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似乎身边没带着汉人大家,这封信又似乎是他亲笔所写,汉语语法倒是勉勉强强,但书法字迹,就跟朱慈小学时的水准一样。
歪歪捏捏,勉强可以辨认。
信曰。
明朝皇帝亲启……勉强格式凑活。
大清与大明,本应和○相处,奈何刀兵相交,实非幸事。……这圈圈是什么意思?完形填空?
今盛京○难,本王自认而败,大明天子陛下武功难以○及。如今陛下南遁海归,亦非易事,若覆于此地,实非大明幸事。……首先拍了下朱慈的马屁,帮朱慈分析了当前的形式,这些无关痛痒,被朱慈略过。
若陛下交换我朝幼帝,及本王爱女,本王可尽去阻碍,令陛下安然而去。……呵呵。
请陛下仔细思量。over。
朱慈看完信,只是冷笑,这封信尿点十足,毫无诚意。
朱慈看完信,脸色带着阴沉,下面的鞑子信使看着颇有些心惊,虽然有着两军交战,不斩来事的说法,但只看到那个屠戮了整个盛京的男人,就让信使不寒而栗。
“回去,告诉多尔衮,朕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返回中原!让他阻碍一个试试?!”
第二百一十四章 压着火
朱慈是没工夫搭理多尔衮,他追来便追来,最多不过千余人,根本奈何不了他的大军,尾随实在是他只能做到的事情。
真要是开战,他的这伙人等于白白送菜。
所谓的和谈,不过是无中生有,妄图想要用莫须有的筹码,来取回顺治和东莪,减少这次失败的损失。
信使被朱慈的怒吼吓的面无血色,根本不敢说任何忤逆于朱慈的话,弱弱的告退。
信使离开之后不久,便有人向朱慈禀告。“圣上,有几个将士戏弄于鞑子的使者,将其辫子连着头皮割了下来,才放其离开,该如何处置?”
朱慈不以为然,并非什么大事,根本没当回事。“口头告诫一番罢了。”
甚至连如何告诫都没说清楚,不过是鞑子而已,鞑子的尊严还不足以让朱慈从重处罚部下。
……
使者带着羞辱返回了多尔衮的营帐之中,哭诉着自己遭遇和不幸,同时将朱慈让他带去的话,原原本本的捎给多尔衮。
头顶上的伤痛差点让他昏死过去,使者发誓这辈子再不干捎信的活计了,简直吃力不讨好。
实际上,据不完全统计,明末这段时间,使者的伤亡率一直在六成以上,甚至比专门选出来做敢死队的人,更容易完蛋。
也不知道是谁带起来的风气。
对于多尔衮来说,他并不在乎眼前的使者有多么的痛苦,辽宁皇帝那种十恶不赦的暴君,能做出什么事情出来都不足为奇。
现在的问题是,辽宁皇帝根本没有任何在意他追击的意思。
也就是说,他这个跟随朱慈的举动,基本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多尔衮让使者下去,养伤,继而开始思考起来,再这样下去真的要无功而返回。
打开了地图之后,多尔衮和何洛会在上面指指点点。
根据目前的行军路线来说,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明军正是准备直扑镇江而去,连路线变更,声东击西都懒的做,大有一番完全不把他多尔衮放在眼里的感觉。
而对此多尔衮却没有任何办法?
细细查看周围的据点部署。
沿途之中的清军据点实在没几个,本来这里就是他们的大后方,为了调集全部军力入主中原,这一代的守军几乎被抽空,防备最严密的镇江,也不过两三个牛卤的人。
明明在主场,却感觉十分的被动,不仅仅是因为他所能调集的大军有限,更多的是,他的皇帝儿子还在朱慈手里。
投鼠忌器下,多尔衮难以强行进攻。
当然,即使顺治不是他的儿子,理智的来说,多尔衮也不希望小皇帝完蛋。
他之所以能成为摄政王,正是因为拥立了小皇帝的原因。
没了小皇帝,那么接下来谁来当皇帝?是他多尔衮还是豪格?
无论是谁,那都将给鼎盛的大清带来足以毁灭的灾难。
福临是他们大清能够拧成一股绳的关键,没了福临,多尔衮都难以预料接下来的大清回走向何种地步。
多尔衮可以暂时按耐住对于大玉儿死去的仇恨,盛京被屠的仇恨,但是福临必须不计任何代价的取回来!
首先,必须将辽宁皇帝,逼入绝境。“连夜派人从小路快马至镇江,通知镇江的守军,凿沉停靠的海船,巡视海防,只要发现其他海船靠近,无论是谁的船,即刻击沉!”
这是多尔衮的应对,只有将朱慈逼入绝境,时间对他多尔衮来说,绝对是有利的,等到回援的大军抵达,辽宁皇帝根本跑不掉。
……
第二天双方基本上都是天一亮就开拔。
多尔衮再次派人来明军驻地,商议和谈的事情,这一次显然要比昨天有诚意当然,多的也有限。
多尔衮想要以从中原军,并且出让山海关为条件……换回福临。
这样的条件,足以解决朱慈的燃眉之急,但是……显然这还不是多尔衮的底线,也不是狮子胃口的朱慈想要的。
况且,现在拿福临和多尔衮谈条件还是太早,即使要和多尔衮交易,也是要等到返回京城之后。
再次“礼”送了使者之后,完全不把多尔衮当一回事的朱慈继续行军。
多尔衮依然跟在大军十里之外,似乎在等待时机。
五月十五日。
明军抵达三道河外……却不得不停了下来。
河岸之旁,有着浓浓的血腥气息,岸边……纵横交错着一具具尸体,大约几百人。
都是受到致命的刀伤而亡。
当士兵将所看到的一切,汇报给朱慈的时候,朱慈脸色略有些阴沉的亲自去查看。
死去的尸体……都是汉人,当然如果是辽东汉民的话,那似乎也不足为奇,鞑子对汉人可不会仁慈。
但是……这些尸体显然不是辽东汉民的尸首,他们都是衣冠尚存,头发完好无损。
不肯剃头的汉民?
那也是不可能的,鞑子经营辽东也有些年头了,对于不愿意削发的汉人,早就清理过了。
这些人才死了不过几天而已。
朱慈脸色不太好看,恍然间,他觉得意识到了什么,排除了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
这些人……恐怕是李岩派来接应朱慈的船工。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很显然,李岩确实按照约定派人过来了,但是……全军覆没。
“找找看!有没有活口。”
“有没有穿着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人。”
朱慈现在想要知道的,如果是李岩派的人,那么应该不止派来船工,应当还会官员随行。
但是……在手下人,翻找这一片尸体的时候,既没有找到任何活下来的人,亦没找到身着官袍的特殊人士。
死的都是些没什么身份的人物。
现在疑点来了,如果说,李岩派来的人被屠杀了之后,那么为何会选在这种荒郊野外,从镇江去沈阳的路上?
本来想要押入沈阳,后来听说沈阳被破,才动手屠杀?
到底是谁干的!朱慈有些恼火,破案实在不是他的强项。
不过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个士兵发现了线索,他指着一颗树道。
“这上面有字。”
朱慈走了过去,字迹并不是很清晰,用血写出来的字。
朝魚。
“朝鲜人干的么。”朱慈压着火自言自语,似乎有了什么决定。
第二百一十五章 镇江外毛家人
在得知到罪魁祸首竟然是棒子,朱慈当时就火大了。
虽然他知道如今的朝鲜,已经不再是大明的藩属国,更不会指望朝鲜能够在这次对鞑清的战役中帮他什么忙。
但是大明就算再弱,也实在轮不到棒子来招惹。
本来只打算从镇江一带直接返回山东的朱慈,现在已经没有退路,唯一的活路……那似乎只有一个,直接攻入朝鲜,清洗一遍后,在劫持船只返回山东。
早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都没必要派人过来,直接干到朝鲜境内,还怕没船?
压着一股无名火的朱慈,命人将这些船工的尸首,简单的掩埋,归入大地之中。
继续向南赶路。
尾随在屁股后的多尔衮,也是从前方的哨探处获得情报,在明军离开之后,查看了一番那些被明军埋葬的尸体。
死的都是些中原汉人。
但是很显然,这些人并不朱慈的明军,谁干的?怎么会死在这里,疑惑的多尔衮百思不得其解。
没来的及多想,继续跟随明军而去。
……
五月十六日。
毛龙儿在亲兵的护送下,先行向南方赶路,离家越来越近的毛龙儿,已经屏住了呼吸。
想起来,自从那次在沈阳被人绑走,和家人失散后,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
周围的景物逐渐熟悉起来,道路上似乎能看到几个行人,见到官兵之后慌忙的避让,眼神中涌动的是惊慌失措的表情。
亲兵们从那几个行人身边路过,又折而返回。
那是一个鞑子的富户人家,正让佣人推着车赶路。
或许是这一路上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身为明军的他们在看到活着的鞑子后,感觉特别的别扭。
别扭是不能忍的。
直接顺势返回,一阵毫无抵抗能力的厮杀之后,将其中的三个鞑子砍死在地。
只留下汉民的下人,跪在地上求饶。
亲兵们都知道朱慈的性格,对鞑子绝不手软和妥协,但对于汉民,哪怕是这些被迫剃发的汉民,也不会加以伤害。
以至于他们的思考方式实际上是以朱慈为标准,当然不会伤害这些汉民。
甚至于说,在杀了鞑子富户之后,抢夺来的银子和粮食,都分给了这些可怜巴巴的汉民一些。
令后者感激大呼活菩萨等等,歌功颂德。
“娘娘,耽误些了时间,赎罪,卑职实在是看着那几个鞑子碍眼。”杀了人后的亲兵们,抹了下脸上的血,回到了毛龙儿身边。
听到娘娘的称呼,毛龙儿仍然还有点脸红,她对于屠杀鞑子的事情,早已见怪不怪了,在沈阳之中的死人又何止一二个。“将军们多虑了,杀鞑灭满,本就是我大明男儿该做的事情,又有何罪只有。”
被称为将军,又夸了几句,让这些将士们心里格外舒坦,连呼不敢。
“娘娘,还有多久到贵府。”
“要不我们几个粗人在外面等着,免得惊扰了国丈他老人家。”
嘶。
国丈都出来了,毛龙儿倒吸一口冷气,为什么突然有种很害羞的感觉。
“将军们若不嫌弃,可至寒舍吃杯茶水也是极好的。”
……
毛文龙有三子。
长子毛承祚,次子毛承霖,三子毛承训。
毛承祚和毛承霖在毛文龙身死,皮岛易主之后都返回了浙江老家。
留在辽东的是毛承训一支。
按理说,皇太极对毛文龙是深恶痛绝,毛文龙数次把他当猴耍,让他暴跳如雷的好几次。
毛家人若是留在辽东肯定落不得好。
不过说起来,黄太吉也算是个枭雄,在三王投降之后,并没有因为仇恨而清算毛家人,当然之所以不动毛家人。
还是因为三王的面子。
三王指的,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他们以前都是毛文龙的部下,如果黄太吉秋后算账的找毛家人报仇的话,首先还要考虑三王的感受。
黄太吉并没有那么无脑。
三王对毛文龙还是心存景仰的,有的没的,都实在想要报答当初毛文龙对他们的提携之恩。
数次请毛家人来盛京出将做官,不过都被拒绝了。
按照着祖训,垦田为农,本本分分的生活着,远离着世俗的毛家,或许再也出不了一个像毛文龙一样光宗耀祖的人物。
当然,毛文龙算不上光宗耀祖,毕竟在他被杀之后,却没有获得明朝的平反。
也就是说,圆嘟嘟所列举的那一系列罪证,是被崇祯也默认的,结果天下人,估计都把毛文龙当做一个通敌卖国的罪人。
这对于活下来的毛家人无疑是一种精神折磨。
有时候毛承训就在想,他爹为国杀敌,冒死尽忠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头来,被奸侫害死倒也罢了,又怎地蒙受着不白之冤。
当然这些想法,只能埋在心里,他们家在朝廷中又没有关系,根本不可能有人为他们说好话。
老爹的死,恐怕以后也只能蒙蔽在历史的尘埃之