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明不南渡 >

第234章

北明不南渡-第234章

小说: 北明不南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再次站在了鞑清的,提出了三词方针。

    在隐居的一年以来,他也并非无所事事,对于鞑清内外的困境也看在眼里。

    这些都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现在已经不比当初。

    当初的他们之所以能在和明廷的作战之中,屡屡得手。

    第一,靠的是明朝内部的农民军,他们总是分散了明朝的兵力,使得明朝根本无法全力应付辽东的局面。

    第二,靠的晋商不断地输送物资支援辽东,使得他们将八旗兵武装到牙齿,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第三,便是明廷内部的纷争。贪婪的明朝官员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灭掉他们鞑清,反而是利用他们鞑清在辽东的猖獗,可以堂而皇之的向明廷要钱,大发国难财。

    这三点,如果少了任何一点,他们都很难在辽东站稳脚跟,屡屡挫掉明军的兵锋。

    不过短短的一年,从辽宁皇帝上台之后。

    三点全部丧失。

    鞑清想要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实在是困难重重。

    所以,理智的多尔衮,转变了策略。

    联盟,联络反明势力,形成强有力的,遏止明廷的力量。

    蒙古人算一个,据说他们被明廷整的焦头烂额,肯定恨透了明朝。

    汉人也算一个,除了那些已经投靠了他们的汉奸之外,明朝内部应当还有对辽宁皇帝不满的力量,这些都可以成为对抗明廷的手段。

    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潜在力量。

    罗刹人……

    这是一股出现在北方苦寒之地的人种,白皮红毛,那些人穷凶极恶,面目狰狞,英勇善战等等。

    当然,多尔衮还并不完全了解罗刹人,只是从北边而来的部族人口中,得知了这么一个存在。

    他们在北方已经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城塞,靠吸食当地土著的血为生。

    这些多尔衮,都不信,不过罗刹人似乎很强,似乎可以用来作为和明廷作战的秘密武器。

    “索尼,这一次就交给你了,北上,寻找罗刹人,摸清楚他们的虚实,看能否相助于我朝。”

    “渣!”

    除了派出索尼作战罗刹人之外,还派人去蒙古草原,联络哪里的蒙古部族。

    这是多尔衮初步的联盟策略。

    第二策略是,隐忍。

    在鳌拜野战失利之后,多尔衮已经意识到了,他们已经颓废到了在正面战场,都难以击败明军的地步。

    明军似乎掌握了一种十分强大的武器,射速惊人,已经达到了可以完全压制任何步骑冲锋的地步。

    这就很恐怖了。

    “你既然知道明军是靠着火器之利,而取胜,为何不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一件那样的火器?!”多尔衮面对重伤的鳌拜没有任何怜悯,大发雷霆的斥责他的过失。

    辽东统属的汉人,并不多,但工匠还是有的,如果能缴获一两件明军新式的火器,仿制出来,至少便不会如此被动。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多尔衮实在对鳌拜这种败了也不知道怎么败的行为感到恼怒,还不如死了算了。

    鳌拜满脸蜡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多尔衮没再多说什么,立刻派人,想尽一切办法,坑蒙拐骗,煎炒烹炸,也要搞到明军的那种武器。

    多尔衮很忙,在一上台之后,需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

    不过没有什么好埋怨的,为了他的大清,咬着牙也要和明朝对抗下去。

    ……

    等到朱慈紧赶慢赶的返回北京,已经到了十一月中旬的时候。

    北京城外,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文官武将,分立两侧,迎接朱慈的返回。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等携万民,贺喜圣上凯旋。”

    也不知道强迫的还是自愿的,大量的百姓,在城外臣服般的等候。

    锦衣卫扼守关要,维持秩序。

    整个场面相当的宏大,估计花了不少钱,让朱慈肉疼不已。

    当然更重要的是,老爹老妈都出来了,还有坤兴昭仁,皇后妃子什么的。

    “寡人听闻,那西贼已平,张献忠伏诛?”

    崇祯有些激动地说道。

    朱慈看到了在坤兴身旁的昭仁正在朝自己噘着嘴,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天知道是怎么回事。

    朱慈也对她撅了下嘴,把后者逗笑了,然后回到崇祯的问题。

    “恩,西贼已伏诛,凡所属皆被屠戮。”

    “好好好。”崇祯激动的不行,差点有些失了礼节。

    崇祯确实激动,相比于李自成,张献忠似乎更加可恶。

    凤阳的祖坟就是他挖的,如果有可能,崇祯都想把张献忠给咬死。

    李自成,张献忠,都倒在了儿子手里,现在的崇祯,哪怕是有人千呼万唤的让他重新当皇帝,这张老脸恐怕也挂不住。

    和儿子相比,他实在不是当皇帝的料,惭愧……

    “张献忠,毁我大明祖坟,实在该死,祖宗若闻,也当宽慰,圣上做的很好,还应祭司宗庙,让祖宗知晓。”

 第四百五十三章 冲鸭,大明

    祭祀祖宗,那是必须得,哪怕朱慈觉得挺兴师动众的,铺张浪费的。

    但凡是到了一些大型节日,大的事件,都需要对祖宗祭拜一番。

    作为国家元首,弘扬孝道是必须的。

    在崇祯的要求下,祭拜了宗庙。

    崇祯碎碎念的满意而归。

    昭仁似乎还想和朱慈说些什么话。

    不过一回到北京,首先就要处理一些堆积起来的公务,朱慈实在抽不开身去回后宫。

    目送着皇亲离开之后。

    朱慈把巩永固叫了过来。

    “辽东局面如何?”

    “回圣上,清虏已退……锦州安然无恙。”巩永固言简意赅的回答。

    “好。”朱慈点了点头,听到巩永固的答复,算是放下心来。

    不过也很诧异,讲道理,清虏这次趁着自己南去出兵,应当是对锦州势在必得,本来还打算返回北京后,向辽东增添兵力。

    结果回来的路上,就听说清虏已经被干了回去,这胜利有些来的太过于容易了吧。

    “你派了一万皇卫营的援军?”

    “是的,圣上。”巩永固低头道。

    “主帅谁?”

    “新乐侯刘文柄。”巩永固擦着冷汗。

    “刘文柄……”朱慈颇为惊讶,刘文柄是怎么样的人,他也真的了解。

    当初北京保卫战也用到他了,但用一次,就看出那只是个被侯门世家养出来的渣渣。

    忠心没的说,能力十分欠缺,所以这也是朱慈把他放在军部,却根本不考虑使用他的原因。

    不过听到巩永固的说法,好像这刘文柄真的打了胜仗。

    面对三万清虏大军的围攻,却最终斩敌过万,全身而退,自身损失不过几百。

    乖乖,这样的战损比,如果真是刘文柄打出来的,那绝逼是个名将。

    难道自己看走眼了,或者是巩永固因为是自己的亲家公,所以谎报军功。

    “臣万万不敢虚报功劳,若圣上不信,可向厂卫求证……”

    连厂卫都拿出来立誓了,让朱慈都不好意思怀疑巩永固了。

    “臣深知新乐侯无大才,然北京亦无可堪之将,也只得如此。”巩永固倾诉道,他还是个实在人,有啥说啥,刘文柄的确没啥才能,但胜在绝对忠心可靠。

    一个能用的将军,第一要有能力,第二要有忠心。

    如果两者不可兼得,显然忠心更加重要一些。

    刘文柄能力不足,忠心有保证,这才是巩永固深思熟虑后派他率领明军的原因。

    “我军之所以能击败清虏,解救锦州,一是仰仗圣上洪福齐天,二是依靠新器之利,据塘报所言,新器铅火齐发,清虏虽悍勇,却不得近,以至损兵折将,接连受挫。”

    第一个马屁,可以忽略不计,洪福这种东西,纯粹扯淡。

    第二个才是关键,新器,也就是自生火铳乙型,那种火器均射速十五秒一发,比以前的火绳枪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但实际上应用于战场后会有怎么样的效果,朱慈还不得而知。

    不过在巩永固复盘了宁塔之战后,朱慈才不由得宽慰起来。

    乙型仍然属于前膛枪,充其量可以算作前膛枪的顶峰之作,而后膛枪才是近代战争的开始。

    后膛枪还没研发出来,就已经靠着一个三流将军把鞑清的八旗兵吊着打了?

    不管如何,结果总是好的,虽然刘文柄并没什么才能,给他和他手下的皇卫营记上战功那也是实在必要的。

    同时也因为这个原因。

    朱慈在见过巩永固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去了军器局。

    为了狂攀科技树,军器局基本汇聚了大明能网络到的能工巧匠,并且像宋应星这样的人才,也塞了进来。

    为大明的科技进步,添砖加瓦。

    宋应星,的确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大明,虽然四十多岁的他已经谈不上什么青春了。

    不过以如此高龄的身份,被圣上亲点恩科状元,恐怕从古至今,他已经算是第一人了。

    感动,除了感动之外,似乎只有燃烧了自己的全部,才能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

    定装火药,不是他发明的,是圣上提出来这个概念后,有人按图索骥的搞出来的东西。

    不过,在定装火药契合火器的过程中,他也是出了很大的力气。

    毕氏自生火铳乙型的最终定型,就是他作为项目总负责人。

    乙型出炉,这还并没有结束。

    丙型,丁型等等。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丙型目前还在概念之中。

    相比与乙型,性能肯定需要进一步提高,但怎么样提高,却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

    乙型的关键词在于定装火药。

    让装填过程进一步简化,那么按照这样的思路,是否还能继续简化下去。

    宋应星似乎碰到了瓶颈,那思考的上端,仿佛有一层纸,需要破开,却怎么也破开不了。

    “当初,圣上说,是不是可以研制出一种,从后面装药的火器,使得火器兵不需要站立,就能完成装填……”

    “但事实上,也证明这根本不可能,后方装填灌药,必须要考虑密封,如果不密封,很容易炸膛不说,还有可能根本送不出铅丸。”

    “是啊,铅丸,必须放置于火药前段,并且还需要夹层。如果不密实,铅丸也飞不远。”

    军器局的众人,似乎对于后装枪的概念,并不是太过于认可。

    纷纷摇头,举出了各种,不切实际的原因。

    宋应星暂时没想到什么好主意。

    讨论似乎很激烈,以至于当朱慈来到军器局时,里面的研发人员,差点没察觉。

    “圣上,臣等失礼……”工匠们和工部的官员惶恐的想要跪拜。

    不过,朱慈并不在乎这些礼节,况且对于朱慈来说,大明强盛的最大保证,便是这些带动科技进步的精锐。

    “以后,凡军器局所属,见朕皆不必跪拜,躬身即可。”

    这是对于精锐工匠们的恩宠,朱慈不需要他们跪拜,其他的官员也不会敢于让他们顷服。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匠户们地位,也让那些为国家搞科学的官员,更加欣慰。

    必须要给全国一个信号,相比与文笔华丽的官员,国家更重视能带来技术进步的人才。

 第四百五十四章 国论

    对于军器局的科研进展,大多数时候朱慈都是插不上手的,手里并没有百科全书的他,想要一蹴而就的将科技硬拔起来根本不可能。

    朱慈知道蒸汽机的原理,但自己肯定弄不出来,也知道现代枪支的原理,但同样搞不出来。

    但大明之中,比他聪明的人多的是,朱慈只需要让这些聪明人把智慧用在大明需要的地方,科技突飞猛进,并且引领这个时代,并不困难。

    需要的是时间。

    宋应星在朱慈来到军器局后,不得不苦笑。

    圣上返回京城后,首先就来军器局,似乎也并不出乎意料,当初没出征之前,圣上基本隔三差五的来军器局巡视一遍。

    在后宫玩妹子不好么,来军器局给他们压力呢。

    每次来,开头总会来那么一句话。“火器研究的如何了?”

    如果他们拿不出来任何入的了圣上法眼的进展,都实在难以交代。

    当初自生火铳乙型,也基本是在圣上眼皮子底下给逼出来的。

    那对于火器的热衷,让宋应星这个专家都十分汗颜。

    乙型自生火铳列装还没几个月,大家伙还以为能松一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