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明不南渡 >

第206章

北明不南渡-第206章

小说: 北明不南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散了军政两会后,特意去找巩永固了解情况。

    蒙古犯边,这可是从开国以来,就一直让大明头疼的事情。

    二百多年了,就从来没有消停过。

    隆庆和议之后,是有一段比较长的蜜月期,但那是以开放马市为代价,一些脾气不好的大臣,私底下也觉得挺不爽的。

    朝廷以七八倍的市场价格,收购蒙古进献的马匹,怎么看都挺窝囊的。

    之前,在听说蒙古不断对边关的骚扰,越来越频繁的时候,许多大臣就准备商量着,进言重开马市,来获得边关的安宁。

    不过……他们的辽宁皇帝,就是喜欢标新立异。

    下了一个抓胡令,来应对蒙古的侵扰。

    结果……似乎还真有效?

    “最后一次收到边关被劫掠的塘报,还是一个多月前,最近是真的没有了。”巩永固就事论事,虽然他也不敢相信,圣上真的能靠着一张圣旨,不费一兵一卒的解决蒙古问题。

    可是这样的计策,为何以前没人想的出呢?

    并不是没人想的出,就算想出来了,也会嗤之以鼻。

    陈亮谟脑子好使,又学识渊博,查古通今的来看待所谓的抓胡令会有哪些毒负作用

    在圣上面前,有些话不敢说,但私底下,许多人都有着自我的思考。

    “边关问题是解决了,但大明真的能永远消停了么?这抓胡令,虽是好计,只是……”陈良谟欲言又止。

    “陈通司想说靡费过多吧,之前倪元璐倪尚书也提过,不过圣上似乎并不在意。”是的,抓胡令的前提就是有足够的银子来支撑。

    或许大明以前有人想到此计,但以内阁那种**的态度,不考虑缺德,考虑花钱太多,也不可能通过。

    “并不只是银子的问题。”陈良谟摇了摇头。“人的问题。”

    陈亮谟说道。“一是汉人的问题,而是蒙古人的问题。”

    “长城以南,乃是我大明疆域,民多则国强,乃是上理。”

    “这抓胡令一出,边关又不设防,汉人出关,百姓流失,岂不是有损社稷?”

    陈良谟这么一说,似乎也挺有道理,自古以来,统治者们都尽可能的想把自己的臣民都锁在国土之内。

    毕竟,出了国,既不用交粮,也不用纳税,纳税人少了,那绝对不是统治阶级乐于看到的。

    如今抓胡令,虽然遏止了蒙古进边的趋势,但带来的就是大量的官民迈出国门。

    在酸腐的思想下,大臣们都认为,这个政策对于大明的统治实在不利,在戕害者国体。

    这也是为什么朱慈这种奏效的抓胡令,在以往是不可能被提出来,并且执行的主要原因。

    “第二是蒙古人的问题,大量的蒙古人被抓到北京,如何去安置?”

    “这个的话。”范景文抢着说道。“圣上已经把一部分蒙古精壮交给了老臣了,送到忠烈祠的工地上用作劳力,说起来,那些蒙古人还真有力气,拿着鞭子抽,吃半个人的饭可以出两个人的活。”

    这似乎也并不奇怪,许多和蒙古人交过手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一点,就是蒙古人的个人体质要比汉人强许多。

    那些训练有素的蒙古人,可以不吃不喝,只含着马蹄血,连续奔袭十天以上,还能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很强……这也是他们曾经辉煌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不过……蒙古人的这个特性,让范景文挺高兴的,这种很抗饿,又有力的人种……不当苦力简直浪费。

    圣上还真是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来蒙古人实际上应该用在什么地方。

    如果可以的话,真想把忠烈祠工地上的苦力全部换成蒙古人,不过这事还真不好意思提了。

    “忠烈祠那边,还短人么?”陈亮谟问道。

    忠烈祠按照朱慈的指示,规格必须要高,足够气派,要成为大明的标志性建筑。

    与天坛看齐。

    所以……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理论上的工期,在五年完成。

    不过由于前段时间的短人,少力,原本定下的阶段性的目标,都没能够按时完成,按照那种速度,起码要托到八年以上方可。

    不过现在好了,一个个被抓来的蒙古人都被送了过来,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开足马力的修建了。

    少人的事情,已经不是范景文目前需要头疼的事情。

    “现在是不短了,不过圣上又安排下了几个工事,包括学校,兵工作坊等等。”

    “都能承建?”

    “工事这种事情,不就看人和银子么。”范景文苦笑。“如今圣上又给钱,又给人,还如何推脱?”

    “但据我所知,朝廷买来的可不止精壮,还有妇女和幼童,精壮可以送去出力,那妇女幼童,又当如何?”

    “这个嘛……不说也罢……”范景文老脸一红,没有继续说下去。

    陈亮谟想着追问。

    不过一旁吴世奇却忍不住说。“诸位在意的似乎都不在点子上吧。”

    吴世奇因资历,接替了入了军阁的王家彦的职务,最近的话语权也大了些。

    听到吴世奇的话,大家也停止了交谈。

    “悦卿此言何意?”

    悦卿自然是吴世奇的字,他觉得其他人谈起了抓胡令可能出现的弊端,都是非常缜密的分析,但却没一个在意其中最关键的一点。

    “这抓胡令实在是有伤天和,怕是会引起上天震怒,降罪于大明……”

    “……”

    “……”

    其他人听后,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大家都转过脸,装作没听见。

    这娃是怎么当上外事部尚书的。

    明显和目前的圣上的节奏不太对路子啊。

    什么上天震怒,什么降罪于大明。

    如果真是这样,当初杀的血流成河,那暴君早就被一道雷给劈死了。

    也不至于熬到现在,还他妈的风调雨顺?说出来可能大家都不相信……估计老天的眼瞎了,好不了的那种。

 三百九十九章 大生意

    老天会不会降怒,范景文几个老油条,是不知道,但很显然,这套说辞,他们不会信。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皇帝更不可能被这种破事吓唬的住。

    范景文他们只是奇怪了,像吴世奇这种比他们还迂腐的大儒,怎么能坐到正二品尚书的席位。

    如今圣上收权,吏部六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奏请圣决才能作数,当然圣上如果越过吏部,直接下中旨任免,仍然有效。

    所以说,吴世奇的升职,并不是以前那样联名保举的模式,通过内阁就ok了,如果没有圣上的同意,他是不可能位居如此的高位的。

    吴世奇的这种落伍的思维模式,和圣上以往的作风完全不对路子,实在想不通……让他做外事部的尚书,到底是玩的什么套路。

    当然,这种小心思,都埋在心里,大家同僚一场,也不能就直接撕破脸。

    大不了少交往一些就行了,或许是拉出来了抗精的,哪天心情不好就直接剁了也说不准。

    几个大臣,又闲聊了两句后,便是散去回家,像抓胡令这种事情,他们只能发表看法,但也知道自己根本影响不了什么。

    而在他们离开之后,墙角一个挑担的农夫,也立刻卸下了装束,朝着东厂衙门而去。

    ……

    “厂督,以上就是那些臣子议论的原话。”番子把他打探到的情况告诉了王德化。

    “知道了,你下去吧,去账房支取银子。”坐在藤椅上的王德化,脸色微微一动。

    “谢厂督。”

    他们说的事情,还是有些碰线的,尤其那个吴世奇竟然扯到上干天和之语,岂不是等于说圣上是个暴君?

    这事儿,肯定得让圣上知道,王德化知道轻重缓急。

    ……

    “嘘!”

    朱慈给过来的王德化做了一个禁声的动作。

    后者会意没有大声说话。

    在毛妃的寝宫,朱慈的大女儿正在熟睡。

    已经身为人父的朱慈,已经远没有以前那般暴躁。

    外面可以做恶魔,但在家里,还是想保持着一颗温柔的心。

    在女儿的额头上亲了一下,朱慈从屋子里走出来,关上了门,王德化把范景文,陈良谟等人聚众议论的细节,告诉了朱慈。

    “他们非议朝政,还看皇爷是什么意思。”

    定夺?革职?砍头?

    这倒不至于,都是跟自己一年多风里来雨里去的老人了。

    像范景文,孟兆祥的地位十分的稳固,无论是朱慈对他们,还是他们对朱慈已经算是知根知底。

    撅个屁股都知道想放的什么屁。

    朱慈只是想笑。“他们肯定也知道你们在偷听的,故意在你们面前议论的。”

    “哦?”王德化,挑了挑眉毛,有些没想到,不过被朱慈这么一点,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当时那些大臣们议论的声音很大,而且还是在外面交谈,完全没有任何避讳,和畏首畏尾的样子,生怕他的番子探不到他们的虚实。

    “他们这是当着朝廷的面,不敢提出来,通过你们让朕知道,这份诏书的问题。”

    “圣上圣明。”王德化表示膜拜一番,至于是真心假意,朱慈都觉得腻歪了。

    范景文孟兆祥等人,也算是尽心为朝廷出谋划策了,虽然以他们的眼光,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心情是可以理解。

    抓胡令的弊端,一是银子的问题,二是人口流失的问题。

    人口流失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还没意识到一点,无论大明人去了哪里,是出海还是北窜,都应该仍然是大明人。

    只要拨正了这个思想,那些大臣也应当释然。

    另一个就是银子的问题。

    北边正在卖力的抓蒙古苦力,完全是依靠朝廷的意志,和财政的支撑。

    被抓来京城的蒙古苦力,越来越多,现在看来,问题还不凸显,朝廷还能吞的下。

    不过就这增长态势来看。

    过几个月,抓来的苦力,就会超出朝廷的负担限度。

    不仅仅是财政流失过快,同时。被抓来的蒙古人,将会超出各处工地所需要苦力人数。

    如果要维持这样的国策,达到长期削弱其他外族的力量,最终为汉人争取足够大的生存空间,必须鼓励民间的力量来辅助需求外族苦力。

    “那些人都招来了么?”朱慈并没有把范景文私下里的谈话,当成一回事来处理。

    交给王德化去办的事情,还有更重要的。

    “应圣上旨意,臣已经将圣上交代的几个大户给抓了过来……”

    “什么抓?”朱慈皱了皱眉毛。“商籍虽低微,好逐利,但只要奉公守法,便是朕的大明子民,朕虽贵为天子,也不应无仁,随意粗暴对待子民。”

    王德化擦了把冷汗,赶紧改口。“是……是把他们请了过来,此时正在宫外侯着,随时等待圣上召见。”

    朱慈点了点头。

    “可以见他们了。”

    朱慈正准备整理好装束,接连那些商贾,只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照顾胡丰主又回去换了一身。

    ……

    是的,王德化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圣上似乎很有便装癖好,此时也打扮成了卑微的商贾,出现在宫外围的一处候所里。

    当然,朱慈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

    他本来是准备和他们谈些生意的,如果以皇帝的身份施威,这些小东西们肯定没办法拒绝。

    但是做生意这种事情,讲究的是心甘情愿,这才是生财之道,强迫的行为可以成功一时,却不能让他们一直执行下去。

    以同等商贾的身份,促成生意,才能长久的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安全问题,并不是问题。

    地点在宫内,侍卫林立,谁也不敢造次。

    当朱慈出现的时候,其中已经围坐了十几个人,从他们面色带肥,气质不错的样子来看,到也是那种颇有钱财的上层生意人。

    大家也只看了朱慈一眼,便各自聊了下去,只当做和他们一样的商户,并没有特别在意。

    “这圣上招咱们来,为的什么事儿?”

    “那就不清楚啊,咱可是没干过偷鸡摸狗的事情。”

    “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家里人可都吓坏了。”

    一个个七嘴八舌的说道。

    朱慈试图寻找切入点。

 第四百章 奸商(上)

    王德化觉得挺无奈的,他这个主子,总是想一出,是一出。

    每次变着花样的玩,完全无法预料,他接下来会做出什么样的惊人之举。

    这些商贾可是些什么人?

    虽然地位卑微,在宦官面前就得点头哈腰的存在,但是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