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杜锦宁一同前往的,还有齐慕远、关嘉泽、许成源以及一些提前去府城的考生。大家都是参加过一次大考的老鸟了,书院要培养大家的自理能力,否则以后参加乡试、会试时没人领着就各种出状况,因此这一次没有带队先生。书院里要去作保的三位彛派诳记傲教觳呕岬礁恰
出发之前,杜锦宁问过许成源:“姐夫,我打算跟齐慕远骑马去,汪福来的骡车空着,你要不要乘那辆车去?贡院附近我有一处不大的小院,你要不要住在那里?”
院试作为重要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考,考试地点并不在府学,而是在贡院。当初姚书棋在府城买的两处院子,一处在府学附近,一处就在贡院附近,以方便杜锦宁考试。以后每年考试前也能租给各地来的考生。
现如今她跟许成源一起去赴考,她家有现成的院子,要是不邀请许成源去住,实在说不过去,所以便问上一问。
至于不方便的问题,只能到时候再安排了。不过依她对许成源的了解,多半是不会来她家住的。他一向硬气,不愿意占人便宜。
果然,许成源道:“不用了,我住客栈就好了。骡车既空着,我倒是可以搭个顺风车。”
关嘉泽在旁边听了,不高兴地对杜锦宁道:“你们怎么都骑马去?就留我一个人坐马车。”
“那是因为你不会骑马。”杜锦宁悠悠地道。
关嘉泽一噎,用力瞪了杜锦宁一眼,气咻咻地转过头去,不看她跟齐慕远。
他这种小孩子脾气,杜锦宁一向不惯着他的。可想想他就要去京城了,想要再见面,只能等明年的乡试了,她便心软了,哄他道:“行行行,那我们照顾你,跟你乘一段路的马车,行不行?”
她这样说,关嘉泽反倒是不好意思了。不过面上却是不显,傲娇地道:“算了,我也不稀罕你们陪。你们就两个,孤孤单单的;我们一大群人热闹着呢。”
“不要人陪那就算了。”杜锦宁在袖袋里掏出一个布袋,从里面倒出三根如筷子那般长的细细的灰绿色的香,递给关嘉泽,“呐,为了安慰安慰你,送你三根香。”
“这是什么?”
“我自制的驱蚊香,里面用了薄荷艾草等东西,不光能驱蚊逐臭,还有提神醒脑之功效。在考舍里连续点上三支,保你院试顺利通过,高中头名。”
关嘉泽一阵感动。哎呀,这是杜锦宁特意给他做的东西,一片心意啊,真不愧是好兄弟。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他,是不是不好?
他小心翼翼地拿着这三根香,四处看看也不知道放哪里,不由嘟哝一声:“我说,你就不能弄个盒子装一下?”
“没钱买盒子。”
关嘉泽又是一噎。
抬头看到杜锦宁又从袋子里掏出三根递给许成源,再掏三根递给齐慕远。他看看自己手里的香,安慰自己:一个是他姐夫,一个是一起的兄弟,给了自己不给他们确实说不过去。
这安慰自己的话还没嘀咕完呢,就看到杜锦宁一路地发过去,手里的布袋掏空了,她又从另一个袖袋里掏出香来继续发。书院里不光是这届的考生拿到了香,便是去年参加院试没过的考生都拿到了,凡是在书院考舍里蹲过的人都有,人手三根。
关嘉泽顿时又是一噎。
这根本不是杜锦宁特意为他们这些好友做的,而是造福于人类啊。他刚才白白自作多情了。
这么多香,这么多人,难怪说没钱买盒子呢,哼。
7
第388章 新宅
第388章 新宅
既然大家不能一路同行,杜锦宁跟齐慕远第二日便没有跟他们一起出发,而是照着老时间约好,在城门口汇合。(全本小说网,HTTPS://。)跟随他们的依然是刘高与马彪。一行人汇合直奔府城而去,不过半日功夫,便到了府城。
这一次进城很顺利,进了城门,杜锦宁便跟齐慕远道:“那处院子我还没去看过,需得先找姚书棋。等我把那边院子安置下来我再去找你。你院试的时候是怎么打算的?你们家离贡院挺远的,入考那日不方便,要不你住到我那里去?”
“我家在那边也有一处院子。不过院子小,住着不舒服,等要考试的时候我再搬过去。”齐慕远说着,又劝杜锦宁,“不如你这几日仍住我那里,到考前再去那边住。虽说有汪福来和江北伺候,但生活总不那么方便。”
杜锦宁被他说得十分意动。
上次她在齐府住着,就十分舒服。下人们懂礼,不乱进她的院子;便是齐慕远要进去之前也会招呼一声,不会无缘无故地撞进去。吃的住的没话说,沈大娘帮她洗衣服她也不觉得尴尬。
“行,那就再叨扰一次。”她很干脆地答应了下来。
“我先去找姚书棋,一会儿再去你那儿。”她道。
刘高却在一旁道:“我看你也别往城南跑了,还是跟我们回齐府吧。没准姚书棋就在那边盯着建宅子呢。要是他不在,我再往城南跑一趟,通知他一声,这不比你满城乱跑地强?”
杜锦宁一想也是:“那行,那就先去城北。”
于是她跟着齐家一行人直奔齐府。
齐府与杜家新宅子所在的巷子叫葫芦巷,不光是因为这巷子中间比较宽,跟个葫芦似的,鼓出来的那一处被一棵三百多年的大榕树所占据,更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深为这条巷子住户们的喜欢。
齐府与杜宅位于巷口接近大榕树处,杜宅靠外,齐府靠里,即齐府人从这个巷口出入,都得路过杜家大门口。
杜锦宁进了巷子,便直奔自家新宅院。
到了新宅院门口,大家都愣住了。原先的旧门庭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比较气派的崭新的大门。
古代的建筑规制是跟身份地位挂钩的。《唐六典》曾规定,“王公以下屋舍不得重拱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仍通作乌头大门……”
宋朝沿用唐制。
杜锦宁现在就是个平头百姓,既不能有三间五架的门庭,也不能漆朱门,但姚书棋还是把门庭建得十分高大。这时候对于门钉的数量还没做规定,两扇宽阔高大的大门上镶嵌着几排古铜的门钉,没有门钉的地方还帖了两幅红色的门神,与门庭两边挂着的两个大灯笼互相映照,既气派又喜庆。
“不错,姚书棋还挺会办事的。”齐慕远一看就对这大门挺满意,对杜锦宁手下这个掌柜的能力也刮目相看起来。
“走,进去看看。”看到这个大门,杜锦宁对于里面的园子更加期待起来。
马彪不待吩咐就上前,拉着两个大铜门环叩了几下。
“来了。”里面响起一个声音,紧接着大门“呀”地一声打开了,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儿出现在门后。他上下打量着几人,见几人风尘仆仆,身后还牵着几匹马,想起姚掌柜说少爷这两天就会到,赶紧行了一礼,态度恭敬地问道:“请问几位找谁?”
杜锦宁怀疑这老头儿是姚书棋帮她买的下人,有心想试一试这下人如何,便自报家门:“我是你家主人,这是我朋友齐少爷。姚掌柜可在里面不?”
说着话,她伸手就去推大门,直接就想往里走。
老头儿脸上虽露出喜意,身体却没让开,恭敬地行了一礼道:“对不住,少爷,还请您在此稍等片刻,我唤人去叫姚掌柜来。”
说着他转身不知道向谁说了一句话,便又回身垂眉拱手,恭敬地跟杜锦宁解释道:“姚掌柜说了,府里如今在建着屋舍,不大安全,所以不能随意行走,免得有东西掉下来砸着人。想要进去最好有人领路。还请少爷和齐少爷诸位在此耐烦等上一等,不多时里面就会有人来领路。”
杜锦宁扬了扬眉,跟齐慕远对视了一眼。
也不知姚书棋从哪里买来的这看门老头儿,素质不错,挺像那么一回事的,比之齐家的沈老头儿也不差呢。
杜锦宁也不为难他,便老老实实在门口等着。
好在姚书棋来得很快,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地跑出来了:“少、少爷。”看到齐慕远,又唤了一声,“齐少爷。”
杜锦宁点点头:“不急,你歇歇再说话。”
看到姚书棋的样子,她有些内疚。
姚书棋以前在店里做掌柜,虽说不胖,却也不瘦,皮肤还挺白皙。可现在又黑又瘦,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可见他这一个月有多辛苦。七月是这南方夏季最热的时候,多出去走走就能晒掉一层皮。想来这一个月姚书棋没少在工地里呆着,才会变成这样。
“你辛苦了。”她道。
姚书棋摆摆手:“不辛苦,应该的。”此时他也喘匀了气,伸手道,“齐少爷、少爷请进。”又招呼刘高等人,“刘师傅、马师傅请进。”又上前想要去接马缰。
看门的老头儿早已将大门打开了,此时恭立一旁,并不多言。
马彪避过姚书棋的手,问齐慕远道:“少爷,要不我先把马牵回去放着?”
杜锦宁这新宅子,里面还不知建得怎么样了。即便有地方栓马,牵着马往人家正大门进去也不妥当。
齐慕远点头道:“正是这话,你们三人先把马牵回去。”他指了指马彪与另两位护院,“回去后也不必来了,这也没什么事。”
有刘高跟着,马彪等人倒也放心。他们跟杜锦宁打了声招呼,牵着马便自去了。
齐慕远这才跟杜锦宁一起进了门。
7
第389章 梁家的帮助
第389章 梁家的帮助
“咦。全本小说网,HTTPS://。m;”一进门齐慕远就愣了一愣。
一般人家的大门进去就是个门庭,两边回廊,下了台阶就是一条长而直的甬道,直通正厅。甬道两旁种些树木或花卉,两边回廊沿墙而建,迂回着左右也能通到正厅,下雨的时候不用被雨淋。整个院子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讲究些的人家,最多是迎面建一面影壁,挡住路人往里看的视眼,也起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水作用。
可杜锦宁这宅子,门庭下面留了几丈见方的空地,也不知做留来做什么的,空地后面竟然是一座假山,假山垒得差不多有门庭那么高,高低错落的有好几丈宽,完完全全遮挡了入门时的视线。
姚书棋正忙着跟杜锦宁汇报情况:“咱们这里多石山,把这些石山开凿出来一块块搬到这里来倒没费什么功夫,只是这天气太热,并不敢栽花种树,这一块便先空着,等过一阵天凉了再种些花木。假山里的水通道照着少爷您的吩咐建了,水塔也建好了。建好后试了试,还真如少爷您说的那样,水能从上面流下来,形成一个瀑布。少爷您的奇思妙想,让莫匠头大开眼界,佩服得不行。还说少爷您到了府城后他要跟你好好谈谈。如果这些建造手法能给他用,他建咱们这院子,分文不取。”
杜锦宁笑笑,对这话不置可否:“聊聊可以,其他再谈。”
从右边绕过假山,便是一溜儿建好的长廊。长廊一边砌了墙,另一边却是空地,从空地望去,大家看到东一块西一块的建了不少屋舍,屋舍前面有些地方还控了一个大深坑,看样子像是池塘,但既无水也无树木,整个空间便显得十分凌乱。
沿着长廊走了一段路,大家便穿过一个拱门,走入了一条露天甬道。甬道两旁也留了许多空地,建了些屋舍和厅台楼阁。
沿途都是这般模样,有挖开的大坑,有假山有巨石有庭台楼阁,有些地方砌了围墙,墙上还用装了镂空雕花的石窗,可以从这边透过去看另一边的风景。
如此走了一段路,进了一个门,里面的屋舍才密集起来,像是院落的样子。不过一个个院落隔得也挺开,互相之间起码要走上半盏茶的功夫才能到。
“这些屋子怎么建得这么快?基本上都完工了吧?”杜锦宁见状,问姚书棋道。
“对。这还多亏了梁少爷。”姚书棋道,“我跟莫匠头去买木料的时候,正好遇上梁少爷。他知道是你建宅子,直接就叫了他们的大掌柜来,给了咱们一个十分优惠的价钱。我得知他们有建屋子的一伙人,干脆就把木料建造那一部分全部让梁家做。梁少爷知道您院试后会留在府城念书,怕你到时候没地方住,便让大掌柜把所有的工匠都抽了过来,优先给咱们做活儿。莫匠头他们的人手只管做基面,梁家的工匠一部分处理木材,一部分建造房屋,不到半个月就把整个宅子的屋舍和庭台楼阁都做好了。”
说着,他指着前面的一处假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