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126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126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锦宁小小年纪,手段就如此狠辣,直接就让杜云年下了大狱。她要是违背誓言,不说老天会如何惩罚她,杜锦宁那是一定不会让她好过的。

    况且,那日杜锦宁的话也说得十分在理。她要是把这话说出来,杜辰生和牛氏,没准还有杜云翼,痛恨杜锦宁之余,一定也会把她给怨上的。

    为了个败家惹祸的杜云年,得罪杜锦宁,好处没有还惹得一身骚,不值当。

    这么一想,她就彻底打消了跟丈夫诉说的念头,决定把这秘密带到棺材里去。

    “那……那云年会关多久?”她问道。

    杜云翼犹豫了一下:“我听衙门的人说,那家人一口咬定云年是主谋,要他赔偿所损失的五十两银子之余,还会流放边城五年。”

    张氏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么这么重?不是两年吗?前几年也有一人设了仙人跳,我记得他就被判了两年。”

    “那不一样,判两年的是没骗成功,云年这是骗成功了。而且数目比较大,三十两银子呢,判的年数肯定不同。再者那家人好像有关系,在衙门里使了银子,定要重判云年。”杜云翼烦躁地搓了搓脸,站了起来,“爹娘还不知道云年出事呢,我得回村去跟他们说一声。”

    张氏满头的思绪纷乱,不过还是一把揪住了杜云翼:“你且等等。”

    “还有什么事?”杜云翼回身看向张氏。

    张氏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她道:“你说,老爷子老太太知道这件事,会如何处理?”

    杜云翼不解地看向妻子,不明白她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眉头当即就皱了起来:“他们恐怕要咱们拿银子去替云年还债,还要替他打点衙门,让他判刑判得轻一些,再不济也别在牢里受那么多苦。”

    说完这话,他眉头皱得就更紧了。

    他是做账房的,老头儿老太太手里有多少棺材本儿,他算都能算得出来,左右不超过五六十两。而且依牛氏那只进不出的性子,想要让她把这棺材本拿出来替杜云年还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到头来二老就得把主意打到他这个大儿子头上。

    这半年来,家里换了宅子,又替杜锦程娶了亲、为杜方芸置办了嫁妆,早已没钱了。张氏手里满打满算,也就十多两银子。

    这钱可不能花了,总得留着为家里应个急。再说,十一月杜方芸就要出嫁了,那也得花钱。

    而且,他们兄弟俩已分家了,凭什么这笔钱由他来出?说起来老头儿老太太手里的银子,也是他们小大房的。即便老太太舍得拿出来给二儿子填窟窿,亏的也是他们小大房的钱——两个老人以后过世了,他这做儿子的总不能拿个草席一卷就下葬吧?还得替他们把这笔钱给填上。

    这么一想,杜云翼只恨不得将杜云年从牢里拉出来爆打一顿。

    做人没这么不讲究的。

    “那你是打算借钱为他还债打点了?”张氏问道。

    想清楚了的杜云翼苦笑着摇摇头:“怎么可能?”

    “所以,你得好好想清楚了你要怎么办,才回去见你爹娘。别到时候被他们一逼,你就把咱们家都给你二弟填上。我告诉你,你要真那么做,那咱们就和离。我带着儿子女儿回娘家去,你回桃花村跟你爹娘一起过活吧,顺便把你二弟的儿子、媳妇一起养了。”张氏怕他犯糊涂,直接放了狠话。

    “不会的,怎么可能?我难道为了他这么个畜牲连自己家都不要了不成?”杜云翼赶紧表态,“你提醒得对,我得想好了再回去。”

    说着,他又腆着脸望着妻子:“你比我聪明,你说这事该怎么?”

    “五十两银子,叫姚氏还。我能做绣活赚钱,三弟妹做豆腐也挑起了一家的重担,没道理她丈夫闯了祸还躲在家里享清福。现在没钱,就叫她回娘家借,或是给被骗的那家人写借条。即便她还不上,不是还有她儿子吗?父债子还天经地义。杜锦寿也十二岁了,你看人家老刘家的儿子十二岁就去码头干活了,宁哥儿比他年纪小,还有母亲姐姐可以依靠,都知道写话本赚钱。哪个像他,欠了一屁股债呆在家里没事吃闲饭还要花钱!”

    杜云翼点了点头。

    是这么个道理。

    “至于打点衙门,那就别考虑了。一来咱们没钱,二来也没门路。三来……”她嘴角露出一抹嘲讽的冷笑,“杜云年也该得点教训了。祸是他惹出来的,罪难道不该他受吗?凭什么要花咱们的银子去给他打点?”

    张氏心里十分清楚,这事既然是杜锦宁做下的,那必然在衙门里已打点妥当了。就算杜辰生他们花上几十两银子,别人看在关山长的面上,也不会偏向杜云年的。这钱花出去,那就是打了水漂,不管花多少都不管用。

    她直视着丈夫:“我告诉你,你回去就跟老爷子老太太说,云年之所以这样,全都是他们纵出来的。要不是他们纵着,云年就该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做农活,而不是整日游手好闲,闯出诸多祸事。他们要是背地里花钱替杜云年还债打点,等放出来了,他还得这么混蛋。现在不过是坐牢流放,以后没准就得干杀头的事。他们想要这个二儿子的性命,就该让他吃点苦头,而不是一味的纵着。”

    “再有,你跟他们说,如果他们偷偷地拿自己的棺材本去给杜云年还债,甚至借钱去给他打点,那他们二老以后的所有事,咱们小大房都不管了。你回去,找章里正,把这话跟他说了,并且立个字据,免得老爷子老太太还不以为意,觉得再如何咱们也不会不管他们的。”

    从分家的时候她就看出来了,村里的章里正是偏帮着杜锦宁的。他儿子又跟杜锦宁在一块儿念书,听说交情极好。他们小大房要是为了杜云年跟老头儿老太太闹翻,章里正肯定会站在他们小大房这一边。

    7

 第245章 说服

    第245章 说服

    想了想她又道:“虽说伯父跟爹这些年闹得不愉快,甚至都不来往,但你回去还是去伯父那里一趟,让他劝劝爹别犯糊涂。(全本小说网,https://。)遇到这样的大事,没准爹就听伯父一声劝也说不定。”

    杜云翼觉得妻子说得十分有道理。事情,就该这么办。

    他正要站起来出门,就听妻子又道:“还有,别让老爷子老太太去闹小三房,企图从他们手里榨出银子。我跟你说,宁哥儿现在十分出息,明年考个童生、秀才是妥妥的。程哥儿和德哥儿能有这样的兄弟,以后也能沾不少光。你别让老爷子老太太去闹得他上不了学,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再说,即便去闹,小三房又能拿出什么钱?他们家现在住的还是庄子的房子,佃着庄子的地呢。就算三弟妹现在做着豆干,赚了一些钱,但要养一家子,还要供宁哥儿念书,菲姐儿的婚期也在眼前,手里哪里会有余钱?所以即便去闹,那也是白闹,没的倒惹得宁哥儿不高兴。”

    那日张氏回来后还去那说这话的邻居家走了一趟,叫他们别乱传话——虽说她能猜得出来这邻居是收了杜锦宁的好处帮着说话,从而引她去庄子上的,但她这态度得摆出来不是?到时候传到杜锦宁耳里,也是一份人情。所以杜锦宁要买三十亩田地给大姐做陪嫁的事并没有传进杜云翼的耳里。,

    至于这事会不会被杜云年传到了杜家二老耳里,从而让杜云翼也会知道,张氏就不管了,她只装作不知道。到时候把这消息传过来,她自有一番话说。

    妻子想跟小三房修复关系的事,杜云翼是知道的。债务的事有姚氏和杜锦寿一力承担,确实没必要为了这事去得罪小三房。

    他点头应承道:“嗯,我知道了。”

    为防万一,张氏还是觉得先给丈夫敲敲警钟:“我跟你说,宁哥儿可不是以前的宁哥儿了,他有书院的山长做靠山呢。山长是什么人?那是关家的老爷,家里兄长在京中做大官的。县尊大人都得巴结他呢。爹娘要是去闹了宁哥儿,惹得山长不高兴,直接给县尊大人递个话,非得给你那好二弟判个十年八年,顺便将老爷子老太太也拉到衙门里吃上几板子不可。他们那么大年纪了,哪里受得住?到时候你这个做儿子的,不管弟弟难道连爹娘都不管?上下一打点,咱们家的家底子不光没了,你往后还得在病床前做孝子,伺候两个老人。”

    听妻子这么一说,杜云翼脸上的表情就严肃起来。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我一定会说服二老,让他们别去闹宁哥儿和三弟妹的。”

    张氏这才满意地点点头,站起身相送。

    可将丈夫送到门口,看到他的背影即将要出院门,张氏还是不放心,将他叫住,道:“算了,我跟你一起去。”

    为了完成杜锦宁派给她的任务,她必须得全程盯着。

    且不说杜云翼和张氏如何地劝阻杜辰生和牛氏,且说庄子上杜家,陈氏听到谢氏从镇上听到的消息,也是吓了一跳,心神不宁地送走了谢氏后,她坐立难安。

    好不容易盼着杜锦宁散学回来,她就直接将她拉到房里,低声问道:“你二伯那事,真是你做的?”

    杜锦宁点了点头:“是啊。”

    陈氏又问:“那什么仙人跳,也是你设的?那家被骗的还有骗子父女俩,也是你找的人?”

    “不是我找的,是别人找的。被骗的那家和骗子父女,都是别人帮找的,他们并不知道我是主家。几人不过是演戏,给点钱就可以了,不是什么大事。”杜锦宁道,“至于仙人跳,历来就有啊,你没听说过吗?”

    “不是什么大事?……”陈氏望着杜锦宁,像是不认识这孩子似的,颤抖着声音问,“你怎么……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计谋?”也太阴狠了些。

    杜锦宁不由好笑,问道:“娘觉得当初咱们是怎么能从杜家分家出来的?以我这身无分文的小小孩童的力量,能让祖父同意分家吗?”

    陈氏半晌说不出话来。

    是了,当初分家,杜锦宁就借了关乐和、杜寅生、章光义、杜云翼、杜云年等多种力量,才带着她们分家、并从村里搬出来。现在她在外面结识了那么多的人,手里又有钱,想要使人给杜云年下个套,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只是那时候杜锦宁的计谋并不明显,做得润物细无声的,直到分家出来,再回想之后,才能在其中找到些痕迹,而且这些痕迹也都是陈氏的一个猜测,并不是实证,完全不如现在看到这件事时那么直观,冲击力那么大。

    陈氏心情复杂地望着杜锦宁,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过她当初把她叫过来的初衷,也不是为了责怪她,而是担心她。

    这会子她便殷殷叮嘱道:“你聪明,办起事来比别人都容易。但你得走正道,千万别用你那份聪明去做坏事,可记住了?”

    “我明白的,娘,你放心,是非曲直我还是知道的。”杜锦宁道,“况且我想走歪道,也得你跟关山长同意不是?”

    陈氏这才想起杜锦宁是有关乐和这个老师盯着的。那样一个德高望重的书院山长,是不会让自己的弟子走歪道的。

    她放下心来,又问杜锦宁:“关山长可知道此事是你做的?”

    杜锦宁摇摇头:“不知道。”

    开玩笑,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让关乐和知道?便是关嘉泽和齐慕远、章鸿文,她也没跟他们说。

    当初之所以走庞中人那条路子去衙门打点,而不通过关嘉泽和齐慕远,就是不想让他们知道此事,同时也看中了庞中人那守口如瓶的性子。

    这种事毕竟不光彩,在那些正义感爆棚的读书人看来,是不耻而为之的,她傻了才会宣扬得让所有人知道。

    “这件事,只有你我,大伯母,还有鲁小北和一个嘴紧的中人知道。你放心,鲁小北和庞中人为人都是十分可靠的。”

    7

 第246章 好处

    第246章 好处

    听得这话,陈氏都不知道应该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全本小说网,https://。)

    事情不传入别人耳里,不影响杜锦宁的名声,她自然应该是高兴的。但关乐和不知道,就不能很好的教导杜锦宁。要是这孩子以后走了歪路可怎么办呢?

    杜锦宁一看陈氏这表情就知道她想什么,一会儿可能还要长篇大论地教育自己。她连忙捂着肚子,可怜巴巴地道:“娘,家里有什么吃的?我饿了。中午在书院里吃的东西都没什么油水,饿的特别快。”

    陈氏也知道杜锦宁正在长身体,最不经饿,家里的饭总是在她进门前就做好了,只等她回来吃。这会子想起三个女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