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311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311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为什么不直接写著作呢?”姚书棋又问。

    杜锦宁摇摇头:“著作肯定是要写的,不过条件还没成熟。话本就是一个铺垫。”

    她的年龄摆在这里,这几年又一直在读书。虽说一直在进行稻田种植研究,可那些老农种了一辈子的地,岂不比她要强?她的著作,需得在做了司农官,接触了大量的农田种植资料和进行实践考证之后,才能被写出来。否则,别人就会说她抄袭,或是干脆说她剽取别人的成果。

    所以,她先写一部话本,引起大家的争议,待条件成熟了再写一部著作,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姚书棋和庄越好歹跟了杜锦宁这么久,她这么一说,两人便反应过来了,深觉自家少爷想得极为周到。

    “只是,写话本会不会对您的会试有影响?我是指名声上的。”姚书棋问道。

    杜锦宁摇摇头:“我写话本的事,静王和杨云涛大人都是知道的,真要有影响也避免不了了。而朝庭也没规定,写话本的人不能进学取仕,怕什么。”

    姚书棋便放下心来,道:“少爷您觉得有必要,去做就是了,我们一切听您的吩咐。”

    7

 第603章 话本与花店

    第603章 话本与花店

    庄越也起身道:“少爷放心,开书铺是咱们的老本行,只要您一声令下,十个八个我都能一下子开起来。//全本小说网,HTTPS://。)//”

    杜锦宁点点头;“也不必多,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开一个书铺就可以了。除了发行我的话本外,就卖一些常规书籍吧。以后我再写著作或是话本,也在这五家书铺里卖。”

    “如此的话,这些书铺的生意怕是不怎么好。”庄越皱眉道。

    杜锦宁跟梁先宽合伙开的书铺,跟桂省的书铺走的是同一个路子,即组织写手写话本,再收集各地各届的科举试卷文章进行印发,顺便搭着卖文房四宝和常用书籍,还有字画。杜锦宁现在避开这些,只卖普通书籍和文房四宝,等于是避开了赚钱点,没有一点新意,生意肯定不会很好。

    虽说这些书铺不至于亏钱,但没赚钱,在庄越这样的生意人看来,就是吃了大亏了。

    杜锦宁笑道:“不会吃亏。你不是现在还在发愁做什么生意吗?我看不如开花店吧。”

    “花店?”庄越疑惑地问道,“什么花店?”

    这古代,还真没有正儿八经的花店。卖花的地方倒是有,却是类似于花鸟市场这样的地方,一个城市只有一个,且鱼龙混杂。

    杜锦宁便把现代花店的经营模式跟庄越叙述了一遍,道:“咱们的花店可以卖花,还可以卖各种花卉及谷物种子。与农业或种植有关的书也可以印来卖,甚至哪家种花种得不好,你还可以派咱们的花匠去给他家做指导。”

    “另外,哪家有喜事,你也可以叫人上门去推销,用红色的鲜花给他装点大门、迎亲的马车还有新房。哪个店铺开业,你也可以让他的朋友租一个花篮摆在门口,上面用红绸写上朋友的名字,以示庆贺。”

    庄越越听,眼睛越亮,便是姚书棋也在一旁眼冒精光。

    “太好了,少爷,您那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能想出这样好的法子?”庄越兴奋道。

    杜锦宁摆摆手:“我刚才说的那些书铺,可以开在花店旁边,或是干脆就在花店里辟出一角来做书铺也行。这样一来方便管理,二来也沾些人气。”

    “好,就这么做。”庄越道。

    当初在桂省跟梁家合作建造园林,梁先宽自然不肯放弃京城这么个大市场,早在一年半前就在京城就开始了园林建造。而两家的合作里,花卉种植这一块,杜锦宁是独立出来的,并不跟梁家合作。杜家提供园林建造所需要的植物花卉,并提供设计图纸,梁家则是负责土木方面的建造。

    所以杜锦宁在京城的郊外的茶园旁边,是有一块花卉植物基地的。现在庄越要开花店,直接在基地里拿花就行,根本不用另外筹备,可谓是得天独厚。他们这花店,也就可以说开就开,不用等待植物种植的时间。

    庄越有了新项目,也不顾此时天色已晚,急匆匆告辞出去或买或租店面去了,杜锦宁吃了些点心,就开始着手思索起新的话本来。

    她不打算再做公抄公,而是自己写一部话本。在这部话本里,男主在种植方面十分有天赋,他又学习了前人留下的关于农业种植方面的书籍——即大宋现有的农业书籍。杜锦宁过目不忘,所以这些农业书籍她看过并理解之后,能很好地把知识融汇贯通,并对里面的知识加以甄别,很巧妙的加入在故事情节里,让男主在种植中慢慢理解和领悟书籍里所讲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算是男主的金手指。在故事中,男主一步步地成长起来,并在做了官后将这些知识传播出去,辅佐皇帝开创了一个昌隆盛世。

    这是现代网络文学里最常见的yy套路,但不可否认它之所以受欢迎,是它实现了人们在现实里不能实现的理想。杜锦宁相信,这部话本是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喜爱的。

    而在取得了阅读的愉悦与快感之余,还能获得大量的农业知识,接受到书中所传达的农业生产理念。这样一部话本,必然会引起仕大夫们的重视与争执,从而让杜锦宁的名声传扬出去。

    这种名声与儒学名声又不同,它利国利名,却又因为技术性强、学术意味浓郁,没有什么攻击性,不会引起那些政治大佬们的打压与反感。

    接下来的日子,杜锦宁按步就班的上着学。本来对她总心怀不善的苏峻现在不敢再招惹他们,夹着尾巴做人,其他同窗则释放善意;而太学里的先生们,比起桂省的先生水平要高出一大截,杜锦宁在太学里的日子简直如鱼得水,十分开心。

    庄越的花店和书铺也很快就开起来了。他按着杜锦宁所给的经营思路去走,很快花店的生意就红火起来。而杜锦宁所写的那部话本的第一集,也在二十多天后开始付印出售。

    不过因杜锦宁又披了新马甲,且书铺也没什么名气,书印出来后卖了几天,也才卖出去一两本。

    庄越知道这部话本对于自家少爷的重要性,未免心里焦急,来向杜锦宁讨主意:“少爷,其实这话本如果放在我们跟梁家合作的书铺出售,销量会好得多。现如今放在新开的书铺,客人寥寥无几。”

    “不急,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赚钱,而在于它的政治目的,所以就这样卖,让她慢慢发酵才好。太过刻意反露了行藏。”

    相对于满脑子生意经的庄越,姚书棋跟在杜锦宁身边,耳濡目染之下,政治敏感性比庄越要强得多。

    他闻言也点头赞同杜锦宁的观点:“对,就按少爷说的,慢慢卖就好,不着急。现在不声不响的,不会引起敌对势力的注意;等少爷取仕时再引爆这话题,大家就会发现这本书已卖了几个月了,再不喜欢也不能用‘哗众取宠、投机取巧’来攻讦少爷。”

    庄越恍然:“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回去之后他就调整了销售战略,不再像原先那般倾尽全力来推销这本书,而是把它放在不显眼却又不偏僻的位置上,店小二们也不再卖力地推销,只在有人问及时这才拿出来给客人翻阅一下。

    7

 第604章 反应(第三更)

    第604章 反应(第三更)

    庄越觉得杜锦宁那本新话本卖得不显山不露水,而且销量也不大。全本小说网;HTTPS://。.COm;虽随着读者买了之后口口相传,时不时会有人跑来买上一本,但跟以前杜锦宁写《射雕英雄传》时排长队疯抢、街头巷子全都是讨论话本情节的情形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杜锦宁那本新话本还是入了有心人的眼。

    这个有心人就是赵明月。

    其实赵明月对杜锦宁久仰很久了,她第一次知道杜锦宁的名字时是在看了《射雕英雄传》这些话本后。

    本来话本这东西是不许带进宫的,但赵昶太喜欢杜锦宁写的《射雕英雄传》等几部话本了,而且这些还是杜锦宁亲自送给他的,十分具有记念意义,所以他从桂省回来的时候就偷偷带进了宫。

    没想到被偶尔去他寝宫玩的赵明月发现了。

    赵明月看完这些话本后,也跟赵昶一样成了书迷,还用揭发赵昶来逼着赵昶介绍作者。赵昶被妹妹缠得没法,只得把杜锦宁说了出来,还讲了杜锦宁的一些事情,比如她写的几本话本,比如杜锦宁的儒学思想,还有在祁元道讲学时被杜锦宁气吐血的事。

    赵明月那时就对杜锦宁产生了极强的好奇心,现在杜锦宁进了京,两人还接触过两次,她闲居宫中极度无聊,自然就分了一份心神来注意着杜锦宁。

    于是庄越开花店和小书铺不久后就被王威注意到了并禀报给了赵明月,书铺里卖的话本也被他买了回去,偷偷让宫女给了赵明月。

    这话本既然是杜锦宁用来做入仕的敲门砖的,她在写作时就极为注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写得最好。

    她前世就是网文大神,今世又学了几年的四书五经,文学水平比之前世有了质的飞跃。因此这本书无论是情节内容,还是文采辞藻,那都是上上之作,可奉为经典之作的。各种农业种植技术都被她杂糅在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情节里,让人看了欲罢不能,不知不觉间就学到了这些种植知识。

    “这本书,写得可真好啊。”赵明月捧着话本,爱不释手,“不过,这怎么才一册?后面的呢?”

    宫女道:“听说是只出了一册,后面的还要等一段时间才有。”

    “啊啊,怎么才这么点啊,不够看啊。”赵明月烦躁的在殿中走来走去。

    “不行,我要出宫,我要去催他快写。”她握着拳道。

    “公主,这话可不能说。”宫女吓了一跳,“您还在禁足呢。再说,您出宫也不知道这书是谁写的呀?等他写出来再看好了。”

    赵明月颓然地坐了下来。

    她也知道,事涉她的安全,母后是绝对不会放自己出宫的。

    她叹了口气,以手托腮:“我怎么不知道这话本是谁写的?我清楚得很。”

    “是谁呀?”宫女好奇道。

    赵明月瞧她一眼:“不告诉你。”

    “……”

    赵明月把那册薄薄的话本又看了一遍,跳了起来:“你快派人去静王府,让静王过来,说我有急事找他。”

    宫女只得去传话。

    半个时辰后,赵昶入了宫。

    “来,看看这本话本。”赵明月将话本递到赵昶面前。

    赵昶脸色微变:“你去哪里弄的话本?要是被母后和大皇兄知道了,可不得了。”

    赵明月嘟了嘟嘴:“你不说我不说,他们怎么知道?”又瞪他,“看不看,不看我就收起来了。”

    赵昶一看话本的署名“锦春宁秋”,瞳孔一缩:“是杜锦宁写的?”不等赵明月回答,就迫不及待地看起话本来。

    赵明月阴谋得逞,得意一笑。

    小半个时辰后,赵昶望着最后一页,抬起头来热切地问杜锦宁:“下一册呢?”

    赵明月一摊手:“没了,说还没写出来呢。”

    “不行,我得去催更。”赵昶站了起来,抬脚就要往外走。

    “哎,你等等。”赵明月大老远把他叫过来,岂能让他这么容易就走掉,上前拉住他的袖子道,“哥,你过来,我跟你说。”

    赵昶只得耐着性子重新坐了下来。

    “你说过,这个杜锦宁在院子里种稻谷,说他种出来的花也特别漂亮,是不是?”

    赵昶点点头:“是。”

    “那你说,他在话本里写的这些种田的知识,是不是真的?要是让庄户人家学了,他们会不会比现在种田种得更好?”

    赵昶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你的意思是……”

    “你找人问一问,看看他话本里写的这些是对的,还是胡编乱写的。如果都是对的,我觉得这本书就不单纯是话本了,让大哥下令把它推广出去,大家就照着它上面写的方法种植,岂不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

    “有道理。”赵昶行动力极强,抓起桌上的话本,抬脚就往外走,“我这就去找人问去。”

    “你让他快些写,我等着看呢。”赵明月冲着他的背影道。

    赵昶朝后挥了挥手,径直去了。

    ……

    发现这书中奥秘的,不仅仅是赵明月一个。凡是买了这本话本、家里又有良田、山地需要打理的,看到里面夹杂的种植内容,无不兴致勃**来,想要试一试书中男主所得的“金手指”。要是这些内容都是正确的,那他们岂不是也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