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明不南渡 >

第254章

北明不南渡-第254章

小说: 北明不南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却也是这个娃娃的英勇,打乱了他的撤离计划。

    粗壮的手臂已经将夏完淳按在了地上,腰间的匕首,却是要结果他的性命。

    大部分的蒙古人被杀散,其他的明军将士急忙去救夏完淳。

    但此时的夏完淳却没有放弃。

    徒有勇气,没有足够的力量,然而……生死之搏,是无所谓阴损还是光明磊落。

    像钳子一样的手掌卡住了他的脖子,难以动弹,闪烁着光芒的匕首,即将要送到他的面前。

    死……还不能死?!

    还没能享受英雄般的荣耀,又如何能甘心死在这种地方。

    唯一能动的下半身猛的踹在了寨桑的下体上,用尽力气,攻击那所有男人最大的弱点。

    碎了……

    看到寨桑那突出的眼球,和那发出嗷嗷声音的嘴巴流着口水。

    这一击恐怕不轻。

    趁着这个时候,夏完淳直接咬向了寨桑的脖子,那报着必杀决心的撕咬下,硬生生的咬掉了寨桑脖子上的嫩肉。

    如同喷泉一样的血柱,直接将夏完淳的满脸呲的通红,与此相比,原本还显得极为凶恶的寨桑,却已经倒在了地上抽搐起来。

    随着血液从他身上留干,恐怕活不了几秒钟了。

    当陈子龙的明军主力抵达,却看到此地的惨状。

    站立着的夏完淳,浑身浴血,找不到一片没有血红侵染的地方,起伏的胸口说明他还活着。

    而在看到陈子龙后,睁开了猩红的眼睛,露出了赤红的牙齿笑了起来。

    继而倒了下去。

    “驸马?!”陈子龙大惊失色,这可是

    “没……没事……”夏完淳喘着气说道。“只是吾太累了……推不动了……”

    说完之后,渐渐地闭上了眼睛。

    四月十八日的沈阳之战。

    以明军的突入,成功击溃蒙八旗主力而告终,也是让陈子龙一雪前耻,报了被蒙八旗偷袭的大仇。

    夏完淳率众毙杀贼首。

    斩首万余,降者七千。

    取得二路军最大的胜利。

    夏完淳只是受了些轻伤,将养了一天,基本便恢复了体力。

    这点也让陈子龙放下心来。

    一方面撰写塘报,递交五路军,同时催促一路军向沈阳方面靠拢。

    ……

    吴三桂当时并没有在沈阳,这也是他关宁军得以保全的原因。

    虽然保全了,但看到蒙八旗败的如此突然,心里也是慌的一比。

    他没有离开。

    不是不想离开,而是不知道离开后去哪里。

    沈阳以东,便只有抚顺重镇,过了抚顺,基本就无路可跑了,哪里荒无人烟,有也只有女真人的部落,又是苦寒之地,几万关宁军,向那边跑,基本没有活路。

    他可不觉得,在这种兵败如山倒的局势下,女真人还会伸出援手收留于他,至于北边大蒙古部落也是如此。

    派人去陈子龙那里解释下上次的状况完全是意外,不是他的本意,不过并没有任何消息。

    据说那些使者,连见都没见到陈子龙就被砍了,显然,吃了一次亏的明军,根本不打算听他的废话。

    吴三桂退入了抚顺,然而此地也没什么经济基础,有些汉人百姓,有些鞑子百姓,府库中的粮食,根本不足以支撑关宁军长久大驻扎。

    而多尔衮那边仍然没有任何消息。

    如今看来,已经成了多方弃子。

    没有根基,即使可以凑巧击退一两次明军,这样的状况下,关宁军的覆灭也已经无法避免。

    等死……似乎只有等死。

    这种悲观的状况,更是让手下的将士都受到了影响,营地里疯传着已经和明军撕破脸,根本不可能活命的消息。

    吴三桂似乎也没什么心思去制止这一切了。

    手下,不断地逃亡。

    甚至出现了暴动,更是加剧了关宁军崩溃的速度。

    当四月二十七。

    明军一二路军汇师,兵至抚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城池。

    当明军闯入了吴三桂的住所后,只看到一具尸体,在歪脖子树上摇曳生姿。

    罪大恶极的汉奸,已经在明军入城之前,便自杀身亡。

    许多人还是很遗憾的。

    军部里的大佬,恨吴三桂恨到想要剥他的皮,抽他的筋的地步,然而便如此轻描淡写的死去,没受到应有的折磨。

    实在是很不爽。

    但总得来说,叛逃的关宁军覆灭,这等于给朝廷又扫除了一大敌人。

    接下来来的复辽工作,更加难以遇到阻碍。

    一二路军推到了抚顺。

    这从万历年间就失去的地方,当再次收回的时候,足以让人兴奋。

    捷报接连不断地传回京城,城中亦是欢欣鼓舞。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东南视角

    捷报,那是应然的,连战连胜也是必然的。

    朱慈并没有感觉到意外。

    需要感到意外的恰恰是历史本来的状态。

    本来哪怕使出吃奶力气也不可能占据中原的鞑清最后却真的成功了,伴随着太多太多偶然性,内部纷争,农民起义,自然灾害,将士离心。多方面的原因促使之下,大明这庞然大物才轰然倒塌。

    哪怕稍微有一个巧合难以成立,也不可能发生那样的结果。

    然而,三年之后,也就是辽宁二年的现在。

    内部的纷争,被强有力的手腕压服,农民割据势力被扫平,自然灾害也在时间轴一过便自然而然的消退,至于军兵将士的战斗力和士气也不可同日而语。

    即使朱慈没有强行点开科技树,这样状态下的大明,也足以击败鞑清,只不过火器和技术的革新,加速了这个进程罢了。

    也是因此,朱慈根本没有御驾亲征的必要,只靠着明军的硬实力就足以碾压对手。

    作为皇帝,要做的不是一定要事事亲力亲为,而是如同一个公司的boss,肯定员工的工作,根据员工的绩效颁发奖金……等等。

    要说完全不担心东征的局面,那是不可能的,而当局面大好之后,心里的石头也算是放下了。

    朝廷的东征,对于鞑清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但对于明廷来说,只是需要关注的一件事情而已。

    哪怕是国内的报纸,版面上也只占据着五分之一的内容。

    ……

    南边来了消息。

    郑芝龙进献了一个铁桶……说是进献,也不完全是,那是朱慈厚着脸皮向郑芝龙讨要的,至于郑芝龙有没有手段得到,朱慈也不太清楚。

    但当那铁桶被打开,那里面乳白色的胶装物,正是朱慈所需要的橡胶。

    只有一桶啊……不过这个时候的橡胶还没发展成工业原料,无论是西方和东方都还没有意识到其中的经济价值,没有需求,产量也自然没有多少。

    大多被制成了工艺品和玩具。除此之外,还没其他更必要的用途。

    郑芝龙还是挺神通广大的,尤其是以个人手段,垄断了整个东方的贸易,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新晋崛起的英国人,都得卖他的面子。

    在朱慈描述了下他需要的东西,便从荷兰人那扣出了一桶橡胶出来,送来了北京。

    朱慈要橡胶,是因为宋应星关于蒸汽机的研发,需要能够活动的构件,同时又能保证密封性。

    朱慈便想到了橡胶,这是一桶天然橡胶,至于能不能符合宋应星的要求,科学小白的朱慈,并没有什么把握。

    瞪大的双眼,是宋应星表达第一次见过这东西的表情,用手戳了戳那已经凝固的橡胶,弹性很好……

    只是这东西怎么用?

    “上次你不是苦于水机难以密封,让水气多有流失么……试试这个!”

    这么一说,宋应星再次观察这桶中的橡胶,边缘已经和铁桶粘在了一起,胶的本身很坚固,钝力之下,也只是变形,再去力以后,便返回原状。

    联想到水机的内部构造所不足的地方,故而眼前一亮,这东西或许还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圣上真乃神人也,这玩意到底是什么东西,宋应星都不知道,但通过观察得出来的性能,还真的符合他的要求。

    当然,如果换做其他人,早已顶礼膜拜的马屁呼在朱慈的脸上了,不过作为科学工作者,宋应星还是很淡定的。“敢问圣上这是何物?”

    “橡胶。”朱慈说道,这应该是橡胶第一次传入中原,应该还没有其他的名词,朱慈也懒的创造名词了,直接叫橡胶。“郑芝龙进献的东西。”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时候东南亚还没有橡胶树,由于没有意识到经济价值,原产于南美的橡胶树,并没有被大量移植。

    如果制造蒸汽机,必须要橡胶的话,稀缺的物资,或许是最大的瓶颈。

    “这桶你先拿去用,看是否可行,如果还需要朕在想办法。”

    “臣领旨……”宋应星低头道,几个太监将铁桶的盖子合上,准备跟着宋应星把橡胶送到军器局。

    正准备要走的时候,朱慈想到了什么又叫住了他们。

    重新打开盖子,用刀扣出一小块橡胶出来,才让他们离开。

    这橡胶可是稀罕物,怎么说也要截留一点自用。

    当然对于这么一小块橡胶有什么用?朱慈也没怎么想好。

    如果天启大伯伯在就好了,以他的手艺估计知道怎么搞。

    没有专门处理橡胶的匠户,一切都还在摸索阶段。

    找到了一个木匠,用物理处理法刻出了一个小环……拉一拉……虽然很粗糙的样子,但怎么说也算是第一个橡皮筋了。

    当橡皮筋套在了昭仁的头上,扎出了两个双马尾在朱慈面前摇摇晃晃。

    萝莉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或许这就是橡胶的正确打开方式。

    “咦……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昭仁对着铜镜看着自己说道。

    那是当然的了,只有双马尾才最可爱。

    “可是这是什么呢?”昭仁指的是那用来束头发的橡皮筋,她也是很奇怪。

    弹弹的似乎很好玩的样子。

    “为什么不用细绳扎头发呢?”

    这个问题问住了朱慈,为什么有绳子非要用橡皮筋扎头发?为什么?朱慈也说不清楚。

    ……

    能用到郑芝龙的人不仅仅是朱慈。

    李岩也在打着郑芝龙的主意。

    上次二百多官船全沉的事件,让他每天寝食难安。

    一年之内,还给圣上那些沉船,以南京龙口船厂的产量,根本来不及。

    这就不能靠生产来解决的。

    所以必须想其他的办法,李岩还真想到了办法,虽然感觉有荒唐,但似乎也只能如此了。

    让郑芝龙给他二百官船。

    郑芝龙肯定能拿出来的,这一点在李岩调查后确认了下来。

    大小船只千余艘,只那千足料大船就有五六百艘,乖乖真是豪富!

    真拽!

    正好帮他搞定最头疼的事情,只要说服郑芝龙给他二百多艘船,这事情不就解决了么?

    话是这么说的没错,但李岩手里又没银子,又没兵,真的能靠嘴皮子让郑芝龙平白无故的大出血?

 第四百九十三章 这就对了!

    距离朱慈给李岩归还船只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而随着国内向着稳定的局面发展,李岩也越来越有把握空手套白狼,完成索取战船的任务。

    国内,短时间内是没有叛乱势力,政局稳定的状况下,即使有人图谋不轨,也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大明海上的力量,由郑芝龙一家独大,虽说也有海边的卫所拥有一定的水兵,但哪怕是加起来也无法和郑芝龙的海军相提并论。

    这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如果郑芝龙谋反的话,倒还真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雄霸东南。

    不过……他并没有这么做。

    忠诚?

    不仅仅如此,被朝廷诏安后,郑芝龙顺利的垄断了整个东南的海洋贸易,这带给他巨额的财富……

    尤其当李岩亲自去福建拜访郑芝龙,那才是被这只土豪震撼的无法用语言形容。

    个人的住所,与其说是庄园,不如说是宫殿,占地三千亩,亭台楼房,丫鬟下人,金银珠器……如果不是李岩孤陋寡闻的话,以他的见识,哪怕是山西八大家还在,也没有郑芝龙这般阔绰。

    而根据私下里的调查,郑芝龙靠在海上向荷兰人,英国人等过往商船强收过路费,以及其他私人产业带来的收入……每年的个人进账……在两千万两左右。

    几乎数倍于朝廷的税收。

    富可敌国……这般形容郑芝龙没有任何疑问。

    试问一下,在大明的官方雨伞之下,活的如此滋润……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