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212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212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急,我等你一起走。”小义道。

    “好兄弟。”江北欣慰地拍拍他的肩,眼睛盯着差役手里的红榜。

    差役把红榜展开,贴在了刷了浆糊的墙上。

    江北一眼就看到了自家少爷的名字,高高地写在了第一名的位置。第二名则是齐慕远。

    “啊,太好了。案首,我家少爷是案首。”江北这下顾不得小义了,挤出人群就朝自家小院百米冲刺而去。

    小义呆呆在站在那里,眼睛盯着红榜上“杜锦宁”三个字,喃喃道:“案首?怎么可能?怎么一直没听江大哥说起?”

    “少爷,您是案首,齐少爷第二名,梁少爷第七,关少爷第十,大姑爷二十二。”江北跟吐连珠泡似的把一串人名都说了一遍。

    杜锦宁听得她和齐慕远的名次不动,其他人个个都往前挪了几个名次,十分高兴。

    自家少爷是案首,这是姚书棋意料之中的事,他十分淡定地命令朱大娘的儿子朱重跑到院门外面去放炮竹,又让汪福来去房间里拿了一个簸箕出来,簸箕里面装的满满都是铜钱,一会儿差役报完喜,汪福来就负责朝来看热闹的人散铜钱。

    他自己则向杜锦宁请示道:“少爷,封多大的红封给报喜人?”

    之所以现在才问,而不是早早就准备好,自然是因为名次不同,所给的红封不一样。案道能与一般的名次比么?那自然得给个大红封才好。

    杜锦宁想了想:“封个二两银子吧。”

    这红封的多少,是没有定论的,全看家境与心情。获得的名次超过自己的预期,那自然是大喜过望,会给差役抱个大红封;反之则给得少。

    她这家境不好也不坏,心情也平平淡淡,封个二两银子,她觉得可以了。

    姚书棋也没觉得不妥,赶紧跑进屋里去封银子。

    报喜的人来得极快,还没等姚书棋从屋里出来,门口就传来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

    杜锦宁等人好一阵忙活,散了许多钱财,这才把报喜的队伍打发走。

    “行了。”杜锦宁转身进了门,“你们把院子和大门口扫扫,然后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进到屋里,她继续写她的花木种植方案。

    7

 第414章 小气的祁家

    第414章 小气的祁家

    “咱们少爷果然是干大事的人啊。(全本小说网,https://。)这样的大喜事,都如此镇定,就跟吃饭喝水一般淡然。”汪福来感慨了一句,然后一拍江北的脑袋,“所以我说你小子啊,可得学着点,别有点什么事就出去乱嘚瑟。少爷可说了,低调是王道。”

    江北一歪脑袋,避开了汪福来的手,不服气地道:“我才没出去乱嘚瑟呢。整日吹嘘少爷能干的不是您老人家吗?咱俩谁嘚瑟一目了然。”

    “哎哟,这小子还学会顶嘴了。来来来,让你汪叔好好教训你一通。”汪福来抓了个扫帚就扫过去,把江北扫得四处乱窜。

    “安静。”姚书棋低喝一声,“少爷写字呢,你们就不能消停点?”

    汪福来赶紧把扫帚放下,讪讪地道:“这不是高兴吗?有点得意忘形了。”

    姚书棋没理会他,吩附朱大娘道:“去买点好菜,咱们今天给少爷庆贺庆贺。”

    可没等朱大娘出去,就听马彪的声音在门口响起:“杜少爷在家吗?”见姚书棋朝他看去,他便道,“我家老太爷说,让杜少爷晚上过去吃饭,他叫厨房好好整治一桌上等席面,给杜少爷和我家少爷庆贺。”

    院子就这么大,马彪的声音也不小,杜锦宁在房里也听到了。

    她从屋里走了出来:“行,你转告齐爷爷,我过半个时辰过去。”

    马彪也不进门,骑上马又回去了。

    ……

    此时,一个十五六岁小厮打扮的人正坐在街头的茶馆里喝茶。

    有个熟人看到了他,一拍他的肩膀:“流云,你小子今儿个怎么有空跑到这里来喝茶?”

    流云吓了一跳,待看到是他在坊间认识的一个朋友张贵,这才放下心来,嗔怪道:“哎哟,你吓死我了。”

    张贵在他身边的凳子上坐了下来,提起壶子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笑道:“这么容易被吓到,怎么,你又做了什么亏心事了?”

    “谁做亏心事了。”流云看看左右没有注意他,他压低声音道:“今天不是放榜的日子吗?我家少爷叫我出来看榜,我现在没敢回去呢。等有人先触了霉头我再回去。”

    张贵显然对于流云的主子也是知道的,闻言诧异道:“怎的,你家少爷没拿到案首?”

    “唉,别提了。”流云很是郁闷,“不光没得案首,便是前三名都没进,直接拿了个第四名。”

    说起这事,他就愁眉苦脸的。

    祁思煜脾气爆,爱发脾气。稍有点不顺心的事他不是砸东西,就是拿下人出气。他在祁思煜身边伺候好几年,这屁股都不知道被打肿过多少次,偏偏每次还不是他做错事,而是祁思煜心情不好触了霉头。

    所以现在他学精了,有什么不好的事,直接躲得远远的;有了好事,再往前凑。

    “那你这样躲着不回去,你家少爷不会找你后账?”张贵问道。

    流云摇摇头,得意地道:“我家少爷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跟那夏天的暴风雨似的,哗哗一阵就没了。这不,前阵子新提拔上来的一个小厮,正想着法儿地邀功呢。今天这份功劳就由他去领吧。”

    张贵朝他竖了个大拇指。

    流云却没理他,伸头往窗户外面看。

    事情并不像他说的这样轻松,他可不敢回去得太晚。只要有人去触了霉头,他就得出现在少爷面前,所以他时时盯着窗户。

    他们呆的这家茶馆,角落的这个窗户正对着祁家巷口。只要有人从巷子进出,这里都能看得到。

    “咦,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张贵忽然竖起了耳朵。

    流云立刻凝神细听。旋即他飞快地站了起来,抬脚就跑了出去。

    “哎,茶钱。”张贵冲着他的背影喊道。

    “这次你结,下次我请。”流云丢下一句,人却已跑到门口了。

    张贵骂了一声娘,自认倒霉地去结了茶钱,跟着也出了门。

    他得瞧热闹去。

    不一会儿,张贵就到了祁府门口,就见一群衙役在那里吹吹打打,一个头目模样的人正说着吉祥话,给祁家少爷贺喜。祁家门口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张贵四处看了看,没看到流云的影子。此时衙役们也被祁家门房迎进去了,但门前的众人也没散去。

    依惯例,每个考上秀才的人,衙役上门报喜后,都会拿簸箩装了铜钱出来撒。刚才张贵可是帮流云付了十文的茶钱,可心疼坏他了。这会子打算多捡几个铜板,也算补偿一点。

    可大热的天,大家晒着太阳在门口等了许久,直到衙役们出来,祁府的人竟然都没有撒钱。祁家管家还跑出来赶人:“都散了都散了,走走走,别围在这里。”

    有人喊道:“你家少爷不是考上秀才了吗?怎的连钱都不撒,这么小气?”

    祁管家却像是没听到一般,吩咐门房:“看好门户。”便转身进去了。

    来报喜的衙役此时正从大门里出来,见了这番动静,朝众人喊了一声:“这祁府忒小气了,大热的天跑过来道喜,人家连份茶钱都没给。你们就别想了,赶紧回去凉快凉快吧。”

    走在他身边的衙役一个个沉着脸,都满脸不高兴。

    院试榜上前几名,他们最熟悉的就是祁思煜了。这可是祁元道老先生的孙子。祁府是什么人家?世家大族,书香门第,家里有钱得紧。大家都觉得这是份肥差,争相着要来祁家报喜。没曾想祁家少爷竟然连面都没露,大老远跑来连茶也没让他们吃一盏,直接给了个一百文钱的红封就把他们打发了。

    他们这吹吹打打的班子再加上报喜的两个,一共六七个人。一百文钱好做什么?好点的茶馆连杯茶都喝不上。

    这祁家也忒小气了。

    要说祁思煜考得不好,所以打发的红封少,他们是不信的。一千名考生,祁思煜考上第四名,还有什么可不高兴的?即便不高兴,也不能连个辛苦钱也不给他们不是?

    这些人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把祁府骂了个半死,诅咒的话都不知说了多少。

    7

 第415章 训话

    第415章 训话

    祁府里,祁府管家看着跪在大太阳底下的一溜儿的小厮下人,再看看被砸了一地的碎瓷片,心里直发苦。(全本小说网,https://。)

    这小祖宗怎么就养成了这么个坏毛病呢?这些可都是汝窑出产的好瓷器,这么一砸又不知道损失多少银两。虽说再损失也不是他的,但这么看着也心疼得紧。

    所以祁思煜气头上说赏那些衙役几十文钱,他便也照办了。他好歹还给添了点呢,给了一百文的红封。至于这事对祁家的名声有没有影响,那他就管不着了。反正是主子吩咐的,他只管照办。

    今天祁元道有事出城了,心里掂记着孙子的情况,急急赶了回来,一进门就听到祁思煜考了第四名,正在屋子里发脾气的事。

    他赶紧去了祁思煜的院子。

    此时一屋子的碎瓷片已被收拾干净了。

    见得祁元道进来,祁思煜眼眶一红,委曲地唤了一声:“祖父。”

    祁元道沉着脸走到椅子上坐了下来。

    孙子不用说案首了,连前三都没进去,他也很不高兴。他是大儒,培养出许多出色的弟子,可自己精心培养的孙子考成这样,他十分没面子。

    “祖父,赵良也太不给您面子了。我初试的时候是第三的,覆试我也考得不错,为什么要把我从第三挪到第四?他这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就把人往泥里踩么?”祁思煜心里恨赵良,忍不住要给他上眼药。

    “初试的时候杜哲彦坐在那位案首杜锦宁对面;覆试的时候我又坐在他对面。他初试的文章再好有我好吗?覆试时我明明看到他做题做得十分不顺,为什么他却稳住第一名?这赵良是故意这样的吧?这样做他既然讨好了关家、齐家和梁家,又获得了好名声。可他眼里却没有了您老人家。”

    祁元道虽也觉得赵良做事不够地道,但有些话,祁思煜能说,他是不能说的。

    他道:“别瞎说。阅卷评卷明明是陆九渊的事,跟赵良没关系。”

    “陆九渊还是不是赵良邀请来的?他还不得照着赵良的意思办事?”

    “而且齐家、关家和梁家的少爷都参加了院试,要讨好为什么不在他们之中挑一个?非得去讨好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祁元道道。

    祁思煜眼珠子转了转,急中生智地找了个理由:“讨好了齐家就得罪了关家、梁家,反之亦然。所以他才挑了个跟三家渊源颇深的人。”这么说着,他就深信不疑了,用力地点了一下头表示一定是这样。

    祁元道没作声了。

    末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安慰祁思煜道:“算了算了,不过是多考一道科试,没什么的。凭你的才学,科试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这件事已了了,你抱怨也没用,有这功夫还不如多看看书。”

    说着,他严厉地望着祁思煜:“这段时间你哪儿都不许去,好好地把《宋刑统》给我背下来。这事也怪不得赵良,你要是把律法和算学都做对,赵良就算再想要名声也不好把你拉下来。”

    祁思煜听得这话,简直是晴天霹雳。为了院试,他这段时间一直在苦读。还打算院试之后好好放松放松,玩上一阵呢,没想到竟然被祖父惩罚背律法。

    “祖父……”他可怜巴巴的正想求情,就见祁元道摆了摆手,问道,“那个一直跟你走得比较近的杜家小子呢?这次考了多少名?”

    一想起杜哲彦,祁思煜就十分同情;“那小子倒霉,初试的时候抽到臭号,考了个五十名开外。本想靠着覆试冲进来的,却不想覆试还是没考好,只得了五十四名,名落孙山。”

    “所以,只有平时多加努力,考试的时候才会不慌……”祁元道趁机给孙子上思想教育课。

    祁思煜只得站起来听训。

    ……

    杜哲彦这边,可就没有祁思煜那般舒坦了,还能得到祖父的安慰。

    此时他正跪在堂屋里,听着杜老太爷的训斥。而在杜老太爷身边,还站着他平生最讨厌的大房堂兄杜哲新。

    杜哲新对堂弟一脸同情,还时不时地劝杜老太爷几句。可他那话哪里是劝慰?明明是火上浇油。杜老太爷本想训上几句就算了,毕竟杜哲彦平时也还算用功,去年还给杜家挣了大脸,竟然把他老子弄进衙门里去做官去了。区区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