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134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134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佑德连忙慌手慌脚地把那张试卷打开。

    这一张试卷他才做了一半,另一张试卷自然是空白的。

    刘县令皱了皱眉,转头来看杜锦宁的桌子。

    却见第二张试卷正展开来放在桌上,上面一片空白,而第一张试卷却是不见。

    他脸色有些难看起来,问杜锦宁道:“你第一张卷子呢。”

    院子里坐着的梁先宽见事情迟迟没得到解决,颇有些坐不住了,不停地伸长脖子朝这边张望。

    监考的差役见了,连忙走到他跟前,问道:“你不好好做试题,到处望什么?”

    梁先宽赶紧对差役道:“那边那个少年,是我们博阅书院甲班常年考第一的,凭他的本事县试不过是小菜一碟,他绝对不会有什么作弊行为。还请差役大叔去跟县尊大人说一声,在下愿意为他作证。”

    “那件事,县尊大人自有判断,不劳你费心,好好做你自己的试题。要是再让我发现你东张西望,必以作弊论处。”差役却是不肯通融。

    梁先宽只能作罢。

    此时风越来越大了,天色似乎也暗了下来,眼看着好像要下雨,旁边的考生已经开始将伞拿了出来。

    梁先宽看看自己考篮里的伞,再看看杜锦宁那边,满心的无力感。

    而那边,杜锦宁早已从考篮里将自己的试卷袋拿了出来,从里面倒出第一张试卷,递了过去。

    到这时候,她的心已十分安定了。只要这个县令不糊里糊涂的直接给她定罪,还知道核对笔迹,就没什么要紧。

    果然,刘县令把她的试卷打开,一看上面已满满地都写上了字,而且字迹虽略显稚嫩,但端正大气,可以看得出被书法大家指点过的痕迹,与沈佑德那种老年书生的笔迹是完全不同的。

    心里惊诧于杜锦宁做题的速度,他快速地将试卷看了一遍,发现他目光所及之处,竟无一处错误。

    他合上卷子,交给杜锦宁,拍了拍她的肩膀,道:“好好写,我等着你名列前茅。”

    说着,他面带微笑地转身离去。

    刘县令这话,让附近的考生们心里都是一震。

    那位长得十分漂亮的少年做的试卷到底有多好,才让刘县令说出这样的话来?

    大家都迟疑不定地看向杜锦宁。

    杜锦宁却十分淡定地将试卷卷了起来,装进了试卷袋里,盖好,放回考篮,然后坐下来做题。

    沈佑德这才确定已经无事了,抹了抹额上的汗珠,也坐回了凳子上。

    那头的梁先宽见了,松了一口气。

    “风大,大家把试卷都压好。坐在院子的考生,注意天气。”刘县令一回到台阶上,便有差役在他的吩咐下大喊起来。

    7

 第261章 提前交卷

    第261章 提前交卷

    他在外院喊完,又进内院去喊了一遍。/全本小说网/https://。/

    科考,不光考实力,也考运气。县试时被安排在院子里,以后的考试被安排在臭号旁边,或是漏雨的地方,那都是运气不佳、时运不济,考官们是不会管的。就比如现在如果下雨,你被安排在院子里又没带伞,那也是你自己的事,考官们不会给你提供雨伞。

    此时风越来越大,天色也越来越暗,雨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院子里的考生都纷纷把伞撑了起来,免得一会儿雨点下来的时候把试卷给打湿了。梁先宽打起伞,见自己左前方有个二十来岁的书生没有带伞,样子十分绝望,他对杜锦宁就满心的感激。

    风这样大,稍有不慎就容易把墨汁弄到试卷上。且雨下来的那一刻,风斜着吹过来,必然会带着雨,飘到廊下的桌面上,把试卷打湿。杜锦宁干脆将第二张试卷也一起卷了起来,塞进试卷袋里,再把装清水的竹筒塞紧盖子,压到试卷袋上,免得被风吹跑了。

    此时她桌上除了文房四宝,还有一张白纸,那是发给他们的草稿纸。

    杜锦宁收了试卷,也没有歇着,而是在草稿纸上写起经义答案和试帖诗来。

    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刚才扫了一眼,已将第二张试卷的内容都记在了心里。此时直接写答案就可以了。

    虽说这样会耽误一些时间,不如直接将答案写在试卷上来得干脆,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办事稳当点好,免得欲速则不达。

    不过是写了三题经义题,雨终于“哗哗”地下起来了。随着风一飘,走廊里立刻散落了一片雨水,惊叫、惨叫声此起彼伏,杜锦宁手上的草稿纸也被打湿了一片,墨汁迅速在纸面上渗透开来,她刚写的字变成了一个个墨团,最后干脆晕染成了一片黑,再也看不清刚才写的是什么。

    坐在杜锦宁右边的老头儿此时无比地感激杜锦宁。

    要知道,作弊事件发生后,他的心绪不可避免地受了一些影响,好长一会儿都平复不下来。刚才好不容易进入了状态,正打算加快点做试题的速度呢,忽然瞥见杜锦宁收试卷的动作,他一怔之下,也赶紧将桌上的试卷卷了起来。

    杜锦宁对自己试卷的小心保护他原先可是跟刘县令一起看在眼里的,这会子快要下雨了,跟着他一起保护好自己的试卷,自然是很有必要的。

    因没有试卷袋,他只能把篮子里的食物倒出来,然后将试卷放在自己的腿上,再将篮子倒扣在试卷上。篮子上面还有桌子,这样就可以尽大可能的保护试卷。

    当他做好这一切时,雨就飘进来了。看到不远处有人拿着被渗成一团墨汁的脏污试卷快要哭出来时,他心里就无比庆幸。

    杜锦宁可没心思管邻桌们如何,她的注意力全放到了梁先宽身上。他们坐在走廊处的好歹还有个屋顶挡着,只要小心些试卷就不会被毁,可坐在院子里的人就麻烦了,即便有伞,像这种斜吹的风,估计也很难挡住。

    可院子里的考场此时被一把把雨伞都罩住了,再加上雨帘,很难看清楚远处的情景,梁先宽那里如何,杜锦宁此时完全看不到。她抬抬头,只能乞求上天能开开眼,让这雨很快就停下来。

    雨并不大,只是风吹得厉害,雨丝随着风向四处乱飘。不过随着雨下过一阵,风渐渐小了许多,雨点终于恢复了正常的轨迹,走廊里再没有雨丝飘进来。

    大家见状,这才拿出试卷写了起来。

    草稿纸被打湿后杜锦宁就没再写了。此时她将草稿纸团成一团擦了擦桌子,确定墨汁没有渗到桌子上,这才从试卷袋里掏出第二张试卷,将原先写过一遍的答案写在试卷上。

    不过为了防止雨水再飘进来,她将考篮拿上了桌面,挡在了试卷前面,再将草稿纸展开一部分放到篮子里,让其伸出一半来,就像给小半的试卷挡了一把伞。这样一旦有雨再飘来,她也能有抢救的时间。

    同时,她也加快了写试卷的速度。

    因看过一遍试题,刚才无所事事的时候她已把前面的墨义和算学题在脑子里好好过了一遍,经义题和试帖诗又打过草稿的,她做卷的速度极快,想都不用想,提笔就能写。再加上她写字速度早就练出来了的,第二张卷子写完,也不过是用了小半个时辰,离开始考试到现在,两个时辰都不到。

    试卷是不能涂改的,即便觉得自己写得不对或是不好,也不能再改了。坐在这里时间越长,试卷被雨水打湿的概率也越大。杜锦宁干脆就卷起试卷放到了试卷袋里,然后收拾了桌面上的东西,直接起身走人。

    这次县试的题量虽不算太大,但因为难度增加了,经义题、算学以及试帖诗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思考与计算,再经历了被风吹被雨淋的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此时许多人连第一张试卷都还没有做完,速度快一些也也仅仅把第一张做完了。县试的规矩是不点烛,也就是说,今天的考试是天黑看不见了就结束。此时距离考试结束起码还有三个时辰的时间,只要不在后面几个大题上被卡得太厉害,时间还是足够的。

    可杜锦宁这么一起身交卷,还是让考场上的气氛耸动了一阵。

    除了博阅书院的学子,大多数人都认为杜锦宁是因为试卷被雨水打湿,觉得今年县试无望了,所以干脆就放弃考试,明年再来。再看看他的年纪,大家都能理解。

    年纪小,就有重新来过的资本。不像有的人,比如杜锦宁隔壁的那个老头儿,考过今年,明年不一定还来参加考试了。所以那些即便被雨水打湿了试卷、试卷脏污了的,宁愿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希望刘县令会看在今天天气的面上给他们一个机会,也不会冒冒然放弃考试,这么早交卷。

    7

 第262章 考校

    第262章 考校

    小心翼翼地从回廊走了半圈,杜锦宁便来到了门庭。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刘县令坐在门庭的台阶上,这院子里的动静都尽收眼底。刚才他左边走廊上一阵耸动,他就知道有人交卷了,只没想到竟然是杜锦宁。

    他吃了一惊,问道:“你这是……”

    杜锦宁从试卷袋里掏出两张试卷,恭敬地双手捧上:“大人,学生交卷。”

    考生离开座位到这里来,自然是来交卷的,刘县令那一问,不过是心存侥幸。此时一听果然是来交卷的,他接过卷子的同时,心里难免有些惋惜。

    杜锦宁第一张卷他可看了,答得极好。年纪小小,却基本功扎实,即便第二张试卷答得不怎么样,他也会取中的。毕竟这样的人前程可期。他取中了杜锦宁,等以后杜锦宁中了进士做了官,他也有一份香火情。

    五六百份试卷,需在三四天阅改完毕,所有参加监考阅卷的县令都不会像后世的那些老师那样每一题都改到,然后统计分数,按分数从上到下的录取。他们阅卷的重点都会放在第一张试卷上。

    连第一卷都答得不好,第二卷也就不必看了。毕竟最基本的四书五经都不熟,后面的墨义和经义题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如今府试出现截搭题已是一种趋势,对四书五经不熟悉,去参加府试的话,遇上截搭题那是连题目都读不懂的,更不用说破题了。让这样的人通过县试,去参加府试,那绝对是对县试名额的一大浪费。

    所以刚才只看了杜锦宁那第一卷几眼,刘县令便已在心里决定,这孩子的第二卷只要不脏污,他就直接将他取中。

    只是现在看来,可惜了。

    他可不觉得杜锦宁现在来交卷,是完全将试题全都做完了。毕竟第二张试卷不光难度大,而且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那四道算学题,连他这种同进士出身的都要花费好长一段时间才算出来,杜锦宁这小小年纪,不可能只花这么点时间就能算出来的。

    至于不会做直接将题目空在那里,然后提前交卷,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毕竟这是关系到自己一生前程的大事,身负着家人的所有希望,要是不把题目都完,不熬到天黑这些人是绝对不会交卷的。至少,不会提前这么早。

    所以现在杜锦宁提前交卷,唯一的一个解释就是他的第二张试卷脏污了。

    心里惋惜着,刘县令打开杜锦宁的试卷,先看了一眼第一张,便将其放到了一旁,露出了第二张试卷。

    “咦。”这么一看,只见上面写得满满的都是字,并没有一处脏污。

    不仅没有脏污,而且没有一道题是空着的。

    刘县令惊奇地看了看杜锦宁,只见他仍如刚才一样,身姿挺直在站在那里,目光微垂,表情平静,态度从容又不失恭敬。

    他按捺住心中的震惊,凝神看起了第二卷。

    想来那出题的县令是打算内容从浅到深,层层考核的。第一题墨义题出自《论语》,第二题比第一题稍难一些,在《中庸》选了一段话;第三题则出了一段《大学》里有些争议,需要用到两本注疏来进行解释的,这一题算是墨义题里最难的。而杜锦宁却答得十分精准。

    刘县令不由抬起眼来,看了杜锦宁一眼。想了想,他饶有兴趣地对杜锦宁问了一道试卷上没出现的题目:“虞舜侧微,为庶人,故微贱。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嗣,继也。试以治民之难事。难,乃丹反。作《舜典》。何解?”

    杜锦宁便知道刘县令对自己墨义题的答案感兴趣,现在想要考校自己了,拱手答道:“虞舜所居侧陋,身又微贱,尧闻之有聪明圣德,将使之继己帝位,历试於诸所难为之事,史述其事,故作《舜典》。”

    她这一年的时间,并不是按着乙班或甲班的学习进程来进行的,而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藏书阁的书籍上。她有过目不忘之资,又有后世各种知识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这个时代的藏书阁的藏书量又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