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理?”姚书棋一呆,他没想到杜锦宁竟然会消极应对。
既然杜锦宁不作为,他这做掌柜的就有责任提出应对之策。
他道:“我想了又想,想了两个对策。一个是咱们也降价,跟他的价格一样。他没有了价格优势,又不像咱们有口碑,这生意自然就做不起来。久而久之,自己就败退了。另一个,咱们可收购一个勾栏瓦肆,让他们演《射雕英雄传》。如此一来,咱们的名声会更响,他们再怎么做也击败不了咱们。”
杜锦宁不置可否,而是转向了鲁小北,问他道:“你觉得如何?”
鲁小北先向姚书棋拱了拱手,道:“姚掌柜,咱们就事议事。如果我言语间有得罪之处,还请原谅。”
说完这句,他这才道:“第一个降不降价的我且不说,单说勾栏瓦肆,我在瓦子里呆了好几年,对那里最是熟悉。我觉得少爷不宜涉足瓦子,那里的情况太过复杂,对少爷的名声不好。”
鲁小北一说,姚书棋就一拍脑门:“对不住对不住,我考虑欠妥当了。”
勾栏瓦肆,可是下流人士汇集之地,说书、卖艺、杂耍,甚至还有妓馆,都汇集于此,宋朝官宦禁入此地。
杜锦宁可是要走仕途的,她怎么能够成为一家勾栏的老板呢?即便他们收购的仅仅是梨园行当,说出去也不好听。
他歉意地对杜锦宁道:“这一点去掉,勾栏咱们不涉足。”
杜锦宁点点头。
影视行业在现代繁荣昌盛,她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在古代把《射雕英雄传》等著作改编成戏剧,那样受众更广,也能赚更多的钱。
但勾栏瓦肆是她不愿意涉及的。虽说为名声考虑是一个原因,但更多的还是这行当的复杂性。
7
第331章 比较
第331章 比较
戏子在古代,那就是暗chang的代名词,无论男女,在舞台上这么一扮一演,就容易引起观众的某些情绪,且不看现代有多少对着偶像叫“老公”“老婆”的吗?而古代,稍有权势的人就可以直接把那些戏子变成自己的“老攻”“老婆”。全本小说网,HTTPS://。m;
要是她成了勾栏的老板,勾栏里的戏子被权贵看上了,她是要天天跟各种权贵掰腕子,还是昧着良心视而不见?她做不到视而不见,那就得冲在前头,跟权贵们争斗。
她将周东平从知府位置上赶走,不过是侥幸再侥幸,她可不认为自己真有那本事,可以跟权贵抗衡。她仅仅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而已,自己遇上事了,她还得向关乐和、袁修竹、齐伯昆等人求救,哪有力量去帮助和拯救别人?
不管从哪一点来说,涉足勾栏瓦肆都不是明智之举。
“打价格战,也没必要。我现在虽小有薄产,但跟那些世代经商的人还是不能相比。你现在跟着他降价,要是他继续降价呢?你是不是要陪着一起继续降?他没客人,即便价格喊得再低他也没什么损失,咱们可就吃不消了。所以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见姚书棋一脸的担忧,她笑道:“放心吧,他们不是要跟风写武侠吗?在他还没成气候的时候,咱们把这股风打散,引领仙侠潮流不就行了?等他们跟风仙侠的时候,咱们再写别的题材。总之,少爷我肚子里有一堆的好货,可不怕他们跟风。”
她作为一个网络写手,看网络小说是她的爱好,也是她的功课。她记忆力又好,自己也有写作能力,看过的小说大部分都可以把它们再在这个世界上写出来。她有太多的东西可写。她现在不怕别人跟风,她只需给爱话本的人留下一个印象——那就是博悦茶馆和书铺都是引领话本潮流的地方,那就够了。
“你去跟那个写话本的穷秀才接触一下。他那部《七剑英雄传》别人买了,咱们可以不买。但咱们可以聘他为咱们茶馆的专用话本师,专门为咱们茶馆写话本。每个月给他一两银子的月钱;他写出的话本,依质量好坏咱们再以市场价买断,或让他参与利润成分。”
也是时候该培养一些写手了。杜锦宁自己,以后会越来越忙。茶馆和书铺对于话本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要繁荣文化市场,可不是她一个人能办到的。她完全可以培养一批写手来为茶馆服务。由她提供题材,让他们来写,她就不相信还能有人把这块蛋糕从她手里抢走。
“好,我这就去办。”听到杜锦宁前一段话,姚书棋心里就十分亢奋。
他其实一直有个隐忧,杜锦宁当初开茶馆和书铺,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想赚点钱贴补家用,支撑自己的科举之路。现在她名下可不仅仅只是茶馆和书铺一项了,茶园、果园,以后没准还会有更多别的产业。等她考上了举人,那更是财源滚滚,送宅子送铺面送田地的,不计其数。她的精力又有限,到时候没准就看不上茶馆和书铺这些小生意了。
姚书棋倒不担心自己会失业,而是他自打打理上茶馆和书铺生意后,就喜欢上了这两个行当。看着那些客人为了听书看话本,早早就蹲在门口守着,那些身份尊贵的客人,因为喜欢话本的缘故给予他足够的尊重,他的内心就能获得极大的满足。
他毕竟是个读书人,虽为生计而沦落为买卖人,但他骨子里还是喜欢与文化打交道的。茶馆与书铺的客人都是喜欢话本的,算是有一定的文学素养的,这与他以前做生意接触到的顾客完全不同。他喜欢这两种买卖,他亦十分感激庄越当初能推荐他到杜锦宁名下,管这么一摊子事。
如今听到杜锦宁对于茶馆和书铺有长远的打算,并没有对这两门生意看不上眼,他就满心欢喜起来。
见杜锦宁没再有别的吩咐,他告退一声,出去办事去了。他要趁着杜锦宁还在府城的时候,把这事给处理妥当。
姚书棋出了门,杜锦宁便让鲁小北叫了一个伙计进来:“《七剑英雄传》你知道哪里有卖吗?能不能帮我买一本?”
杜锦宁来的时候,姚书棋就介绍了,说这是东家,这个小伙计又是个机灵人,对杜锦宁的吩咐自然无不尽心,道:“小人出去打听打听,应该没问题的。”
鲁小北是杜锦宁府城一行的大管家,来之前陈氏就给了他二十两银子,让他照顾好杜锦宁的生活。此时他便掏了钱来出来,给了伙计,让他出去买书,还叮嘱道:“坐车去,别为了省钱让少爷等。”
小伙计是个细致的,先问杜锦宁:“那话本估计有好几本。少爷您是都要,还是只要第一本?”
“都买吧。”杜锦宁现在倒是不差这点买书的钱。
小伙计应了一声,飞快地去了。
不到一盏茶功夫,小伙计就回来了,将一套五本书递给了杜锦宁:“少爷,书买回来了。”
“劳烦你。”杜锦宁先把书看了看,发现纸张不怎么样,印刷的水平也不如曹记。那彭家兴把售价降了下来,其实是降了成本的。
不过想想也是,话本在古代,就相当于现代的快餐文学,只图看个痛快,收藏价值就差一些。那些囊中羞涩的自然愿意价钱便宜些。
她摸了摸下巴,拿起话本问小伙计道:“这样一本话本,卖多少钱?”
“五百文。”小伙计道。
《射雕英雄传》跟其他书铺的话本价钱一样,都是六百文,与她手上这本差了一百文钱。在价格上,这话本对博悦书铺倒是有一定的冲击力。
“行了,你去忙吧。”杜锦宁示意鲁小北给小伙计赏钱,自己把书翻开,看起话本来。
等姚书棋回来的时候,杜锦宁已看完了一册了。
“少爷。”姚书棋神情沮丧,显然此行并不顺利,“那彭家兴许了利给穷秀才,说茶馆给他半成收益,所以咱们许的条件,没法打动他。”
有一句话他没说,那穷秀才其实是看好彭家兴的财力,愿意抱那条粗腿,根本看不起杜锦宁这个小县城来的童生。即便姚书棋搬出府案首的名头,穷秀才依然不屑一顾。
《七剑英雄传》是我随手写的书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哈。
7
第332章 探口风
第332章 探口风
杜锦宁摇摇头:“不用去劝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她举了举手上的话本,“他写的话本我看了,虽说文笔老道,人物刻画也不错,结构、情节也还行,但估计他写来写去也就这样了,因为他这本书里没有自己的东西,全凭借鉴。”
她这评价,讲得还算客气了。
这本《七剑英雄传》在设定上很大一部分借鉴了“江南七怪”,只不过把人物性格与特征改了,再把他们放到金庸大大设定的武侠世界里,并借用了其他两本书的一些梗,比如掉下悬崖后获得武功秘笈,某个女性角色生活在古墓里……等于说是她拿到古代的那三本话本情节与设定的杂揉,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与创新。这书要是放在现代,定然会被读者用唾沫淹死。
这样的作品,大家乍一看似乎能看得下去,可细一想就会怀疑,从而摇头不屑。到最后,大家还得回归博悦书铺里来。毕竟,那本书的源头还是博悦书铺的话本么。
“再者,它用的纸张,你研究过没有?是竹子与晚稻的稻草所制成的纸。这种纸软塌不挺括,而且比较脆弱,多翻几下就会容易破。那些顾客一时图便宜买了它,等看过几回就知道这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了。到头来,他们还得回头来夸咱们博悦书铺的书质量好。”
姚书棋挠挠头,老脸一红:“我就随意翻了翻,发现它文笔老道,情节能吸引人看下去,人物描定似乎也不错。至于其他的,我就没想那么多了。这纸我倒知道是竹草纸,但它降了成本。反正读者贪便宜么,我还想着要不要跟少爷您提一提,咱们也用这样的纸,好把书价降下来呢。”
“为了让读者省一百文,最后让他们损失了五六百文买书的钱,你觉得这是明智之举吗?”杜锦宁摇摇头。
这年头,因为纸墨印刷昂贵的关系,书籍是十分珍贵的,哪怕是话本,都可以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成为一种财富。
“只要彭家兴正当竞争,就由他吧。”杜锦宁站了起来,又道,“你留意一下那些写话本的。写得好的,你可以跟他们签一个契约,与他们长期合作,让他们为书铺写稿。”
“是,少爷。”
临走之前,杜锦宁又问:“张狗儿和王路生还没到吗?”
姚书棋望望外面的天色:“应该快了,估计再过半个时辰王路生就到了,张狗儿会稍微晚一些,不过他走得早,差不多也是这个时辰到。”
张狗儿和王路生开始被姚书棋带来府城,在他身边学习了一年半有余,半年前被分别派到县里的分店去做了二掌柜。因鲁小北跟他们已有大半年时间没见面了,杜锦宁便早早叫姚书棋往他们那里送了信,让他们赶过来跟鲁小北聚一两日。两日后,杜锦宁便要回漓水县了。
当然,杜锦宁唤他们来,还有别的想法。
杜锦宁和鲁小北也没在这里多呆,而是先回了她住的小院。
果然半个时辰后,王路生和张狗儿陆续到了。杜锦宁只出去打了声招呼,便由着他们兄弟三人叙话。直到吃晚饭的时候,她与姚书棋这才一起跟三人吃了顿饭。
大家都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出身,没那等“食不言”的讲究,杜锦宁夹了一筷子菜放到碗里,问王路生道:“你什么时候成亲?”
王路生脸一红,不好意思地道:“婚期订在八月。”
他在宁兴县做掌柜,因人生得俊,又能干,年纪轻轻就成了两处茶馆和一个书铺的掌柜,被隔壁一个做茶叶生意的商人赏识,愿意把女儿嫁给他。王路生也觉得那家闺女不错,是一桩好姻缘,在写信征求了杜锦宁和姚书棋的意见后,把这门亲事给答应了下来。
姚书棋拍拍王路生的肩膀,夸赞道:“不错不错,有出息。”
姚书棋也算是王路生的半个师父。王路生能被人赏识,他自然与有荣焉。
在来之前他是得了杜锦宁授意,肩负着重担的,夸赞完王路生,便将目光投到了张狗儿和鲁小北身上:“王路生可是准备成亲了,你们呢?别等王路生的孩子能打酱油了,你们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张狗儿和鲁小北对视一眼,都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姚书棋见两人都低着头不说话,干脆指名道姓地问道:“鲁小北你先说,你可比王路生还大半岁呢。张狗儿最小,他最后说。”
鲁小北挠挠头:“没什么好说的,这都是老天爷安排的,姻缘到了就到了。谁能想王路生能娶个宁兴县的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