品,结果放到外地去做地方官,竟然还是从六品,而且还不是正职,只是个副职,这里面传达的意思,那就耐人寻味了。

    世家的人在想,肯定是杜锦宁得罪了皇帝,所以被踢出来了,世家顿觉人心大快;而非世家的人则在想,会不会是世家发力,逼得皇帝不得不把杜锦宁从翰林院里踢出来的呢?为了掩饰这一服软的行为,所以把同一期的齐慕远也弄出来?

    满朝大臣都在揣摩这件事的含义,邓易等三位老翰林更是惊呆了。

    他们看到杜锦宁被皇帝召见好几次,齐慕远也被单独召见过,还以为这两人圣眷甚隆,十分得皇上青睐呢,三人的心态还为此失衡过,觉得这真是看脸的世界,脸长得好看比什么都强。甚至有人还在心里恶毒地猜测这两人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迷住了皇上。

    却不想转眼他们两人就没什么好下场。

    不过不对啊,杜锦宁没后台没背景,得罪了皇上自然会被下放,但齐慕远有齐伯昆那么个祖父在,就是得罪了皇上也有转圜的余地,怎么这么容易就被踢出翰林院了呢?虽说去的是六部,还升了一级,但离开了翰林院,以后想要爬得更高走得更远就不可能了。

    大家明儿见

    7

 第696章 飞蛾扑火

    第6章 飞蛾扑火

    这一届仅剩的一棵硕果姚荣观见此情形,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连累到自己身上。//全本小说网,HTTPS://。)//

    本来照他的性子,在杜锦宁和齐慕远来收拾东西的时候,肯定要说两句得意的酸话的。但因为担心落入皇上眼里,他竟然躲在屋里不出来,连相送都没有。

    杜锦宁和齐慕远都是要做大事的人,哪里在乎这些人?收拾了东西跟邓易打了声招呼就离开了这呆了一个月的翰林院。

    倒是邓易老江湖,对两人还挺客气,与魏通、陶文居三人把杜锦宁一直送出了翰林院大院,这才回了各自的屋里做事,没敢对此事有半句议论。

    这件事,赵晤、齐伯昆、杜锦宁、齐慕远几个当事知情人自然心知肚明;其他人是事不关已,议论两句就作罢了。关嘉泽、梁先宽等人闻讯赶来,得知是他们自己所求之后,便也没多说什么了。

    唯有鲁国长公主,听说杜锦宁被外派去了外地做个小官,当即还以为是母亲使的手段,自责得不行。她又不敢去找郑太后闹,打听到赵晤那里没大臣,就直接闯了进去。

    “皇兄,您为何要把杜锦宁派遣到外地去?他怎么得罪你了?”

    赵晤很是诧异。赵明月想嫁给杜锦宁,而郑太后不允的事,他并不知晓。

    一想他就觉得不对了:“这跟你有何关系?”

    赵明月差点就想求哥哥给自己和杜锦宁赐婚了。

    但一想这事哥哥肯定不敢擅自作主,一定还是会回头问过母亲,到时候再惹来母亲大怒就不妙了,没准她就不管不顾地给自己胡乱指一门亲事,那样的话事情就没办法挽回了。

    这么一想,她也不敢造次,扯了个理由道:“五皇兄不是跟杜锦宁交情很好吗?我听他多次赞过杜锦宁有才,所以才来问一问。”

    见赵晤注视着自己,满脸的不信,她只得半真半假地一跺脚,道:“外面传那《种田记》如何如何,我便让人偷偷买来看了嘛。所以听说杜锦宁被遣,就关心一下,没什么了。”

    这个理由倒是站得住脚。

    赵晤自己看了那话本,对作者也是佩服得紧,也曾对作者产生过仰慕的心。赵明月因为喜欢话本而来帮话本的作者说话,这也不是不可能。

    对外不提拔杜锦宁和齐慕远的品阶是因为担心世家察觉到他对两人的看重而进行打压,对于自己的妹妹,他自然是没什么不能说的。

    他道:“他没有得罪我。去外地任农官,是他自己要求的。”

    赵明月不信:“怎么可能?难道他就不知道在翰林院呆三年意味着什么吗?”

    赵晤叹道:“这世上,总有那种才华横溢却又心志坚定的人,一心奔着自己的目标前行,百折而不挠的。我对他们,唯有敬佩,不敢有半分轻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