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295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295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正祥一听,笑道:“你四老爷这个学生,我早闻大名,倒是从来没见过。今儿个既然来了,我倒要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着,他转了个身,朝厅堂方向而去。

    二门处正有人等着见关正祥呢,远远地见了他,就在二门处等着。却不想关正祥在那里停了一下,没往二门来,反而又朝厅堂方向去了。

    那人顿时急了,急忙追了上来,唤住正上台阶的关正祥:“老爷,老爷,大少爷今儿个不舒坦,姨娘想让您过去看一看。”

    关正祥立刻停住了脚步,转过身去,问道:“大少爷怎么了?请了郎中没有?”

    “似乎是吃坏了肚子,请了个郎中,吃了两剂药也没见好,姨娘急的不知如何是好。”

    屋里的关乐和听着外面的对话,满脸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不见。

    他忽然提高了音量,对杜锦宁道:“锦宁啊,我听说嘉泽跟你一起,向齐慕远学功夫,是不是有这回事?”

    杜锦宁立刻知道老师是想干什么了,也提高声音道:“是啊,齐慕远的功夫不错,他说不管是参加考试,还是以后中了进士做了官,没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什么都干不好的。说句不好听的话,人家勋贵人家,都得选一个身强体健的儿子做世子呢,更不用说咱们这样的需要靠科考来拼前程的人家了。”

    “有道理,太有道理了。”关乐和道,“那你们这是打算隔几日去一趟齐府还是怎么的?”

    杜锦宁看门口光线一暗,一个人影出现在门口那一处光影里。

    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眼神只朝关乐和那边看去:“这还没说好呢。大家只说等到了京城安顿好,看看情况再定。”说着她又问,“老师你们这府坻,跟齐家远么?如果住得远,关嘉泽早上去练武倒也便宜。您不知道,在府城时,天还蒙蒙亮,我们就得到齐家的武场集合,跟着齐家的师傅们一起练拳,还要举石锁,练跑步……”

    “哼嗯……”门口传来一阵清嗓子的声音。

    杜锦宁朝那边看去,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站着,因是背着光,容貌不大看得清楚。

    关乐和已经站了起来:“二哥,你下衙了?”

    “嗯。”关正祥走了进来,上下打量着杜锦宁,表情严肃,“这位是……”

    “哦,这是我在县里收的学生,名叫杜锦宁,刚刚考上了举人,侥幸拿了个解元的名头。”关乐和饶是一向谦逊沉稳,在说到杜锦宁得解元时,也禁不住露出自得之意。

    关正祥点了点头,走到关乐和让出的主位上坐了下来。

    门外一个下人则满脸焦急,见状定定地看了杜锦宁一眼,在杜锦宁感觉到视线回望过去时,他赶紧低下头遮住了他的目光。

    关乐和向来是个机敏的,这下人刚才短短一瞬不善的目光,他一下子感受到了。

    他沉下脸来,对关正祥道:“我看二哥还是赶紧回后院去吧。我这学生就是乡下小子一个,没什么背景。要是兴哥儿为此怨恨他,出手整治他,倒叫他落个无妄之灾。”

    关正祥一愣,旋即皱起了眉头:“你这是什么话?”说完,他不由又转过头来,细细地打量杜锦宁。

    关乐和上了京后,虽跟他住在一个宅子里,却是借口妻子身体不好,经不得吵闹,选了一个最僻静的院子独居。又叫人在那处开了个门,平时他们吃用只管叫下人从那个门出去采买,并不与他们这房一起吃饭。除了逢年过节,夫妻俩也甚少跟他们来往。

    而他们这一房妻妾相斗,关嘉泽与庶兄关嘉兴的矛盾,关乐和一概不理会,只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7

 第571章 这人是谁?

    第571章 这人是谁?

    他还是第一次听得这个弟弟用这样的语气跟他说话,而且说的还是关嘉兴,这自然叫他心里生恼之余,对杜锦宁越发好奇起来,想知道这个少年为何能让自家性子平和不少的弟弟如此护犊子,说出这样的话来。//全本小说网,HTTPS://。)//

    老师如此维护自己,杜锦宁自然不能露怯。她抬起眼睛,静静地跟探究地打量自己的关正祥对视一眼,这才表情平淡对他行了一礼:“关大人。”说着又转过视线去,望向关乐和,对他道:“老师,您家里有事,不如我先回去?”

    “也好。”关乐和点点头,也站了起来,“走,老师送你出去。”

    说着,他走过来拍拍杜锦宁的肩膀,率先往外走去。

    杜锦宁朝关正祥拱手行了一礼:“关大人,在下告退。”说完不待关正祥有什么反应,她已紧追两步,跟在关乐和身后跨出了门槛。

    关正祥被弟弟的这个态度弄个下不来台,尴尬之余又十分气恼,坐在那里好半晌方起身,往后院去了。

    那奉黄姨娘之命来请关正祥的人这才大松一口气。

    黄姨娘不是个好性的,要是没请到老爷去她院里,这人就得吃板子。

    关乐和一直将杜锦宁送到大门口,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直到远离了关家,这才对杜锦宁道:“刚才并不是关嘉泽的庶兄关嘉兴来唤他父亲,而是关嘉兴之母黄姨娘假借他的名义来唤的。那女人被我那兄长宠得不知天高地厚,为人心胸又狭窄。她近来正因关嘉泽的母亲地位越来越高,心里不平衡,专门找事,这才派人来堵我兄长,并故意给绊脚的人使脸子看。”

    他长叹了一口气:“这边府里情况复杂,你以后来找关嘉泽的时候注意些,别被人利用了。要是来找我,倒是不用走这边,直接去侧门那里求见即可。”

    杜锦宁跟关乐和师生相得,关乐和为人真诚,对她从不藏着掖着,她说话顾忌便也没有太多。

    她问道:“老师,您为何不搬出去住?如果买宅子钱不够,学生这里有,您尽管拿去使便好,别跟学生客气。”

    关乐和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完之后心里又特别感慨。

    这些年他呆在漓水县做山长,虽名下有些产业,但那都是父辈留给他的,他也只是守成,并没有特意去赚钱。所以他虽相对一般人富有些,但并不是特别有钱。至少京城的宅子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而杜锦宁简直是人生赢家,是所有想要发家致富人的典范。

    关乐和犹记得,他第一次见杜锦宁的时候,杜锦宁面黄肌瘦,穿着一身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吃不饱穿不暖,为了省一文钱在大冬天要走好几里路回村里。

    现在不过是短短四年多的时间,杜锦宁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孩童,变成了一个唇红齿白、枝兰玉树的翩翩佳公子、举人老爷,手里的茶馆、茶园、书铺,更是每日为她创造许多利润。她名下的钱财,恐怕比他这个世家子还要多了。他要买宅子的话,没准还真得向杜锦宁借呢。

    想到这里,关乐和看向杜锦宁的目光,既欣慰又自豪。

    这就是他的学生,比任何人都要优秀。

    “老师手里有钱,不必担心。再者,我暂时还不好买宅子。”他道。

    如果是面对别人,这话他就说到这里了。可面对杜锦宁,他没什么话是不能对她说的。

    他解释道:“我到京城时,因兄长殷殷挽留,抹不下面子,所以住在了这里。且这宅子本就是我们祖上留下来的,没有具体给谁,只要是关家嫡支的人,进了京谁都可以住。且宅子大,我们住着也没甚大碍,便一直住着了。现如今我刚从礼部出来,就立刻买宅子搬出去,别人还不定怎么猜测我们兄弟阋墙呢。所以就算我要搬走,也不是现在,起码得等两三年之后。”

    说到这里,他长叹了一口气:“要是照我以前的性子,那真是想住就住,想搬就搬,只需任性而为,不用多思多想。现在不同了,人到中年,总不好再跟年少时那般任性,有在乎的人,有在乎的事。有了顾忌,做事就束手束脚起来。”

    这是关家的事,关乐和说给她听,杜锦宁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坦诚。但她是不好对这些事进行评价和指手划脚的。

    她只静静地做个聆听者,没有多说什么。

    关乐和也只是跟弟子吐个槽而已,并不指望她安慰自己或指点迷津。

    说完心里的感慨,他便道:“行了,天色不早了,你赶紧回去吧。对了,差点忘了跟你说,关嘉泽并不住在这里,而是住在城西的孔府。你要找他自去那里寻他。”

    杜锦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她刚还在想,自己来了关家却不去找关嘉泽,不知关嘉泽过后怎样生她的气呢。却没想到关嘉泽竟然没住在关家。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有空闲了再说吧。”关乐和道,挥了挥手,“行了,走吧,别太晚了,让你母亲掂记。”

    “那老师我先走了。”杜锦宁拱拱手,跟关乐和告辞。

    她走到马车旁,准备上马车时,转过头去,看到关乐和仍站在那里。她心里一暖,赶紧挥了挥手:“老师,我走了,您也赶紧回去吧。”

    关乐和点点头,这才转身往关家去了。

    杜锦宁目送他离开,抬脚正要上马车,就见旁边巷口走出来一个人,打量着她问道:“你就是杜锦宁?”

    杜锦宁皱了皱眉,点头道:“正是。兄台有何指教?”

    “哼,不过如此。”那人说着,转身去了。

    青木扶着杜锦宁上了马车,小声道:“少爷,这人是谁呀?”说话如此没有礼貌。

    “看样子,应该就是关少爷那位庶兄关嘉兴了。”杜锦宁道。

    刚才那人十八九岁年纪,容貌跟关正祥极像,一看就是父子,倒跟关嘉泽不大相像——关嘉泽像母亲孔氏。再听他刚才说话的语气,又是在这里遇见,这人是谁,自然一目了然。

    青木听了,从车窗伸出头去,朝后面张望,想看看那人长什么样,却不想他正跟那人的目光撞在一起。

    他吓得赶紧缩回头来,对杜锦宁道:“那人还盯着咱们呢。”

    “别理他。”杜锦宁倒是不惧。

    关嘉泽那样的性子,这两年在京城跟关嘉兴相争仍不落下风,她对这人又何惧?

    7

 第572章 孔氏手段

    第572章 孔氏手段

    杜锦宁掂记着关嘉泽的情况,正打算第二日去看宅子的时候,问一问关乐和呢,没想到第二日早上,关嘉泽就上门拜访来了。/全本小说网/https://。/

    杜锦宁把他接了进去,趁着许成源和鲁小北来之前,问关嘉泽道:“你怎么住到你外祖家了?你是一直住在那里,还是到了京城后搬去的?我怎么之前没听你说起?”

    “我也是到了京里,直接回了关家,这才听门房说我娘回娘家去了,我大门都没进,直接调转马头去了我外祖家。”关嘉泽道,“我想着你去拜访我四叔的时候会知道,今天是特意过来解释一下的。”

    杜锦宁摆摆手:“这是你家里的事,不说也罢。我只要知道往后有事,要去哪里寻你就是了。”

    “咱们多年好友,我家的事也不瞒你。”关嘉泽叹道,遂把家里的事跟杜锦宁说了。

    原来,关二太太孔氏跟着关乐和夫妻俩到了京城,并没有到关家宅子去住,而是直接带着一双儿女回了京城的孔家。

    住进孔家后,她没有老老实实呆在后宅,而是跟着嫂嫂参加京中官宦夫人们的各种聚会。她特意请了孔府一位擅长交际的嫂子教导,在聚会上使出浑身解数,让大家认识她并与她交好,将关二太太的名声打了出去,夫人外交做得还算成功。

    而关正祥以前没有正妻在京,人情往来都是黄姨娘打理。黄姨娘作为姨娘,虽没资格参加这种夫人聚会,但每每都会把礼送到,将让婆子将情况说明清楚。

    京中自然不乏像关正祥这样,正妻留在原籍伺候婆婆,由姨娘打理内宅的官员,所以大家对于关家的情况也十分谅解,而对于黄姨娘的礼数周到,各家夫人也是颇有好感的。

    可现在孔氏顶着关二太太的名份,出入各种夫人聚会,黄姨娘又以关二老爷姨娘的身份,派婆子送了礼来,这情况自然就诡异起来,大家纷纷私下里打听关家的情况。这一打听,关正祥宠妾灭妻,当年孔氏一双儿女的性命差点不保,不得不避姨娘的锋芒,带着儿女逃回原籍的事就传了出来。

    又有那跟孔家关系好的御使,得了孔氏的授意,直接就参了关正祥一本,告关正祥作为礼部尚书,自己都礼数崩坏,尊卑不分,宠妾灭妻。

    当时还是先皇在位的时候。先位身体欠佳,哪里有精力管这等闲事?他直接把关正祥传召进宫,叫宫人代他训斥了关正祥一通,再让皇后处理此事。

    你想呢,皇后作为嫡妻,二皇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