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明不南渡 >

第187章

北明不南渡-第187章

小说: 北明不南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卑职虽然只是恬得举人,但却文举武举在身,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张煌言摔出了自己的学历,在其他人面前装了波逼。

    这波逼,还是很有效果的。

    文武举,双料功名,含金量简直翻倍。

    大明底气最硬的群体不是宦官,不是文官,而是文武双栖官员。

    像王阳明,像孙承宗就是这种类型,简直吊的飞起。

    最起码,在张煌言说明了自己不但是文举人,还是武举人。

    顿时获得了其他将领的尊敬。

    似乎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既然如此,那便由张同知率军,直袭潼关,务必拿下潼关,在西军十万败北之时,扼守关口,一个也不能放过!”

    “卑职领命!”张煌言道。

    其他军事安排,也随之进行,孙可望的擅自出力,给了明军很大的机会。

    邢夫人不断催促着后续部队的向黄河南岸压去。

    而灵武外的铁沟,一场明西之间的交锋也第一次展开。

 第三百六十一章 硬仗

    孙可望的前部率先抵达铁沟,而戚宗明的主力早已经在平原上排开了阵列。

    这一次没有太过于花里胡哨的计策。

    两军相遇,只有拳头硬的一方,才能获胜。

    西军在人数上占据了优势,满打满算,十二万人之多。

    不过明军的兵力,和军差的并不多。

    已经渡河的明军就已经有了六万人。

    这其中包括主干皇卫营的四万部曲,还有从地方抽调的,战斗力并不强的地方军。

    而黄得功部,也有一万多人。

    只论兵力,还完全达不到悬殊巨大的地步。

    至于兵种上,明军骑兵,步兵,火器兵,都非常完善。

    最精锐的自生火铳兵五千,被列于中军之上,担任着火力排射的主要任务,而其他步兵,即使没有燧发枪,没有完全退役的火绳枪还是配备在手的。

    综合的火器配备率有六成左右。

    相比于西军的一成半的火器占比,在远程的火力压制上,绝对是完胜的。

    当然,明军的产能,是可以保证军队的火器配备达到百分之百。

    不过……这在前膛枪时代是愚蠢的行为。

    火器上没有刺刀,又没有近战兵的保护,这要是万一被敌人近身,就好比女枪被诺手钩到,妥妥的一套带走。

    所以,五到七成的火器配备率,是目前比较科学的方案。

    西军的先部,并没有冲锋,大家进行了友好的干瞪眼之后,暂时停顿在铁沟一线。

    直到孙可望部的抵达,大家基本上遵循着绅士风度,在没有摇旗呐喊之前,是没人主动上前挑战的。

    火器兵已经,就位。

    大战一触即发。

    孙可望望着明军的军阵,在亲眼看到明军的阵容后,原本自信的样子,却忍不住有些忐忑起来。

    明军的军容上显然比他们整齐,而且一个个穿着制式的铠甲,感觉好帅的样子。

    在反观自己的部曲,大多是出关之后,从各部杂糅出来的部队。

    军阵中,说不上有什么队列,大家人头攒动,根本没个定型,甚至好多人在阵列中有说有笑,似乎完全还没意识到接下来将会遇到什么。

    这些都不是孙可望能够控制的,打仗么,打的就是气势,一股脑冲出去,将敌人干翻,似乎也就这么简单。

    孙可望对于面前军阵列列的明军没啥大想法,既然选择了出征,那就不能有所畏惧。

    孙可望别无选择,击鼓进军。

    大军所有畏惧,其中做多都是完全没有经过训教的老农,而西军战斗力较强的部曲,在孙可望手下当着监军,按照老一套的方式,用阵前斩首,来防止军队崩溃。

    西军,冲了,一个个都穿着布衣,许多人还衣衫褴褛,但在战争面前,他们不过是孤弱的生命,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排山倒海的朝着明军压了过去?

    “准备!”

    “射击!”

    明军的号令官指挥着一排排的明军,对着冲杀过来的西军,发出了命令。

    说是一排排也不准确。

    应该说是三排。

    一排射后蹲下,第二排接上,继而第三排,然后是第一排,不断循环,直到弹药用尽,直到敌人冲到面前为止。

    三段射击这种东西,基本上算是火枪和燧发枪时代最有效的阵列安排,可以将火器的威力释放到最大的程度。

    这种阵法,并不需要朱慈来琢磨和研究。

    许多人都会。

    这阵法是第一任黔国公沐英攻打云南的时候发明的。

    吩咐一声,将领们能操练出来的人还是很多。

    排开的火枪兵,吞吐着火舌,面对着丧尸一般的农民军,扣动着扳机。

    一个个人的倒下,后面的人又填了上来。

    戚宗明坐镇着中军,还是很紧张于战争的结果,高台上对于战局的状况一览无余。

    他特意观察着自生火铳的部队,和普通火枪部队的战况区别。

    中军前的自生铳部,射击速度极高,三排射击,非常连贯,火力的密集度完完全全的覆盖在对面扇形的区域内。

    而反观火绳枪部,填充速度完全跟不上,三段射中间,还要空置许久,出现了火力缺失的空白期。

    而敌军的表现来看,中军之前,几乎被打出了无人区。

    而两翼的敌人,却可以通过火绳枪的射击间隔,越逼越近。

    两者相比,结果一览无余。

    左右两翼,在短时间内已经进入了白刃战。

    后方的步兵突出后,与冲杀而来的农民军直接接触。

    战况陷入僵持阶段。

    当然,这并非明军的全部力量。

    从戚宗明的角度,可以很容易的看到,西军的南侧,黄得功部已经发动了反制性的进攻。

    骑兵营的将士,靠着马匹的速度,直接向着孙可望的中军发动进攻。

    冲入敌阵,左突右砍,黄得功的武力爆表,硬是在敌军军阵中杀个来去自如。

    这是黄得功最熟悉的战法,敌人的主力被黏住,黄得功不怕死,直接准备干掉敌人的主将。

    这是很大胆的想法,但黄得功就是这个暴脾气。要不然也不会外号黄闯子。

    不干掉敌人主将,如何能拿到首功?

    前方像绞肉机一般,一个个人接连倒下,鲜血满溢,染红了天空。

    孙可望本来美滋滋的等待结果,却注意到明朝的将领已经快冲到了他的面前,孙可望可不是什么不怕死的义士。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赶紧命令,暂时让中军移动,朝着安全的地方移动。

    但坐镇中军最忌讳的就是乱动,孙可望这一动不要紧。

    整个中军开始混乱起来。

    黄得功啐了一口,带人对西军的冲撞更加肆无忌惮。

    所谓的兵雄雄一个,将熊熊一窝。

    黄得功的带领下,大家斗志昂扬,士气高涨,当一个士兵直接砍断的西军的军旗,这场仗,几乎就没有任何悬念了。

    军旗一倒,人心晃动。

    前线正在进行白刃战的主力都注意到了这件事情。

    明军越战越勇,而西军在看到军旗倒塌之后,基本心态爆炸,再难有之前那种气吞山河般的气势。

    古代战损比超过五分之一,就意味着全线崩盘。

    而此时,西军也基大家都达到了这个数字,全线崩溃般的战败,已经难以挽回。

 第三百六十二章 取潼关

    西军的全线崩溃,还与孙可望混乱的指挥,分不开关系,本来军事能力半吊子的他,在进行大规模集团作战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无能。

    十万西军排上倒海的压上,也并非没有取得任何效果,中军由于自生火铳的火力压制下,西军损失惨重,但左右翼的西军靠着堆尸体,冲到了明军之前,展开了白刃战。

    而在这个时候的孙可望,面对穿插进来的黄得功,显然有些慌乱。

    眼看着明军的骑兵部,在侧翼撕开了口子,直接向他所在的地方突破。

    孙可望赶紧下令,让全军收缩,抵挡黄得功部的突进。

    如果换做其他的将领,也不会做出如此混乱的指挥。

    进和退,两种命令传达给他的西军后,所带来的结果便是,整个大军显然难以抉择的地步。

    前部的冲锋停滞了下来,而后部也停止了对前部的增援。

    黄得功的突进的确受到了压力,难以更进一步。

    但戚宗明的主力部队却得到了喘息,左右两翼被接战的部队得到了喘息,近战步兵和火器兵得意重新摆开阵列,原本还难以预料的结局,瞬间向明军倾斜。

    戚宗明觉得合适的时候,发起了全线进攻。

    “贼军败了,兄弟们争军功啊。”

    “十个人头可以进京营!”

    “忠烈祠快建好了,哪怕是战死也能享受血食!”

    “大明必胜!”

    “为了圣上!”

    明军中的中层将领,不断呼喊着口号,激励着明军的士气。

    其实戚宗明的能力也十分一般,属于和王先通一个等级的,但好在皇卫营的精锐都是调教好的,硬战斗力摆在纸面上都很强大。

    只要不犯土木堡那种智障型的错误,硬碰硬都很难输。

    火器与刀刃齐发,战马在战场上嘶鸣,黄得功拔出了插在身上的几根箭矢,大吼一声,大刀砍死一名西军士兵。

    西军,硬战斗力不行,士气也绝对没有明军高昂,加上孙可望的混乱指挥。

    监军已经无法阻止前军的溃败。

    “东将军,撤吧,不撤就来不及了。”

    孙可望有着不甘,但现在还真不是坚持的时候,大军的溃败下,他咬了咬牙,命令撤退。

    随着命令之下,西军像一只只煮熟的鸭子,东奔西跑,溃不成军。

    黄得功是最喜欢这种追击战了,一个个人头收割的感觉,贼爽。

    率领着骑兵直追残部。

    战斗,持续到了下午。

    前军已经追出十里的黄得功还在兴头上,却突然收到了戚宗明的军信。

    “军部命令。”小校递上军部文书。

    远方还能看到西军奔逃的身影,这个时候收到军令,让黄得功有些烦躁,将军令交给了身旁认识字的副官。

    副官看了眼,将军部的命令复述给了黄得功。“军部说,让我们放弃追杀西军,直扑潼关,截断西军归路。”

    “兴国公和兴义伯已经准备渡河到灵宝。”传令的小校,继续说道。

    “知道了。”黄得功摆了摆手说道。“那拿下潼关的首功,便是本将的了!”

    “弟兄们,鼓足力气,近晚在潼关上饮酒!”

    哦!哦!

    黄得功率先扬起了马鞭,率部向潼关的方向而去。

    此去潼关并不远,基本也就六七十里的样子,马快一些的话,完全可以在晚上赶到潼关。

    这一路上,总能碰到迷路的西军残部,黄得功都顺便收割了,免得看着碍眼。

    不过后来,由于距离潼关越来越近,西军的残部已经很难看到。

    知道夜色降临的时候,潼关已经近在眼前。

    只不过现在的黄得功却在想着怎么拿下潼关,讲道理,军部说让他即刻去取潼关,实际上很有问题,他是骑兵部队。

    根本没法攻城。

    不过对于军部的信任,让他毫不迟疑的执行。

    或许军部觉得如今在西军主力溃败之后,取下潼关会更加容易?

    谁知道呢,试试在说,若是能拿下潼关,这份功劳可做不得假。

    汇报于朝廷,虽然还比不上兴国公力擒鞑子小皇帝的功劳,不过提升在军部中的地位那是肯定的了。

    巨大的潼关虚影已经出现在了黄得功的面前。

    而在黄得功正美滋滋的想着拿下潼关之后,能得到多少功劳的时候,却赫然发现城墙上已经插上了明军的旗帜。

    “呃……”

    “你们是哪个部曲的?!”城上的士兵举着火把看着城墙下的黄得功等人,只见到他们明军的穿着,却并没有立刻攻击。

    “你们又是哪个部的?”黄得功从懵逼中反应过来,这奶奶的是什么情况。

    有人提前拿下了潼关?

    又或者是潼关上的西军反正投降?

    总之这对黄得功来说并不是特别好的消息,最起码头功是泡汤了。

    “我们是山西新建伯的部署,随张煌言张参将而来,取下了潼关。”上面的士兵也没听出黄得功语气中的不爽,为了免于误伤的队伍,赶紧解释道。

    张煌言……这厮怎么跑到这儿了。

    那可是黄得功的老相识啊,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