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163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163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杜锦宁蘸了蘸墨,继续往下写:“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北风吹,能几时?”

    看到这句,李一同惊了一下。见到杜锦宁把笔放下,看样子这首诗已经写完了。他便立刻将诗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他生怕自己领会错了意思,又将诗从头到尾读了两遍。

    读完之后,李一同心中如同被狂风掀起的波涛骇浪,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复。

    这是、她这是……要跟周东平叫板么?

    这首诗开始看的时候,他以为是赞扬柏树的坚强,这样的寓意虽然扣题,但没有什么可称赞的,太一般了。可看完整首诗,他才明白,杜锦宁这是以北风中的柏树来比拟她坚贞的节操,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中,都不折不挠,始终自持节操。而且,最后那一句“北风吹,能几时”,简直太霸气了,这是明明白白向周东平叫板啊!

    要是杜锦宁前面那首诗不是写八股诗,而且没有写得那么精彩,那么李一同还不能领会她的意思。可她先写了一首精彩的八股诗,紧接当着他们的面写了这一首,那意思真是再明白不过了。

    她这是要表明:八股诗,她不光会写,还写得很好,非常好!但她现在不写了,不想写了,因为她的品行节操如同那北风中的柏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她折腰。就算你是知府,你是主考官,能左右我的前程,但那又如何?“北风吹,能几时”?你周东平没准哪天就被罢了官,不罢官三年任满也要被调离,总之你气数长不了。即便你今年手段卑劣地不让我过府试,待你离开此地,我照样能出头。我今年才十二岁,我怕谁?

    这孩子厉害啊!李一同活到四十多岁,跟在周东平身边也见识过无数的人物,可他从来没有这一刻那样对一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不光要有才,很有才,还要有胆!那种舍我其谁,丝毫不怕你给我小鞋穿的架式,令他深深地为眼前这个十二岁的小孩子折服。

    这一刻,一向好奇心不强的他,对周东平与杜锦宁的老师之间的恩怨好奇到了极点。他十分想知道两人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恩怨,能让周东平想尽各种办法压制杜锦宁取得府案首,又让杜锦宁在这么重要的考试里气势十足的怒怼回击,这么面对面地跟周东平叫板。

    而周东平那脸色,已不止用气极败坏来形容了。那涨得通红的脸,快要根根竖起的胡子,快要目眦尽裂的眼睛,无不预示着他正处于即将暴走的边沿。

    “东翁,冷静,冷静,这里是考场。”李一同连忙把他推离了杜锦宁的考号,拉着他回到主考官的座位上坐下,小声地劝说,“你出题,他写诗,他并没有什么出格之处;如果你在此咆哮,带来的是什么后果,想来你也清楚……”

    周东平是知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一手遮天了。每到府试时,朝庭便会派下一个学政官,掌管着邻近三个省份的科考情况,监督着知府们的行为。一旦周东平无故咆哮考场的事情传出,他这知府也就做到头了,虽不至于罢官回家,降一个两级官品还是很有可能的。

    即便周东平上头有人护着,这么明显的披露和错误,他也难逃其咎。

    被李一同这么一说,周东平终于冷静了不少。

    他也知道不该,他也知道情绪失控后的后果。

    正是因为知道,他觉得杜锦宁绝对是故意这样做的,就想让他在考场上出丑。思及此,他的情绪依然很难平静。

    他双目微红地盯着杜锦宁,心里狠狠地道:“为了自己的前程,本官不会不给你过府试;但要想拿府案首,做梦吧你!”

    李一同看着径自在专心磨墨,似乎对这一切丝毫没有查觉的杜锦宁,摇了摇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为争一时之气,把好好一个府案首舍弃掉,值得么?到底周东平跟她那老师有什么样的恩怨,使得她宁愿冒着毁掉自己前程的风险,也要这样往死里得罪周东平?

    “东翁。”他想起一事,提醒道,“如果他算学题做得很好,答案全对,这个府案首你是不能不给他的。”

    7

 第316章 有难度的算学题

    第316章 有难度的算学题

    生怕周东平不听劝,他细细地分析道:“他第一首诗写得太过漂亮,考生无人能及;第二首诗如果撇开八股诗的因素,水平也是很高的。全本小说网https://。这两首诗拿出去让人评判,评价绝不会低。如果他的算学再得高分,整张试卷就太漂亮了。你想遮也遮不住。要知道府案首前三名的试卷是要全部张贴出去的,到时候他只要一看案首不如自己,那是一定要闹事的。”

    “学政赵大人第一场府试是在湘省,第二场取道粤省,第三场到咱们这里,到时候正是府案首张榜之时。他这么一闹,必然会引起赵大人的注意,要知道他可是第一场的第一名,足够引起重视。到时候赵大人把卷宗一查,一顶执判不公的帽子你是跑不掉的……”

    “别说了。”周东平不想再听下去了,这种忠言,让他听起来格外刺耳。

    “不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的。”他冷笑一声,“他一个农家子,念书不过几年,漓水县也没有几个像样的先生,他的算学水平能高到哪里去?五题算学题,做出前面两题已很了不起了。”

    “可要是所有的考生都做不出,他也不比谁差呀。”李一同道。

    “放心,那个吴语谋,老师在京中以算学而闻名。这些题别人做不出,不意味着他做不出。”周东平胸有成竹地道,“另外,第二名的梁先宽,是梁家人,他们家有两三人都在户部呆过,最重算学。他家学渊源,必然比那小子强上不少。”

    李一同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梁先宽第一场的文章虽说写得也不错,但跟方少华、吴语谋等几个相差不大,排在第三名的那位周致写的文章比他还要稍好一点,但周东平却取了梁先宽为第二名。

    当时李一同还觉得奇怪呢,不过文人对于文章,各有喜好,反正几篇文章相差不大,周东平觉得梁先宽那篇文章好,或者想向梁家传达点善意,也是有的,所以当时他并没有、也不好询问原因。

    现在看来,周东平把梁先宽取为第二名,动机极为不纯,怕是早就打着利用梁先宽来压制杜锦宁的主意。

    要知道梁先宽是杜锦宁的同窗。要是他被取为案首,即便杜锦宁心有不服,也不好说什么。他闹腾着总不能把自己的师兄拉下来,自己坐上案首的位置吧?如果他那样做,往后连人都不用做了,必然是走到哪里都被人诟病,更不用说考秀才举人了。要知道读书人最重品行,品行不端传出不好名声者,主考官们是一律不取的。

    所以,早在第一场考场结束后,周东平恐怕早就打算好了,准备在第二场考试中出这么多算学题,而且把难度加大了。他正气凛然说的那一番话,标榜自己公正正直,自己竟然还相信了他!自己呆在他身边这么久,竟然完全不了解他的真实性情?

    杜锦宁的老师跟他有什么样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竟然让周东平把隐藏了这么久的一面暴露出来了!

    这么一想,李一同不寒而栗。

    默默地想着心思,他没有再说话,也没有再劝解周东平,目光时不时地落在杜锦宁身上。

    杜锦宁写完两篇文章,没有马上做算学题,而是坐在那里摸着下巴蹙着眉头,思考着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开考的时间是卯时,也就是现代的六点钟。听周东平训话,磨墨抄题,花了一点时间,两篇文章她大概只用了半个时辰不到,估计这时候才七八点钟的样子,搁在现代还没上班呢。今天的考试是考到天黑才结束的,现在离考试结束还有十来个小时,她如果用半个时辰把算学题做完,余下的时间做什么呢?

    提前交卷,赶回去吃中午饭?

    别开玩笑了。前几次交头卷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呢。那抓耳挠腮、望眼欲穿、坐卧不安、心急如焚的等人滋味,实在不好受。

    古代的考生,即便像方少华、吴语谋这样喜欢提前交卷的,都得等到离考试结束还有小半个时辰才会交卷,更何况今天考的是算学题呢?在现代的时候,凡是考数学,她那些同学可总喊着时间不够用的。遇到一道难题,花上好几个小时来解都是有可能的。

    也就是说,如果她九点钟交卷,很有可能会在外面等到晚上五六点钟才可以出去。八九个小时,她就在外面这么傻等,估计所有人都觉得她有毛病。关键是她到了外面没饭吃呀。

    所以,在这里磨时间,等下午点再出去?要不,先睡一觉?

    这么想着,杜锦宁朝上面看了一眼,见周东平面无表情地扫了自己一眼,她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是吃过中午饭就出去吧。反正外面也有凳子坐,在外面等着,总比坐在这里被周东平盯着好。

    打定了主意,她低下头去开始看起算学题来。

    而她刚才的这一番举动,让周东平和李一同都误会了,还以为她真被算学题难住了,皱着眉满脸苦恼的样子,似乎连第一道算学题都做不出来。周东平心里暗自得意,李一同则隐隐为杜锦宁担忧。

    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霸型人物,杜锦宁在现代的时候数学成绩还是挺好的。古代的算学题基本都是小学水平,最多有点初一初二的题,对她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可看清楚那五道算学题,她轻轻“咦”了一声,朝周东平看了一眼。

    他们书铺在科考前都会把往年的题目印出来卖,她作为老板,自然近水楼台,那些题目她都有做过。可今年不光试帖诗和算学题量变化挺大,而且算学的难度怎么加大了许多呢?

    她稍稍琢磨了一下这其中的道道,就将其抛在脑后了。反正所有的算计在她的实力面前,都是纸老虎,一戳就是一个洞洞,实在是没什么威胁力。

    她提起笔,开始做起算学题来。

    五题算学题是从浅到深的。第一二题跟县试时做过的差不多,类似于鸡兔同笼,她刷刷几下就做完了。

    比如第二题:“九百九十九文钱,及时梨果买一千。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问梨果多少价几何?”

    她稍微思忖片刻,就在纸上写上答案:“梨有六百五十七个,共八百零三文钱;果有三百四十三个,共一百九十六文钱。”

    第三题就有点难度了:“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翻译过来就是公鸡每只五文钱,母鸡每只三文钱,小鸡三只一文钱。现在给一百文,必须买回一百只鸡来,问公鸡、母鸡、小鸡各能买几只?

    她摸了摸下巴。

    她倒不是被题目难住了。为了消磨时间,她有意将做题的速度放慢一些,好让时间过得快一点。

    可这情形,看在周东平和李一同眼里,就是她被题目给难住了。

    周东平忍不住又站起了身来,想过来看看杜锦宁是不是一题都没有做出来。李一同比他还挂心呢,见他起身,也立刻站了起来。

    7

 第317章 这就是个二百五

    第317章 这就是个二百五

    周东平也是够拼的,为了不显得自己太过关注杜锦宁,他同样先是在考场里绕上一圈,顺便查视了一下考场情况。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坐在这个考场的都是前五十名的考生,但现如今大多数考生仍然在为第一题试帖诗在咬笔头,全考场除了杜锦宁不过三刻钟功夫就写了两首诗外,也就只有周致、吴谋语和梁先宽的各写出了一首试帖诗。不过这三人似乎对自己的诗并不满意,仍然在盯着这首诗修改。

    李一同特意看了考生们写的诗,哪怕是一两句,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思路。有的显然是知道周东平的偏向的,尝试着写八股诗,但基本上写得四不像。大概连他们自己都看不下去,好多写了一两句就直接做废,直接写起格律诗来。

    写好诗的周致、吴谋语、梁先宽都写了八股诗,但跟杜锦宁一比,那就是萤火之于皓月,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等他们走了一圈过来时,周致似乎已把他好不容易写出来的八股诗删掉了,正在重新酝酿。

    等他俩走到杜锦宁考号前站定时,杜锦宁早已用不定式方程把那道算学题给算出来了,并且将答案写了出来:“购鸡翁四时,鸡母十八,鸡雏七十八;购鸡翁八时,鸡母十一,鸡雏八十一;购鸡翁十二时,鸡母四,鸡雏八十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