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118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118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这一届她不科考、想等下一届再参加的原因。

    陈氏叹了一口气,看向杜锦宁的目光既心疼又内疚:“都是我们拖累你,让你这么辛苦。”

    “娘,你说的什么话?”杜锦宁笑了笑,指着前院的一片地方,转移话题,“院子的这些地方,你们都不用了吧?我叫人来砌几个花坛,种些花木。”

    “种吧,只别太累,有什么要做的你只管说,我们帮你做。”陈氏自然无不答应。

    这宅子因在庄子边头,另一边挨着山边,院子圈得挺大。她们现在又忙着做豆干和茶叶蛋,无暇顾及太多,只在原主的所种的菜园里种些菜,再圈了后院一片地方来养羊和鸡,前院老大一块地方都空着。

    地方既空着,杜锦宁既要用,自然是随她。

    “行。”杜锦宁道。

    开春了,她要把草莓苗拿回来,还准备到袁修竹那园子去弄些花木回来种。这些都是她的老本行,即便靠着茶馆赚了些钱,她也不能把自己的本行丢掉。靠本行吃饭,她才最开心。

    在杜锦宁在上学之余忙着搞她的种植大业之时,关嘉泽和齐慕远、许成源也忙着县试报名、保结等事宜。

    二月十二日,是县试的日子,杜锦宁一大早起来就去了县学,送三人进考场。

    参加县试的有五六百人。有像齐慕远这样十二岁的少年,也有白发苍苍比杜寅生年纪还要大的考生。

    博阅书院对学子的挑选也是很严格的,丁班的入学年纪不得超过十五岁,甲班的入学年纪不得超过二十三岁。如果在书院里念了近十年书,二十五岁了还不能考过县试,书院基本就劝其另找其他方法来促进自己的学业,不再纳入本院读书。

    所以博阅书院的学子都很年轻。

    再加上书院虽没有制作院服,但学子们有志一同地在做衣服时都选择了青色细布的长衫,因此博阅书院的学子往那儿一站,就十分吸引众人的目光。

    博阅书院因招生时就条件苛刻,收入的学子资质极高,再加上师资厉害,每年县试时博阅书院的通过率都是极高的。今年书院参加考试的十二名学子里,起码有七成可以通过童生试。众人看向他们的目光时都充满了艳羡。

    这让博阅书院的学子为自己的身份骄傲之余,也充满了自信。

    杜锦宁到时,关嘉泽已经到了,正跟同窗在那里高谈阔论。齐慕远一如既往沉默地站在一旁,与别人稍稍拉开些距离。见了杜锦宁过来,他表情柔和地朝她点了点头,问道:“你怎么来了?”

    杜锦宁环视一圈,没看到关乐和与关太太,也没看到齐伯昆,不由问道:“你们家人没来送考?”

    她可看到谢氏来了,正拉着许成源站在远处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呢。其他考生,都多多少少有家人陪伴。

    “这种小考试,有那必要吗?”齐慕远拽拽地道。

    杜锦宁不由笑了起来。

    确实,这考试本就在本城,几步路就过来了;考试的内容对齐慕远和关嘉泽来说又不难。至于考试时间,虽说县试是黎明前点名入场,天黑前交卷,但以两人的水平,肯定是提前交卷的。在里面呆的也不过几个时辰。做做题,吃个午饭的时间就出来了,实不算什么大事。

    再说,博阅书院还有两名先生来送考。当然,他们不是特地来送考的,而是身为彛派次约旱难ё幼霰=岬摹

    但这对于那些需要这几场考试来改变自己甚至家人命运的人来说,这场考试就十分重要了。

    关嘉泽此时也看到杜锦宁了,撇开同窗跑过来拍拍着杜锦宁的肩膀道:“还是你有心,专程来送我们。”此时天还黑着呢,杜锦宁来送他们,需得起个大早。

    “当”,一声锣响,差役扯着嗓子喊:“入场了。”

    众人纷纷朝那边涌去。

    “等着,我们一会儿就出来了。”关嘉泽十分自信地说了一句,在先生的催促下朝那边走去。

    齐慕远也拍拍杜锦宁的肩膀,留了一句话:“今年我案首,明年是你。”

    望着他挺拔的背影,杜锦宁不由得笑了起来。

    见得谢氏还拉着许成源在说话,杜锦宁连忙走过去,提醒道:“许师兄,大家都入场了。”

    许成源一看,连忙跟母亲说了一声,就往那边去。

    “考篮拿好了,别让人挤撒了。”谢氏尤不放心。

    “许婶儿你放心吧,有书院的先生护着,没事的。再说,别人都不敢冲撞咱们书院的人。”杜锦宁安慰道。

    虽说许成源跟杜方菲订亲了,但为了在书院里不让人闲话,杜锦宁还是照着以前的称呼称呼许成源为许师兄。

    “唉,真希望他能一次考过。”谢氏希翼地叹道。

    杜锦宁却没心思跟她多聊,眼睛盯着县学的入口处。

    此时学子们已排了长队,并不拥挤,县学入口处的检查她能看得清清楚楚。

    只见差役把考篮里的东西都检查一遍,再让考生把外袍脱了,检查衣兜里有没有东西,衣服内里有没有夹带,便挥挥手放了行。

    杜锦宁心里暗叹了一声。

    这还是县试,县试是最不严格的。可童生试需得考三场,除了县试,还要通过府试和院试,方可取得秀才身份。照她前世的历史来看,府试和院试要比县试严格多了,检查可不像这样轻松,差役连考生的身体都不接触,就直接放了行。

    博阅书院最受优待,差役直接点名的就是博阅书院,因此关嘉泽他们很快就检查完进了考场。

    “许婶儿,我先回去了。您也回去吧,许师兄成绩优异,书院里先生都说他没问题。今天一定会旗开得胜,高高取中的,您别担心。”杜锦宁安慰了谢氏两句,便打算回家去了。

    这一大天的,也不知道那些人什么时候出来。而且关嘉泽和齐慕远、许成源出来的时间还不一样。她也懒得在这里守着了。

    离开的时候,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正是许久不见的严岑。

    7

 第229章 科场规矩

    第229章 科场规矩

    此时的严岑,比起在书院时的光鲜,真是天壤之别。//全本小说网,HTTPS://。)//他穿的虽仍是原先在书院里穿的那身青色细布长衫,但也不知是经常在地上打滚,还是去哪里磨蹭,衣服上不光颜色显得异常陈旧,此时沾了不少泥土,还破了好几个口子,再加上他本人又是一副瘦瘦高高只剩一把骨头的形象,乍一看上去就跟那街头的乞丐也没多少差别。

    此时他的目光没有看向杜锦宁,而是盯着从县学里出来的几个彛派车陌没谟肼淠

    杜锦宁没有多看,也不愿意再跟严岑打照面,直接从旁边的巷子口岔了过去。

    她很能理解严岑此刻的心情。

    每个县只能有二十名彛派拿睢U舛鋈耍还饷扛鲈驴梢粤焘廾琢罚磕昊够嵩谀昴┓⒎赔掴疽牧健3酥猓蛭獜'膳生可以在童生试上为考生具结,保证他们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舞弊行为,每次童生试都是他们赚钱的大好机会。

    对外面的收费是多少杜锦宁不知道,但她所知,博阅书院的廪膳生为本书院的考生作保,一个人总得给上一两银子为作保的辛苦费用,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关乐和虽说不赞成这一做法,但作先生的清寒,拦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故而他对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漓水县每次童生试都有五六百人参加考试,彛派粗挥卸恕5比唬忌迦艘部梢曰ハ嘧鞅#馐且7缦盏摹2皇煜さ哪富ㄇ脧'膳生作保,也不会去跟别人互保。可想而知,一场童生试下来,彛派茏嗌偾

    当初关乐和让县令及县学剥夺了严岑廪膳生的资格,又将他赶出书院,对他的惩罚不可谓不重。

    也难怪严岑今天看到别的廪膳生大发横财,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黯然神伤。

    “叫你去书铺里拿书,你怎的跑这儿来了?赶紧地跟我回去。”一个女子不知何时出现在严岑身边,拧着他的耳朵就往回走。

    “哎哟,娘子,你别拧了,我自己走还不行吗?”严岑一见这女子,神色大变,丝毫不敢反抗,老老实实跟在后面回了家。

    ……

    县试一共考四天,趁着书院放假,杜锦宁每日一早去送了他们进考场,便趁机忙自己的事。

    茶园关乐和已经买好了,地契连同买茶园剩下的一百多两银子一起交到了杜锦宁手上。拿到地契的那日,杜锦宁当即雇了骡车,跟着秦老六一起去看了一圈。

    茶园在城外,离城里大约有十余里的路程,是一座小山坡的南麓。那座山的海拔并不高,不过是三百多米的样子,坡度也不是很陡峭,而且土地肥沃,属微酸性土壤,十分适合做茶园。

    不过这座小山坡原先是荒地,上面全是杂树杂草,要把它整理成一个茶园,工程量还挺大。

    好在离这座山坡不远处有个小山村,大约有百来户人家。杜锦宁跟秦老六过去,找了里正,把雇人的事一说,里正自然应允。

    秦老六虽然是个闲汉,但真正做起事来也有几分本事。他最擅长地就是与人打交道。不过是几顿酒的功夫,就让里正把他当成亲兄弟一样,连带着村里几个刺头都挺服他,不光不捣乱,还真心实意地帮着出主意管理别人。

    杜锦宁见状,完全放下心来,将如何修整山坡细细地跟秦老六说了,还跟村民买了许多羊粪等肥料,让秦老六待挖好垄后埋到地下做底肥,又叫了张狗儿过来给秦老六跑腿。除了买一批劳动工具,她又给了十两银子给秦老六做日常开销,便撒手不管了,只等着十天一次沐休日时过来给村民结算工钱。

    临走前,她又叮嘱秦老六道:“他们干活的时候你仔细看着,哪些老实肯干的,你仔细记下来。咱们这茶园是要雇人进行日常管理的,等把茶园整出来后,你就挑五个人出来常年使唤,按月给工钱。”

    看着那些村民对自己恭敬而巴结的眼神,秦老六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上位者的快意。听说自己还有权利从村民里挑人,改变他人的命运,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他拍着胸脯道:“杜少爷放心吧,我一定把活儿干好,不叫你操心。”

    自打那次喝了酒后,他就把杜老弟又改成了杜少爷,算是认了杜锦宁为主。杜锦宁也没有再叫他改过来。

    身在职场,尊卑上下总还是要有的。

    将茶园安排好,县试也结束了,只等着县令改了卷,三四日后发榜。

    “我看你们进去的时候,都没怎么搜身。这样不怕有人在考场里面作弊么?”第二日傍晚在酒馆里慰劳关嘉泽和齐慕远、许成源之时,杜锦宁趁机问出了心里的疑惑。

    “这县衙连小吏并差役,一共三十多人,再加上县学的十多人,跟着县尊大人一起在考场里来回巡视,看到作弊的直接抓了,依着情节严重与否,或剥夺几届参与资格,或永不予考试,或是子孙也不予考试,惩罚极为严格。你想想,自己考不中就罢了,要是连子孙都不能考试,那岂不是祸及子孙?一次考不中下次再考就是,冒这么大的风险,不值当。”

    “那有没有官员们伙同考生一起作弊的?”杜锦宁又问。

    在大吃货国历史上,考场舞弊案可是屡禁不止的。

    关嘉泽丢给她一个鄙视的眼神:“你没看到今天监考的是临县的县令吗?副监考官还是另一个县的县学教谕和训导。而且谁监考哪一个县,都是头一天省府才通知下来的。你连监考的考生是谁都不知道,监考官和副监考官还互相监督,哪里有串通作弊的机会?”

    他吃了一口菜,又继续给杜锦宁科普:“而且官员一起作弊,惩罚只有比考生还严重。考生只是禁考,官员那是满门抄宰,族人流放并几代禁考。监考官舞弊,副监考官要是没发现的话连坐受罚;反之亦然。底下的小吏及差役一个都不能幸免。这样的风险,谁敢去冒?为了钱?那不是傻么?谁那么大的手笔敢这样贿赂整个省的官员?”

    大家说想看女主参加科举,我便将科考的规矩改了改,主要还是惩罚力度加大,从根子上杜绝舞弊的发生,从而避免女主科考时脱光衣服检查的尴尬。大家看这样改合理么?

    谢谢上两周,飞上天的兔子姐姐1500币,贏贏1000币,书友160607225447373的700币,moonriver029、草儿弯弯、凌十七2016、小梅~、黎豆豆、深深海耍{的500币,水月?影、mcj221、carefree2012、周淡的200币,libralegend、闲庭漫步而不惑、衣布衣的1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