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你们的弓箭和战刀,为在盛京而死的父母妻儿,报仇血恨!”
“报仇!”
“报仇!”
全军涌动着相同的口号,作为一军之将,最起码得能力便是能够将全军的士气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这一方面,多尔衮无疑是合格的。
朱慈将顺治带走,已经把多尔衮逼到了绝路,如果这一次的入关作战也失败了,那么毫无疑问,他的摄政王之位肯定很难保住,更困难的是大清凝聚起来的团结之力,也会随之崩溃。
多尔衮的眼光很远,所以……哪怕是很勉强,哪怕是付出再多的代价,也绝对不能退却,一定要在辽东皇帝返回京城之前,取得更大的胜利。
对于突然出现的通州城,多尔衮无疑是震惊的。
那么一座小城,竟然连续守住了十天。
据说城里有个叫做阎应元的人,买了挂,磕了药,怎么干都干不动。
当然,最令鞑清军头疼的是城门上高挂的大清太宗皇帝之神位。
火炮部队总司令孔有德不敢开炮。
阿济格也不敢。
以至于火炮用不上,才出现了如此的僵持。
但是多尔衮不一样,他之所以能成为摄政王,便是有着其他人没有的魄力。
他敢。
当然不是堂而皇之的敢。
而是在攻打通州城前,摆好了祭坛祭奠一番黄太吉。
摆好的祭坛上,多尔衮祷念着祭文,向死去的黄太吉请求赐予力量。
“太宗皇帝,微臣死罪,盛京亦失,祖宗震动,如今微臣大军欲入主中原,奈何伪明将领以太宗神位为牌,图以阻我兵锋。”
“实难容忍,又不忍亵渎太宗皇帝在天之灵,故而微臣请之于太宗。”
“请太宗准微臣之所奏,炮击通州!若可,请太宗皇帝显灵!以安军心!”
多尔衮朗声说道。
下面的一众人等议论纷纷。
这摄政王想要通灵,也太假了吧,难道说太宗皇帝真的能显灵不成,可以不要这么封建迷信好么?
不过这个时候,下面的有人却高喊起来。“太宗皇帝显灵了!太宗皇帝显灵了!”
此话一出,全军震动,顿时有人去查看,之看到那个人面前的地面上,蚂蚁正在非常有规律的爬行。
蚂蚁很常见,不常见的是。它们竟然在地上爬出了一个满文字符。
如果认识满文的人,很容易辨认出来……那是一个“准”字!
看过的人,无不连连称奇。
多尔衮亲自过来,看到准字后热泪盈眶,继而向东方纳拜道。“微臣领旨。”
太宗皇帝显灵的事情。传遍全军,彻底击碎了原本对于通州城上神位的忌惮之心。
多尔衮终究是多尔衮,用一些糖水,轻易的粉碎了阎应元的守城谋略。
解开了束缚在鞑清军身上的封印,彻底释放了战斗力。
火炮开始在通州城上轰鸣。
通州城内的众人再次为自己的处境而担忧起来。
北城门,城墙摇摇欲坠,黄得功束手无策,鞑清军只要开始跑击,通州城肯定守不长,至少黄得功如此认为。
但就是不知道阎应元怎么想的了。
在这之后,似乎也没听说阎应元有什么其他的举动,直到六月二日的时候,黄得功却听到消息,说是西城门被攻陷!
大惊失色的黄得功赶紧带人去西城门,即使通州失了,对于阎应元这种人,他还是不想看着落到鞑清的手中惨死。
当黄得功来到西城门的时候,
果然看到西城门的城墙塌陷了大段,
但是作为西城门的守将,阎应元却跟个没事人一样,坐在一个木桩上,和他的手下在看戏。
看的什么戏?
一大群通过塌陷段进入城中鞑清军正在到处奔窜,痛苦的怪叫。
“唉,黄总兵。你怎么来了?”阎应元问道。
“本将听说西城门失陷,火速来援。”黄得功还没反应过来。
“哦,只是城墙倒了,并没有失陷。”阎应元向黄得功发了一个挖鼻孔的表情。
“另外,那段城墙是某人让人推倒的。”
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京的盘算
当阎应元使用黄太吉神位阻挡鞑清的火炮后,实际上他也做好了失效的准备。
这种东西能够阻挡一时,却阻挡不了一世。
那么如果鞑清军真的不顾一切的开始开炮,将会如何?
通州城的城墙肯定支撑不了多久,这在阎应元巡视了城防后,很容易意识到的一点。
既然城墙早晚会被轰塌,那还不如自己直接给推倒。
最起码,有所准备。
确定好一段已经出现松动的城墙后,阎应元便在这段城墙做了手脚,不但挖散了城墙的几个撑力节点,并且在后面设置好了埋伏。
所谓的埋伏,便是用干草浸过油后,铺成了地面后,置于在预先设定好的城墙倒塌点后面。
当鞑清军火炮轰击开始,顺势将城墙推倒,造成城墙被火炮轰塌的假象。
等到鞑清军被即将到来的胜利冲昏头脑,并且大队的人马涌入城中之后,便是将其点燃。
以烈火将所有踏入通州的鞑清军烧成了烤全羊。
滋滋的冒着某种莫名其妙的味道。
阎应元坐在木桩上,翘着二郎腿抖动着,看着那群惨叫的清军,面无表情。“这法子也残忍些,孔明说过,这么干会折寿的。”
黄得功回给了阎应元一个冷汗的表情,反正也折不到黄得功的寿,战争就是竭尽所能的杀人。
无所谓残忍不残忍。
如果对待敌人还是仁慈的,那么等于对自己的残忍。
看到西城门无恙,并且烧死了将近数百的清兵,黄得功顿时松了一口气。
但同时又忧虑起来。“虽然此计甚秒,但如今城墙缺失,在这之后将如何守之?”
阎应元长叹一声。“那就看鞑子敢不敢再次利用这个缺口攻城了。”
当侵入通州的鞑清军被火攻烧的死伤惨重,这也无疑在清军的内心中下了印记,那边是……即使用火炮击碎了城墙,他们也不敢轻易的利用缺口攻入城中。
阎应元自毁城墙的行为,不仅仅是为了烧死这几百清兵,更是为了打击鞑清的士气,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攻城之中疑神疑鬼。
听到阎应元的话,黄得功若有所思,终究是苦笑了一声,阎应元还真是让人摸不透的一个人。
担心他的西城会不会失守,实在是多此一举。
“阎总兵,你怕不怕死?”
“谁又能不怕死呢?只是生死由天,某人只求无愧于心罢了。”
……
天空像往常一样湛蓝。
却仍旧硝烟弥漫。
西城的被摆了一道。
多尔衮的脸色越发阴沉,这从没听过的阎应元,到底是何许人物……在守城的计略方面,简直层出不穷。
如此的一个小城,被他玩出了花儿,在连续的进攻中,以微弱的兵力,令他的八旗军损兵折将。
接到的情报中显示,他在来通州之前,只是江阴的典史,完全没有任何大战的经验。
乃是被辽宁皇帝朝擢上来的总兵。
“又是辽宁皇帝!”多尔衮很生气,在明军身上连续吃瘪的他,已经有些脑壳疼。
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在这里,这位才登基的新皇仿佛无处不在。
识人,用人,个人的气魄,让本已经衰微的大明,迸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方方面面的压力之下,多尔衮已经有些喘不过气,他实际上已经后悔如此草率的入关了。
但……自己约的炮,含着泪也得打完。
咬着牙的多尔衮,仍然向全军下达着死磕通州城的命令。
……
北方的战斗如火如荼,还未熄灭,方圆千里民不聊生。
相比于此,南方基本上没有遭遇兵祸,人们还算过的滋润。
当然,普通的农民无论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其实过的也差不多,战时死于刀戈,平时死于压迫。
过得滋润的也只有那些豪强巨富,达官贵人。
无论国家如何衰败,无论民怨如何沸腾,无论异族如何践踏汉家的山河,对于他们大部分人来说,只要能保证没人动他们的蛋糕,他们闲的蛋疼才会操心家国。
但是,只要他们的利益被威胁,便会毫不犹豫的举起大义的旗帜,和任何胆敢觊觎他们蛋糕的人对着干。
哪怕对方是皇帝。
南方拥立了璐王为监国,东林党把持了南方的力量。
当然,楚党,浙党,阉党的人也还有着残余,指责东林叛国,不忠不义的人也大有人在,不过在将周围藩镇的力量掌握在手中后,那种反抗之声,也小了很多。
很多人被迫害,很多人表示不合作。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新皇的槽点实在太多了,哪怕是向来爱面子,喜欢立牌坊的东林大佬们,也直接放弃了暗杀,改为堂而皇之的反叛。
钱谦益最近有些头疼。
头疼的并不是北方如何了,而是他的小妾柳如是因为他支持璐王监国,而和自己闹别扭。
正在想着如何去哄柳mm开心的钱谦益,却不得不先去上班,如今的钱谦益,已经被璐王召为内阁大学士,不是当初的白身。
很忙的。
伪南明政府目前最大的军事行动,便是北伐山东。
不过前方接到汇报。
刘良佐部,和刘泽清部双双停止进军,被封死在黄河一线,这真是奇了怪了。
“这是伪帝的山东巡抚李岩的信。”
昏暗的厅堂之中,像一间暗室,几个身着官袍的大佬,相互之间探讨着伪南明的军政大事。
透出的身音腐朽不堪。
璐王是个摆设,权力也只掌握在这些人手中。
信被拆开传阅,便是这封信将十万北伐军,困死在黄河一线,这样的结果无疑超出了这些大佬们的想象。
“李岩是何人?”
“似乎是李闯的降将。”
“呵,贼匪尔。”有人嗤之以鼻,贼匪的出身,足以让这些自以为出身高贵的人为之鄙视。
“如今奈何?”
“刘良佐和刘泽清所虑者,无外乎己方受损,而对方得利,平白吃亏罢了,实在是小家心思,只要许以重利,区区李岩,何以阻我大明兵锋?”
“如此也好,但就怕刘良佐和刘泽清狮子大开口,这些粗人,实在不足为信。”
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州的不速之客
刘良佐和刘泽清吃着南京的军饷,却不办实事,被一封书信抵挡在了山东之外,着实让张慎言,钱歉益等人很是恼火。
骂着两个总兵的同时,最终还是要和二刘妥协。
在五月二十的时候,便派了人过去,向二刘许以爵位,官职,地盘等等,诸多好处,以图催促其速取山东。
李岩的据敌之计,毕竟太过于虚无,利用的是二刘之间并非一体的现实,通过区别对待的方式,在二刘面前画出一条谁也不敢轻易逾越红线。
谁先进攻,谁最有可能受到严厉的抵抗,在这种情况下,都希望保存实力的刘泽清,和刘良佐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最终两个人共同的小心思,在黄河一线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但是,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只不过是想要拖延二刘的进攻时间,最终想要退敌,还是需要实打实的军力。
一方面,是李岩在山东积极的募兵,练兵,一方面则是期待圣上的大军从海外归来。
最终两者合一,完成对二刘的反杀。
五月二十三日,二刘在和南京方面,密切搓商,达成了某种py协议后,最终绝对开始向山东进军。
兵分两路,直逼济宁府。
最坏的消息传来,李岩的心里也为之一紧,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海面上仍然没有任何消息,李岩十分焦急,他确信自己仓促之间练出来的乡兵,肯定干不过二刘手下的土匪。
不断地收缩军力,以图至少保证登州不失。
让李岩焦头烂额的不仅仅是二刘的大军,还有当地的士绅们,对于帮助他保全山东的念头,似乎并不怎么积极的支持。
所谓墙倒众人推,虽然大家心里仍然还有着大明,但是交战的双方都是打着大明的旗号,到底该支持谁,就看谁的声势浩大了。
二刘的大军过来后,那是真刀实枪的架在脖子上,骨头软一些的人,根本不可能为了所谓的气节,和自己的小命过不去。
刘良佐和刘泽清这一路上,并没有遇到特别坚决的抵抗。
等到六月初三的时候,刘良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