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353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353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锦宁见状,倒松了一口气。

    回到翰林院,就见齐慕远面带焦虑地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见了她回来,忙迎上来,问道;“怎么这么久?”又问,“吃过饭没有?膳堂送来的饭我给你留着了。你要吃的话我给你热一热。”

    闻讯跟进来的魏通听了,笑道:“没想到齐大人还是个体贴人。”

    杜锦宁扫了魏通和从屋里出来的姚荣观一眼,笑着对齐慕远道:“没吃呢,我自己来就成。”

    说着又向魏通问道:“魏大人是否有事要交待?”

    魏通自然是来打探消息的。

    此时见杜锦宁一副急着回屋吃饭的样子,他就不好长篇大论了,只道:“邓大人叫某来问,皇上那里可有什么旨意?”

    杜锦宁摇摇头道:“皇上知晓《种田记》是我写的,所以十分感兴趣,问的问题就多了些。问完了就叫我退下了,倒没说有什么旨意。”

    她笑了笑:“就算皇上有什么旨意,也不会让我带来,肯定会派太监给承旨大人下旨的。”

    魏通讪讪一笑:“既如此,就不打扰杜大人用膳了,我去前头了。”说着,转身离去。

    杜锦宁也没理姚荣观,径自进了齐慕远的屋子:“饭在哪儿?我拿去热。”见姚荣观没跟进来,她这才小声对齐慕远道,“我跟你祖父在殿前吃过了。”

    ……

    大殿上,杜锦宁走后,齐伯昆又被赵晤叫到了书房,赵晤问道:“如果我要派人去广东主管工商事务,齐大人觉得派谁去好?”

    齐伯昆一听就知道赵晤的意思了,问道:“皇上可是想派杜锦宁过去?”

    赵晤点点头:“这些建议是他提出来并完善的。杜锦宁虽年轻,但思维敏捷、眼界开阔。你以前也夸过他能力出众。朕觉得,派去管这事的人非他莫属。”

    齐伯昆没有说话。

    他知道赵晤的话还没说完。

    果然,赵晤接着就道:“可他才入翰林几日,还没得到培养与历练。就这么派他放外任,朕舍不得。”

    杜锦宁这人才华如此出众,他是想把杜锦宁当成弘股之臣好好培养。就这么放出去,他担心杜锦宁以后入内阁时要被人诟病。

    “再者,他什么政绩也没有。忽然把他外放,且提升一两级,朕拿不出什么理由来说服众位大臣。”

    齐伯昆也不赞成杜锦宁放外任。

    杜锦宁是他十分看好的后辈,他期望杜锦宁能入内阁,在他致辞仕之后辅佐赵晤将大宋治理得更好。

    他想了想,道:“其实臣有个很好的人选。”

    “哦,是谁?”赵晤问道。

    “关乐和。”

    “关乐和?”赵晤皱眉想了想。

    朝庭的大臣太多了。像关乐和这种,虽然有资格上朝,却站在最末尾,完全没有存在感的官员,赵晤对他完全没有印象。

    回上一章书友提出的疑问:《新唐书》第二十二卷记载:“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也就是说,日本早在武则天登基之前己经改国号为日本。在写之前杳过资料的,否则不敢乱写。

    7

 第687章 论好弟子的重要性

    第687章 论好弟子的重要性

    齐伯昆解释道:“关乐和是工部屯田清吏司的郎中,前段时间还创造了犁田的代耕架。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他这么一说,赵晤对这个官员就依稀有了印象。主要是这个代耕架,经过工部的官员检验作用还挺大,在没有牛力的情况下,能让人省许多力气,因此他当即就晋升了这个官员的官职。

    见赵晤点点头,似乎想起是谁了,齐伯昆继续道:“想当初,杜锦宁家境贫寒、处境艰难,不光没能念书,连活下去都困难,是关乐和对他伸出了手。杜锦宁这孩子仁义,这一路考上来,许多人见他资质极佳,都表示可以收他为徒,可杜锦宁愣是拒绝了,只拜了关乐和一个人为师。杜锦宁从出生起没有父亲,一直把关乐和当父亲一样看待;而关乐和也向来将他当儿子。他们两人说是师生,其实更像父子。”

    “哦?”赵晤没问关乐和,倒是对杜锦宁的情况十分感兴趣,问齐伯昆道,“杜锦宁的事情,你能不能跟我说说。”

    齐伯昆是打心眼里喜欢杜锦宁,也是生怕她表现得太过出色,引起赵晤的怀疑,这才有意这样说话。

    他对赵晤派人去保护杜锦宁却又不告诉她,心里是有想法的。只是这是皇命,赵晤说不能告诉杜锦宁,他有心私下里想提醒杜锦宁一句,却也不敢。

    毕竟知道有人监视或保护自己,和不知道,行为举止上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一旦露馅,他倒没什么,但赵晤恐怕对杜锦宁会更加怀疑,以为他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所以他有意地把杜锦宁的情况说给赵晤听。

    见赵晤果然问起杜锦宁的身世,齐伯昆立刻将她从小到大的事挑重点说了一遍。

    末了他道:“这个孩子,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他跟我那孙子更是情同手足。”

    说到这里,他的嘴角泛起一抹微不可察的苦笑,不过还是不含一点私心地把话说了下去:“这孩子聪明、睿智、仁义,心怀天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皇上刚才说要培养他,臣十分赞同。臣恳请皇上善待于他。”

    赵晤点了点头:“朕会的。”

    在他七岁的时候,齐伯昆就被先皇派来教授他《孟子》,君臣之间互相十分了解。齐伯昆看似随和,其实眼光极高,从不轻易夸赞于人。便是他自己,都没得齐伯昆如此高的评价。由此可见杜锦宁确实出色,他没看错这个臣子。

    “多谢老师为朕发现并培养一个人才。”赵晤真诚地对齐伯昆拱了拱手。

    齐伯昆连忙避让开去,问道:“那关乐和……”

    “就派关乐和去吧。”赵晤道,“以关乐和与杜锦宁之间的关系,关乐和过去,就相当于杜锦宁过去。而且关乐和毕竟有为官的经验,年纪也在那里,更让人放心,派他去,其他大臣也不会多说什么。”

    齐伯昆点点头。

    杜锦宁十五岁,才中进士入官场没几日,忽然被任以这样的重任,其他心腹大臣们必然反对,御史的折子更要像雪片一般飞到赵晤的御案上面来。

    相比起杜锦宁,派遣关乐和就显得顺理成章多了。

    “巡抚正三品,知府正四品。关乐和这个职位是新设的,品阶太低他不好行事,就给他从四品吧。”赵晤道。

    齐伯昆点点头:“甚好。”不过他知道,皇上给这从四品,必然是看在杜锦宁的面子上。

    于是关乐和在杜锦宁进京后,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从正六品到正五品,再到从四品,直接连升了三级。而且,还全是因为杜锦宁的缘故。

    可见收一个好弟子是多么的重要!

    ……

    且说赵明月跟着母亲从大殿回了后宫,又被母亲耳提面命地教训了一通之后,回到自己寝宫便倒在床上,用力地捶打着褥子,嘴里“哇啦哇啦”大叫。

    滚了两滚之后,她坐了起来,十分有派头地命令她的大宫女:“你让王威去纪府一趟,跟纪夫人传个话,叫她和她家姑娘去杜府里攀攀交情,套套那个陈立的话。我就不相信她不怕死。克妻的传言肯定是假的。”

    大宫女诚惶诚恐,恨不得自己耳朵聋了:“公主,您就饶了奴婢吧。这要让太后娘娘知道了,奴婢跟王威的小命就没了。”

    “你要不去,现在小命就没了。现在没还是以后没,你选一个。”赵明月仰起秀气的下巴,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

    大宫女苦笑。

    公主倒不会真要她小命,但撤她的职把她撵到宫里其他地方去还是有可能的。毕竟不管哪个主子,都不会要一个不听话的下人。便是太后娘娘,恐怕也不会给女儿要一个这样的下人。所以她别无选择。

    依赵明月的话去给王威传了命令,回来后她便劝赵明月道:“公主,您这又是何必呢?您这样金尊玉贵,不管他克妻是真是假,也不能犯险。您这样,会让太后娘娘和皇上不高兴的。到时候直接把他处置了,您这不是害了他吗?”

    赵明月以手托腮,深深地叹了口气:“刚才大殿里的谈话你也听到了。除了他,还有谁有这样的才华,又有谁有这样的雄心?我不挑这样的男人,莫不是还要退而求其次,嫁那些歪瓜劣枣不成?”

    “可他克妻啊。”

    赵明月摇摇头,十分自信地道:“可我不信。任我尊贵的命格,他想克我,也不容易。”

    “其实太后娘娘说的齐大人也不错啊。上次奴婢偷偷看了一眼,长得不比杜大人差,还是探花,才学肯定也不差,家世又好。奴婢觉得,他倒比那杜大人强。最重要的是他不克妻。”

    赵明月鼻孔朝天地轻哼一声:“可惜本公主看不上。”

    大宫女叹了一口气。

    沉迷于爱情的女子,就跟喝了迷魂汤似的,怎么拉也拽不回来,一心一意只往那深渊里去。

    赵明月看看窗外,见里外都是自己的心腹,她偷偷摸摸地书架上拿下一本《庄子》,翻开来,里面却是《射雕英雄传》的内容。尽管已看过两遍,可她还是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大宫女见状,暗自摇头。

    泠水是亲妈,不会虐男主和女主的哈。一切女配和男配都是爱情的润滑剂。大家要相信泠水,相信道路是坎坷的,前途是光明的,爱你们,么么哒。嗯,应书城书友的要求,每天要有一句结束语,那么打声招呼:今天就到此了,明儿见

    7

 第688章 打算

    第688章 打算

    杜锦宁那日下衙的时候回到家里,就听姚书棋来报,说纪夫人带着她的女儿来过,还愣是要让她女儿去找陈立玩。(全本小说网,https://。)

    杜锦宁头疼:“她们到底想干什么?”

    纪舒因为赵昶的缘故,并不敢多跟其他大臣结交,以免引来皇上对赵昶的猜忌。所以哪怕是纪老太太大寿,他也没请什么人,最多不过是跟他交好的两三个好友——都是五六品的小官,以及纪家的亲戚和邻居。

    所以纪夫人也深居简出,很少跟其他官员家的夫人交际。而且上次她过府来帮赵明月传话,杜锦宁也看出来了,这人大概是因为跟皇子有亲,性子比较傲,不大看得起陈氏这样寒门出身的人。

    因此两家虽比邻而居,却很少来往,不过是纪老太太大寿时她上门去贺寿一回,她考上状元的时候纪舒上门来庆贺过,算是还了礼。除此以外再没走动。

    现在纪夫人忽然携女儿过来,而且还是在她今天遇到赵明月之后,要说这两者之间没什么关联,打死她都不信。

    虽说女客过来,姚书棋即便是管家,因为男女有别也不可能去招待客人,但这不妨碍他事后把一切都打听清楚。

    他把他们母女的言行大致说了一遍。

    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套近乎以示亲热,倒没说什么别的。

    “随她们吧。她们来做客,咱们总不能把人拒之门外,她们想来就来呗。”杜锦宁摆摆手。

    她都有克妻之名了,太后娘娘总不可能再把赵明月嫁给她吧?皇帝之妹啊,又不是嫁不出去。太后可是赵明月的亲娘。

    “表姑娘怎么样?”杜锦宁问道。

    这位表妹到家里来,因为怕她心生绮念,杜锦宁向来不跟她打照面。而且陈立是陈氏的侄女,陈氏也不可能亏待她,所以杜锦宁很少关心陈立的事,免得让人误会了去。

    而担心会影响陈立以后的生活,陈氏出去交际的时候也很少带她出门,有客来的时候也不怎么让她出来见客,所以陈立便成了深闺里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现在有个同龄人来跟她说话,没准她挺高兴。

    果然,姚书棋便道:“表姑娘挺高兴的,跟纪姑娘聊得很开心。纪姑娘还约她过纪府玩,表姑娘没敢应下,说得问问太太。太太没允。”

    “虽说不知她们来干什么,但纪家母女是带着某种目的来的,还是不要让表姑娘过多接触吧,免得出了什么事,着了别人的道。”杜锦宁道。

    上次见面,她就发现陈立太过内向自卑,多出去走动对她有好处。但纪家母女的动机明显不纯,想想赵明月那胆大包天的样子,还是小心些好。

    姚书棋也点头赞同:“老奴会提醒太太的。”

    杜锦宁看了远处那两棵树一眼,挥手道:“行了,没事了,你且去吧。”

    ……

    齐家,累了一天回家的齐伯昆手里拿着一封信,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