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240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240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伯昆无语:“你还说我是老狐狸,整天算计人。我看你也不遑多让。”

    “哈哈,那没办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整日跟你呆在一起,再老实也得长上几个心眼子。”

    齐伯昆翻了个白眼,正色道:“你刚才也说了,小宁儿年纪不大。那你想想,即便他那篇文章确实把道理讲得比陆九渊他们透,陆九渊他们愿意跟在小宁儿身后成为他的追随者,或是跟他一起成为创建者吗?陆九渊会不会打主意想收小宁儿做徒弟,然后正大光明把小宁儿的理论学说变成他的?别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些做学问的人,倒是能视金钱如粪土,可一旦涉及到学术名誉地位,那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什么龌龊心思都出来了。”

    袁修竹脸上的笑容也敛了起来:“你说的对。”他思忖片刻,犹豫道,“要不,我找陆九渊谈谈?”

    齐伯昆摇摇头:“你先找杜锦宁聊聊吧,那孩子主意大,没准会有别的想法。”

    “那咱们分头行动吧,你去找杨云涛,我派人去把杜锦宁叫过来。”袁修竹道。

    倒不是袁修竹要摆老师的架子不愿意主动去见杜锦宁,而是事关重大,不宜在外面说,以防隔墙有耳,所以还是把杜锦宁叫到袁宅来谈话,会比较保险。

    齐伯昆便点头同意,站起身来,回了齐府。

    他也没主动去见杨云涛,而是派了个人去传话,叫杨云涛下了衙后到齐府来喝酒。

    今天要去县里,只能加更一章,即今天有三章。早上、中午各存一章,晚上那章看看能不能赶上,要是赶不上会晚点发,大家勿等。

    7

 第464章 解决了

    第464章 解决了

    当杜锦宁在府学里接到斋夫带来的口信时,她正跟那掉进了米缸里的老鼠,快活地在府学的藏书阁里徜徉。(全本小说网,https://。)

    她既存着跟袁修竹一样的心理,把祁元道踩下去,那就得做许多功课。她得找出祁元道学说上的漏洞,以及理学派系的学说,写文章加以一一驳斥。唯有这样,她的学说才能建立起来。

    袁修竹把他跟齐伯昆想的办法说了,问道:“你觉得如何?”

    杜锦宁也不是傻子,她知道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念极强,不像后世是笑贫不笑娼。有些事情,她能做不能说,或者能在鲁小北、姚书棋这些自己人面前说,却不能在袁修竹这些人面前说。

    因此即便她的想法跟袁修竹一拍即合,她仍做出为难的样子,道:“先生,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这样做是不是不好?”

    “有什么不好的?”袁修竹吹胡子瞪眼,“这理论是你提出的,又不是偷他们的。他们放弃在北方的地位与舒适生活,跑到这里来做先生,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想从你身上得点什么。他们这样的大学者为了名声尚且如此,你个小孩子又有什么架子是放不下的?”

    这话说的倒也没错。

    杜锦宁的理论,并不是来自于陆九渊,而是来自于明朝的王阳明。王阳明的观点比陆九渊的更为明晰与深入,是心学在历史上的最高成就。

    陆九渊其实这时候还没能建立起心学,他还在理学与心学之间摇摆,这段时间是他的迷茫期。杜锦宁在院试里写的那两篇文章是王阳明的代表作,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陆九渊的眼前的黑暗。

    有这盏明灯,他可以提前数年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说,这是杜锦宁这个穿越者所带来的。即便杜锦宁现在不再把王阳明的理论全盘托出给陆九渊,她也算是给了他一定的帮助。

    而陆九渊三人从北边来,自然是为了她这学说来的。虽说他们的本意并不一定是想占有杜锦宁的这些理论,但如果任事情发展下去,结果确实是如此。

    杜锦宁期期艾艾地道:“那、那好吧。”她抬起又黑又亮的眸子,期盼地看向袁修竹,“可咱们该怎么做?”

    “我先问你,对于这个学说,你是真有比较深刻的体会,还是在院试看到题目的时候凑巧想出来的?如果有人来跟你辩论,你能驳得倒人家吗?比如祁元道,你看过他的文章吧?他文章里的一些观点能不能理解,有没有别的想法?能不能找出他漏洞来驳倒他?”

    “那两篇文章,我确实是在院试的时候看到题目想出来的。”杜锦宁道,“但后来陆先生不是把我留下来问我一些问题吗?我从他的问题里得到启发,这段时间就一直在思考和整理这个理论。你唤我之前,我还在府学的藏书阁里看书,想找到更多的理论依据呢。”

    “那找到了吗?”袁修竹紧紧盯着杜锦宁,看他这样子,倒比杜锦宁本人还紧张。

    杜锦宁用力地点点头:“嗯。”她抬起眼跟袁修竹对视,信心满满的样子,“先生,我有信心能驳倒祁先生的。”

    “好,很好。”袁修竹知道杜锦宁年纪虽小,办事却比许多大人都稳当。他说行,那就一定行。

    他不由心情大畅,不过还是按捺住心头的激动,给杜锦宁泼一瓢冷水:“你现在年纪太小,以前在学问上又没什么建树,你写出来的文章信服力不够。如果没有陆九渊的支持,你是掀不起什么浪花的。所以这件事有不可控性。很有可能到头来大家只知有陆九渊,不知有你杜锦宁,你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没事,不过是写几篇文章,不成就不成了呗,也没什么大损失。反正我的志向也不在学问上,成不成都没所谓。”杜锦宁态度十分光棍。

    袁修竹无语。

    为点荣誉地位,多少人争得头破血流。那些撞死在御前死谏的大臣,还不是为了千古流芳、名垂青史吗?可眼前这孩子,竟然把这种事看得如此风轻云淡。都不知道该说她天真呢,还是该夸她豁达。

    不过,这也算是好事,袁修竹没多说,只道;“好吧,那我先找陆九渊聊一聊,看看他是什么意思再定。”

    说着他又道:“对了,齐慕远回来过,说让你齐爷爷和杨大人在匾额的事情上给你个交待。你齐爷爷去寻杨大人了,兴宁县杜主簿的官运算是到头了。”

    “啊?”杜锦宁瞪大了眼睛。

    她万没想到齐慕远不声不响地跑来给她要债,还是向他亲祖父要债。

    这个……她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你也别想那么多,其实即便齐慕远不说,你齐爷爷也打算这么做的。只是这头才闹完匾额的事,那头杜主簿就罢官了,让人联想起来总不大妥当,杜家也会越发的怨恨你。我们倒没什么,但你们一家妇孺,总是小心点才好。所以你齐爷爷才跟杨大人说了,要晚一些再动。没想到那杜家孙子见咱们不动手,还以为咱们是怂包,竟然还有胆挑唆祁家小子对你不依不饶。他既敢伸手,那咱们就直接把他的手砍断得了。又不是没有能力,还能光挨打不还手不成?”

    “如此就多谢齐爷爷、袁先生和杨大人了。”杜锦宁感激地道。

    “没事,我告诉你就是让你心里有个防备。”袁修竹摆摆手,“行了,你回去吧。我跟陆九渊谈完再把情况告诉你。”

    杜锦宁从袁家出来,没有回府学去,而是直接回了家,找到姚书棋道:“你派人个去兴宁县一趟,告诉鲁小北,就说事情解决了,让他回来吧。”

    “啊?”姚书棋一脸不解,“怎么解决了?”

    杜锦宁把事情跟他说了一遍,笑道:“倒省了咱们的事。而且这样对那边杜家的威慑力更大,杜家再求爷爷告奶奶都没用了。”

    “果真是好事。”姚书棋也很高兴,“我这就派人去叫三姑爷回来。”

    7

 第465章 嘿嘿,又要搞事了

    第465章 嘿嘿,又要搞事了

    杜锦宁知道袁修竹那事没那么快。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陆九渊几人初来乍到,家都没有安顿好;他们和袁修竹的课都没排上。至少得等过段时间,袁修竹跟陆九渊他们都相熟了,才好找机会说这事。如果能等到陆九渊他们主动找上他,那就更好了。

    谁曾想第二日袁修竹就派人叫她去了,道:“今天早上,你们府学的唐教授来找我了。”

    杜锦宁诧异:“找您做什么?”她当然不会以为唐昭找袁修竹是为了在府学里排课的事。如果那样,袁修竹就没必要把她找来了。

    果然,袁修竹道:“他跟我做了个交易。”

    杜锦宁更诧异了。不过她没问,只瞪着大眼睛望着袁修竹。

    袁修竹笑了笑:“唐教授能在府学做教授,可不是个酒囊饭袋。陆九渊三人莫名其妙跑到府学来,只求做一个普通先生,还举家南迁,他自然要去打听一下到底为什么。要知道,陆九渊比唐教授还有名望呢,唐昭有危机感不足为奇。”

    杜锦宁点点头。

    袁修竹继续道:“院试时是陆九渊取你做的案首,你的文章唐昭也能看到。看看你的文章,再看看陆九渊的书,联想到拜见座师时你被单独留下来考校一番,就不难知道陆九渊在打什么主意。唐昭今天来跟我说,他昨日去跟祁元道谈过了,让他管一管祁思煜;杜哲彦是童生,也没什么才名,原就不该进府学的,唐昭准备让他退出府学,举荐他到南麓书院念书。”

    杜锦宁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唐教授替咱们解决这些问题,他想求什么?”

    袁修竹得意地抚着胡子:“只求你这两年不要跟陆九渊有太多学术上的交流。”

    杜锦宁眉毛挑了挑,若有所思。

    这唐昭倒是个聪明人。如果她不跟陆九渊交流学术,陆九渊没准就冲不破自己的桎梏,在学术上没有大的进展。如此一来他的名声不升反降——沉寂两年,淡出北边儒学圈子,谁还记得他?这样唐昭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威胁了。

    响鼓不用重捶。袁修竹知道杜锦宁不用自己去分析这些利弊,开口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杜锦宁摇摇头:“不好。”

    袁修竹道:“我也说不行。”

    不说这涉及到杜锦宁做人的底线问题,光拿交易来说,唐昭都没有诚意。他不想得罪祁元道,光拿杜哲彦开刀有什么用?杜哲彦家,他们又不是对付不了?

    “那你打算怎么做这件事?”他问道。

    “我打听过了,祁元道每隔半年都会举办一次辨论会,以推广自己的学说。为了推广,他会发许多帖子邀请外地的学者来参与。到时候我上台就是。倒是有一点唐教授说对了,这段时间我会尽量避免跟陆九渊等人谈学问。他们要是问起我,我直接说没有什么心得,或者用一些是似而非的话搪塞过去就是。”

    袁修竹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

    “不过,咱们不答应唐昭,估计在府学里我的日子就难过了。”杜锦宁叹气道,“唐昭都能猜出陆九渊的来意,祁元道又如何不知?由祁思煜的为人得知,这位祁先生恐怕也不是那种心胸开阔的,他肯定不会放任我成长起来。所以我以后在府学,不仅仅是要对付祁思煜刁难了,还要对付祁远道的为难。而唐教授那里,你没答应他的请求,他虽不敢为难于我,但肯定会袖手旁观的,因为他现在跟祁元道的利益是一致的。”

    袁修竹一愣,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埋怨道:“这陆九渊,捣什么乱嘛。他们来的倒是轻巧,却把你给架到火上去烤了。”

    他想了想:“要不,咱们换到去南麓书院去?你这一去,陆九渊他们肯定会跟着去,南麓书院的山长怕不得高兴坏了,直接把你奉为座上宾。那里就没有唐昭和祁元道了,没人会为难你。到时候你跟祁元道对辩的时候也不会被人诟病,因为他不再是你的先生。”

    杜锦宁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懦弱”和“逃跑”这两个词,但袁修竹最后一句话却打动了她。

    祁元道是府学的先生,就算她不去上祁元道的课,只要她是府学的学子,两人之间依然是师生关系。以后她驳斥祁元道理论的时候,就会有人拿“欺师灭祖”来说事。德行有亏,不管她在学问上地位再高,那也要是被人诟病的。

    她当初进府学的时候,因为还没生出要针对祁元道的心思,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看来,这个府学还真不能呆下去了。

    这么一瞬间,她就下了决心。

    “这件事您先别插手,我来想办法。走我是要走的,但不能就这样灰溜溜的离开。被祁先生和陆先生、唐教授逼得连府学都不能呆,我可亏大发了,总得找点本回来。”她道。

    袁修竹一听,顿时好奇起来,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杜锦宁竖起手指,在面前摆了摆:“佛曰:不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