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211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211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由杜锦宁来发落。因为只牵涉到她自己,又没有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只要她大度一点不追究,这事也就完了。

    可交给关嘉泽,那他不死也得脱层皮。毕竟他差点害了关嘉泽的朋友。为了给杜锦宁一个交待,关嘉泽也不可能这么轻易地饶过他。

    杜锦宁见袁仲秋那样子,不放心地又叮嘱了一句:“可恨之人自有可怜之处。处理他,这个度你得把握好,别太过了。”

    关嘉泽点点头:“你放心。他有错,我的错只会比他更大。罚他得先罚我,所以我知道怎么做。”

    杜锦宁听得这话,就放心了,挥挥手开始轰人:“行了,你们赶紧走吧,都回家洗洗,一个个臭死了。”她得赶紧洗澡,受不了了。

    听到这话,其他人还好,齐慕远就先受不了了,行动比谁都快:“我先走了。”话声刚落,人已到屋门口了。

    关嘉泽本还想去抓袁仲秋的胳膊的,这下子赶紧缩回手来,嫌弃地盯着袁仲秋道:“你是跟我走,还是我叫人把你绑了?”

    “我自己走,自己走。”袁仲秋连忙道,乖乖地自己走了出去。

    “锦宁,那我先回去了。”还是许成源最稳重,还知道跟杜锦宁道个别。

    “今天之事,多亏姐夫。”杜锦宁给他深深作了个揖。

    “哎哎,别这样。”许成源连忙扶起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行了,我也走了。”他挥挥手,也跟着出了门。

    望着许成源的背影,杜锦宁十分高兴。

    大家以后都是要在官场上混的。越是脑子灵活有手段,智商情商都在线,仕途才会走得顺畅。许成源现在是越来越有样子了。

    她总算没帮大姐挑错丈夫。

    洗澡,吃饭,然后就是一通大睡。

    第二天一早,关嘉泽就又来了杜家小院,对杜锦宁道:“我叫人打了他一顿,就把他放了。”

    他嘴里的“他”,自然是指袁仲秋。

    “回去之后,我要学骑马,然后跟护院练几身功夫。所以我没罚自己被打。”他又道,“我罚自己一个月吃素不吃荤。”

    “呃。”杜锦宁瞅着他,一脸古怪。

    关嘉泽这小子是个无肉不欢的主儿。想让他吃点青菜就跟要他命似的。现在竟然自己罚自己一个月茹素,这惩罚真是比打他两顿都厉害。

    7

 第412章 排名次

    第412章 排名次

    想起梁先宽的事,她便将她建新宅子,承了梁先宽大情的事跟关嘉泽说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她道:“他一直说想要在京城里开茶馆和书铺,想跟我合伙,因你跟他关系不好,我一直没同意。现在我承了他的大情,便想答应这桩买卖。你如果不介意,就入个股咱们三人一起合伙在京城开茶馆和书铺;要是介意,或是你不感兴趣,那我就跟他合伙。”

    关嘉泽其实是不想跟梁先宽一起合伙做生意的,且他对做生意也不感兴趣。但经过上次互不搭理的事,他发现,杜锦宁或许太优秀了些,身边总不乏愿意跟他成为好友的人。也就是说,杜锦宁身边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可他呢,这么些年能让他看得上眼,能肩并肩站在一起的,就只有杜锦宁和齐慕远两人。母亲也说过,少年时期的友情最是难得。等以后入了仕,表面对你笑呵呵、背后朝你捅刀子的人不要太多。

    所以他格外珍惜与杜锦宁的友情。

    而有了昨天的事后,他就更珍惜彼此间的友谊了。他不可能为了自己看梁先宽不顺眼,就阻拦杜锦宁与梁先宽合伙做生意,损害杜锦宁的利益。

    而且细想想,他跟梁先宽两人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过是小时候的互相看不对眼罢了。

    “好,那就一起合伙吧。”他点点头。

    杜锦宁很高兴,派了姚书棋去梁府和齐府,把梁先宽和齐慕远叫了过来,三人一起签了一份契约,齐慕远则做了中人。

    签完合约,由关嘉泽提议,四人还跑到杜家的新宅子去逛了一圈。

    趁着关嘉泽跟着姚书棋在前面东张西望之际,梁先宽特意放慢了脚步,跟杜锦宁道:“莫敬明那里,我已经派人跟他谈妥了。他现在是梁家的匠人了。如果你这宅子急着入住,那我明日就可以多派些人手过来,帮你把工期赶一赶。花草树木需得等秋天,池塘假山这些却不用。只要有人手,不到十天功夫我就能叫人把它做好。”

    杜锦宁大喜,拱手道:“那就拜托了,也不必十天,二十天能入住就行。先让他们把屋子的油漆刷好,地砖铺好,我明儿个有空就去你那边挑家具,到时候屋子弄好后,姚书棋带人来搬进去就成。”

    “好。”

    “杜锦宁,你这园子实在太好了。想像一下把花木种好后的样子,我就想占为已有。唉,我要有这样一个园子就好了。”关嘉泽叹道。

    “这还不容易,只要有钱,我就能帮你建一处这样的园子,所需不多,两三千两银子足矣。当然,京城就不是这个价了。如果在漓水县,价钱能更便宜一些。”杜锦宁趁机打一波广告。

    关嘉泽挠挠头:“我可没有这么多钱。”

    “等京城的茶馆和书铺做起来,分红的钱你别花,攒上几年,就有钱建园子了。”杜锦宁又给他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关嘉泽却道:“不用攒,我去了京城也做点生意。等我赚够了银子,我就找你。”

    杜锦宁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以前关嘉泽可是对赚钱不感兴趣的,如今果真是不一样了。

    她道:“你去了京城,有什么都可以写信回来跟我们说。要是日子不开心,你就回来。反正乡试你总要回来考的,就当提前回来好了。”

    “嗯。”关嘉泽点点头,扫了几人一眼,“可不许忘记我。别到时候我回来,你们都跟新朋友玩,不要我这个老朋友了。”

    “放心吧。”杜锦宁拍了拍他的肩。

    齐慕远也拍了拍他,便是梁先宽也过来拍了他一下。

    关嘉泽鼻子酸酸的,不过比起之前的惶恐,他现在内心强大了许多,这种舍不得的情绪便很快就过去了。

    好朋友是要做一辈子的,短暂的分离,是为了以后更长久的厮守。

    ……

    他们在这里逛园子,贡院里,陆九渊他们已将试卷都改出来了。

    覆试的试卷依旧是弥封抄录过的,他们这一次是完全不知道这些试卷是谁做的,只能依照上面答题的情况进行评判。将成绩都登记出来交给官兵。

    直到这时候,他们才开始给两场考试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第一场考试要比第二场重要得多,名次主要还是以第一场的成绩来排。但第二场的成绩对名次也有影响。比如初场时取得第一名的杜锦宁,如果她覆初时得零分,即便院试能让她过,但名次就得排到四五十名去了。

    直到这时,陆九渊他们才看到杜锦宁覆试时的成绩,赫然是满分。

    “啊呀,这个杜锦宁了不得啊,覆试几道题竟然全都做对了。等出去之后,我一定要见见这个考生。”彭士诚道。

    陆九渊抚着胡子,点了点头:“可不是。不光是他,还有这个齐慕远也是很了不起的。文章写得好,一针见血,直指核心。这覆试亦是全对。要不是有杜锦宁珠玉在前,他完全可以做案首。”

    “那就仍取他为第二。”史修建议道。

    陆九渊点了点头,在齐慕远后面写了个“第二”。

    “这个……”三个人看着祁思煜的名字,都沉默不语。

    初试时的第三名,确实是祁思煜凭真本事拿到的。到底是祁元道教出来的孩子,文章写得不错。只是这覆试就差一些了。律法题答了两题,这两题答得还不是全对;算学对了一题。

    这样的覆试成绩,到底要不要把他挪到第四名去呢?

    大家都把目光移到了第四名。

    第四名叫周致,文章写得不错,并不比祁思煜差,只不过大家当时下意识里还是取了祁思煜为第三名。

    而现在这个周致覆试的成绩至少比祁思煜好,律法题和算学都对了两题,礼法题都对了。按理自然是应该把周致提到第三名来,把祁思煜挪下去。

    只是,这第三名和第四名却是有区别的。

    因为院试与乡试之间,还有一个科试。科试是在乡试前进行,是取得参加乡试资格的一个考试。院试前三名,是可以直接参加乡试,不必参加科试的。这对考生而言,自然就十分重要了。

    另外,院试前三名是用红纸另外张榜的,与后面四十七名不在一个榜单,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荣耀。

    7

 第413章 院案首

    第413章 院案首

    第一场他们把祁思煜取为第三名,就已经得罪祁家了,但赵良还不会对他们有什么不满。(全本小说网,https://。)毕竟这也是为他避嫌了。但如果把祁思煜挪到第四去,估计赵良都要对他们不满了。

    挪,还是不挪?

    三个人盯着那两个名字,久久不语。

    “陆公,这件事,还得你自己拿主意。”史修出声道。

    毕竟陆九渊才是赵良邀请来的主考官,他跟彭士诚仅仅是幕友。如果把祁思煜取为第四名,这对他们俩还没多大影响,但陆九渊怕是要被祁元道和赵良埋怨上了。

    陆九渊一咬牙,直接在祁思煜名下写了个“第四”,在周致名下写了个“第三”。

    史修与彭士诚见了,都赞同地点了点头。

    凭良心办事,但求问心无愧。如此而已。

    把这两个调整好,下面的就好调了。反正他们也不认识谁,只凭成绩说话。有些人凭着覆试提高了名次,进入到了前五十名;有的初试成绩还行,覆试不行,被挪到了五十名外,名落孙山。

    将名次调整好,三人将名单抄录了一遍,交给了都尉。

    都螱核实无误后,再次将名单交给了赵良,由赵良派人张榜公布。

    赵良看到祁思煜被取了第四名,没有说什么,直接吩咐自己的师爷将其抄了,张贴出去。

    江北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看榜,他已要贡院门前守了一天了,连中午饭都舍不得回去吃,就买了两个包子塞肚子。跟他一样行径的还有不少人。其中一个别家的小厮还跟江北成了朋友,两人一面等一面聊天,时间也过得快些。

    “咦,你看,那是不是差役?”那个叫小义的小厮眼尖地朝贡院门口一指。

    江北反应贼快,起身就窜了出去,身手矫健地窜到了平时张榜的位置,牢牢占据了一个最有利的位置。小义慢了一拍,等他反应过来也打算过去的时候,身边呼啦啦围上了一群人,差点把小义挤倒。

    “过来。”江北十分讲义气地伸出手来,一把将他拉进了里面。

    “多谢江大哥。”小义感激地笑道。

    “让一让,让一让。”差役一见连声喊道。

    大家急着看榜,倒也利索,直接给差役让出了一条通道来。待差役走进去,那种通道立刻自动合上,严丝合缝。

    刷浆糊,贴榜。

    最先贴的是次榜。这已不是草案,而是长案,即上面写的是考生的名字而不是考号。江北的眼睛从上到下扫了榜单一眼,没有发现自家少爷的名字。倒是关嘉泽、许成源、梁先宽的名字赫然其上。

    “啊,我看到了,看到了,我家少爷在第三十名。”小义激动地大喊,拉着江北又蹦又跳。

    见江北没反应,他这才冷静下来,问江北道:“怎么,你家少爷没考上吗?”

    江北来看榜之前就被姚书棋上过课了,告诫他要低调。要是早早就把牛皮吹出去,最后少爷没有拿到案首,那岂不是让少爷丢脸?所以他虽跟小义天南地北地胡吹,但涉及到自家少爷的名次问题,他说得就比较保守,并没说自家少爷是县案首、府案首,第一场的时候还是第一名。

    现在小义看到他面无表情的样子,自然以为江北的主子没有考上。

    “哦,不是,还有一个榜没张贴呢。”江北十分淡定地道。

    “怎么……”小义本想说“怎么可能”,但话说到一半就及时住了嘴。

    虽说不可能,但这“不可能”不能由自己来说,而是让江北自己看清楚现实才好。多少在白榜上看不到自己名字的人,都寄一丝希望在红榜上。

    他没有再说话,默默地站在江北身边陪着他。

    “你怎么还不去给你家少爷报喜?”江北见他没走,奇怪地问道。

    “不急,我等你一起走。”小义道。

    “好兄弟。”江北欣慰地拍拍他的肩,眼睛盯着差役手里的红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