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宁军一个个倒下,看的最心疼的无疑于吴三桂。
直到接战开始的那一刻,他似乎意识到了,这伙明军,看起来不像表面上那么好惹。
那不间断的射击,让吴三桂不觉皱着眉头,明军的火器有些古怪。
熟知各类现有火器的吴三桂,实在想不到,哪一种型号的火器,能有如此的射速。
这样密集的火力网下,关宁军这种不善于冲锋的骑兵,一个个过去,等于送死。
火器齐鸣之下,哪怕有几个运气好的士兵,冲到了和明军相聚不足十步的地方,马匹也因为,巨大的声响,害怕的嘶鸣失去控制。
在冲锋了几轮之后,吴三桂也不是傻子,赶紧喝止了关宁军进一步的攻势。
但这么几轮下来,已经留下了几千的尸体,让吴三桂肉疼的难受。
同样面临相同困境的是北线的孔有德。
他的部曲,是汉军旗的步兵。
武器也以火器为主。
步兵,那就不能对冲了。
找好位置后,和明军进行对射。
这就完全比拼的是双方的火器的质量了。
在双方对射一开始,汉军旗的几千人就被打成了筛子,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虽然说西线和东线都顶住了。
但明军还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新式的燧发枪虽然在火力上完全碾压火绳枪,但由于并没有膛线,等许多方面的技术原因,射程并没有提升多少。
在关宁军和汉军旗的火器之下,还是有几百人的伤亡。
相比于西北两线。
东线的攻势最为猛烈。
鳌拜显然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改变了策略。
清虏不玩火器,但是有弓骑兵,可以游走打策应,臂力强大的弓手,可以射出一百步的距离。
相比于此,弓骑兵不是最具有威胁的。
最让赵副将不得不慎重的是,清虏推出了战车,来应对明军密集的火力压制。
所谓的战车……值得是一种手推式,可以用作盾牌的木车,在推进的时候,士兵躲在战车之后,推着战车向前方突进。
土板足够的厚重。
铅弹,打在木板上可以深陷其中,但想要破坏战车,只依靠燧发枪,还无法做到。
着实是克制火器的装备。
这种战车,据说是一个年老的汉人发明的,所以也叫作老汉推车。
战车,不断吸收着伤害,清虏的重步兵,躲在掩体之后,逐步向明军阵线推进。
虽然速度很慢,但胜在完全不用惧怕明军的火器,只要推进到足够的距离,再突然杀出,足以砍瓜切菜的干掉所有火铳兵。
一排排战车向明军不断推进。
赵副将意识到问题有些严峻。
西北都是利好的,但无论哪一线顶不住,都将会导致全军覆没。
“要是有火炮就好了。”
赵副将有些遗憾的自言自语,他们这次援助锦州,只带了新式的火铳,但火炮由于太笨重,便没有带来。
这样的木车,以火炮轰击,足以摧枯拉朽的破坏。
但现在的条件,似乎很不利。
眼看着推车逐渐靠近。
并且有几个老阴比,躲在木车后偷偷射箭,杀伤皇卫营的士兵。
赵副将搓着头苦思冥想。
“要是把那些木车掀翻就好了。”刘文柄望着战局,更没有任何好的对策。
他就纯粹看热闹。
看到关宁军竟然冲不过来,汉八旗被打的抱头鼠窜,连连拍手称好。
看起来清虏也没有什么嘛,现在看来是在三面围攻,但明军有条不紊的反击让刘文柄有些自信心爆棚。
或许,或许如果正常打,可以靠着他们的力量,彻底击败清虏?
当然也只是想想。
清虏的战车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刘将军说的对!”
刘文柄一愣,他并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的对。
不过赵副将和刘文柄不同的是,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像刘文柄一样,不知所措的无从下手。
明军一万人,五千火铳手,还有五千长枪兵,这是标准配置。
火铳手,在面对木质战车时出现了困境。
赵副将立刻让火铳手暂时停火,而让枪兵冒着敌人的偶尔射来的箭矢,冲向战车。
“如果咱们输了,大家都得死!”赵副将简单的鼓舞枪兵的士气,没有任何迟疑的让他们出动。
刘文柄刚才的话,给了他灵感,没错,想要靠火器打穿战车,不太可能,必须让他们的战车发挥不了作用。
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硬冲。掀开掩体,只要暴露了他们的人,赵副将有信心将露头的建奴一一打穿
第四百四十七章 何去何从
没有火炮,应对战车,只能简单粗暴。
长枪兵飞速奔到战车的面前。
直接合力将其掀翻。
掀翻的过程似乎并不困难,战车由于前段做的厚重的木板,加强防御力,而由考虑到便捷性,地盘也不能做的很重。
这样结果是,战车实际上是头重脚轻的。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只需要施加一个人的侧向拉力,那战车就直接翻倒下来。
翻倒的战车,想要扶起来,比扶老太太还吃力。
明军的火铳终于可以找到目标。
不过现在还不能立刻开火。
冲上去,不要命般推倒战车的枪兵在这个时候,却和那些八旗兵打眼瞪小眼起来。
近身的白刃战不可避免。
但明军的近战水平,实在是软肋。
更何况军部按照朱慈的要求,大力发展火器,长枪兵与其说是近战主力,不如说是火铳手的辅助兵种。
如果可以用火力完全压制对手,那么近战兵种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尴尬。
但现在这个时候,长枪兵不得不发挥作用。
八旗重步兵的在没了战车掩体后,很快把矛头,对向明军的枪兵。
在接战之后,明军就已经奔溃。
完全不是重步兵的对手。
追过来的“撤!”赵副将大喊道。“掀翻战车就撤!”
但明军可以撤,八旗兵也可以追。
前撤后追之下,八旗兵完全可以以撤退的明军做掩护,突入明军阵列。
这样的变故,也很危机,赵副将急中生智,让明军都趴下来。
暴露出了八旗兵后,全力开火。
无数的铅丸,爆射而出,那些追过来的清兵,在火器的洗礼下,纷纷中弹倒下。
累,那是绝对的累,虽然这种推倒战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虏,但和想象中的完全奏效还有一定的差距。
最主要的是可操作性并不高。
战车不能保证每一辆都掀翻,枪兵不能保证完全脱离虎口,哪怕是让他们都趴下,也不能做到整整齐齐的执行命令。
有人迟疑,那会和清虏一般被自己人的流弹击中。
局面有些混乱。
这让赵副将有些急躁。
但是这个时候,西线却传来了吴三桂撤退的消息。
吴三桂退了?
西线撤了,那还在这里和清虏打个毛线啊,这次的战斗强度相当大,已经让弹药都快打见底,他们又没打算非要和清虏争个你死我活。
当即和刘文柄商议好,趁着吴三桂走了,赶紧撤回宁远,让清虏自个在这玩手推车。
战车,重步兵,这是八旗兵的利器,不过缺点也很明显,笨重,移动速度像乌龟一样,没有控制技能,留不住人。
哪怕是明军想要堂而皇之的撤退,八旗兵也只能干看着。
追,当然可以。
弓骑兵,或者重步兵上马去追。
但追过去的结果是,没有掩体的保护下,一次小小的反击就断绝了清虏追击的念头。
明军终究是成功的退回了宁远。
前线,鳌拜得知了实情,气的差点一口气没接住,直接挂掉。
明军突围包围圈的原因,似乎是吴三桂突兀的撤防。
追责,也必然追到吴三桂的头上。
从豪格那边过来的援军扑了空,现在的鳌拜,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围剿明军的作战失败了。
不仅仅是明军最终安然无恙的返回宁远。
另一方面,是八旗兵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孔有德的汉军八旗的正白,正蓝,镶蓝旗三旗被打残的快除旗了。
满八旗的主力精锐,再次留下了上千尸体。
关宁军那边的伤亡如何?鳌拜还不知道,吴三桂那家伙,正准备找他事儿呢。
因为他的突然撤防,让全盘围歼计划泡汤。
这个账必须要算。
吴三桂也不想撤防,和清虏的关系恶化。
但他也不是傻子,自己能在清虏内被封为平西王,不是靠军功,也不是靠他长得帅,完全靠的是他手上数万关宁铁骑。
这是他能够受到重视的原因。
在和明军的交火中,吴三桂真的怕了,关宁军的兵源是得不到补充的,打一个少一个,也似乎是清虏乐于见到的。
直到关宁军完全成不了气候,那他的生命恐怕都难以保证。
当明军仅仅靠千余人的火力覆盖,完全将关宁军压的不敢出头。
吴三桂实在难以继续和明军打下去。
这样的明军,并非辽宁皇帝亲自带领,如果辽宁皇帝从南征返回,亲自率兵出辽东,会有怎么样的结果?
本来吴三桂就不觉得清虏能够成气候,现在更加对于未来充满迷茫。
该如何是好?
吴三桂在率兵绕路撤回辽东的时候,心里在盘算着,摸了摸鼻梁,或许可以试试……
……
鳌拜重伤,终究被送回豪格的主营,对于明廷援军的绞杀,也基本没了希望。
鳌拜见到豪格之后,就痛斥吴三桂没有遵从军令,必须要严惩。
但这话说的跟废话一样。
妈的,如果能严惩的话,早就把吴三桂给干掉,将其关宁军收编进入汉军旗了。
但,显然不可能,将吴三桂逼反了,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能忽略的过错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最大的敌人仍然是明朝。像关宁军也只等尽可能的安抚,免得他的捣乱。
“那现在如何?继续围锦州?”肚子都被打烂的鳌拜,倒还是狗住了小命,躺在床上嘴里漏气的说道。
“那些明军真的是明廷的主力?”豪格看着鳌拜的伤口,有些怀疑的问道。
“一定是!”鳌拜很确信。
他和明军从天启年打到现在,有这样战斗力的明军,也只有那浑河血战中的戚家军,和白杆兵才能如此强力。
不过和前两支部队不同的是。
前者依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和过人的勇气,但这支明军的强大之处在于,他们火力实在太猛了。
猛的过分,八旗重步兵,甚至那以火器著称的汉军旗否被完全按着打。
战损比高到可怕的地步。
不完全统计的总伤亡在万人以上,但明军本身却仍然保持着完全的编制。
想想都感觉恐怖。
第四百四十八章 抑郁的孙之獬
前段时间强攻锦州,已经让清虏的六万大军受挫严重,如今又在围攻明朝援军的事情上,也折戟下来。
明军似乎根本没有受到本质性的伤害。
再打下去,别说拿下山海关的最终目标,估计连家都回不去了。
“如今锦州尚有明军万余人,宁远又虎视眈眈,不如暂且退兵,再做计较。”孙之獬眼看鳌拜和豪格,都蒙生退意,便顺水推舟的进言道。
如果说攻城,难以拿下,是汉人只能蜷缩在城墙里当缩头乌龟,但在野战上也受挫,确实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但是,退兵这种事情,岂能是想退就退?
炮火已经打响,什么肉都没吃到,哪能如此甘心。
回去后,该如何向其他的满人贵族交代!这是个问题,如果不想明白,根本没办法退兵。
豪格实在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
他们满人的内部,也不是一股绳子,各方的势力之间,矛盾重重,如果能不断地打胜仗,得到大家都满意的利益,这样的矛盾自然能够遮盖住,但如果不断地失败,这种矛盾,就会凸显出来。
豪格已经可以想象的到,打成这个鸟样,回家之后,肯定会被弹劾,然后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在孙之獬说应该退兵的时候,虽然说到他心里去了,但实际上也无法下定决心。
孙之獬最大的长处就是会揣摩别人的心思,很容易从豪格的微表情下,了解到豪格不愿意退兵中最难受的地方。
“围歼明军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